封神演義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

關燈
又将城上各首級收殓,安葬於高阜之處,設祭祀之不表。

    且說張奎全裝甲,縱地行之術,往黃河大道而走;如風一般,飛雲掣電而來。

    楊任遠遠望見張奎從地底下來了,楊任知會韋護曰:“道兄!張奎來了,你須是仔細些,不要走了他。

    你看我手往那指,你就往那邊祭降魔杵鎮之。

    ”韋護曰:“謹領尊命。

    ”再說張奎正走,遠遠看見楊任騎雲霞獸,手心那兩隻眼,神光射耀往下看,着地大呼曰:“張奎不要走!今日你難逃此厄也!”張奎聽得魂不附體,不敢停滞縱着地行法,刷的一聲,須臾就走有數十百裡遠。

    楊任在地上催着雲霞獸,緊緊追趕,韋護在上頭,隻看看楊任;楊任隻看着張奎在地下,如今三處看着好趕。

    正是: 上邊韋護觀楊任,楊任窮追七煞神。

     話說張奎在地下,見楊任緊緊跟随,在他頭上;如張奎往左,楊任也往左邊來趕,張奎往右,楊任也往右邊來趕。

    張奎無法,隻是往前飛去;看看行至黃河岸邊,前有楊戬,奉柬帖在黃河岸邊,專等楊任,隻見遠遠楊任追趕來了,楊任也看見了楊戬,乃大呼曰:“楊道兄!張奎來了!”楊戬聽得,忙将三昧火燒了懼留孫指地成鋼的符篆,立在黃河岸邊。

    張奎正行,方至黃河,隻見四處加同鐵桶一般,半步莫動;左撞左不能通,右撞右不能通,怞身回來,後風猶如鐵壁。

    張奎正慌忙無措,楊任用手往下一指,半空中韋護把降魔杵往下打來;此寶乃鎮壓邪魔,護三教大法之物,可憐張奎怎禁得起?有詩為證: “金光一道起空中,五彩雲霞協用功;鬼怪逢時皆絕迹,邪魔遇此盡成空。

    皈依三教稱慈善,鎮壓諸天護法雄;今目黃河除七煞,千年英雄貫長虹。

     話說韋護祭起降魔杵,把張奎打成齑粉,一靈也往封神台去了。

    三位門人得勝,齊來見子牙,備言打死張奎,追趕至黃河之事,說了一遍。

    子牙大喜,在渑池縣住了數日,擇日起兵。

    那日整頓人馬,離了渑池縣,前往黃河而來。

    時近隆冬天氣,衆将官重重鐵铠,疊疊征衣,寒氣甚深。

    怎見得好冷?有詩為證: “重衾無暖氣,袖手似揣冰;敗葉垂霜蕊,蒼松挂凍鈴。

    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魚舟空釣線,仙觀沒人行。

    樵子愁柴少,王孫喜炭增;征人須似鐵,詩客筆如零。

    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蒲團僵老紙,衲帳旅魂驚。

    莫訝寒威重,兵行令若霆。

    ” 話說子牙人馬來至黃河左右,報知中軍。

    子牙吩附:“借辦民舟,每隻俱有工食銀五錢,并不白用民船一隻。

    ”萬民樂業,無不歡呼感德,真所謂時雨之師。

    子牙傳令:“另備龍舟一隻,裝載武王。

    ”子牙與武王駕坐中艙,左右鼓棹,向中流進發;隻聽得黃河内,白浪滔天,風聲大作,把武王龍舟推在浪颠播。

    武王曰:“相父!此舟為何這等掀播?”子牙曰:“黃河水急,平昔浪發,也是不小的;況今日有風,又是龍舟,故此颠播。

    ”武王推開艙門:“俟孤看一看何如?”子牙同武王推艙一看,好大浪,怎見得?有詩為證: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

    千層兇浪滾,萬疊峻波颠;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鹭眠。

    茫茫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 話說武王一見黃河白浪滔天,一望無際,驚得面如土色;那龍舟隻在浪,或上或下,忽然有一旋窩,水勢分開,一聲響亮,有一尾白魚,跳在船艙來,就把武王吓了一跳。

    那魚在舟中,左迸右跳,跳有四五尺高。

    武王問子牙曰:“此魚入舟,主何吉兇?”子牙曰:“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魚入王舟者,主纣王該滅,同室當興,正應大王繼湯而有天下也。

    ”子牙傳令:“命庖人将此魚烹來與大王食之。

    ”武王曰:“不可,仍命擲之河中。

    ”子牙曰:“既入王舟,豈可舍此?正謂天賜不取,反受其咎,理宜食之,不可輕棄。

    ”左右領子牙令,速命庖人烹來,不一時獻上。

    子牙命賜諸将,少頃風恬浪靜,龍舟已渡黃河;隻見四百諸侯,知周兵已至,打點前來迎接武王。

    子牙知武王乃仁德之主,豈肯欺君,恐衆諸侯尊稱武王以緻中餒,則大事去矣。

    須是預先吩附過,然後相見、庶幾不露出圭角。

    俟破纣之後,再作區處。

    乃對武王曰:“今日雖抵岸,大王還在舟中,俟老臣先上岸,陳設器械,嚴整軍威,以示武於諸侯;立定營寨,然後來請大王。

    ”武王曰:“聽憑相父設施。

    ”子牙先上了岸,率大隊人馬,至孟津立下營塞;衆諸侯齊至中軍,來見子牙。

    子牙迎接上帳,相叙禮畢,子牙曰:“列位賢侯!見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吊民之故,隻以觀政於商為辭;候破纣之後,再作商議。

    ”衆諸侯大喜,但依子牙之言。

    子牙令軍政官,與哪吒、楊戬前去,迎請武王。

    後面又有西方二百諸侯,随後過黃河,同武王車駕而進。

    真個是天子諸侯會合,自是不同。

    怎見得?有詩為證: “八百諸侯會孟津,紛紛殺氣滿江塵;旌旗向日飛龍鳳,劍戟迎霜泣鬼神。

    士卒糾糾歌化日,軍民濟濟度仁人;應知世運當亨泰,四海讴吟總是春。

    ” 且說武王同西方二百諸侯,來至孟津大營,探馬報入中軍帳;子牙率領東南北三方,六百諸侯,又有八百小諸侯,齊來迎接武王;迳進中軍,先有: 東伯侯姜文煥、東南揚州侯锺志明、南伯侯鄂順、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北伯侯崇應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