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
關燈
小
中
大
王有福,不然依餘達之言,則周營兵将,死無噍類。
正是: 洪福已扶仁聖主,徒令餘德逞奇謀。
話說楊戬見子牙看看病勢垂危,心下着慌,與哪吒共議曰:“師叔如此狼狽,呼吸俱難,如之奈何?”話猶未了,隻見半空中黃龍真人跨鶴而來。
楊戬、哪吒迎接黃龍真人至中軍坐下,真人曰:“楊戬!你師父可曾來?”楊戬答曰:“不曾來。
”真人曰:“他原說先來,如今該會萬仙陣了。
”話未絕時,又聽得玉鼎真人自空中來至。
楊戬迎迓拜罷,玉鼎真人起身,入内營來看子牙;見子牙如此模樣,真人點頭歎曰:“雖是帝王之師,好容易正是你: ‘七死三災今已滿,清名留在簡編中。
’” 玉鼎真人歎息不已,遂命楊戬:“你再在火雲洞走一遭。
”楊戬領命,借着土遁,往火雲洞而來,如風雲一樣,看看來至山腳下。
好山真無限的景緻,有奇花馥馥,異香依依,怎見得?有賦為證: 勢連天界,名号火雲;青青翠翠的喬松,龍鱗重疊;倚猗挺挺的秀竹,鳳尾交稍。
蒙蒙茸茸的碧草,龍須柔軟;古古怪怪的古樹,鹿角丫叉。
亂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挂壁,似彎臂曲曲的蛇。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澗中隻見那香香馥馥的瑞蓮花;洞府中鎖着那氤氤氲氲的霧霭,青巒上籠着爛爛缦缦的煙霞。
對對彩鸾鳴,渾似那咿咿啞啞的律呂;雙雙丹鳳嘯,恍疑是嘹嘹的笙笳。
碧水跳珠點點滴滴,從玉女盤中洩出;虹霓流彩,閃閃灼灼自蒼龍嶺上飛斜。
真個是福地無如仙境好,火雲仙府勝玄都。
話說楊戬看罷景緻,不敢擅入;少時,見一水火童子出來,楊戬上前稽首曰:“敢煩師兄,借傳一語:‘楊戬求見。
’”童子認得楊戬,忙回禮曰:“師兄少待。
”童子回言畢,進洞府來:“啟皇爺:外面有楊戬求見。
”伏義聖人曰:“着他進來。
”那童子複至外面,着楊戬進見,楊戬至蒲團前倒身下拜:“弟子楊戬願皇爺聖壽無疆!”拜罷,将書呈上,伏羲覽玩。
書曰: “弟子黃龍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頓首,謹書,上啟辟天開地太昊皇上帝寶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習靈文,自宜默守蒲團,豈敢冒言渎奏?但弟子等運逢劫數,殺戒已臨;襄應運之天子,伐無道之獨夫,路至潼關,突投餘德,以左道之幻術,暗毒害於生靈。
茲有元戎姜尚,暨門徒将士兵卒六十馀萬,驟染顆粒之瘡,莫辨為癰為毒;恹恹待盡,至呼吸以難通,旦夕垂亡,雖水漿而莫用。
自思無奈,仰叩仁慈,想祈大開恻隐,憐繼天立極之聖君,拯無辜被毒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懸。
臨啟不勝感命之至!” 伏羲看罷書,謂神農曰:“今武王有事於天下,乃是應運之君,數當有此厄難,我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神農曰:“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檠付與楊戬,楊戬得了丹藥,跪而啟曰:“此丹将用何度?”伏義曰:“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開,隻在軍前四處過,此毒氣自然消滅。
”楊戬又問曰:“不知此疾何名?”伏義曰:“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救稍遲,俱是死症。
”楊戬又啟曰:“倘此疾後日傳來人間,将何藥能治,求賜指示。
”神農曰:“你随我至紫雲崖來。
”楊戬随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撥一草遞與楊戬:“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藥能救痘疹之患也。
”楊戬又跪懇曰:“此草何名?”神農曰:“你聽我道來,此草有詩為證: ‘紫梗黃根八瓣花,痘瘡發表是升麻;長桑曾說玄中妙,傳與人間莫浪誇。
’” 話說楊戬求了丹藥,又傳下升麻,以濟後人;離了火雲洞,迳回周營,求見玉鼎真人,備言求得丹藥并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忙将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子牙,楊戬與哪吒用水化開此丹,用楊枝起四處來;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
正是: 痘疹毒害從今起,後人遇着有生亡。
周營内被楊戬、哪吒在四面偏,隻三山五嶽門人,與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是五行之術,不覺俱先好了,人人切齒,個個咬牙。
次日子牙見衆門人臉上均有疤痕;子牙大怒,與衆人共議,取潼關洩恨。
衆人齊厲聲大叫曰:“今日不取潼關,勢不回軍!”不知餘化龍父子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洪福已扶仁聖主,徒令餘德逞奇謀。
話說楊戬見子牙看看病勢垂危,心下着慌,與哪吒共議曰:“師叔如此狼狽,呼吸俱難,如之奈何?”話猶未了,隻見半空中黃龍真人跨鶴而來。
楊戬、哪吒迎接黃龍真人至中軍坐下,真人曰:“楊戬!你師父可曾來?”楊戬答曰:“不曾來。
”真人曰:“他原說先來,如今該會萬仙陣了。
”話未絕時,又聽得玉鼎真人自空中來至。
楊戬迎迓拜罷,玉鼎真人起身,入内營來看子牙;見子牙如此模樣,真人點頭歎曰:“雖是帝王之師,好容易正是你: ‘七死三災今已滿,清名留在簡編中。
’” 玉鼎真人歎息不已,遂命楊戬:“你再在火雲洞走一遭。
”楊戬領命,借着土遁,往火雲洞而來,如風雲一樣,看看來至山腳下。
好山真無限的景緻,有奇花馥馥,異香依依,怎見得?有賦為證: 勢連天界,名号火雲;青青翠翠的喬松,龍鱗重疊;倚猗挺挺的秀竹,鳳尾交稍。
蒙蒙茸茸的碧草,龍須柔軟;古古怪怪的古樹,鹿角丫叉。
亂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挂壁,似彎臂曲曲的蛇。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澗中隻見那香香馥馥的瑞蓮花;洞府中鎖着那氤氤氲氲的霧霭,青巒上籠着爛爛缦缦的煙霞。
對對彩鸾鳴,渾似那咿咿啞啞的律呂;雙雙丹鳳嘯,恍疑是嘹嘹的笙笳。
碧水跳珠點點滴滴,從玉女盤中洩出;虹霓流彩,閃閃灼灼自蒼龍嶺上飛斜。
真個是福地無如仙境好,火雲仙府勝玄都。
話說楊戬看罷景緻,不敢擅入;少時,見一水火童子出來,楊戬上前稽首曰:“敢煩師兄,借傳一語:‘楊戬求見。
’”童子認得楊戬,忙回禮曰:“師兄少待。
”童子回言畢,進洞府來:“啟皇爺:外面有楊戬求見。
”伏義聖人曰:“着他進來。
”那童子複至外面,着楊戬進見,楊戬至蒲團前倒身下拜:“弟子楊戬願皇爺聖壽無疆!”拜罷,将書呈上,伏羲覽玩。
書曰: “弟子黃龍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頓首,謹書,上啟辟天開地太昊皇上帝寶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習靈文,自宜默守蒲團,豈敢冒言渎奏?但弟子等運逢劫數,殺戒已臨;襄應運之天子,伐無道之獨夫,路至潼關,突投餘德,以左道之幻術,暗毒害於生靈。
茲有元戎姜尚,暨門徒将士兵卒六十馀萬,驟染顆粒之瘡,莫辨為癰為毒;恹恹待盡,至呼吸以難通,旦夕垂亡,雖水漿而莫用。
自思無奈,仰叩仁慈,想祈大開恻隐,憐繼天立極之聖君,拯無辜被毒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懸。
臨啟不勝感命之至!” 伏羲看罷書,謂神農曰:“今武王有事於天下,乃是應運之君,數當有此厄難,我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神農曰:“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檠付與楊戬,楊戬得了丹藥,跪而啟曰:“此丹将用何度?”伏義曰:“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開,隻在軍前四處過,此毒氣自然消滅。
”楊戬又問曰:“不知此疾何名?”伏義曰:“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救稍遲,俱是死症。
”楊戬又啟曰:“倘此疾後日傳來人間,将何藥能治,求賜指示。
”神農曰:“你随我至紫雲崖來。
”楊戬随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撥一草遞與楊戬:“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藥能救痘疹之患也。
”楊戬又跪懇曰:“此草何名?”神農曰:“你聽我道來,此草有詩為證: ‘紫梗黃根八瓣花,痘瘡發表是升麻;長桑曾說玄中妙,傳與人間莫浪誇。
’” 話說楊戬求了丹藥,又傳下升麻,以濟後人;離了火雲洞,迳回周營,求見玉鼎真人,備言求得丹藥并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忙将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子牙,楊戬與哪吒用水化開此丹,用楊枝起四處來;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
正是: 痘疹毒害從今起,後人遇着有生亡。
周營内被楊戬、哪吒在四面偏,隻三山五嶽門人,與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是五行之術,不覺俱先好了,人人切齒,個個咬牙。
次日子牙見衆門人臉上均有疤痕;子牙大怒,與衆人共議,取潼關洩恨。
衆人齊厲聲大叫曰:“今日不取潼關,勢不回軍!”不知餘化龍父子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