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
關燈
小
中
大
。
太鸾出營至關下搦戰;哨馬報入關中,餘化龍命長子餘達出關,餘達領令出關。
太鸾見潼開内有一将銀甲紅袍,真個齊整,滾出關來。
怎見得?有贊為證: 紫金冠,名束發,飛鳳盔,雉尾插,面如傅粉一般同;大紅袍罩連環甲,獅鸾寶帶現玲珑。
打将鋼鞭如鐵塔,銀鬃馬跑似雲飛,白銀槍杵鞍下拉;大紅旗上書金字,潼關首将名餘達。
話說太囑大呼曰:“潼關來将何名?”餘達曰:“我乃餘元帥長子餘達是也。
久聞姜尚大逆不道,興兵構怨,不守臣節,幹犯朝廷關隘,是自取滅亡耳。
”太鸾曰:“吾元帥乃奉天征讨,東進五關。
吊民伐罪,會合天下諸侯,觀政於商;五關今已進三,爾尚敢拒逆天兵哉?速宜倒戈,免汝一死。
若候關破之日,玉石俱焚,追悔何及!”餘達大怒,搖槍直取。
太鸾手中刀赴面來迎,二将大戰二三十合,餘達撥馬便走,太鸾随後趕來,餘達聞腦後馬至,挂下槍取出撞心杵,回手一杵,正中太鸾面上,太鸾翻下鞍鞒,可憐為将官的,正是: 禍福随身於頃刻,翻身落馬項無頭。
餘達把太鸾一杵,打下馬來,複一槍結果了性命,枭了首級,掌鼓進關,見父請功,将首級号令於關上。
敗兵回見子牙報知,子牙聞太鸾已死,心下不樂。
次日,子牙升帳,隻見蘇護上帳欲去取關,子牙許允之。
蘇護上馬至關下讨戰,回馬報知,餘化龍命次子餘兆出關對敵。
蘇護問曰:“來者何人?”餘兆曰:“我乃餘元帥次子餘兆是也。
奶是何名?”蘇護曰:“我非别人,乃冀州侯蘇護是也。
”餘兆曰:“老将軍,末将不知是老皇親;老将軍身為貴戚,世受國恩,宜當共守王土,以圖報效,何得忘椒房之寵,一旦造反,以助叛逆?竊為将軍不取。
一旦武王失恃,那時被擒,身戮國亡,遺議萬世,追悔何及,速宜倒戈!尚可轉禍為福耳。
”蘇護大怒:“天下大勢,八九已非商土,豈在一潼關也?”縱馬搖槍,直取餘兆,餘兆手中槍急架忙迎,二馬來往未及數合,餘兆取一杏黃旗一展,咫尺似一道金光一晃,餘兆連人帶馬就不見了。
蘇護不知其故,急自左右看時,腦後馬至,慌忙轉馬,早被餘兆一槍刺中脅下;蘇護翻鞍落馬,一靈已往封神台去了。
餘兆取了首級,進關來見父報功,将首級号令,慶喜不表。
且說子牙又見折了蘇護,着實傷悼。
蘇護長子蘇全忠聞報,痛哭上帳,欲報父仇,子牙不得已許之。
蘇全忠領令至關下搦戰,哨馬報進關來,餘化龍令第三子餘光出關對敵,蘇全忠見關中一少年将來,切齒咬牙大喝曰:“你可是餘兆?快來領死!”餘光曰:“非也,吾乃是餘元帥三子餘光是也。
”蘇全忠大怒,縱馬搖戟沖殺過來,二馬相交,槍戟并舉,大戰二十馀合。
餘光按下槍,取梅花镖回手一镖,有五镖一齊動手,全忠身中三镖,幾乎墜於馬下,敗回周營。
餘光得勝進關,見父回令,镖打蘇全忠敗回;餘化龍曰:“明日待吾親會姜尚。
設謀共破周兵,必取全勝。
”次日關中點炮呐喊,餘總兵帶四子出關,至周營搦戰;哨馬報進營來,子牙與衆将出營拒敵,左右軍威甚齊。
餘化龍見子牙出兵,歎曰:“人言子牙善於用兵,果然話不虛傳!”餘化龍看罷,一騎當先:“姜子牙請了。
”子牙答禮曰:“餘元帥!不才甲胄在身,不能全禮;不才奉天征讨獨夫,以除不道,吊民伐罪,所以望風納降,俱得保全富貴。
所有逆命者,随即敗亡,國家盡失,元帥不得以昨日三次僥幸之功。
認為必勝之策。
倘執迷不悟,一時玉石俱焚,悔之何及,請自三思,毋贻伊戚!”餘化龍曰:“似你出身淺薄,不知天高地厚之恩;隻知妖言惑衆,造反叛主,以逞狂妄,今日逢吾,隻叫你片甲無存,死無葬身之地矣!”厲聲大叫:“左右,誰與我拿姜尚見頭一功?”隻見左右四子沖殺過來,蘇全忠戰住餘達,餘兆敵住武吉,鄧秀抵住餘光,餘先戰住黃飛虎,餘化龍壓住陣腳,四對兒交兵;這場大戰,怎見得好殺?有詩為證: “兩陣上旗齊磨,四對将各逞英豪;長槍闊斧并相交,短劍斜揮閃耀。
蘇全忠英雄糾糾,餘達似猛虎頭搖;武吉隻叫活拿餘兆,鄧秀喊捉餘光。
黃飛虎恨不得槍挑餘先下馬,衆兒郎助陣似潮波湧濤;咫尺間天昏地暗,殺多時鬼哭神嚎。
這一陣隻殺得屍橫遍野血凝膏,尚不肯幹休罷了。
” 八員戰将
太鸾出營至關下搦戰;哨馬報入關中,餘化龍命長子餘達出關,餘達領令出關。
太鸾見潼開内有一将銀甲紅袍,真個齊整,滾出關來。
怎見得?有贊為證: 紫金冠,名束發,飛鳳盔,雉尾插,面如傅粉一般同;大紅袍罩連環甲,獅鸾寶帶現玲珑。
打将鋼鞭如鐵塔,銀鬃馬跑似雲飛,白銀槍杵鞍下拉;大紅旗上書金字,潼關首将名餘達。
話說太囑大呼曰:“潼關來将何名?”餘達曰:“我乃餘元帥長子餘達是也。
久聞姜尚大逆不道,興兵構怨,不守臣節,幹犯朝廷關隘,是自取滅亡耳。
”太鸾曰:“吾元帥乃奉天征讨,東進五關。
吊民伐罪,會合天下諸侯,觀政於商;五關今已進三,爾尚敢拒逆天兵哉?速宜倒戈,免汝一死。
若候關破之日,玉石俱焚,追悔何及!”餘達大怒,搖槍直取。
太鸾手中刀赴面來迎,二将大戰二三十合,餘達撥馬便走,太鸾随後趕來,餘達聞腦後馬至,挂下槍取出撞心杵,回手一杵,正中太鸾面上,太鸾翻下鞍鞒,可憐為将官的,正是: 禍福随身於頃刻,翻身落馬項無頭。
餘達把太鸾一杵,打下馬來,複一槍結果了性命,枭了首級,掌鼓進關,見父請功,将首級号令於關上。
敗兵回見子牙報知,子牙聞太鸾已死,心下不樂。
次日,子牙升帳,隻見蘇護上帳欲去取關,子牙許允之。
蘇護上馬至關下讨戰,回馬報知,餘化龍命次子餘兆出關對敵。
蘇護問曰:“來者何人?”餘兆曰:“我乃餘元帥次子餘兆是也。
奶是何名?”蘇護曰:“我非别人,乃冀州侯蘇護是也。
”餘兆曰:“老将軍,末将不知是老皇親;老将軍身為貴戚,世受國恩,宜當共守王土,以圖報效,何得忘椒房之寵,一旦造反,以助叛逆?竊為将軍不取。
一旦武王失恃,那時被擒,身戮國亡,遺議萬世,追悔何及,速宜倒戈!尚可轉禍為福耳。
”蘇護大怒:“天下大勢,八九已非商土,豈在一潼關也?”縱馬搖槍,直取餘兆,餘兆手中槍急架忙迎,二馬來往未及數合,餘兆取一杏黃旗一展,咫尺似一道金光一晃,餘兆連人帶馬就不見了。
蘇護不知其故,急自左右看時,腦後馬至,慌忙轉馬,早被餘兆一槍刺中脅下;蘇護翻鞍落馬,一靈已往封神台去了。
餘兆取了首級,進關來見父報功,将首級号令,慶喜不表。
且說子牙又見折了蘇護,着實傷悼。
蘇護長子蘇全忠聞報,痛哭上帳,欲報父仇,子牙不得已許之。
蘇全忠領令至關下搦戰,哨馬報進關來,餘化龍令第三子餘光出關對敵,蘇全忠見關中一少年将來,切齒咬牙大喝曰:“你可是餘兆?快來領死!”餘光曰:“非也,吾乃是餘元帥三子餘光是也。
”蘇全忠大怒,縱馬搖戟沖殺過來,二馬相交,槍戟并舉,大戰二十馀合。
餘光按下槍,取梅花镖回手一镖,有五镖一齊動手,全忠身中三镖,幾乎墜於馬下,敗回周營。
餘光得勝進關,見父回令,镖打蘇全忠敗回;餘化龍曰:“明日待吾親會姜尚。
設謀共破周兵,必取全勝。
”次日關中點炮呐喊,餘總兵帶四子出關,至周營搦戰;哨馬報進營來,子牙與衆将出營拒敵,左右軍威甚齊。
餘化龍見子牙出兵,歎曰:“人言子牙善於用兵,果然話不虛傳!”餘化龍看罷,一騎當先:“姜子牙請了。
”子牙答禮曰:“餘元帥!不才甲胄在身,不能全禮;不才奉天征讨獨夫,以除不道,吊民伐罪,所以望風納降,俱得保全富貴。
所有逆命者,随即敗亡,國家盡失,元帥不得以昨日三次僥幸之功。
認為必勝之策。
倘執迷不悟,一時玉石俱焚,悔之何及,請自三思,毋贻伊戚!”餘化龍曰:“似你出身淺薄,不知天高地厚之恩;隻知妖言惑衆,造反叛主,以逞狂妄,今日逢吾,隻叫你片甲無存,死無葬身之地矣!”厲聲大叫:“左右,誰與我拿姜尚見頭一功?”隻見左右四子沖殺過來,蘇全忠戰住餘達,餘兆敵住武吉,鄧秀抵住餘光,餘先戰住黃飛虎,餘化龍壓住陣腳,四對兒交兵;這場大戰,怎見得好殺?有詩為證: “兩陣上旗齊磨,四對将各逞英豪;長槍闊斧并相交,短劍斜揮閃耀。
蘇全忠英雄糾糾,餘達似猛虎頭搖;武吉隻叫活拿餘兆,鄧秀喊捉餘光。
黃飛虎恨不得槍挑餘先下馬,衆兒郎助陣似潮波湧濤;咫尺間天昏地暗,殺多時鬼哭神嚎。
這一陣隻殺得屍橫遍野血凝膏,尚不肯幹休罷了。
” 八員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