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邬文化
關燈
小
中
大
追趕。
吳龍見楊戬趕來,即現原形,就馬腳下卷起一陣黑霧,罩住自己。
怎見得?有詩為證: “黑霧陰風布滿大,梅山睛怪法無邊;誰知治克難相恕,千歲蜈蚣化罔然。
” 吳龍見楊戬追趕,即現原形,據在黑榜之中,來傷楊戬。
楊戬見此怪飛來,随即搖身一變,化作一隻五色雄雞。
怎見得?詩曰: “綠耳金睛五色毛,翅加鋼劍嘴如刀;蜈蚣今遇無窮妙,即現原身怎脫逃?” 楊戬化作一隻金雞,飛入黑霧之中,将蜈蚣一嘴,啄作數斷。
又除一怪,子牙與衆将掌鼓進營不表。
卻說殷破敗、雷開與諸将,親自看見今日光景,不覺歎曰:“國家不祥,妖孽方興;今日我們兩員副将,豈知俱是白蛇、蜈蚣成精,來此惑人,此豈是好消息?不若進營,與主将商議何如?”随進營來,見袁洪在中軍悶坐,俱至帳前叁谒。
袁洪見衆将來見,也覺沒趣,乃對衆将曰:“吾就不知常昊、吳龍,乃是兩個精靈,幾乎被他誤了大事。
”衆将曰:“姜子牙乃昆侖道德之士,麾下又有這三山五嶽門人相随,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請元帥早定大策,或戰或守,可以預謀;毋令臨渴掘井,一時何及?眼見我兵微将寡,力敵不能;不若依不才等愚見,不如退兵,固守都城,設防禦之法,以老其師,此不戰能屈人之兵者。
不知元帥尊意如何?”袁洪曰:“叁軍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則此地為重;今舍此不守,反欲退拒都城,此為臨門禦寇,未有不敗者也。
今姜尚雖有輔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
看吾此地破敵,吾自有妙策,諸将勿得多言。
”各人下帳,魯仁傑興殷成秀曰:“方今時勢也都變了,料成湯社稷,終屬西岐。
況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精為将,安有能成功之理?但我與賢弟,受國恩數代,豈可不盡忠於國?然而就死,也須是死朝歌,見吾輩之忠義;不可枉死於此地,與妖孽同腐朽也。
不若乘機讨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将議定,忽有總督糧儲官上帳來禀袁洪曰:“軍中止有五日行糧,不支足用,特啟元帥定奪。
”袁洪命軍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糧,傍有魯仁傑曰:“末将願往。
”袁洪許之。
魯仁傑領令往朝歌去催糧不表。
且說朝歌城來了一個大漢,身高數丈,力能陸地行舟,能食隻牛,用一恨排扒木,姓邬名文化,揭招賢榜投軍。
朝廷差官送邬文化至孟津營聽用,來至轅門,左右報與袁洪。
袁洪命令來,邬文化同差官至中軍,見禮畢,通名站立。
袁洪見邬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剛一般,撐住半天,果是驚人。
袁洪曰:“将軍此來必懷妙策?今将何計以退周兵?”邬文化曰:“末将乃一勇鄙夫,奉聖旨赍送元帥帳下調用,聽憑指揮。
”袁洪大喜:“将軍此來,必定首建大功,何愁姜尚不授首也?”邬文化次日清晨上帳,領令出營搦戰;倒拖排扒木,行至周營大呼曰:“傳與逆叛姜尚,早至轅門:洗頸受戮。
”話說子牙在中軍帳,猛聽戰鼓聲響,擡頭觀看,見一大漢,豎在半大,驚問衆将曰:“那來了一個大漢子?”衆人齊來觀看,果是好個大漢子,衆皆大驚。
正欲前問,隻見軍政官報入中軍來:“有一大漢,口出大言,請令定奪。
”有龍須虎出曰:“弟子願往。
”子牙許之。
吩咐曰:“你須仔細。
”龍須虎領令出營,邬文化低頭往下一看,大笑不止:“那來了一個蝦精?”龍須虎擡頭看邬文化,怎生兇惡?但見有詩為證: “身高數丈骼榔頭,口似□(搖字去提手旁,上加“袕”)門兩眼摳;丈二蒼須加拂線,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嶽,食盡全牛賽虎彪,陸地行舟人罕見,蟠龍嶺上火光愁。
” 邬文化大呼曰:“周營中來的是個甚麽東西?”龍須虎大怒罵曰:“好匹夫!把吾當做甚麽東西,吾乃姜元帥第二門徒龍須虎是也。
”邬文化笑曰:“你是一個畜生,全無一些人相,難道也是姜尚門徒?”龍須虎曰:“匹夫快通名來,殺你也好上功勞簿!”邬文化罵曰:“不識好歹逆畜,吾乃纣王禦前袁元帥麾下,威武大将軍邬文化是也。
你快回去,叫姜尚來受死,饒你一命。
”龍須虎大怒罵曰:“今奉令特來擒你,尚敢多言!”發手一石打來,邬文化一排扒木打下來,龍須虎閃過其釘,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排扒來;到被龍須虎來大腿連腰上打了七八石頭,再轉身又打了五六石頭。
隻打得是下三路,邬文化身大,轉身不活。
不上一個時辰,被龍須虎連腿帶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邬文化疼痛難當,倒拖着排扒木,望正東上走了。
龍須虎得勝回營,來見子牙,備言其事。
衆将俱以為大而無用,子牙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表。
且說邬文化敗走二十裡,坐在一山崖上,擦腿摸腰,有一個時辰;乃緩緩來至轅門,左右報入中軍曰:“啟元帥!邬文化在轅門等令。
”袁洪吩附令來,邬文化來帳下叁谒袁洪。
袁洪責之曰:“你今初會戰,便自失利,挫動鋒銳,如何不自小心?”邬文化曰:“元帥放心,末将今夜劫營,教他片甲不存,上報朝廷,下洩吾恨。
”袁洪曰:“你今夜劫營,吾當助爾。
”邬文化收拾打點,今夜去劫周營。
此是子牙軍士有難,故有此失。
正是: 一時不察軍情事,斷送無辜填孟津。
話說子牙不意邬文化今夜劫營,至二更時分,成湯營一聲炮響,
吳龍見楊戬趕來,即現原形,就馬腳下卷起一陣黑霧,罩住自己。
怎見得?有詩為證: “黑霧陰風布滿大,梅山睛怪法無邊;誰知治克難相恕,千歲蜈蚣化罔然。
” 吳龍見楊戬追趕,即現原形,據在黑榜之中,來傷楊戬。
楊戬見此怪飛來,随即搖身一變,化作一隻五色雄雞。
怎見得?詩曰: “綠耳金睛五色毛,翅加鋼劍嘴如刀;蜈蚣今遇無窮妙,即現原身怎脫逃?” 楊戬化作一隻金雞,飛入黑霧之中,将蜈蚣一嘴,啄作數斷。
又除一怪,子牙與衆将掌鼓進營不表。
卻說殷破敗、雷開與諸将,親自看見今日光景,不覺歎曰:“國家不祥,妖孽方興;今日我們兩員副将,豈知俱是白蛇、蜈蚣成精,來此惑人,此豈是好消息?不若進營,與主将商議何如?”随進營來,見袁洪在中軍悶坐,俱至帳前叁谒。
袁洪見衆将來見,也覺沒趣,乃對衆将曰:“吾就不知常昊、吳龍,乃是兩個精靈,幾乎被他誤了大事。
”衆将曰:“姜子牙乃昆侖道德之士,麾下又有這三山五嶽門人相随,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請元帥早定大策,或戰或守,可以預謀;毋令臨渴掘井,一時何及?眼見我兵微将寡,力敵不能;不若依不才等愚見,不如退兵,固守都城,設防禦之法,以老其師,此不戰能屈人之兵者。
不知元帥尊意如何?”袁洪曰:“叁軍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則此地為重;今舍此不守,反欲退拒都城,此為臨門禦寇,未有不敗者也。
今姜尚雖有輔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
看吾此地破敵,吾自有妙策,諸将勿得多言。
”各人下帳,魯仁傑興殷成秀曰:“方今時勢也都變了,料成湯社稷,終屬西岐。
況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精為将,安有能成功之理?但我與賢弟,受國恩數代,豈可不盡忠於國?然而就死,也須是死朝歌,見吾輩之忠義;不可枉死於此地,與妖孽同腐朽也。
不若乘機讨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将議定,忽有總督糧儲官上帳來禀袁洪曰:“軍中止有五日行糧,不支足用,特啟元帥定奪。
”袁洪命軍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糧,傍有魯仁傑曰:“末将願往。
”袁洪許之。
魯仁傑領令往朝歌去催糧不表。
且說朝歌城來了一個大漢,身高數丈,力能陸地行舟,能食隻牛,用一恨排扒木,姓邬名文化,揭招賢榜投軍。
朝廷差官送邬文化至孟津營聽用,來至轅門,左右報與袁洪。
袁洪命令來,邬文化同差官至中軍,見禮畢,通名站立。
袁洪見邬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剛一般,撐住半天,果是驚人。
袁洪曰:“将軍此來必懷妙策?今将何計以退周兵?”邬文化曰:“末将乃一勇鄙夫,奉聖旨赍送元帥帳下調用,聽憑指揮。
”袁洪大喜:“将軍此來,必定首建大功,何愁姜尚不授首也?”邬文化次日清晨上帳,領令出營搦戰;倒拖排扒木,行至周營大呼曰:“傳與逆叛姜尚,早至轅門:洗頸受戮。
”話說子牙在中軍帳,猛聽戰鼓聲響,擡頭觀看,見一大漢,豎在半大,驚問衆将曰:“那來了一個大漢子?”衆人齊來觀看,果是好個大漢子,衆皆大驚。
正欲前問,隻見軍政官報入中軍來:“有一大漢,口出大言,請令定奪。
”有龍須虎出曰:“弟子願往。
”子牙許之。
吩咐曰:“你須仔細。
”龍須虎領令出營,邬文化低頭往下一看,大笑不止:“那來了一個蝦精?”龍須虎擡頭看邬文化,怎生兇惡?但見有詩為證: “身高數丈骼榔頭,口似□(搖字去提手旁,上加“袕”)門兩眼摳;丈二蒼須加拂線,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嶽,食盡全牛賽虎彪,陸地行舟人罕見,蟠龍嶺上火光愁。
” 邬文化大呼曰:“周營中來的是個甚麽東西?”龍須虎大怒罵曰:“好匹夫!把吾當做甚麽東西,吾乃姜元帥第二門徒龍須虎是也。
”邬文化笑曰:“你是一個畜生,全無一些人相,難道也是姜尚門徒?”龍須虎曰:“匹夫快通名來,殺你也好上功勞簿!”邬文化罵曰:“不識好歹逆畜,吾乃纣王禦前袁元帥麾下,威武大将軍邬文化是也。
你快回去,叫姜尚來受死,饒你一命。
”龍須虎大怒罵曰:“今奉令特來擒你,尚敢多言!”發手一石打來,邬文化一排扒木打下來,龍須虎閃過其釘,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排扒來;到被龍須虎來大腿連腰上打了七八石頭,再轉身又打了五六石頭。
隻打得是下三路,邬文化身大,轉身不活。
不上一個時辰,被龍須虎連腿帶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邬文化疼痛難當,倒拖着排扒木,望正東上走了。
龍須虎得勝回營,來見子牙,備言其事。
衆将俱以為大而無用,子牙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表。
且說邬文化敗走二十裡,坐在一山崖上,擦腿摸腰,有一個時辰;乃緩緩來至轅門,左右報入中軍曰:“啟元帥!邬文化在轅門等令。
”袁洪吩附令來,邬文化來帳下叁谒袁洪。
袁洪責之曰:“你今初會戰,便自失利,挫動鋒銳,如何不自小心?”邬文化曰:“元帥放心,末将今夜劫營,教他片甲不存,上報朝廷,下洩吾恨。
”袁洪曰:“你今夜劫營,吾當助爾。
”邬文化收拾打點,今夜去劫周營。
此是子牙軍士有難,故有此失。
正是: 一時不察軍情事,斷送無辜填孟津。
話說子牙不意邬文化今夜劫營,至二更時分,成湯營一聲炮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