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
關燈
小
中
大
刀,先将一紅葫蘆執在手中,放出四十九根太陽神針,先在城提出。
鄧婵玉隻聽得馬響,二目被神針射住,觀看不明,早被高蘭英手起一刀,揮於馬下。
可憐正是: 孟津未會諸侯面,今日夫妻喪渑池。
話說高蘭英先祭太陽神針,射住婵玉雙目,因此上斬了鄧婵玉,進城号令了。
哨馬報入中軍,備言前事,子牙着實傷悼,對衆門人曰:“今高蘭英有太陽神針,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諸将俱要防備。
故此按兵不動,再設法以取此縣。
”南宮曰:“料一小縣,今損無限大将,請元帥着人馬四面攻打此縣,可以踏為平地。
”子牙傳令,命三軍四面攻打,架起雲梯大炮,三軍呐喊,攻打甚急。
張奎夫妻,千方百計,看守此城,一連攻打兩晝夜,不能得下,子牙心中甚惱,且命暫退,再為設計,不然徒令軍士勞苦無益耳。
衆将鳴金收軍,回營。
且說張奎又修本往朝歌城來,差官渡了黃河,前至孟津,有四百鎮諸侯,駐劄人馬差官潛蹤隐迹,一路無詞,至館驿中歇了一宵。
次日将本至文書房投遞,那日看本乃是微子。
微子接本看了,忙入内庭,隻見纣王在鹿台上宴樂,微子至台下侯旨,纣王宣上鹿台,微子行禮稱臣畢,王曰:“皇伯有何奏章?”徵子曰:“張奎有本,言武王兵進五關,已至渑池縣,損兵折将,莫可支撐,危在旦夕,請陛下速發援兵,早來協守。
不然臣惟一死,以報君恩耳。
況此縣離都城不過四五百裡之遠,陛下還在此台宴樂,全不以社稷為重。
孟津現有南方、北方四百諸侯駐兵,侯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今見此報,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願陛下早求賢士,以治國事;拜大将以剿反叛,改過惡而訓軍民,修仁政以回天變,庶不失成湯之宗廟也。
”纣王聞奏大驚曰:“姬發反叛,侵陷關隘,覆軍殺将,兵至渑池,情殊可恨。
孤當禦駕親征,以除大惡。
”中大夫飛廉奏曰:“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諸侯駐兵,一聞陛下出軍,他讓過陛下,阻住後路,首尾受敵,非萬全之道也。
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明之士,應求而至。
古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又何勞升下親禦六師,與叛臣較勝於行伍哉?”纣王曰:“依卿所奏,速傳旨懸立賞格,張挂於朝歌四門,招選豪傑,才堪禦敵者,不次铨除。
”四方哄動,就把個朝歌城内萬民,日受數次驚慌。
隻見一日來了三個豪傑,來揭榜文,守榜軍士,随同三人,先往飛廉府來叁谒:門官報入中堂,飛廉道:“有請。
”三人進府,與飛廉見禮畢,言曰:“聞天子招募天下賢士,愚下三人,自知菲丁,但君父有事,願捐驅敢效犬馬。
”飛廉見三人氣宇清奇,就命賜坐,三人曰:“吾等俱是闾閻子民,大夫在上,下民焉敢坐?”飛廉曰:“求賢定國,聘傑安邦,雖高爵重祿,直受不辭。
又何妨於一坐耶?”三人告過,方才坐下。
飛廉曰:“三位姓甚名誰?住居何所?”三人将手本呈上,飛廉觀看,原來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吳龍,一名常昊,此乃梅山七聖,先是三人投見,以下俱陸續而來。
袁洪者,乃白猿精也;吳龍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長蛇精也;俱借袁吳常三字取之為姓也。
飛廉看了姓名,随帶入朝門,來朝見纣王。
飛廉入内庭,天子在顯慶殿,與惡來奕棋,當駕官啟奏:“中大夫飛廉候旨。
”王曰:“宣來。
”飛廉見駕,奏曰:“臣啟陛下!今有梅山三個傑士,應陛下求賢之诏,在午門侯旨。
”纣王大悅,傳旨:“宣來。
”少時見三人來至殿下,山呼拜畢,纣王賜三人平身,三人謝恩畢,侍立兩傍。
王曰:“卿等此來,有何妙策,可擒姜尚?”袁洪奏曰:“姜尚以虛言巧語,糾合大下諸侯。
鼓惑黎庶作反。
依臣愚見,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則八百諸侯”望升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戰而自平也。
”纣王聞奏,龍心大悅,封袁洪為大将軍,吳龍、常昊為先行,命殷破敗為叁軍。
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雷鵬、魯仁傑等,俱随軍征伐。
纣王傳旨:“嘉慶殿排宴,慶賞諸臣。
”内有魯仁傑自幼多智,廣識英雄,見袁洪行事不按禮節,暗思曰:“觀此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且看他躁演人馬,便知端的。
”當日宴散。
次日謝恩,三日後下教場躁演三軍。
魯仁傑看袁洪舉動措置,俱不如法,諒非姜子牙敵手。
但此時是用人之際,魯仁傑也隻得将機就計而已。
次日,袁洪朝見纣王,王曰:“元帥可先領一枝人馬,往渑池縣,佐張奎以阻西兵,元帥意下如何?”袁洪曰:“以臣觀之,都中之兵,不宜遠出。
”纣王曰:“如何不宜遠出。
”袁洪奏曰:“今孟津已有南北兩路諸侯駐劄,以窺其後;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諸侯,拒守孟津,阻臣糧道,那時使臣前後受敵,此不戰自敗之道;況糧為三軍生命,是軍未行而先需者也。
依臣之計,不若調三十萬人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諸侯不能侵擾朝歌,一戰成功,大事定矣。
”纣王大悅:“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使卿所奏施行。
”袁洪随調兵三十萬,吳龍、常昊為先行,殷破敗為叁贊,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雷鵬、魯仁傑随軍征伐,往孟津而來。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鄧婵玉隻聽得馬響,二目被神針射住,觀看不明,早被高蘭英手起一刀,揮於馬下。
可憐正是: 孟津未會諸侯面,今日夫妻喪渑池。
話說高蘭英先祭太陽神針,射住婵玉雙目,因此上斬了鄧婵玉,進城号令了。
哨馬報入中軍,備言前事,子牙着實傷悼,對衆門人曰:“今高蘭英有太陽神針,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諸将俱要防備。
故此按兵不動,再設法以取此縣。
”南宮曰:“料一小縣,今損無限大将,請元帥着人馬四面攻打此縣,可以踏為平地。
”子牙傳令,命三軍四面攻打,架起雲梯大炮,三軍呐喊,攻打甚急。
張奎夫妻,千方百計,看守此城,一連攻打兩晝夜,不能得下,子牙心中甚惱,且命暫退,再為設計,不然徒令軍士勞苦無益耳。
衆将鳴金收軍,回營。
且說張奎又修本往朝歌城來,差官渡了黃河,前至孟津,有四百鎮諸侯,駐劄人馬差官潛蹤隐迹,一路無詞,至館驿中歇了一宵。
次日将本至文書房投遞,那日看本乃是微子。
微子接本看了,忙入内庭,隻見纣王在鹿台上宴樂,微子至台下侯旨,纣王宣上鹿台,微子行禮稱臣畢,王曰:“皇伯有何奏章?”徵子曰:“張奎有本,言武王兵進五關,已至渑池縣,損兵折将,莫可支撐,危在旦夕,請陛下速發援兵,早來協守。
不然臣惟一死,以報君恩耳。
況此縣離都城不過四五百裡之遠,陛下還在此台宴樂,全不以社稷為重。
孟津現有南方、北方四百諸侯駐兵,侯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今見此報,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願陛下早求賢士,以治國事;拜大将以剿反叛,改過惡而訓軍民,修仁政以回天變,庶不失成湯之宗廟也。
”纣王聞奏大驚曰:“姬發反叛,侵陷關隘,覆軍殺将,兵至渑池,情殊可恨。
孤當禦駕親征,以除大惡。
”中大夫飛廉奏曰:“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諸侯駐兵,一聞陛下出軍,他讓過陛下,阻住後路,首尾受敵,非萬全之道也。
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明之士,應求而至。
古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又何勞升下親禦六師,與叛臣較勝於行伍哉?”纣王曰:“依卿所奏,速傳旨懸立賞格,張挂於朝歌四門,招選豪傑,才堪禦敵者,不次铨除。
”四方哄動,就把個朝歌城内萬民,日受數次驚慌。
隻見一日來了三個豪傑,來揭榜文,守榜軍士,随同三人,先往飛廉府來叁谒:門官報入中堂,飛廉道:“有請。
”三人進府,與飛廉見禮畢,言曰:“聞天子招募天下賢士,愚下三人,自知菲丁,但君父有事,願捐驅敢效犬馬。
”飛廉見三人氣宇清奇,就命賜坐,三人曰:“吾等俱是闾閻子民,大夫在上,下民焉敢坐?”飛廉曰:“求賢定國,聘傑安邦,雖高爵重祿,直受不辭。
又何妨於一坐耶?”三人告過,方才坐下。
飛廉曰:“三位姓甚名誰?住居何所?”三人将手本呈上,飛廉觀看,原來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吳龍,一名常昊,此乃梅山七聖,先是三人投見,以下俱陸續而來。
袁洪者,乃白猿精也;吳龍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長蛇精也;俱借袁吳常三字取之為姓也。
飛廉看了姓名,随帶入朝門,來朝見纣王。
飛廉入内庭,天子在顯慶殿,與惡來奕棋,當駕官啟奏:“中大夫飛廉候旨。
”王曰:“宣來。
”飛廉見駕,奏曰:“臣啟陛下!今有梅山三個傑士,應陛下求賢之诏,在午門侯旨。
”纣王大悅,傳旨:“宣來。
”少時見三人來至殿下,山呼拜畢,纣王賜三人平身,三人謝恩畢,侍立兩傍。
王曰:“卿等此來,有何妙策,可擒姜尚?”袁洪奏曰:“姜尚以虛言巧語,糾合大下諸侯。
鼓惑黎庶作反。
依臣愚見,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則八百諸侯”望升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戰而自平也。
”纣王聞奏,龍心大悅,封袁洪為大将軍,吳龍、常昊為先行,命殷破敗為叁軍。
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雷鵬、魯仁傑等,俱随軍征伐。
纣王傳旨:“嘉慶殿排宴,慶賞諸臣。
”内有魯仁傑自幼多智,廣識英雄,見袁洪行事不按禮節,暗思曰:“觀此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且看他躁演人馬,便知端的。
”當日宴散。
次日謝恩,三日後下教場躁演三軍。
魯仁傑看袁洪舉動措置,俱不如法,諒非姜子牙敵手。
但此時是用人之際,魯仁傑也隻得将機就計而已。
次日,袁洪朝見纣王,王曰:“元帥可先領一枝人馬,往渑池縣,佐張奎以阻西兵,元帥意下如何?”袁洪曰:“以臣觀之,都中之兵,不宜遠出。
”纣王曰:“如何不宜遠出。
”袁洪奏曰:“今孟津已有南北兩路諸侯駐劄,以窺其後;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諸侯,拒守孟津,阻臣糧道,那時使臣前後受敵,此不戰自敗之道;況糧為三軍生命,是軍未行而先需者也。
依臣之計,不若調三十萬人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諸侯不能侵擾朝歌,一戰成功,大事定矣。
”纣王大悅:“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使卿所奏施行。
”袁洪随調兵三十萬,吳龍、常昊為先行,殷破敗為叁贊,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雷鵬、魯仁傑随軍征伐,往孟津而來。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