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歸國封神
關燈
小
中
大
蒙蒙香霭彩雲生,滿道讴歌賀太平;北極祥光籠兌地,南來紫氣繞金城。
群仙此日皆證果,列聖明朝監返真;萬古嵩呼祀遠,從今讓國永澄清。
話說子牙借土遁,來至玉虛宮前,不敢擅入。
少時,隻見白鶴童子出來,看見姜子牙忙問曰:“師叔何來?”子牙曰:“煩你通報一聲,特來叩谒老師。
”童子忙進宮來,至碧遊床前啟曰:“禀上老師!姜師叔在宮外求見。
”元始天尊曰:“着他進來。
”童子出來,傳與子牙,子牙進宮,至碧遊床前,倒身下拜:“弟子姜尚,願老師聖壽無疆!弟子今日上山,拜見老師,特為請玉虛敕命,将陣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對其品位,無令他遊魂無依,終日懸望。
乞老師大發慈悲,速賜施行,諸神幸甚,弟子幸甚。
”元始曰:“我已知道了,你且先回,不日就有符敕至封神台來,你速回去罷。
”子牙叩首謝恩而退。
子牙離了玉虛宮,回至西岐。
次日入朝,叁谒武王,備言封神一事,老師自令人赍來。
不覺光陰迅速,也非止一日,隻見那日空中笙簧嘹,香煙氤氲,旌幢羽蓋,黃巾力士,簇擁而來;白鶴童子親赍符冊,降臨相府。
怎見得?有詩為證: “紫府金符降玉台,旌幢羽蓋拂三台;雷瘟大鬥分先後,列宿群星次第開。
讨察無私稱至德,滋生有自序長才;仙神人鬼從今定,不便朝朝堕草萊。
” 話說子牙迎接玉符金冊,供於香案上,望玉虛宮謝恩畢,黃巾力士與白鶴童子,别了子牙,同昆侖不表。
子牙将符冊親自赍捧,借土遁望岐山前來,隻見一陣風,早到了封神台,有清福神柏鑒來接。
子牙捧符冊進了封神台,将符冊在中供放,傳令武吉、南宮立八卦紙,鎮住方向,與十支号,又今二人按五方排。
子牙吩咐停當,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獻花,繞台三匝;子牙拜畢诰冊,先命清福神柏鑒,在壇下聽候。
子牙然後開讀元始天尊诰: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嗚呼!仙凡路回,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谄媚奸邪所觊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
總抱真守於一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
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有心日修持,貪癡未脫;有身出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或托凡軀而盡忠報國,或因嗔怒而自惹災尤。
生死輪回,循環無已,冤魂相逐,終報無休,吾甚憫焉!憐爾等身受鋒刃,日沈淪於苦海,心雖忠荩,每飄泊而無依。
特命姜尚依劫運之輕重,循資格之上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禍福。
自爾等施行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循序而遷。
爾等其恪守弘規,毋使私妄,自惹愆尤,以贻伊戚;永膺寶,常握絲綸,故茲爾敕,爾其欽哉!” 子牙宣讀敕書畢,将符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裝甲胄,左手執杏黃,右手執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鑒可将封神榜張挂台下?諸神俱當循序而進,不得攙越取咎。
”柏鑒領法旨,将封神榜張挂台下;隻見諸神俱簇擁而來,觀看那榜首,就是柏鑒。
柏鑒看見,手執引魂,忙進壇跪伏壇下,聽宣元始封诰。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柏鑒昔為軒轅黃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敕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荩可嘉。
一向沈淪海峤,冤尤可憫!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成,特賜實,慰爾忠魂。
乃 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柏鑒在台下陰風影,手執百靈,望玉敕叩頭謝恩畢。
隻見台下風雲簇擁,香霧盤旋,柏鑒在台外,手執百靈。
子牙命相鑒引黃天化上台聽封。
不一時隻見清福神引黃天化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黃天化,以青年盡忠報國,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為孝養;未享榮封,捐軀馬革,情堪痛焉?爰功定賞,當從其厚。
特 敕封爾為管理三山正神丙靈公之職,爾其欽哉!”黃天化在台下叩首謝恩,出壇而去。
子牙命柏鑒引五嶽正神上台聽封。
少時清福神引黃飛虎等齊至台下,跪聽讀敕命。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黃飛虎遭暴主之慘惡,緻逃亡於他國;流離遷徙,方切骨肉之悲,奮志酬知,突遇渑池之劫。
遂罹於兇禍,情實可悲!崇黑虎有志濟民,時逢劫運。
聞聘等三人,金蘭氣重,方期協力同心,忠義志堅,欲教股肱之願:豈意陽運告終,赍志而沒。
爾五人同一孤忠,功有深淺,特賜榮封,以是差等。
乃 敕封爾黃飛虎為五嶽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特 敕封爾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之
群仙此日皆證果,列聖明朝監返真;萬古嵩呼祀遠,從今讓國永澄清。
話說子牙借土遁,來至玉虛宮前,不敢擅入。
少時,隻見白鶴童子出來,看見姜子牙忙問曰:“師叔何來?”子牙曰:“煩你通報一聲,特來叩谒老師。
”童子忙進宮來,至碧遊床前啟曰:“禀上老師!姜師叔在宮外求見。
”元始天尊曰:“着他進來。
”童子出來,傳與子牙,子牙進宮,至碧遊床前,倒身下拜:“弟子姜尚,願老師聖壽無疆!弟子今日上山,拜見老師,特為請玉虛敕命,将陣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對其品位,無令他遊魂無依,終日懸望。
乞老師大發慈悲,速賜施行,諸神幸甚,弟子幸甚。
”元始曰:“我已知道了,你且先回,不日就有符敕至封神台來,你速回去罷。
”子牙叩首謝恩而退。
子牙離了玉虛宮,回至西岐。
次日入朝,叁谒武王,備言封神一事,老師自令人赍來。
不覺光陰迅速,也非止一日,隻見那日空中笙簧嘹,香煙氤氲,旌幢羽蓋,黃巾力士,簇擁而來;白鶴童子親赍符冊,降臨相府。
怎見得?有詩為證: “紫府金符降玉台,旌幢羽蓋拂三台;雷瘟大鬥分先後,列宿群星次第開。
讨察無私稱至德,滋生有自序長才;仙神人鬼從今定,不便朝朝堕草萊。
” 話說子牙迎接玉符金冊,供於香案上,望玉虛宮謝恩畢,黃巾力士與白鶴童子,别了子牙,同昆侖不表。
子牙将符冊親自赍捧,借土遁望岐山前來,隻見一陣風,早到了封神台,有清福神柏鑒來接。
子牙捧符冊進了封神台,将符冊在中供放,傳令武吉、南宮立八卦紙,鎮住方向,與十支号,又今二人按五方排。
子牙吩咐停當,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獻花,繞台三匝;子牙拜畢诰冊,先命清福神柏鑒,在壇下聽候。
子牙然後開讀元始天尊诰: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嗚呼!仙凡路回,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谄媚奸邪所觊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
總抱真守於一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
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有心日修持,貪癡未脫;有身出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或托凡軀而盡忠報國,或因嗔怒而自惹災尤。
生死輪回,循環無已,冤魂相逐,終報無休,吾甚憫焉!憐爾等身受鋒刃,日沈淪於苦海,心雖忠荩,每飄泊而無依。
特命姜尚依劫運之輕重,循資格之上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禍福。
自爾等施行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循序而遷。
爾等其恪守弘規,毋使私妄,自惹愆尤,以贻伊戚;永膺寶,常握絲綸,故茲爾敕,爾其欽哉!” 子牙宣讀敕書畢,将符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裝甲胄,左手執杏黃,右手執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鑒可将封神榜張挂台下?諸神俱當循序而進,不得攙越取咎。
”柏鑒領法旨,将封神榜張挂台下;隻見諸神俱簇擁而來,觀看那榜首,就是柏鑒。
柏鑒看見,手執引魂,忙進壇跪伏壇下,聽宣元始封诰。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柏鑒昔為軒轅黃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敕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荩可嘉。
一向沈淪海峤,冤尤可憫!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成,特賜實,慰爾忠魂。
乃 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柏鑒在台下陰風影,手執百靈,望玉敕叩頭謝恩畢。
隻見台下風雲簇擁,香霧盤旋,柏鑒在台外,手執百靈。
子牙命相鑒引黃天化上台聽封。
不一時隻見清福神引黃天化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黃天化,以青年盡忠報國,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為孝養;未享榮封,捐軀馬革,情堪痛焉?爰功定賞,當從其厚。
特 敕封爾為管理三山正神丙靈公之職,爾其欽哉!”黃天化在台下叩首謝恩,出壇而去。
子牙命柏鑒引五嶽正神上台聽封。
少時清福神引黃飛虎等齊至台下,跪聽讀敕命。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黃飛虎遭暴主之慘惡,緻逃亡於他國;流離遷徙,方切骨肉之悲,奮志酬知,突遇渑池之劫。
遂罹於兇禍,情實可悲!崇黑虎有志濟民,時逢劫運。
聞聘等三人,金蘭氣重,方期協力同心,忠義志堅,欲教股肱之願:豈意陽運告終,赍志而沒。
爾五人同一孤忠,功有深淺,特賜榮封,以是差等。
乃 敕封爾黃飛虎為五嶽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特 敕封爾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