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

關燈
丞相興兵列戰車,虎贲将士實堪誇;諸侯鼓舞皆思我,黎庶讴歌盡棄家。

    劍戟森森飛瑞彩,旌旗掩映舞朝霞;須知天意歸仁聖,縱有征誅若浪沙。

     話說準提道人上嶺大呼曰:“請孔宣答話!”少時孔宣出營,見一道人,來得蹊跷,怎見得?有詩為證: “身披道服,手執樹枝,八德池邊常演道,七寶林下說三乘;頂上常懸舍利子,堂中能寫沒文經。

    飄然真道客,秀麗實奇哉;煉就西方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

    蓮花成體無窮妙,西方首領大仙來。

    ” 話說孔宣見準提道人問曰:“那道者通個名來?”道人曰:“我貧道與你有緣,特來同你,享西方極樂世界,演講三乘大法,無挂無礙,成就正果,定此金剛不壞之體,豈不美哉,何苦於此殺劫中,尋生活耶?”孔宣大笑曰:“一派亂言,又來惑吾。

    ”道人曰:“你聽我道來。

    我見你有歌為證: “功滿行完宜沐浴,煉成本性合天真;天開於子方成道,九戒三皈始自新。

    脫卻羽毛歸極樂,超出樊籠養百神;洗塵滌垢全無染,返本還元不壞身。

    ’” 孔宣聽罷大怒,把刀望道人頂上劈來。

    準提道人把七寶妙樹一刷,把孔宣的刀刷在一邊;孔宣忙取金鞭在手,便望準提道人打來。

    道人又把七寶妙樹刷來,把孔宣鞭又刷在一邊去了。

    孔宣隻剩兩隻空手,心上着忙急将當中紅光一撒,把準提道人撒去,拈燈看紅光撒去了準提道人大驚,隻見孔宣撒去了準提道人,隻是睜着眼,張着嘴;須臾間頂上盔,身上袍甲,紛紛碎,連馬壓地下了。

    隻聽得孔宣五色光,一聲雷響,現出一尊聖像來;十八隻手,二十四門,執定璎珞傘蓋,花魚腸,如持神杵寶锉,金鈴金弓,銀戟旗等件。

    準提道人作歌而來: “寶焰金光映目明,西方妙法最微精;千千璎珞無窮妙,萬萬祥光逐次生。

    加持神杵人罕見,七寶杯中豈易行;今番同赴蓮台會,此日方知大道成。

    ” 且說準提道人将孔宣用絲縧扣着他頸下,把加持寶杵,放在他身上,口稱:“道友!請現原形!”霎時間現出一隻目細冠紅孔雀。

    準提道人坐在孔雀身上,一步步走下嶺,進了子牙大營。

    準提道人曰:“貧道不下來了。

    ”欲别子牙,子牙曰:“老師大法無邊。

    孔宣将吾許多門人諸将,不知放在何地?”準提問孔宣曰:“道友!今日已歸正果,當還子牙衆将門人。

    ”孔雀應曰:“俱監在行營後。

    ”準提道人對子牙說道,“别了。

    ”把孔雀一拍,隻見孔雀二翅飛騰,有五色祥雲,紫霧盤旋,迳往西方去了。

    且說子牙向韋護、陸壓,領衆将至孔宣行營,招降兵卒;衆兵見無主将,俱願投降,子牙許之。

    忙至後營,放衆門人諸将等出來,至本營拜謝子牙、燃燈畢。

    次日,崇黑虎等回崇城,燃燈、陸壓俱各歸山,楊戬乃催糧去訖。

    子牙傳令,催動人馬,大軍過了金雞嶺,一路無詞。

    兵至汜水關,探馬報入,子牙傳令安營。

    在關下劄駐大寨,怎見得? 營安勝地,寨背孤虛。

    南分朱雀北玄武:東按青龍西白虎;打更小校搖金鈴,傳箭兒郎鳴戰鼓。

    依山傍水結行營,暗伏強弓百步弩。

     子牙升帳坐下,将正印命哪吒為先行,把南宮補後哨,住兵三日。

    且說汜水關韓榮,聞孔宣失機,周兵又至下關,與衆将上城,看子牙人馬,着實整齊,但見得: 一團殺氣,擺一川鐵馬兵戈;五彩紛紛,列千杆紅旗赤幟。

    密密銅鋒,如列百馬大小水晶盤;對對馬槍,似排數千粗細冰淋尾。

    幽幽畫角,猶如東海老龍吟;唧唧提鈴,酷似檐前鐵馬響。

    長弓初吐月,短弩似飛星;錦帳團營如密布,旗繡帶似層雲。

    道服儒巾,盡是玉虛門客;紅袍玉帶,都系走馬先行。

    正是:子牙東進兵戈日,我武惟揚在此行。

    韓榮看子牙大營,盡是大紅旗,心下疑惑。

    韓榮下城,在銀安殿,與衆将官,修本差官往朝歌告急;一邊點将上城,設守城之法。

    且說子牙在中軍正坐,有先行官哪吒進前言曰:“兵至關前,宜當速戰,師叔住兵不戰何也?”子牙曰:“不可,吾如今分兵三路,一路取佳夢關,一路取青龍關,吾自取汜水關,方免吾軍左右受敵也。

    但督兵分取二關,非才德兼全,英雄蓋世者,不足以當此任,吾此非黃将軍、洪将軍不可。

    ”二将齊聲願往,子牙曰:“二位可拈一阄,分為左右。

    ”二将應諾,子牙把二阄放在桌上,隻見黃飛虎拈的是青龍關,洪錦拈的是佳夢關。

    二将各挂紅簪花,每一路分兵十萬。

    黃飛虎的先行是鄧九公、黃明、周紀、龍環、吳謙、黃飛豹、黃飛彪、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太鸾、鄧秀、趙升、孫焰紅,擇吉日祭旗,往青龍關去了。

    洪錦的先行是季康、南宮、蘇護、蘇全忠、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公,分兵十萬,往佳夢關去了。

    卻說洪錦離了汜水關,一路上浩浩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