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第一百回 周天子分封列國
關燈
小
中
大
周室開基立帝圖,分茅列土報功殊;制田世祿惟三等,品爵官人樹五途。
鐵券金書藏石室,高牙大擁銅符;從今藩鎮如金布,倡化宣猷萬姓殊。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隻見左右旗門官,将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号令,回報子牙。
子牙斬了二個奸佞,複進封神台,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鑒何在?快領飛廉、惡來二人魂魄,至壇前受封。
”不一時隻見清福神用,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
但見二魂俯伏壇下,凄切不勝。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聽,敗國亡君,偷生苟免。
隻知盜寶以榮生,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等自受之愆,亦自運逢之劫。
特 敕封爾為冰銷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号,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子牙封罷神下壇,率領百官回西岐。
有詩為證: “天理循環若轉車,有成有敗更無差;往來消長應堪笑,反覆興衰若可嗟。
夏桀南巢風燭,商辛焚死浪中花;古今吊伐皆如此,惟有忠魂傍日斜。
” 話說子牙回西岐,進了都城,入相府安息。
衆官俱回宅,一夕晚景已過。
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缭繞,旭日圍黃,慶雲舒彩。
隻聽得玉佩叮當,衆官抱袖舞清風,蛇龍弄影,四圍禦帳迎曉日。
淨鞭三響,整朝班,文武高呼稱萬歲,怎見得早朝美景?後唐人有詩,單道早朝好處: “绛雞入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大間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旁衮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到鳳池頭。
” 話說武王升殿,隻見當駕官傳旨:“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散朝。
”言還未畢,班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稱臣畢。
武王曰:“相父有何奏章見朕?”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師命,将忠臣良将,與不道之仙,奸佞之輩,俱依劫運,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執掌,受享祀,護國佑民,掌風調雨順之權,職福善禍滢之柄。
自今以往,永保澄清,無複勞陛下宸慮。
但天下諸侯,與随行征伐功臣,道山洞府門人,俱親冒失石,皆有血戰之功。
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祿,使子孫世食其祿,以昭崇德報功之義;此皆陛下守先之務,當亟行之,不可一刻緩者也。
”武王曰:“朕有此心久矣!月因相父封神未竣,故少待之耳。
今相父既回,一聽相父行之。
”武王方才言罷,隻見楊戬、李靖等出班奏曰:“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覆師命。
凡紅麈富貴,功名爵祿,并非臣等之所願也。
故今日特拜辭皇上,望陛下敕臣歸山,真莫大之恩也!”武王曰:“朕深賴卿等,旋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功,戡禍亂於永清,辟宇宙而載明。
其有功於社稷生民,真無涯際。
雖家祭戶祀,尚不足以報其勞。
豈速舍朕而歸山乎?朕何忍也。
”李靖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
但臣等恬淡性成,志在泉石;況師命難以抗違,天心豈敢故逆?乞陛下憐而允之,臣等不勝幸甚。
”武王見李靖等堅執要去,不肯少留,不勝傷感。
乃曰:“昔日從朕始事征伐之時,其忠臣義士,雲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於王事,沒於征戰者,不知凡幾?今僅存者,甚是殘落,朕已不勝今昔之感。
今卿方際太平,當興朕共享安甯之福,卿等又堅請歸山。
朕欲強留,恐違素志,今勉從卿請,朕甚戚然。
俟明日朕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别,少盡數年從事之情。
”李靖等謝恩而去。
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也不勝慘戚,俱各散朝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光祿寺典膳官,預先至南郊下,整治九龍筵席,一色齊備。
隻見衆文武百官,與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駕。
惟姜子牙在朝内,伺侯武王禦駕同行。
話說武王升殿,傳旨排銮駕出城,子牙随後。
一路上香煙載道,瑞彩缤紛,士民懼悅,俱來看大子與衆道者餞别。
真是哄動一城居民,齊集郊外。
隻見武王來至南郊,衆文武百官上前接駕畢,
鐵券金書藏石室,高牙大擁銅符;從今藩鎮如金布,倡化宣猷萬姓殊。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隻見左右旗門官,将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号令,回報子牙。
子牙斬了二個奸佞,複進封神台,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鑒何在?快領飛廉、惡來二人魂魄,至壇前受封。
”不一時隻見清福神用,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
但見二魂俯伏壇下,凄切不勝。
子牙曰:“今奉 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聽,敗國亡君,偷生苟免。
隻知盜寶以榮生,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等自受之愆,亦自運逢之劫。
特 敕封爾為冰銷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号,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子牙封罷神下壇,率領百官回西岐。
有詩為證: “天理循環若轉車,有成有敗更無差;往來消長應堪笑,反覆興衰若可嗟。
夏桀南巢風燭,商辛焚死浪中花;古今吊伐皆如此,惟有忠魂傍日斜。
” 話說子牙回西岐,進了都城,入相府安息。
衆官俱回宅,一夕晚景已過。
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缭繞,旭日圍黃,慶雲舒彩。
隻聽得玉佩叮當,衆官抱袖舞清風,蛇龍弄影,四圍禦帳迎曉日。
淨鞭三響,整朝班,文武高呼稱萬歲,怎見得早朝美景?後唐人有詩,單道早朝好處: “绛雞入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大間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旁衮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到鳳池頭。
” 話說武王升殿,隻見當駕官傳旨:“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散朝。
”言還未畢,班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稱臣畢。
武王曰:“相父有何奏章見朕?”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師命,将忠臣良将,與不道之仙,奸佞之輩,俱依劫運,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執掌,受享祀,護國佑民,掌風調雨順之權,職福善禍滢之柄。
自今以往,永保澄清,無複勞陛下宸慮。
但天下諸侯,與随行征伐功臣,道山洞府門人,俱親冒失石,皆有血戰之功。
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祿,使子孫世食其祿,以昭崇德報功之義;此皆陛下守先之務,當亟行之,不可一刻緩者也。
”武王曰:“朕有此心久矣!月因相父封神未竣,故少待之耳。
今相父既回,一聽相父行之。
”武王方才言罷,隻見楊戬、李靖等出班奏曰:“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覆師命。
凡紅麈富貴,功名爵祿,并非臣等之所願也。
故今日特拜辭皇上,望陛下敕臣歸山,真莫大之恩也!”武王曰:“朕深賴卿等,旋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功,戡禍亂於永清,辟宇宙而載明。
其有功於社稷生民,真無涯際。
雖家祭戶祀,尚不足以報其勞。
豈速舍朕而歸山乎?朕何忍也。
”李靖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
但臣等恬淡性成,志在泉石;況師命難以抗違,天心豈敢故逆?乞陛下憐而允之,臣等不勝幸甚。
”武王見李靖等堅執要去,不肯少留,不勝傷感。
乃曰:“昔日從朕始事征伐之時,其忠臣義士,雲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於王事,沒於征戰者,不知凡幾?今僅存者,甚是殘落,朕已不勝今昔之感。
今卿方際太平,當興朕共享安甯之福,卿等又堅請歸山。
朕欲強留,恐違素志,今勉從卿請,朕甚戚然。
俟明日朕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别,少盡數年從事之情。
”李靖等謝恩而去。
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也不勝慘戚,俱各散朝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光祿寺典膳官,預先至南郊下,整治九龍筵席,一色齊備。
隻見衆文武百官,與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駕。
惟姜子牙在朝内,伺侯武王禦駕同行。
話說武王升殿,傳旨排銮駕出城,子牙随後。
一路上香煙載道,瑞彩缤紛,士民懼悅,俱來看大子與衆道者餞别。
真是哄動一城居民,齊集郊外。
隻見武王來至南郊,衆文武百官上前接駕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