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弱齡習武 志訪絕學

關燈
,我還不緻把你領到歧路上去。

    說句江湖粗話,一個将軍一個令,一個師傅一個傳授。

    你空練了整套的拳,可惜拳訣一竅不通,你就那麼再練十年,也算沒練。

    練拳不知拳訣,練劍不知劍點,那怎能練出精采來?露蟬,咱就在入手開教之前,先講好了。

    你隻當從前沒有學過,我也當你是乍入武門的徒弟,我就從初步的功夫教起;你不許厭煩,不許間斷。

    練武非一朝一夕,一蹴可幾的事,要有耐性,有魄力;許我不教,不許你不練。

    你能夠答應這幾件事,我收你這個徒。

    不然你另請他人,我不願意到老來,落個誤人子弟之名。

    ” 楊露蟬乍聽愕然,想了想,拜謝道:“弟子願遵師之命,不論多少年,隻要師傅願教,弟子一定耐着心,好好的學。

    弟子要是不好武功,從那位李武師一走……” 劉教師擺手道:“好,咱們一言為定,明天你就下場子練。

    ” 楊露蟬一誤未曾再誤,這退休的镖客劉立功果然有真實功夫。

    看他那言談氣度,沉穩矍铄,也與尋常教師不同。

    開教的時候,每站一個架式,必定詳為解釋,屬于上盤,屬于下盤,屬于中盤,在拳術中有何功用,于健身上有何效應,反覆講解,不厭求詳,必使露蟬真個領悟了才罷。

     露蟬天資聰穎,傾心向學,劉武師的教法又不俗,師徒相投,進步很快。

    劉立功算計着教露蟬固下盤,穩根基,至少須有一年的功夫。

    那知隻六七個月,露蟬已将固下盤的竅要得到。

    劉教師欣然得意;當教師最難得的是徒弟既聰明,又聽話,遂趕緊的傳授長拳十段錦。

     楊露蟬一看這位劉教師所教,果然跟那李教師的截然兩樣。

    劉立功先将這一套長拳,親自從頭練過,真個是靜如處女,翩若驚鴻。

    練完,然後向露蟬解說,分拆開一招式的運用,又把自己精心所得,與古代流傳不同之處,一一現身說法的指示給露蟬看,解說給露蟬聽。

    露蟬心領神會,十分悅服。

     兩年過去,劉立功教師已将長拳十段錦的拳訣,一一傳與露蟬。

    長拳中原有三十五字的拳訣,後來化繁為簡,演成十八字。

    相傳即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化少林寺十八羅漢手的精華,演為十八字的拳訣。

    可是這十八字訣的研求所得,後起各家不相同,見仁見智,全在個人天賦,和鍛□功夫深淺。

     教師劉立功又教了三年的功夫,把自己數十年所得于拳術上的學識,傾囊贈與露蟬。

    露蟬也不辜負劉武師的期望。

     不過劉武師六合鈎這套功夫,楊露蟬卻練不好,這就因為楊露蟬限于天賦,沒有那麼大的膂力。

    劉武師也深愧自己對于内功上,沒有十分把握,不敢妄傳内家拳,恐怕一旦授受失當,反倒前功盡棄。

     楊露蟬這幾年習練武功,練得身體已不像從前那羸弱;瘦挺矮小的身材沒有改變,容色肌骨卻已漸漸堅實。

    劉武師諄囑露蟬:“兩膀沒有五六百斤的膂力,不能運用六合鈎。

    ”露蟬也深知這六合鈎并非劉武師靳而不受,實是自己力不能及,徒喚奈何。

     一天,金風送爽,殘露曳聲,劉立功忽動鄉思,慨然對露蟬說:“我師徒五載相依,于今尚有半月之聚。

    中秋節過,是我歸期。

    嗣後你自己下功夫,或是另投名師,别訪益友,我不便代籌。

    我以自己才技所限,已經盡我所能,傾囊相授。

    你體質不足,聰悟過人,如果遇有深通内家功夫的武師,尚能棄短用長,别圖補救。

    前程萬裡,諸望自愛。

    ” 楊露蟬驟聽到劉武師要走的話,十分驚愕。

    趕忙站起身來,肅然請問道:“老師,弟子尊師敬業,學而未成,從未敢疏忽;莫非弟子有失禮的地方?下人們有侍候不周的麼?弟子于老師所授的武功未窺堂奧,那敢說自己研求?還望老師多住二三年,弟子多得些教益。

    ” “露蟬,我們師徒相處已久,難道你還不知道我的脾氣麼?我雖沒多念過什麼書,可是懂得言必信,行必果。

    你我師徒有言在先,我初來時說的話,你難道忘了?你父子待我情至義盡,當老師的能遇上你這麼好學知禮的徒弟,于願已足。

    你技藝已然粗成;我呢,年衰倦遊,亟欲歸老田園。

    彼此神交,你不必作那種無味的挽留了。

    ” 楊露蟬深知道劉老師的秉性直率,言行果決,不敢再言,悄悄的把劉武師要走的話,禀明了老父,父子暗中給劉武師預備豐富的行裝。

    到中秋節日,父子歡然置酒餞行。

    痛飲數日,情意拳拳,教師劉立功撚須欣然,十分心感。

    到八月十七日那天,劉武師就要走了。

     晚間,父子把所預備的行裝,及曆年劉武師未曾動用的束□,全數捧送出來。

    束□之外,兩套嶄新的衣服,紅紙封裹着五十兩銀子,用托盤托過來,恭恭敬敬的放在劉老師面前,說道:“這是老師曆年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