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關燈
小
中
大
論什麼事情。
她們談得很高興,蕙聽見了覺新的話,便轉過頭對覺新淡淡地一笑,推辭說:“我不大會打牌,大表哥,還是請你打。
”覺新在這笑容裡看出了一種似淺又似深的哀愁。
她的聲音裡也像帶了點懇求的調子。
他的心動了一下,仿佛受到了一個打擊。
他起初一怔,後來就明白了。
他爽快地答應下來:“好,那麼就讓我來打。
”“這很好。
你可以陪我打'字牌'.我不大喜歡打麻将。
蕙兒好幾年沒有同她的幾位表妹見面,她也應該陪她們談談,”周老太太剛剛把海臣放走了(海臣吃着蜜棗,走到了二舅太太面前,因為她招手喚他去。
她隻有一個女兒,所以她很喜歡男孩子),便對覺新說了上面的話。
她又對蕙說:“蕙兒,你們起先就說到花園裡頭去,怎麼到現在還在這兒唧唧哝哝的?”在這些談話進行的時候,淑英叫了翠環到身邊來,低聲吩咐了幾句話。
翠環不作聲,隻點了點頭。
她趁着衆人不注意的當兒偷偷地溜走了。
淑華望着淑英快活地微笑着。
淑貞知道淑英差人去請琴表姐,她的臉上也露出滿意的顔色。
蕙看見覺新的臉部表情,又聽到他的話,覺得他是在體貼她,她有些感激。
這感激使她想到别的一些事情,看見别的一些幻景,于是頑固而無情的父親,軟弱而無主見的母親,脾氣不好的未來丈夫一齊湧上她的心頭,她覺得一陣心酸,待到連忙忍住時,淚珠已經挂在眼角了。
她馬上咳一聲嗽,把頭埋了下去。
覺新第一個看見這情形,他的悲哀也被勾引起來了,但是他反而裝出笑容對蕙說:“蕙表妹,你們不打牌,就請先去罷。
”他又催促淑英道:“二妹,你們快些去,盡管坐在屋裡頭做什麼?”“大哥,你還要催我?”淑英笑起來說。
“我們本來已經要走了,看見你回來才又坐下來的。
這要怪你不好!”她說完便站起來。
“現在不用你們先去了。
我們大家一路走,”張氏接着對淑英說。
她馬上又轉過臉朝着周老太太欠身道:“太親母請。
大舅太太,二舅太太請。
大嫂請。
”衆人都站了起來,屋子裡全是人頭在動。
大家還在謙讓。
這一來淑英們倒不便先走了,她們隻得等着一起到花園去。
翠環從外面走進來,溜到淑英身邊,低聲說了兩句話,除了淑華外沒有人注意到她們。
“二舅母,等我來牽他,”覺新看見二舅太太還把海臣牽在手裡,俯下頭去回答海臣的問話,覺得過意不去,便走去對二舅太太說了上面的話,把海臣帶回到自己的身邊。
衆人魚貫地出了房間,轉進過道往花園門走去。
自然是周老太太走在最前面,绮霞攙扶着她。
大舅太太和二舅太太跟在後面,其次是高家的幾位太太,再後才是蕙和芸以及淑英幾姊妹。
翠環跟在淑貞背後,在她的後面,還有倩兒、春蘭、張嫂、何嫂和三房的女傭湯嫂。
覺新手裡牽了海臣,陪着他的枚表弟走在最後。
這位枚少爺今年十六歲了,卻沒有一點男子氣,先前在房裡時一個人畏縮地坐在角落裡,不開口,也不動一下,使得别人就忘記了他的存在。
這時候他和覺新在一起走,路上也不大開口。
隻有在覺新向他問話的時候他才簡短地回答一兩句。
覺新問的多半是關于他在外州縣的生活和讀書的計劃。
在外州縣時他的父親聘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教讀先生管教他。
回到省城來,他的父親也不肯放他進學校去讀書,大概會叫他到高家來搭館。
“你自己的意思怎樣?你不想進學堂嗎?”覺新問道。
“我沒有意見,我想父親的主張大概不會錯,”枚少爺淡漠地低聲回答。
覺新詫異地瞪了他一眼,心裡不愉快地想:——怎麼又是一個這樣的人?我至少在思想方面還不是這樣怯懦的!就說道:“你就不仔細想一想?現在男人進學堂讀書,是很平常的事情。
光是在家裡讀熟了四書五經,又有什麼用?”這時他們走進了曲折的回廊。
枚少爺聽見覺新的話,不覺擡起頭偷偷地瞥了他一眼,但馬上又把頭埋下去,用了一種似乎是無可奈何的聲音說:“爹的脾氣你還不曉得。
他聽見人說起學堂就頭痛。
他比哪個都固執不通,他吩咐我怎樣,我就應當怎樣,不能說一個'不'字。
他的脾氣是這樣。
不說媽害怕他,連婆也有些拗他不過。
”這聲音軟弱無力地進到覺新的耳裡,卻意外地使覺新的心上起了大的激蕩。
他不再掉頭去看枚少爺,但是枚少爺的沒有血色的臉龐依舊分明地浮現在他的眼前。
他覺得他了解這種人,他看得清楚這種人的命運。
一種交織着恐怖和憐憫的感情抓住了他。
這真實的自白給他揭開了悲劇的幕,使他看見這個青年的悲慘、寂寞的一生。
而且他在這個青年的身上又見到他自己的面影了。
“姐姐的親事也是爹一個人作主的。
婆跟媽都不願意。
這回到省城來辦喜事,也是爹一個人的主張。
姐姐為了這件事情偷偷地哭過好幾晚上,”覺新還沒有答話,枚少爺又自語似地繼續說。
他先前在房裡簡直不肯開口,現在卻說了這些。
聲音依舊很低,并未帶有憤怒的調子。
這隻是無可如何的絕望的哀訴。
衆人慢步地在前面走,人聲嘈雜,各種顔色的衣服在晃動。
海臣不能夠忍耐這兩個人的沉悶的談話,便仰起臉央求覺新道:“爹爹,我到前面應一聲,就松了手。
”海臣快活地叫了一聲,帶跑帶跳地到前面去了。
“我真羨慕小孩子。
他們那樣無憂無慮地過得真快活!”枚少爺望着海臣消失在人叢中的背影,充滿渴望地自語道。
但是他馬上又低聲加了一句:“我今生是無望的了。
”這兩句話像一瓢冷水對着覺新當頭潑下來,一下子把他心上的餘火全澆熄了。
他痛苦地看了枚少爺一眼,那個瘦削的頭,那張沒有血色的臉這時顯得更加慘白瘦小了。
連嘴唇皮也是幹枯而帶黃色的。
那一套寬大的袍褂不合身地罩在枚少爺的瘦小的身上,兩隻手被長的袖管遮掩着,一個瘦小的頭在馬褂上面微微地擺動。
這一切使得這個十六歲的青年活像傀儡戲中的木偶。
這個形象很可以使人發笑,但是覺新卻被它感動得快要流淚了。
他忍不住悲聲勸道:“枚表弟,你怎麼說出這種話來!你今年也才隻有十六歲。
你怎麼就有了我這樣的心境!我看你身體也不大好。
你有什麼病痛嗎?你也該達觀一點。
你以後的日子還長,不能跟我比。
”“唉,”枚少爺先歎一口氣,然後答道:“這兩三年來我就沒有斷過藥。
可是吃藥總不大見效。
現在還在吃丸藥。
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大病。
不過常常咳嗽,覺得氣緊,有時多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來。
胃口不好,做事也沒有精神。
爹總怪我不好好保養身體。
我自己也不曉得應該怎樣保養才好。
”“你還說沒有什麼大病!”覺新驚懼地說,這些話是他不曾料到的,但是從枚少爺的沒有血色的嘴裡吐出來,他又覺得它們是如此真實,而且真實得可怕了。
同情使他忘了自己,他關心地說下去:“我看你這個病應該好好地醫治一下。
省城裡有好的醫生。
我看請西醫最妥當。
”“西醫?”枚少爺搖搖頭說,好像聽見了什麼不入耳的話似的。
“爹最讨厭西醫。
我看西醫治内病是不行的。
爹說,過幾天再請一兩位中醫來看看。
”覺新沉吟了一下。
他不滿意枚少爺的答話,但也不加辯駁。
他知道辯駁是沒有用處的,十幾年的嚴厲的家庭教育在這個年
她們談得很高興,蕙聽見了覺新的話,便轉過頭對覺新淡淡地一笑,推辭說:“我不大會打牌,大表哥,還是請你打。
”覺新在這笑容裡看出了一種似淺又似深的哀愁。
她的聲音裡也像帶了點懇求的調子。
他的心動了一下,仿佛受到了一個打擊。
他起初一怔,後來就明白了。
他爽快地答應下來:“好,那麼就讓我來打。
”“這很好。
你可以陪我打'字牌'.我不大喜歡打麻将。
蕙兒好幾年沒有同她的幾位表妹見面,她也應該陪她們談談,”周老太太剛剛把海臣放走了(海臣吃着蜜棗,走到了二舅太太面前,因為她招手喚他去。
她隻有一個女兒,所以她很喜歡男孩子),便對覺新說了上面的話。
她又對蕙說:“蕙兒,你們起先就說到花園裡頭去,怎麼到現在還在這兒唧唧哝哝的?”在這些談話進行的時候,淑英叫了翠環到身邊來,低聲吩咐了幾句話。
翠環不作聲,隻點了點頭。
她趁着衆人不注意的當兒偷偷地溜走了。
淑華望着淑英快活地微笑着。
淑貞知道淑英差人去請琴表姐,她的臉上也露出滿意的顔色。
蕙看見覺新的臉部表情,又聽到他的話,覺得他是在體貼她,她有些感激。
這感激使她想到别的一些事情,看見别的一些幻景,于是頑固而無情的父親,軟弱而無主見的母親,脾氣不好的未來丈夫一齊湧上她的心頭,她覺得一陣心酸,待到連忙忍住時,淚珠已經挂在眼角了。
她馬上咳一聲嗽,把頭埋了下去。
覺新第一個看見這情形,他的悲哀也被勾引起來了,但是他反而裝出笑容對蕙說:“蕙表妹,你們不打牌,就請先去罷。
”他又催促淑英道:“二妹,你們快些去,盡管坐在屋裡頭做什麼?”“大哥,你還要催我?”淑英笑起來說。
“我們本來已經要走了,看見你回來才又坐下來的。
這要怪你不好!”她說完便站起來。
“現在不用你們先去了。
我們大家一路走,”張氏接着對淑英說。
她馬上又轉過臉朝着周老太太欠身道:“太親母請。
大舅太太,二舅太太請。
大嫂請。
”衆人都站了起來,屋子裡全是人頭在動。
大家還在謙讓。
這一來淑英們倒不便先走了,她們隻得等着一起到花園去。
翠環從外面走進來,溜到淑英身邊,低聲說了兩句話,除了淑華外沒有人注意到她們。
“二舅母,等我來牽他,”覺新看見二舅太太還把海臣牽在手裡,俯下頭去回答海臣的問話,覺得過意不去,便走去對二舅太太說了上面的話,把海臣帶回到自己的身邊。
衆人魚貫地出了房間,轉進過道往花園門走去。
自然是周老太太走在最前面,绮霞攙扶着她。
大舅太太和二舅太太跟在後面,其次是高家的幾位太太,再後才是蕙和芸以及淑英幾姊妹。
翠環跟在淑貞背後,在她的後面,還有倩兒、春蘭、張嫂、何嫂和三房的女傭湯嫂。
覺新手裡牽了海臣,陪着他的枚表弟走在最後。
這位枚少爺今年十六歲了,卻沒有一點男子氣,先前在房裡時一個人畏縮地坐在角落裡,不開口,也不動一下,使得别人就忘記了他的存在。
這時候他和覺新在一起走,路上也不大開口。
隻有在覺新向他問話的時候他才簡短地回答一兩句。
覺新問的多半是關于他在外州縣的生活和讀書的計劃。
在外州縣時他的父親聘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教讀先生管教他。
回到省城來,他的父親也不肯放他進學校去讀書,大概會叫他到高家來搭館。
“你自己的意思怎樣?你不想進學堂嗎?”覺新問道。
“我沒有意見,我想父親的主張大概不會錯,”枚少爺淡漠地低聲回答。
覺新詫異地瞪了他一眼,心裡不愉快地想:——怎麼又是一個這樣的人?我至少在思想方面還不是這樣怯懦的!就說道:“你就不仔細想一想?現在男人進學堂讀書,是很平常的事情。
光是在家裡讀熟了四書五經,又有什麼用?”這時他們走進了曲折的回廊。
枚少爺聽見覺新的話,不覺擡起頭偷偷地瞥了他一眼,但馬上又把頭埋下去,用了一種似乎是無可奈何的聲音說:“爹的脾氣你還不曉得。
他聽見人說起學堂就頭痛。
他比哪個都固執不通,他吩咐我怎樣,我就應當怎樣,不能說一個'不'字。
他的脾氣是這樣。
不說媽害怕他,連婆也有些拗他不過。
”這聲音軟弱無力地進到覺新的耳裡,卻意外地使覺新的心上起了大的激蕩。
他不再掉頭去看枚少爺,但是枚少爺的沒有血色的臉龐依舊分明地浮現在他的眼前。
他覺得他了解這種人,他看得清楚這種人的命運。
一種交織着恐怖和憐憫的感情抓住了他。
這真實的自白給他揭開了悲劇的幕,使他看見這個青年的悲慘、寂寞的一生。
而且他在這個青年的身上又見到他自己的面影了。
“姐姐的親事也是爹一個人作主的。
婆跟媽都不願意。
這回到省城來辦喜事,也是爹一個人的主張。
姐姐為了這件事情偷偷地哭過好幾晚上,”覺新還沒有答話,枚少爺又自語似地繼續說。
他先前在房裡簡直不肯開口,現在卻說了這些。
聲音依舊很低,并未帶有憤怒的調子。
這隻是無可如何的絕望的哀訴。
衆人慢步地在前面走,人聲嘈雜,各種顔色的衣服在晃動。
海臣不能夠忍耐這兩個人的沉悶的談話,便仰起臉央求覺新道:“爹爹,我到前面應一聲,就松了手。
”海臣快活地叫了一聲,帶跑帶跳地到前面去了。
“我真羨慕小孩子。
他們那樣無憂無慮地過得真快活!”枚少爺望着海臣消失在人叢中的背影,充滿渴望地自語道。
但是他馬上又低聲加了一句:“我今生是無望的了。
”這兩句話像一瓢冷水對着覺新當頭潑下來,一下子把他心上的餘火全澆熄了。
他痛苦地看了枚少爺一眼,那個瘦削的頭,那張沒有血色的臉這時顯得更加慘白瘦小了。
連嘴唇皮也是幹枯而帶黃色的。
那一套寬大的袍褂不合身地罩在枚少爺的瘦小的身上,兩隻手被長的袖管遮掩着,一個瘦小的頭在馬褂上面微微地擺動。
這一切使得這個十六歲的青年活像傀儡戲中的木偶。
這個形象很可以使人發笑,但是覺新卻被它感動得快要流淚了。
他忍不住悲聲勸道:“枚表弟,你怎麼說出這種話來!你今年也才隻有十六歲。
你怎麼就有了我這樣的心境!我看你身體也不大好。
你有什麼病痛嗎?你也該達觀一點。
你以後的日子還長,不能跟我比。
”“唉,”枚少爺先歎一口氣,然後答道:“這兩三年來我就沒有斷過藥。
可是吃藥總不大見效。
現在還在吃丸藥。
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大病。
不過常常咳嗽,覺得氣緊,有時多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來。
胃口不好,做事也沒有精神。
爹總怪我不好好保養身體。
我自己也不曉得應該怎樣保養才好。
”“你還說沒有什麼大病!”覺新驚懼地說,這些話是他不曾料到的,但是從枚少爺的沒有血色的嘴裡吐出來,他又覺得它們是如此真實,而且真實得可怕了。
同情使他忘了自己,他關心地說下去:“我看你這個病應該好好地醫治一下。
省城裡有好的醫生。
我看請西醫最妥當。
”“西醫?”枚少爺搖搖頭說,好像聽見了什麼不入耳的話似的。
“爹最讨厭西醫。
我看西醫治内病是不行的。
爹說,過幾天再請一兩位中醫來看看。
”覺新沉吟了一下。
他不滿意枚少爺的答話,但也不加辯駁。
他知道辯駁是沒有用處的,十幾年的嚴厲的家庭教育在這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