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關燈
小
中
大
去裝。
湘子使出一個除法,裝了一籠又一籠,不多時,把他那三百五十六分饅頭盡數裝在花籃裡面,還裝這花籃不滿。
張千見沒了饅頭,驚得上唇合不攏下唇,慌忙把手扭住湘子,叫喊起來。
湘子把袍袖一展,足踏花籃,騰空而起,空中飛下一張紙來。
張千仰天叫道:“你這道人忒也欺心,把花籃裝了我家這許多饅頭,也不去謝謝老爺,倒丢下一紙狀子,待要告誰?難道我再賠一個花籃與你不成?”湘子便立下地來,道:“我和你同去見老爺。
”張千又扯住了湘子叫屈。
退之問道:“你為何扯住道人這般喊嚷?”湘子道:“他全不遵大人吩咐,反扯住貧道叫喊。
貧道倒也罷了,隻是韓大人轄伏不得兩個手下人,如何去管轄朝廷大事?”張千将紙遞上退之,禀道:“老爺吩咐賞那道人幾分饅頭,那道人把三百五十六分饅頭都裝在小花籃内,那花籃還不曾滿,倒寫狀子要告小的們,故此小的扭他來見老爺說個明白。
”退之接到手看時,乃是一首詩,單道花籃的妙處。
詩雲: 一根竹竿破成蔑,巧匠編來實奇絕。
外形矮小裡邊寬,裝卻乾坤和日月。
退之看罷詩句,便道:“你這道人着實無禮,我那三百五十六分饅頭要請衆位大人吃的,好意賞你幾分,你怎麼弄出那除法來将我這許多饅頭都騙了去?”湘子道:“大人不要小器,饅頭都在花籃裡,若不舍得,依先拿出來還了大人。
”退之道:“這一點點花籃兒如何盛得我三百五十六分饅頭?”張千道:“外看雖然小,裡面猶如枯井一般深的。
”湘子道:“大人休小觑這籃兒,有《浪淘沙》為證: 小小一花籃,長在桃源。
玉皇殿前一根紫竹竿,王母破篾三年整,魯班編了整十年。
這花籃,有根源,乾坤天地都裝盡,也隻一籃。
” 退之道:“你賣弄殺花籃的好處,也不過是障眼法兒,我決不信。
”湘子道:“大人信不信由你,隻是貧道再問你化些好酒。
”退之道:“我已賞了你酒與桌面,如何又說化酒?”湘子道:“不瞞大人說,我師父在山中煎熬萬靈丹,缺少好酒,故此再求化些。
”退之道:“萬靈丹我也曉得煎,不知你用多少酒?”湘子道:“隻這一葫蘆就夠了。
”退之道:“一葫蘆有得多少,如何夠煎萬靈丹?”湘子道:“大人不要小看了這個葫蘆,有詩為證。
詩雲: 小小葫蘆三寸高,蓬萊山下長根苗。
裝盡五湖四海水,不滿葫蘆半截腰。
” 退之道:“你不要多說。
張千,快把酒裝與他去。
”張千道:“師父,你的竹筒在那裡,拿過這邊來,把酒與你。
”湘子道:“竹筒上繃了你的皮,做漁鼓了,隻有個葫蘆在此。
”張千道:“有心開口抄化一場,索性拿件大家夥來,我多裝幾壺與你。
這個小葫蘆能盛得多少,也累一個布施的名頭。
”湘子道:“我要不多,隻盛滿這葫蘆罷。
”張千把酒裝了十數缸,這葫蘆隻是不滿,便道:“又古怪了,怎的還不見滿?”湘子道:“再裝幾缸一定就滿了。
”他便打起漁鼓,拍着簡闆,唱道: 小小一葫蘆,中間細,兩頭粗。
費盡了九轉工夫,堪比着那洞庭湖。
你們休笑我這葫蘆小,裝得你海涸江枯。
張千禀退之道:“小的有事禀上老爺,這道人又用那裝饅頭的法兒來裝酒,酒都裝完了,尚不曾滿得他的葫蘆。
”退之道:“道童,有來有去,才是神仙;有去無來,不成大道。
你這般法兒隻好弄一遭,如何又把我的酒也騙了去?”湘子道:“大人不消忙得,但憑擡幾隻空缸來,我一壺壺還與大人,若少一滴,願賠一缸。
擡幾個竹籮來,還大人三百六十五分饅頭,若少一個,願賠一百。
何如?”果然張千擡了空缸、竹籮放在廳前。
隻見湘子卷拳勒袖,輕輕的把葫蘆拿來,恰像沒酒的一般,望缸内隻一傾,傾了一缸又一缸,滿滿傾了十數缸,一滴也不少,那葫蘆裡頭還有酒,正不知這許多酒裝在葫蘆内那一搭兒所在。
衆官見了,人人喝采,個個稱強。
退之隻是不信,道:“總來是些茅山邪法,隻好哄弄呆人,豈有神仙肯貪饕酒食,賣弄神通的理?”湘子聽得退之這等言語,便又顯起神通,從花籃裡摸出三百五十六分饅頭,一個也不少。
衆官齊聲道:“這般手段,真是人間少有,世上無雙。
”贊歎不已。
一霎間,湘子又把酒與饅頭依先收在葫蘆、花籃内,暗差天神、天将,押到藍關山下交付土地收貯,等待來年與退之在路上充饑禦寒。
當下手拍雲陽闆,唱一阕《上小樓》:人道我貪花戀酒,酒内把玄關參透。
花裡遇神仙,酒中得道自古傳留。
煉丹砂,九轉回陽身不漏。
隻管悟長生,與天齊壽。
退之道:
湘子使出一個除法,裝了一籠又一籠,不多時,把他那三百五十六分饅頭盡數裝在花籃裡面,還裝這花籃不滿。
張千見沒了饅頭,驚得上唇合不攏下唇,慌忙把手扭住湘子,叫喊起來。
湘子把袍袖一展,足踏花籃,騰空而起,空中飛下一張紙來。
張千仰天叫道:“你這道人忒也欺心,把花籃裝了我家這許多饅頭,也不去謝謝老爺,倒丢下一紙狀子,待要告誰?難道我再賠一個花籃與你不成?”湘子便立下地來,道:“我和你同去見老爺。
”張千又扯住了湘子叫屈。
退之問道:“你為何扯住道人這般喊嚷?”湘子道:“他全不遵大人吩咐,反扯住貧道叫喊。
貧道倒也罷了,隻是韓大人轄伏不得兩個手下人,如何去管轄朝廷大事?”張千将紙遞上退之,禀道:“老爺吩咐賞那道人幾分饅頭,那道人把三百五十六分饅頭都裝在小花籃内,那花籃還不曾滿,倒寫狀子要告小的們,故此小的扭他來見老爺說個明白。
”退之接到手看時,乃是一首詩,單道花籃的妙處。
詩雲: 一根竹竿破成蔑,巧匠編來實奇絕。
外形矮小裡邊寬,裝卻乾坤和日月。
退之看罷詩句,便道:“你這道人着實無禮,我那三百五十六分饅頭要請衆位大人吃的,好意賞你幾分,你怎麼弄出那除法來将我這許多饅頭都騙了去?”湘子道:“大人不要小器,饅頭都在花籃裡,若不舍得,依先拿出來還了大人。
”退之道:“這一點點花籃兒如何盛得我三百五十六分饅頭?”張千道:“外看雖然小,裡面猶如枯井一般深的。
”湘子道:“大人休小觑這籃兒,有《浪淘沙》為證: 小小一花籃,長在桃源。
玉皇殿前一根紫竹竿,王母破篾三年整,魯班編了整十年。
這花籃,有根源,乾坤天地都裝盡,也隻一籃。
” 退之道:“你賣弄殺花籃的好處,也不過是障眼法兒,我決不信。
”湘子道:“大人信不信由你,隻是貧道再問你化些好酒。
”退之道:“我已賞了你酒與桌面,如何又說化酒?”湘子道:“不瞞大人說,我師父在山中煎熬萬靈丹,缺少好酒,故此再求化些。
”退之道:“萬靈丹我也曉得煎,不知你用多少酒?”湘子道:“隻這一葫蘆就夠了。
”退之道:“一葫蘆有得多少,如何夠煎萬靈丹?”湘子道:“大人不要小看了這個葫蘆,有詩為證。
詩雲: 小小葫蘆三寸高,蓬萊山下長根苗。
裝盡五湖四海水,不滿葫蘆半截腰。
” 退之道:“你不要多說。
張千,快把酒裝與他去。
”張千道:“師父,你的竹筒在那裡,拿過這邊來,把酒與你。
”湘子道:“竹筒上繃了你的皮,做漁鼓了,隻有個葫蘆在此。
”張千道:“有心開口抄化一場,索性拿件大家夥來,我多裝幾壺與你。
這個小葫蘆能盛得多少,也累一個布施的名頭。
”湘子道:“我要不多,隻盛滿這葫蘆罷。
”張千把酒裝了十數缸,這葫蘆隻是不滿,便道:“又古怪了,怎的還不見滿?”湘子道:“再裝幾缸一定就滿了。
”他便打起漁鼓,拍着簡闆,唱道: 小小一葫蘆,中間細,兩頭粗。
費盡了九轉工夫,堪比着那洞庭湖。
你們休笑我這葫蘆小,裝得你海涸江枯。
張千禀退之道:“小的有事禀上老爺,這道人又用那裝饅頭的法兒來裝酒,酒都裝完了,尚不曾滿得他的葫蘆。
”退之道:“道童,有來有去,才是神仙;有去無來,不成大道。
你這般法兒隻好弄一遭,如何又把我的酒也騙了去?”湘子道:“大人不消忙得,但憑擡幾隻空缸來,我一壺壺還與大人,若少一滴,願賠一缸。
擡幾個竹籮來,還大人三百六十五分饅頭,若少一個,願賠一百。
何如?”果然張千擡了空缸、竹籮放在廳前。
隻見湘子卷拳勒袖,輕輕的把葫蘆拿來,恰像沒酒的一般,望缸内隻一傾,傾了一缸又一缸,滿滿傾了十數缸,一滴也不少,那葫蘆裡頭還有酒,正不知這許多酒裝在葫蘆内那一搭兒所在。
衆官見了,人人喝采,個個稱強。
退之隻是不信,道:“總來是些茅山邪法,隻好哄弄呆人,豈有神仙肯貪饕酒食,賣弄神通的理?”湘子聽得退之這等言語,便又顯起神通,從花籃裡摸出三百五十六分饅頭,一個也不少。
衆官齊聲道:“這般手段,真是人間少有,世上無雙。
”贊歎不已。
一霎間,湘子又把酒與饅頭依先收在葫蘆、花籃内,暗差天神、天将,押到藍關山下交付土地收貯,等待來年與退之在路上充饑禦寒。
當下手拍雲陽闆,唱一阕《上小樓》:人道我貪花戀酒,酒内把玄關參透。
花裡遇神仙,酒中得道自古傳留。
煉丹砂,九轉回陽身不漏。
隻管悟長生,與天齊壽。
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