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關燈
小
中
大
說韓湘子十二度韓文公的故事,且把這段因果丢下一邊。
單表玉帝殿前有一個左卷簾大将軍沖和子,因在蟠桃會上與雲陽子争奪蟠桃,打碎玻璃玉盞,玉帝大怒,把那沖和子、雲陽子都貶到下界去。
一個投托在永平州昌黎縣韓家的,便是沖和子,叫名韓愈;一個投托在永平州昌黎縣林家的,便是雲陽子,叫名林圭。
原來這韓家九代積善,專誦黃庭内景仙經。
韓太公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做韓會,娶妻鄭氏;次的就是韓愈,字退之,娶妻窦氏。
他兩個兄友弟恭,夫和婦順,藹藹一堂之上,且是好得緊,隻是都不曾養得兒子。
那韓會終日憂悶,常對兄弟退之說道:“有壽無财,有财無祿,有祿無子,造化緣分不齊,惟有孤身最苦。
我和你這般年紀,還沒曾有男女花兒,如何是好!”有詩為證: 默默常嗟歎,昏昏似失迷。
隻因無子息,日夜苦難支。
退之道:“然雖如此,哥哥也不必憂慮。
我家九代積善,少不得天生一個好兒郎出來,以為積善之報。
難道倒做了一個沒尾巴趕蒼蠅的不成?這般憂也徒然,隻是終日焚香禮拜,禱告天地祖宗,必定有報應了。
”當下韓會依了退之言語,每日虔誠禱祝。
感動得本處城隍、土地、東廚司命六神,各各上天奏聞玉帝,要降生一個孩兒與韓會。
那奏章如何寫的?奏雲: 永平州昌黎縣城隍、土地、司命六神臣某某等稽首頓首,奏聞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臣聞高皇璇極,總庶民錫福之權;大梵金尊,開群品自新之路,凡伸祈禱,無不感通。
茲有昌黎縣韓會、韓愈,積善根于九代,奉秘典于一生,情因無子,意切籲天。
伏望證明修奉,展布祥光,鑒翼翼之丹衷,賜翩翩之令子。
庶乎永沾道庇-,不負誠心;飽沃恩波,益堅崇奉。
月輪常轉,願力無邊。
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待命之至,謹奏以聞。
玉帝覽奏,遂将金書玉诰、道法神術付與神仙鐘離權、呂岩兩個,到于下界,普度有德有行之人,上天選用;如有修行未到,還該轉世為人的,便着他往韓會家投胎脫化,待日後積功累行,不昧前因,才去度他,以成正果。
鐘、呂二仙領了敕旨,按下雲頭。
一路上,鐘仙問呂仙道:“為仙者,屍解升天,赴蟠桃大會,食交梨火棗,享壽萬年,九玄七祖,俱登仙界。
為何閻浮世境三千,大千人衆,隻知沉淪欲海,冥溺愛河,恣酒色猖狂,逞财勢氣焰,不肯抛妻棄子,脫屣離家,煉就九轉還丹,長生不老?”呂仙道:“人生處世,如魚在水中,本是悠悠自在,無奈綸竿墜水,香餌相投,以緻吞鈎上釣,受刀釜煎熬耳。
幾能息心火,停濁浪,固守鴻蒙,彩先天種子,兩手捧日月乎?”鐘仙道:“五濁迷心,三途錯足,拈花惹草,怨綠愁紅,若不吞一粒金丹,終難脫形骸軀殼。
我兩人今日領旨下凡,不知那州那縣得遇知音?”呂仙未及回答,忽見東南上一道白氣沖徹雲霄,有若虹霓之狀,怎見這氣的異處: 非煙非霧,似雲似霞,非煙非霧,氤氤氲氲布晴空;似雲似霞,霭霭騰騰彌碧落。
淩霄徹漢,沖日遮天。
兩耳不聞雷,原無風雨;一天光皎潔,驟起虹霓。
占氣者,不辨為天子氣、神仙氣、妖邪氣、海蜃氣;望雲者,不識為帝王雲、卿相雲,将軍雲、處士雲。
端的這一道白的,還是氣?還是雲?仔細看來,團團簇簇半空中,未定其間吉與兇。
一陣仙風吹撲去,管教平地露根蹤。
呂仙用手指與鐘仙道:“這一股白氣沖天而起,主在蒼梧之間,湘江之岸,非聖非凡,當是妖邪之氣,且把仙氣吹一陣去。
若是仙氣,氣影了風;若是邪氣,風影了氣。
”于是鐘仙掀起了那落腮胡須,張開了獅子大口,望着東南方上吹了一口氣去。
果然起一陣大風,把那沖天的白氣都影住了。
呂仙睜開慧眼,望那方一看,就認得是兩個毛團在那裡吐氣。
一個是香獐造孽,一個是白鶴弄喧。
不說兩個仙師随風便至。
且說白鶴、香獐正在那湘江岸上各自顯出神通,随心遊戲,忽見這一陣風吹将來,影住了白氣,就知是兩個神仙到來。
他也不慌不忙,搖身一變,都變做全真模樣,立在那江邊,等候着仙師。
這全真怎生打扮: 一個頭頂着竹箨冠,一個
單表玉帝殿前有一個左卷簾大将軍沖和子,因在蟠桃會上與雲陽子争奪蟠桃,打碎玻璃玉盞,玉帝大怒,把那沖和子、雲陽子都貶到下界去。
一個投托在永平州昌黎縣韓家的,便是沖和子,叫名韓愈;一個投托在永平州昌黎縣林家的,便是雲陽子,叫名林圭。
原來這韓家九代積善,專誦黃庭内景仙經。
韓太公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做韓會,娶妻鄭氏;次的就是韓愈,字退之,娶妻窦氏。
他兩個兄友弟恭,夫和婦順,藹藹一堂之上,且是好得緊,隻是都不曾養得兒子。
那韓會終日憂悶,常對兄弟退之說道:“有壽無财,有财無祿,有祿無子,造化緣分不齊,惟有孤身最苦。
我和你這般年紀,還沒曾有男女花兒,如何是好!”有詩為證: 默默常嗟歎,昏昏似失迷。
隻因無子息,日夜苦難支。
退之道:“然雖如此,哥哥也不必憂慮。
我家九代積善,少不得天生一個好兒郎出來,以為積善之報。
難道倒做了一個沒尾巴趕蒼蠅的不成?這般憂也徒然,隻是終日焚香禮拜,禱告天地祖宗,必定有報應了。
”當下韓會依了退之言語,每日虔誠禱祝。
感動得本處城隍、土地、東廚司命六神,各各上天奏聞玉帝,要降生一個孩兒與韓會。
那奏章如何寫的?奏雲: 永平州昌黎縣城隍、土地、司命六神臣某某等稽首頓首,奏聞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臣聞高皇璇極,總庶民錫福之權;大梵金尊,開群品自新之路,凡伸祈禱,無不感通。
茲有昌黎縣韓會、韓愈,積善根于九代,奉秘典于一生,情因無子,意切籲天。
伏望證明修奉,展布祥光,鑒翼翼之丹衷,賜翩翩之令子。
庶乎永沾道庇-,不負誠心;飽沃恩波,益堅崇奉。
月輪常轉,願力無邊。
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待命之至,謹奏以聞。
玉帝覽奏,遂将金書玉诰、道法神術付與神仙鐘離權、呂岩兩個,到于下界,普度有德有行之人,上天選用;如有修行未到,還該轉世為人的,便着他往韓會家投胎脫化,待日後積功累行,不昧前因,才去度他,以成正果。
鐘、呂二仙領了敕旨,按下雲頭。
一路上,鐘仙問呂仙道:“為仙者,屍解升天,赴蟠桃大會,食交梨火棗,享壽萬年,九玄七祖,俱登仙界。
為何閻浮世境三千,大千人衆,隻知沉淪欲海,冥溺愛河,恣酒色猖狂,逞财勢氣焰,不肯抛妻棄子,脫屣離家,煉就九轉還丹,長生不老?”呂仙道:“人生處世,如魚在水中,本是悠悠自在,無奈綸竿墜水,香餌相投,以緻吞鈎上釣,受刀釜煎熬耳。
幾能息心火,停濁浪,固守鴻蒙,彩先天種子,兩手捧日月乎?”鐘仙道:“五濁迷心,三途錯足,拈花惹草,怨綠愁紅,若不吞一粒金丹,終難脫形骸軀殼。
我兩人今日領旨下凡,不知那州那縣得遇知音?”呂仙未及回答,忽見東南上一道白氣沖徹雲霄,有若虹霓之狀,怎見這氣的異處: 非煙非霧,似雲似霞,非煙非霧,氤氤氲氲布晴空;似雲似霞,霭霭騰騰彌碧落。
淩霄徹漢,沖日遮天。
兩耳不聞雷,原無風雨;一天光皎潔,驟起虹霓。
占氣者,不辨為天子氣、神仙氣、妖邪氣、海蜃氣;望雲者,不識為帝王雲、卿相雲,将軍雲、處士雲。
端的這一道白的,還是氣?還是雲?仔細看來,團團簇簇半空中,未定其間吉與兇。
一陣仙風吹撲去,管教平地露根蹤。
呂仙用手指與鐘仙道:“這一股白氣沖天而起,主在蒼梧之間,湘江之岸,非聖非凡,當是妖邪之氣,且把仙氣吹一陣去。
若是仙氣,氣影了風;若是邪氣,風影了氣。
”于是鐘仙掀起了那落腮胡須,張開了獅子大口,望着東南方上吹了一口氣去。
果然起一陣大風,把那沖天的白氣都影住了。
呂仙睜開慧眼,望那方一看,就認得是兩個毛團在那裡吐氣。
一個是香獐造孽,一個是白鶴弄喧。
不說兩個仙師随風便至。
且說白鶴、香獐正在那湘江岸上各自顯出神通,随心遊戲,忽見這一陣風吹将來,影住了白氣,就知是兩個神仙到來。
他也不慌不忙,搖身一變,都變做全真模樣,立在那江邊,等候着仙師。
這全真怎生打扮: 一個頭頂着竹箨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