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人熊馱韓清過嶺 仙子傳窦氏玄機
關燈
小
中
大
人人本有長生藥,自隻迷徒枉棄抛。
甘露降時天地合,萌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争如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不說韓清爬下樹來。
且說林圭尚書在長安居住,因韓夫人與蘆英小姐被崔群奏了憲宗皇帝,趕回原籍,一向不得見蘆英一面,心中甚是記念。
一日,正遣人往昌黎縣去探聽蘆英消息,忽見走報人來到府中,禀說:“昌黎縣韓家房屋莊所,俱被洪水漂沒成河,一椽寸土無存。
韓夫人連栖身之處俱沒了,好不苦楚凄涼。
”林尚書聞了這報,不覺眼中流淚,說道:“韓親家做人鲠直,曆仕忠貞,隻指望蔭子蔭孫,流芳百世,住居綿遠,丘壠高封。
誰知佛骨一表,遂至人離家散,身死他方。
家中又遭水漂波蕩,這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誰人有背後眼睛,看得後頭見?我如今隻管戀着官職,也是徒然。
”當下移本辭官,要回昌黎縣去。
喜得憲宗皇帝準他辭本,着他馳驿還鄉。
那林圭辭了不受,飄然長往。
有詞一阕為證: 黃花兒遍地生,見人家半啟扃。
隻聽得馬啼兒矻蹬矻蹬的穿花徑,聽哀猿數聲。
過荒郊幾村,又見那兩兩三三牧童兒,騎犢花間映。
數郵亭,長亭短亭,不覺的淚珠如雨,分外傷情。
林尚書在路上行了幾日,倍增慘切。
轉覺得世情冷暖,人面高低。
常常思付湘子,隻是不得見面。
恰好一日行到閘河去處,見那閘上人紛紛攘攘,往往來來,都是為名為利的。
隻有一個道童,頭發蓬松,衣衫藍褛,右肩上背着葫蘆一枝,花籃一個,右手中擎着漁鼓一腔,簡子一副,朝着林尚書的面前唱一阕道: 你不學陶彭澤懶折腰,你不學泛五湖範蠡高,你不學張子房跟着赤松子,你不學嚴子陵七裡灘垂釣,你不學陸龜蒙筆牀茶竈,又不學東陵侯把名利抛,怎如得我布袍上系麻縧,把漁鼓兒敲。
林尚書聽了一會,便道:“昔年韓退之生日,有道人來勸他出家,他執定主意,隻是不聽,緻有今日之禍。
我如今棄職歸家,也不過為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光陰迅速,生死難知。
這道童唱的道情,倒句句打着下官身上。
莫不是有些來曆的人?且喚他來,問他一個端的。
”當下,林尚書開口叫道:“唱道情的道童,走上船來,有話問你。
”那往來的人見林尚書自己呼喚那道童,竟不知為恁緣故,皮踏皮擁做一堆,攔在面前。
那道童聽得叫他,就把兩隻手架着人的肩頭撺将出來,上前道:“大人,小道稽首。
”林尚書還了半禮。
那些看的人,并旁邊跟從服侍的人,都指手劃腳,努嘴弄舌,道:“一路上行來,院道府縣也不知有多少,再三求見還不肯輕意見他,這個腌臜道童有恁麼好處,倒自己開口叫他,又還他半禮,真是古怪蹊跷的事。
”那林尚書雖聽得衆人唧唧嗾嗾,隻做不聽見。
便叫:“道童請坐。
”那道童一些兒也不遜讓,竟挺身向南坐下。
林尚書問道:“家住在何方?因恁事出家修行?”道童唱道: 我家住終南,有屋三間,蓋的瓦便是青天。
四下裡無牆無壁又沒遮攔。
萬象森羅為拱鬥,兩輪日月架在雙肩。
睡卧時,翻身局蹐,怕觸倒了不周山。
不漏數千年,也是前緣,一朝功行滿三千,前來度有緣。
林尚書道:“師父既是神仙,我情願拜你為師。
”道童道:“要小道度你也不難,隻怕心不堅強,神不守舍,枉費我心機。
”林尚書道:“我棄軒冕如上苴,金銀若泥沙;視形骸為臭腐,妻子為委蛻。
一心修道,再沒他腸。
” 道童道:“既然如此,此間不是說話之處,你且跟我上來。
”當下,林尚書便跟了道童,分開人衆,亂跑而去。
家中人慌忙趕上,扯他之時,他拔出劍來,揮斷衣袂,一徑去了。
這許多看的人都說林尚書遇仙而去。
看官,且說這道童是恁麼樣人?林尚書為何就肯跟了他去?原來這道童是韓湘子,隻為着林尚書原是雲陽子降凡,沖和子既已複職,雲陽子也該回位。
因此上湘子扮做道童來點化他。
這林尚書一見湘子模佯,認得他是個仙人,就不顧家眷,跟他到了卓韋山上卓韋洞中。
林尚書朝着湘子拜了八拜,道:“弟子林圭,得遇師父,望師父指教。
”湘子道:“南北宗源在翻卦象,晨昏火候要合天樞,二釜牢封,流珠厮配,情調性合,虎踞龍蟠。
《參同契》曰:『離氣納營衛,坎乃不用聰,兌合不以談,希言順洪蒙。
』又《丹訣》曰:『金翁本是東家子,送在西鄰寄體生;認得喚來歸舍養,配将姹女作親情。
』你曉得麼?”林尚書道:“弟子愚迷,再求點化。
”湘子唱道: 玄關一竅,先天始交,金木兩相邀。
陰汞能飛走,陽鉛會伏調。
收拾住,頑猿劣馬,不放半分毫。
将心如止水,情同九霄。
堅牢,溫養握固烹熬,看取寶珠光耀。
林尚書道:“蒙師指教,弟子頓悟前因。
敢不佩服?”唱一阕道: 金丸玄妙,蒙師傳教。
但得個啟發愚迷,敢憚劬勞。
愛仙家歲月,金阙清高。
香消寶篆,煙散九霄,從今散誕得逍遙。
湘子道:“你既領悟,便須勇猛精進,不可一念懈弛。
若稍坐弛,複堕鬼趣。
”林尚書道:“圭雖不敏,焉敢自暴自棄。
”從此以後,林尚書在卓
甘露降時天地合,萌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争如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不說韓清爬下樹來。
且說林圭尚書在長安居住,因韓夫人與蘆英小姐被崔群奏了憲宗皇帝,趕回原籍,一向不得見蘆英一面,心中甚是記念。
一日,正遣人往昌黎縣去探聽蘆英消息,忽見走報人來到府中,禀說:“昌黎縣韓家房屋莊所,俱被洪水漂沒成河,一椽寸土無存。
韓夫人連栖身之處俱沒了,好不苦楚凄涼。
”林尚書聞了這報,不覺眼中流淚,說道:“韓親家做人鲠直,曆仕忠貞,隻指望蔭子蔭孫,流芳百世,住居綿遠,丘壠高封。
誰知佛骨一表,遂至人離家散,身死他方。
家中又遭水漂波蕩,這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誰人有背後眼睛,看得後頭見?我如今隻管戀着官職,也是徒然。
”當下移本辭官,要回昌黎縣去。
喜得憲宗皇帝準他辭本,着他馳驿還鄉。
那林圭辭了不受,飄然長往。
有詞一阕為證: 黃花兒遍地生,見人家半啟扃。
隻聽得馬啼兒矻蹬矻蹬的穿花徑,聽哀猿數聲。
過荒郊幾村,又見那兩兩三三牧童兒,騎犢花間映。
數郵亭,長亭短亭,不覺的淚珠如雨,分外傷情。
林尚書在路上行了幾日,倍增慘切。
轉覺得世情冷暖,人面高低。
常常思付湘子,隻是不得見面。
恰好一日行到閘河去處,見那閘上人紛紛攘攘,往往來來,都是為名為利的。
隻有一個道童,頭發蓬松,衣衫藍褛,右肩上背着葫蘆一枝,花籃一個,右手中擎着漁鼓一腔,簡子一副,朝着林尚書的面前唱一阕道: 你不學陶彭澤懶折腰,你不學泛五湖範蠡高,你不學張子房跟着赤松子,你不學嚴子陵七裡灘垂釣,你不學陸龜蒙筆牀茶竈,又不學東陵侯把名利抛,怎如得我布袍上系麻縧,把漁鼓兒敲。
林尚書聽了一會,便道:“昔年韓退之生日,有道人來勸他出家,他執定主意,隻是不聽,緻有今日之禍。
我如今棄職歸家,也不過為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光陰迅速,生死難知。
這道童唱的道情,倒句句打着下官身上。
莫不是有些來曆的人?且喚他來,問他一個端的。
”當下,林尚書開口叫道:“唱道情的道童,走上船來,有話問你。
”那往來的人見林尚書自己呼喚那道童,竟不知為恁緣故,皮踏皮擁做一堆,攔在面前。
那道童聽得叫他,就把兩隻手架着人的肩頭撺将出來,上前道:“大人,小道稽首。
”林尚書還了半禮。
那些看的人,并旁邊跟從服侍的人,都指手劃腳,努嘴弄舌,道:“一路上行來,院道府縣也不知有多少,再三求見還不肯輕意見他,這個腌臜道童有恁麼好處,倒自己開口叫他,又還他半禮,真是古怪蹊跷的事。
”那林尚書雖聽得衆人唧唧嗾嗾,隻做不聽見。
便叫:“道童請坐。
”那道童一些兒也不遜讓,竟挺身向南坐下。
林尚書問道:“家住在何方?因恁事出家修行?”道童唱道: 我家住終南,有屋三間,蓋的瓦便是青天。
四下裡無牆無壁又沒遮攔。
萬象森羅為拱鬥,兩輪日月架在雙肩。
睡卧時,翻身局蹐,怕觸倒了不周山。
不漏數千年,也是前緣,一朝功行滿三千,前來度有緣。
林尚書道:“師父既是神仙,我情願拜你為師。
”道童道:“要小道度你也不難,隻怕心不堅強,神不守舍,枉費我心機。
”林尚書道:“我棄軒冕如上苴,金銀若泥沙;視形骸為臭腐,妻子為委蛻。
一心修道,再沒他腸。
” 道童道:“既然如此,此間不是說話之處,你且跟我上來。
”當下,林尚書便跟了道童,分開人衆,亂跑而去。
家中人慌忙趕上,扯他之時,他拔出劍來,揮斷衣袂,一徑去了。
這許多看的人都說林尚書遇仙而去。
看官,且說這道童是恁麼樣人?林尚書為何就肯跟了他去?原來這道童是韓湘子,隻為着林尚書原是雲陽子降凡,沖和子既已複職,雲陽子也該回位。
因此上湘子扮做道童來點化他。
這林尚書一見湘子模佯,認得他是個仙人,就不顧家眷,跟他到了卓韋山上卓韋洞中。
林尚書朝着湘子拜了八拜,道:“弟子林圭,得遇師父,望師父指教。
”湘子道:“南北宗源在翻卦象,晨昏火候要合天樞,二釜牢封,流珠厮配,情調性合,虎踞龍蟠。
《參同契》曰:『離氣納營衛,坎乃不用聰,兌合不以談,希言順洪蒙。
』又《丹訣》曰:『金翁本是東家子,送在西鄰寄體生;認得喚來歸舍養,配将姹女作親情。
』你曉得麼?”林尚書道:“弟子愚迷,再求點化。
”湘子唱道: 玄關一竅,先天始交,金木兩相邀。
陰汞能飛走,陽鉛會伏調。
收拾住,頑猿劣馬,不放半分毫。
将心如止水,情同九霄。
堅牢,溫養握固烹熬,看取寶珠光耀。
林尚書道:“蒙師指教,弟子頓悟前因。
敢不佩服?”唱一阕道: 金丸玄妙,蒙師傳教。
但得個啟發愚迷,敢憚劬勞。
愛仙家歲月,金阙清高。
香消寶篆,煙散九霄,從今散誕得逍遙。
湘子道:“你既領悟,便須勇猛精進,不可一念懈弛。
若稍坐弛,複堕鬼趣。
”林尚書道:“圭雖不敏,焉敢自暴自棄。
”從此以後,林尚書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