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關燈
就有路了。

    ”韓清擡頭看時,那樵夫拿了斧頭,一溜風跑過高山去了。

    正是:當初不信神仙語,今日方知悔是遲。

     當下,韓清隻得領了家眷,望着東南上走時,果然有人行路徑,并沒有樹木交叉阻塞攔擋,放心到得前路。

    遠遠望見炊煙沖起,風袅盤旋,似有人家一般,及到其間,四下裡都是茂林修竹,并沒有草舍繩樞,隻見兩個道人坐在那石崖頂上,面前一個三腳鼎爐,紅焰焰火光透出。

    韓夫人叫韓清道:“坐的那兩個道人莫不是仙人?你可去求他度脫我和你的災難。

    ”韓清連忙走近崖邊,高聲叫道:“神仙爺爺救我們一救!”原來兩個道人,一個是藍彩和,一個是韓湘子。

    先前呂洞賓化做樵夫,指引韓夫人、蘆英來此見他兩個,故此他兩個坐在這石崖上等他們。

    其時湘子見韓清來叫他,便答應道:“我兩個是山野道人,不是恁麼神仙,方才在山下化得些齋糧,正在此做飯充饑,你若要飯吃,我便分些救你;若不要飯吃,請自尊便,早回去罷!”韓清道:“我們走了這一日,飯也是要吃的,隻是分了與我們,兩位師父不夠吃。

    師父何不度我一家脫離了苦難,強如分齋飯與我們。

    ”彩和道:“螢火蟲自照還不亮。

    怎麼度得你?你趁早回去的好。

    ”韓清道:“苦惱!苦惱!那長安城中、昌黎縣裡,身也沒安處了,教我們回那裡去?”湘子道:“長安有高堂大廈;俸祿千鐘,昌黎有南北莊田,瓜園菜圃,怎的不去受享?說恁麼結果的話!”韓夫人道:“我一家到了今日,隻求師父救我。

    ”湘子道:“當初曾有人勸你們出家,你說申一紙文書,到于禮部衙門,把天下的名山道院、勝境仙居盡行掃除,不留一個,有說那出家話的,先打拐棒二十一下,也不饒他。

    你今日到這個地位,為何不申一角文書到禮部去,差些人夫轎馬,明晃晃從大路上回去?倒在這裡問野道人,我們野道人有恁麼勢耀,濟得恁事?”韓夫人告道:“愚夫愚婦肉眼凡胎,不識神仙,隻望師父救我們草命。

    ”韓清道:“師父若不度我,我就取手帕挂在樹上,自缢身死,少不得地方上總甲裡長也來拿住師父抵命。

    ”彩和道:“我們出家人朝遊碧海,暮宿蒼梧,頃刻間飛行了幾千萬裡,怕恁麼人拿得我住。

    ”韓夫人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師父怎麼不肯發一點慈心救度我們?”湘子道:“且不要閑說、隻問你們今日是真心出家,還是假意?”韓夫人道:“今日死心塌地真要出家。

    ”蘆英在旁說道:“婆婆,昔日有湘子來到家裡,你還不肯修行;今日又沒有湘子,我和你兩個婦人家,怎的好跟着兩個師父去修行?”彩和道:“這話極說得有理,隻怕你們不肯真心出家;若是肯真心出家,要見湘子,有何難哉!”韓清道:“師父,我哥哥實是在那裡地方,你引我們去尋了他,也是師父的陰骘。

    ”湘子道:“我與湘子隻是萍水相逢,知他在那裡安身?好領你們去見得他。

    ”韓夫人道:“我真真實實肯修行了,師父再不要把障眼法兒來撮弄我們。

    ”彩和道:“我兩個是慣弄障眼法兒的,你們快去投别人做師父,莫在此胡纏亂攪。

    ”韓清道:“師父是兩位神仙,為何隻說勒掯人的話?我們被人哄得多了,故此今日信你不過。

    ”韓夫人道:“假和真一時間也辨不出來,隻有湘子在我面前,我就信得過了。

    ”彩和道:“仙弟,他們既是這般說,你可現出原身,看他們認得你否?”湘子用手一指,叫韓夫人道:“湘子在那邊來了。

    ”韓夫人與蘆英、韓清回身看時,不見有韓湘子,掉轉頭來,隻見湘子立在面前,叫道:“嬸娘,我當初勸你出家,你說叔父雖然去世,我吃的是朝廷俸祿,住的是華屋高房,每日有珍惜百味、美酒肥羊,穿着有绫羅錦繡,鋪着有藍筍象牀,東莊頭粟紅貫朽,西莊頭米爛陳倉,跟着出家有恁麼好處!怎麼今日倒思量出家起來?”韓夫人道:“侄兒,前話休提。

    你隻念找撫育深恩,救我一救!”蘆英道:“許旌陽《宗教錄》說得好:『忠則不欺,孝則不悖。

    』你既做了神仙,怎的不知孝道?”湘子道:“你怎見得我不知孝道?”蘆英道:“公公教訓你,婆婆撫育你,公婆恩德是一樣的,你既度公公成了仙,今日不肯度婆婆出家,豈不是不知孝道?”湘子道:“既如此說,我隻度了婆婆,你依舊回家去罷。

    ”蘆英道:“家舍俱無,教我回那裡去?”湘子道:“回崔家去。

    ”蘆英道:“那個崔家?”湘子道:“崔群尚書家裡。

    ”蘆英道:“我若肯到崔群家裡,今日下受這苦楚了。

    ”湘子道:“既不到崔家,仍回林學十家裡去。

    ”蘆英道:“我也不回林家。

    ”湘子道:“你既不肯回去,終不然立在這山裡不成?”蘆英道:“古來說得好:嫁雞逐雞飛,嫁犬逐犬走。

    昔日嫁了你,跟你在家裡;你既做仙人,我就是仙人的老婆了。

    不跟你走,教我回那裡去?”湘子道:“我奉玉旨度一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