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節一景

關燈
秋高氣爽,一切噪音很快地直上雲霄。

     馬戲團的阿光姑娘在人圈裡早已弄得頭暈腦脹。

    她騎着的馬,時不時地高高擡起一條腿,這時候她那脫落了又重新接起來似的手腳,恢複了知覺。

    然而,瞳孔的焦點随之又消散,眼前一片模糊了……她的眼簾裡,忽然清晰地映現出遠方一張農民老大爺的臉。

    一個漢子在她跟前站住,松開了外褂的帶子。

    她心煩意亂,恍如耽在夢幻之中。

     阿光覺得,隻有靖國神社院内人聲嘈雜,簡直像發狂了一樣。

    相形之下,向來院外該是悄然無聲的。

    無數的人頭,活像影子戲,無聲無息地移動着。

     馬背上的阿光,仿佛一個人被棄置在荒涼的地方,甚至連哭喊也忘卻了。

     忽然一陣炒栗子的香氣撲鼻而來。

    真想嘗嘗啊……阿光已經身心交瘁,心裡有了這點欲望後,才把她從夢幻中喚醒過來。

     阿光開始聽見有人嘩啷啷地轉動着細鋼絲編結的筒狀器具炒豆子的聲音。

    隔着馬戲團帳篷的馬路對面,她看見一個女人用右手搖動着器具,露出了一隻癟氣球似的Rx房,讓章魚頭般的幼嬰吸吮着。

    她丈夫在同一個攤上用長銅火筷靈巧地翻動着網上的栗子。

     阿光聞了聞那栗子和大豆的陣陣香氣,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

     旁邊是賣煮雞蛋的攤子。

     兩個流着鼻涕的小孩子在鋪子前互相争吵。

     “什麼?!”一個孩子抓起撒在雞蛋上的鹽,向對方的嘴巴撒去。

     “啊!”另一個孩子喊了一聲,“呸,呸!” 他把成鹽吐了出來。

     “真香,好吃,好吃。

    ”這孩子有一副古怪的可憐巴巴的臉,他舔了舔嘴角。

     賣蛋人被偷了鹽,馬上站起來,說了句“瞧,畜生!”撒鹽的小孩兒就沖着賣蛋人“嘿”地一聲,撅出屁股,然後将胳膊搭在剛才那位舔了鹽的孩子的脖頸上,并肩鑽入人流,無影無蹤了。

     阿光泛起一絲微笑。

    她心想:在這樣擁擠的人群裡,隻顧眺望表演小節目的帳篷,誰也沒發現孩子那種異常敏捷的動作……真了不起。

    一個頭戴便帽,學生模樣的人——他眼露兇光,豎起大招風耳,同另一個懸着塌鼻子的年輕人——他系着一條窄硬腰帶,不像是個學生,他們兩人抓住帳篷前圍着的欄杆,站在最前面,直勾勾地望着阿光的臉。

     阿光碰上這種意料不到的視線,有點驚慌,好不容易才收回失落的心,勉強振作起來。

     戴便帽的年輕人知道阿光已發現了他們,就拽了拽系窄硬腰帶的年輕人的袖子。

     ……兩個孩子分騎兩匹帶馬嚼子的無鞍的馬,并駕齊驅地繞着圓圈奔跑。

    阿光在這兩個孩子的後面,雙腳分立在兩匹馬上,做了一個站立的姿勢,然後将上身向前微弓,蹲了下來,用腳後跟策馬飛奔。

    阿光的身體同馬兒的步伐保持平衡,讓兩個孩子站在馬背上,她抓住兩人的腰帶,把他們舉起,讓他們面對面地騎在自己的雙肩上。

    然後,她進一步看準時機,加強握力,用勁伸展雙臂,讓兩個孩子在自己的雙肩上站起來。

    孩子互相握住對方的一隻手,在阿光的肩上挺立,借助阿光的胳膊,右肩上的孩子伸出右手右腿、左肩上的孩子伸出左手左腿,展開了一個平衡動作。

    觀衆掀起了一陣掌聲。

    馬背上的三個人保持着這種平衡的姿勢,在熱烈的掌聲中,繞場一兩周……孩子們一下子從阿光的肩頭跳到馬背上。

    剛表演完這個雜技動作,連歇也沒歇息,阿光為了招徕觀衆,又得騎着馬兒到帳篷外面展示這種馬上的技藝。

     三匹空馬,姑娘另騎了兩匹。

    帳篷前并排着馬兒,最右邊一匹擡起低垂的頭,離開隊列,開始走動起來。

     阿光也跟着拉住缰繩。

     馬兒從帳篷這一頭到那一頭來回走動,吸引行人的注目。

     阿光的馬走到右邊這一頭。

    旁邊是賣唱的帳篷。

     剛露面的浪蕩漢 這裡暫時栖身喲…… 一個漢子站在木台上,一邊敲打大鼓邊兒,一邊提高嗓子歌唱。

    五六個跳大正舞的舞娘并排站在舞台上,背向帳篷裡的觀衆,肩上扛着一把花陽傘,遮住了上半身,等待着起舞。

    騎在馬背上的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