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 王嬌鸾百年長恨
關燈
小
中
大
不如!可憐負了鸾小姐一片真心,皇天斷然不佑你!”說罷,大哭而去。
路人争問其故,孫老兒數一數二的逢人告訴。
自此周廷章無行之名,播于吳江,為衣冠所不齒。
正是:平生不作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再說孫九回至南陽,見了明霞,便悲泣不已。
明霞道:“莫非你路上吃了苦?草非周家郎君死了?”孫九隻是搖頭,停了半晌,方說備細,如此如此:“他不發回書,隻将羅帕、婚書送還,以絕小姐之念。
我也不去見小姐了。
”說罷,拭淚歎息而去。
明霞不敢隐瞞,備述孫九之語。
嬌鸾見了這羅帕,已知孫九不是個謊話,不覺怨氣填胸,怒色盈面,就請曹姨至香房中,告訴了一遍。
曹姨将言勸解,嬌鸾如何肯聽?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将三尺香羅帕,反複觀看,欲尋自盡,又想道:“我嬌鸾名門愛女,美貌多才。
若嘿嘿而死,卻便宜了薄情之人。
”乃制絕命詩三十二首及《長恨歌》一篇。
詩雲:倚門默默思重重,自歎雙雙一笑中。
情惹遊絲牽嫩綠,恨随流水縮殘紅。
當時隻道春回準,今日方知色是空。
回首憑欄情切處,閑愁萬裡怨東風。
餘詩不載。
其《長恨歌》略雲: 《長恨歌》,為誰作?題起頭來心便惡。
朝思暮想無了期,再把鸾箋訴情薄。
妾家原在臨安路,麟閣功勳受恩露。
後因親老失軍機,降調南陽衛千戶。
深閨養育嬌鸾身,不曾舉步離中庭。
豈知二九災星到,忽随女伴妝台行。
秋千戲蹴方才罷,忽驚牆角生人話。
含羞歸去香房中,倉忙尋覓香羅帕。
羅帕誰知入君手,空令梅香往來走。
得蒙君贈香羅詩,惱妾相思淹病久。
感君拜母結妹兄,來詞去簡饒恩情。
隻恐恩情成苟合,兩曾結發同山盟。
山盟海誓還不信,又托曹姨作媒證。
婚書寫定燒蒼穹,始結于飛在天命。
情交二載甜如蜜,才子思親忽成疾。
妾心不忍君心愁,反勸才郎歸故籍。
叮咛此去姑蘇城,花街莫聽陽春聲。
一睹慈顔便回首,香閨可念人孤另。
囑付殷勤别才子,棄舊憐新任從爾。
那知一去意忘還,終日思君不如死。
有人來說君重婚,幾番欲信仍難憑。
後因孫九去複返,方知伉俪諧文君。
此情恨殺薄情者,千裡姻緣難割舍。
到手恩情都負之,得意風流在何也? 莫論妾愁長與短,無處箱囊詩不滿。
題殘錦劄五千張,寫秃毛錐三百管。
玉閨人瘦嬌無力,佳期反作長相憶。
枉将八字推子平,空把三生蔔《周易》。
從頭一一思量起,往日交情不虧汝。
既然恩愛如浮雲,何不當初莫相與? 莺莺燕燕皆成對,何獨天生我無配。
嬌鳳妹子少二年,适添孩兒已三歲。
自慚輕棄千金軀,伊歡我獨心孤悲。
先年誓願今何在?舉頭三尺有神祇。
君往江南妾江北,千裡關山遠相隔。
若能兩翅忽然生,飛向吳江近君側。
初交你我天地知,今來無數人揚非。
虎門深鎖千金色,天教一笑遭君機。
恨君短行歸陰府,譬似皇天不生我。
從今書遞故人收,不望回音到中所。
可憐鐵甲将軍家,玉閨養女嬌如花。
隻因頗識琴書味,風流不久歸籄E沙。
白羅丈二懸高梁,飄然眼底魂茫茫。
報道一聲嬌鸾缢,滿城笑殺臨安王。
妾身自愧非良女,擅把閨情賤輕許。
相思債滿還九泉,九泉之下不饒汝。
當初寵妾非如今,我今怨汝如海深。
自知妾意皆仁意,誰想君心似獸心! 再将一幅羅鲛绡,殷勤遠寄郎家遙。
自歎興亡皆此物,殺人可恕情難饒。
反複叮咛隻如此,往日閑愁今日止。
君今肯念舊風流,飽看嬌鸾書一紙。
書已寫就,欲再遣孫九。
孫九咬牙怒目,決不肯去。
正無其便,偶值父親痰火病發,喚嬌鸾随他檢閱文書。
嬌鸾看文書裡面有一宗乃勾本衛逃軍者,其軍乃吳江縣人。
鸾心生一計,乃取從前倡和之詞,并今日《絕命詩》及《長恨歌》彙成一帙,合同婚書二紙,置于帙内,總作一封,入于官文書内,封筒上填寫“南陽衛掌印千戶王投下直隸蘇州府吳江縣當堂開拆”,打發公差去了。
王翁全然不知。
是晚,嬌鸾沐浴更衣,哄明露出去烹茶,關了房門,用杌子填足,先将白練挂于梁上,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接連白練,打個死結,蹬開杌子,兩腳懸空,煞時間三魂漂渺,七魄幽沉。
剛年二十一歲。
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也何。
明霞取茶來時,見房門閉緊,敲打不開,慌忙報與曹姨。
曹姨同周老夫人打開房門看了,這驚非小。
王翁也來了。
合家大哭,竟不知什麼意故。
少不得買棺殓葬。
此事閣過休題。
再說吳江阙大尹接得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
此事曠古未聞。
适然本府趙推官随察院樊公祉按臨本縣,阙大尹與趙推官是金榜同年,因将此事與趙推官言及。
趙推官取而觀之,遂以奇聞報知樊公。
樊公将詩歌及婚書反複詳味,深惜嬌鸾之才,而恨周廷章之薄幸。
乃命趙推官密訪其人。
次日,擒拿解院。
樊公親自诘問。
廷章初時抵賴,後見婚書有據,不敢開口。
樊公喝教重責五十收監。
行文到南陽衛查嬌鸾曾否自缢。
不一日文書轉來,說嬌鸾已死。
樊公乃于監中吊取周廷章到察院堂上,樊公罵道:“調戲職官家子女,一罪也;停妻再娶,二罪也;因奸緻死,三罪也。
婚書上說:‘男若負女,萬箭亡身。
’我今沒有箭射你,用亂捧打殺你,以為薄幸男子之戒。
”喝教合堂皂快齊舉竹批亂打。
下手時宮商齊響,着體處血肉交飛。
頃刻之間,化為肉醬。
滿城人無不稱快。
周司教聞知,登時氣死。
魏女後來改嫁。
向貪新娶之财色,而沒恩背盟,果何益哉!有詩歎雲:一夜思情百夜多,負心端的欲如何?若雲薄幸無冤報,請讀當年《長恨歌》。
路人争問其故,孫老兒數一數二的逢人告訴。
自此周廷章無行之名,播于吳江,為衣冠所不齒。
正是:平生不作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再說孫九回至南陽,見了明霞,便悲泣不已。
明霞道:“莫非你路上吃了苦?草非周家郎君死了?”孫九隻是搖頭,停了半晌,方說備細,如此如此:“他不發回書,隻将羅帕、婚書送還,以絕小姐之念。
我也不去見小姐了。
”說罷,拭淚歎息而去。
明霞不敢隐瞞,備述孫九之語。
嬌鸾見了這羅帕,已知孫九不是個謊話,不覺怨氣填胸,怒色盈面,就請曹姨至香房中,告訴了一遍。
曹姨将言勸解,嬌鸾如何肯聽?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将三尺香羅帕,反複觀看,欲尋自盡,又想道:“我嬌鸾名門愛女,美貌多才。
若嘿嘿而死,卻便宜了薄情之人。
”乃制絕命詩三十二首及《長恨歌》一篇。
詩雲:倚門默默思重重,自歎雙雙一笑中。
情惹遊絲牽嫩綠,恨随流水縮殘紅。
當時隻道春回準,今日方知色是空。
回首憑欄情切處,閑愁萬裡怨東風。
餘詩不載。
其《長恨歌》略雲: 《長恨歌》,為誰作?題起頭來心便惡。
朝思暮想無了期,再把鸾箋訴情薄。
妾家原在臨安路,麟閣功勳受恩露。
後因親老失軍機,降調南陽衛千戶。
深閨養育嬌鸾身,不曾舉步離中庭。
豈知二九災星到,忽随女伴妝台行。
秋千戲蹴方才罷,忽驚牆角生人話。
含羞歸去香房中,倉忙尋覓香羅帕。
羅帕誰知入君手,空令梅香往來走。
得蒙君贈香羅詩,惱妾相思淹病久。
感君拜母結妹兄,來詞去簡饒恩情。
隻恐恩情成苟合,兩曾結發同山盟。
山盟海誓還不信,又托曹姨作媒證。
婚書寫定燒蒼穹,始結于飛在天命。
情交二載甜如蜜,才子思親忽成疾。
妾心不忍君心愁,反勸才郎歸故籍。
叮咛此去姑蘇城,花街莫聽陽春聲。
一睹慈顔便回首,香閨可念人孤另。
囑付殷勤别才子,棄舊憐新任從爾。
那知一去意忘還,終日思君不如死。
有人來說君重婚,幾番欲信仍難憑。
後因孫九去複返,方知伉俪諧文君。
此情恨殺薄情者,千裡姻緣難割舍。
到手恩情都負之,得意風流在何也? 莫論妾愁長與短,無處箱囊詩不滿。
題殘錦劄五千張,寫秃毛錐三百管。
玉閨人瘦嬌無力,佳期反作長相憶。
枉将八字推子平,空把三生蔔《周易》。
從頭一一思量起,往日交情不虧汝。
既然恩愛如浮雲,何不當初莫相與? 莺莺燕燕皆成對,何獨天生我無配。
嬌鳳妹子少二年,适添孩兒已三歲。
自慚輕棄千金軀,伊歡我獨心孤悲。
先年誓願今何在?舉頭三尺有神祇。
君往江南妾江北,千裡關山遠相隔。
若能兩翅忽然生,飛向吳江近君側。
初交你我天地知,今來無數人揚非。
虎門深鎖千金色,天教一笑遭君機。
恨君短行歸陰府,譬似皇天不生我。
從今書遞故人收,不望回音到中所。
可憐鐵甲将軍家,玉閨養女嬌如花。
隻因頗識琴書味,風流不久歸籄E沙。
白羅丈二懸高梁,飄然眼底魂茫茫。
報道一聲嬌鸾缢,滿城笑殺臨安王。
妾身自愧非良女,擅把閨情賤輕許。
相思債滿還九泉,九泉之下不饒汝。
當初寵妾非如今,我今怨汝如海深。
自知妾意皆仁意,誰想君心似獸心! 再将一幅羅鲛绡,殷勤遠寄郎家遙。
自歎興亡皆此物,殺人可恕情難饒。
反複叮咛隻如此,往日閑愁今日止。
君今肯念舊風流,飽看嬌鸾書一紙。
書已寫就,欲再遣孫九。
孫九咬牙怒目,決不肯去。
正無其便,偶值父親痰火病發,喚嬌鸾随他檢閱文書。
嬌鸾看文書裡面有一宗乃勾本衛逃軍者,其軍乃吳江縣人。
鸾心生一計,乃取從前倡和之詞,并今日《絕命詩》及《長恨歌》彙成一帙,合同婚書二紙,置于帙内,總作一封,入于官文書内,封筒上填寫“南陽衛掌印千戶王投下直隸蘇州府吳江縣當堂開拆”,打發公差去了。
王翁全然不知。
是晚,嬌鸾沐浴更衣,哄明露出去烹茶,關了房門,用杌子填足,先将白練挂于梁上,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接連白練,打個死結,蹬開杌子,兩腳懸空,煞時間三魂漂渺,七魄幽沉。
剛年二十一歲。
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也何。
明霞取茶來時,見房門閉緊,敲打不開,慌忙報與曹姨。
曹姨同周老夫人打開房門看了,這驚非小。
王翁也來了。
合家大哭,竟不知什麼意故。
少不得買棺殓葬。
此事閣過休題。
再說吳江阙大尹接得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
此事曠古未聞。
适然本府趙推官随察院樊公祉按臨本縣,阙大尹與趙推官是金榜同年,因将此事與趙推官言及。
趙推官取而觀之,遂以奇聞報知樊公。
樊公将詩歌及婚書反複詳味,深惜嬌鸾之才,而恨周廷章之薄幸。
乃命趙推官密訪其人。
次日,擒拿解院。
樊公親自诘問。
廷章初時抵賴,後見婚書有據,不敢開口。
樊公喝教重責五十收監。
行文到南陽衛查嬌鸾曾否自缢。
不一日文書轉來,說嬌鸾已死。
樊公乃于監中吊取周廷章到察院堂上,樊公罵道:“調戲職官家子女,一罪也;停妻再娶,二罪也;因奸緻死,三罪也。
婚書上說:‘男若負女,萬箭亡身。
’我今沒有箭射你,用亂捧打殺你,以為薄幸男子之戒。
”喝教合堂皂快齊舉竹批亂打。
下手時宮商齊響,着體處血肉交飛。
頃刻之間,化為肉醬。
滿城人無不稱快。
周司教聞知,登時氣死。
魏女後來改嫁。
向貪新娶之财色,而沒恩背盟,果何益哉!有詩歎雲:一夜思情百夜多,負心端的欲如何?若雲薄幸無冤報,請讀當年《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