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裡送京娘

關燈
唬做一團。

    公子近前放下齊眉短棒,看那女子,果然生得标緻: 眉掃春山,眸橫秋水。

    含愁含恨,猶如西子捧心;欲位欲啼,宛似楊妃剪發。

    琵琶聲不響,是個未出塞的明妃;胡前調若成,分明強和番的蔡女。

    天生一種風流态,便是丹青畫不真。

     公子撫慰道:“小娘子,俺不比奸淫乏徒,你休得驚慌。

    且說家居何處?誰人引誘到此?倘有不平,俺趙某與你解救則個。

    那女子方才舉袖拭淚,深深道個萬福。

    公子還禮。

    女子先間:“尊官高姓?”景清代答道:“此乃沛京趙公于。

    ”女子道:“公子聽禀!”未曾說得一兩句,早已撲獲狡流下淚來。

     原來那女子也姓趙,小字京娘,是蒲州解良縣小祥村居住,年方一十六歲。

    因随父親來陽曲縣還北嶽香願,路遇兩個響馬強人:一個叫做滿天飛張廣兒,一個叫做着地滾周進。

    見京娘顔色,饒了他父親性命,擄掠到山神廟中。

    張周二強人争要成親,不肯相讓。

    議論了兩三日,二人恐壞了義氣,将這京娘寄頓于清油觀降魔殿内。

    分付道士小心供給看守,再去别處訪求個美貌女子,擄掠而來,湊成一對,然後同日成親,為壓寨夫人。

    那強人去了一月,至今未回。

    道士懼怕他,隻得替他看守。

     京娘叙出緣由,趙公子方才向景清道:“适才甚是粗鹵,險些沖撞了叔父。

    既然京娘是良家室女,無端被強人所擄,俺今日不救,更待何人?”又向京娘道:“小娘子休要悲傷,萬事有趙某在此,管教你重回故土,再見蒙娘。

    ”京娘道:“雖承公子美意,釋放奴家出于虎口。

    奈家鄉千裡之遙,奴家孤身女流,怎生跋涉?”公子道:“救人須救徹,俺不遠千裡親自送你回去。

    ”京娘拜謝道:“若蒙如此,便是重生父母。

    ” 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那強人勢大,官司禁捕他不得。

    你今日救了小娘子,典守者難辭其責;再來問我要人,教我如何對付?須當連累于我!”公子笑道:“大膽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難行。

    俺趙某一生見義必為,萬夫不懼。

    那響馬雖狠,敢比得潞州王麼?他須也有兩個耳朵,曉得俺趙某名字。

    既然你們出家人怕事,俺留個記号在此;你們好回複那響馬。

    ”說罷,輪起渾鐵齊眉棒,橫着身子,向那殿上朱紅桐子,狠的打一下,“瀝拉”一聲,把菱花窗枯都打下來。

    再複一下,把那四扇棍子打個東倒西歪。

    唬得京娘戰戰兢兢,遠遠的躲在一邊。

    景情面如土色,口中隻叫:“罪過!”公子道:“強人若再來時,隻說趙某打開殿門搶去了,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要來尋俺時,教他打蒲州一路來。

     景清道:“此去蒲州千裡之遙,路上盜賊生發,獨馬單身,尚且難走,況有小娘子牽絆?凡事宜三思而行!”公子笑道:“漢未三國時,關雲長獨行千裡,五關斬六将,護着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今日一位小娘子救他不得,趙某還做什麼人?此去倘然冤家狹路相逢,教他雙雙受死。

    ”景清道:“然雖如此,還有一說。

    古者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共器。

    賢侄千裡相送小娘子,雖則美意,出于義氣,傍人怎知就裡?見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際,被人談論,可不為好成歉,反為一世英雄之法?”公子呵呵大笑道:“叔父莫怪我說,你們出家人慣妝架子,裡外不一。

    俺們做好漢的,隻要自己血心上打得過,人言都不計較。

    ”景清見他主意已決,問道、“賢侄幾時起程?”公子道:“明早便行。

    ”景清道:“隻怕賢侄身于還不健旺。

    ”公子道:“不妨事。

    ”景清教道童治酒送行。

    公子于席上對京娘道:“小娘子,方才叔父說一路嫌疑之際,恐生議論。

    俺借此席面,與小娘子結為兄妹。

    俺姓趙,小娘子也姓趙,五百年合是一家,從此兄妹相稱便了。

    ”京娘道:“公子貴人,奴家怎敢扳高?”景清道:“既要同行,如此最好。

    ”呼道童取過拜氈,京娘請恩人在上:“受小妹于一拜。

    ”公于在傍還禮。

    京娘又拜了景清,呼為伯伯。

    景清在席上叙起侄兒許多英雄了得,京娘歡喜不盡。

    是夜直飲至更餘,景清讓自己卧房與京娘睡,自己與公子在外廂同宿。

     五更雞唱,景清起身安排早飯,又備些幹糧牛脯,為路中之用。

    公子輸了赤以磷,将行李紮縛停當,囑付京娘:“妹子,隻可村妝打扮,不可冶容炫服,惹是招非。

    ”早飯已畢,公子扮作客人,京娘扮作村姑;一般的戴個雪帽,齊眉遮了。

    兄妹二人作别景清。

    景清送出房門,忽然想起一事道:賢侄,今日去不成,還要計較。

    不知景清說出甚話來?正是: 鵲得羽毛方遠舉,虎無牙爪不成行。

     景清道:“一馬不能騎兩人,這小娘子弓鞋襪小,怎跟得上?可不擔誤了程途?從容覓一輛車兒同去卻不好?”公子道:“此事算之久矣。

    有個車輛又費照顧,将此馬讓與妹子騎坐,俺誓願千裡步行,相随不憚。

    ”京娘道:“小妹有累恩人遠送,愧非男子,不能執鞭墜鐐,豈敢反占尊騎?決難從命!”公于道:“你是女流之輩,必要腳力:趙某腳又不小,步行正合其宜。

    ”京娘再四推辭,公子不允,隻得上馬。

    公于跨了腰刀,手執渾鐵杆棒,随後向景清一揖而别。

    景清道:“賢侄路上小心,恐怕遇了兩個響馬,須要用心堤防。

    下手斬絕些,莫帶累我觀中之人。

    ”公予道:“不妨,不妨。

    ”說罷,把馬尾一拍,喝聲:“快走。

    那馬拍騰騰便跑,公子放下腳步,緊緊相随。

     于路免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不一日行至汾州介休縣地方。

    這赤隐磷原是千裡龍駒馬,追風逐電,自清油觀至汾州不過三百裡之程,不勾名馬半日馳驟。

    一一則公子步行恐奔赴不及,二則京娘女流不慣馳騁,所以控辔緩緩而行。

    兼之路上賊寇生發,須要慢起早歇,每日止行一百餘裡。

     公于是日行到一個上岡之下,地名黃茅店。

    當初原有村落,因世亂人荒,都逃散了,還存得個小小店兒。

    日色将哺,前途曠野,公子對京娘道:“此處安歇,明日早行罷。

    京娘道:“但憑尊意。

    店小二接了包裹,京娘下馬,去了雪帽。

    小二一眼瞧見,舌頭吐出三寸,縮不進去。

    心下想道:“如何有這般好女子!”小二牽馬系在屋後,公子請京娘進了店房坐下。

    小二哥走來貼着呆看。

    公子問道:“小二哥有甚話說?”小二道:“這位小娘子,是客官甚麼人?”公子道:“是俺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