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鈍秀才一朝交泰
關燈
小
中
大
勝董緣賄賂,買中了秋榜,裡中奉承者填門塞戶。
聞知六煥年長未嫁,求親者日不離門,六馍堅執不從,黃勝也無可奈何。
到冬底,打疊行囊在北京會試。
馬德稱見了鄉試錄,已知黃勝得意,必然到京,想起舊恨,羞與相見,預先出京躲避。
誰知黃勝下耐功名。
若是自家學問上掙來的前程,倒也理之當然,下放在心裡。
他原是買來的舉人,小人乘君子之器,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又将銀五十兩買了個勘合,馳驿到京,尋了個大大的下處,且下去溫習經史,終日穿花街過柳巷,在院子裡表子家行樂。
常言道“樂極悲生”,嫖出一身廠瘡。
科場漸近,将白金百兩送大醫,隻求速愈。
大醫用輕粉劫藥,數日之内,身體光鮮,草草完場而歸。
不夠半年,瘡毒大發,醫治不痊,嗚呼哀哉,死了。
既無兄弟,又無于息,族間都來搶奪家私。
其妻王氏又沒主張,全賴六煥一身,内支喪事,外應親族,按譜立嗣,衆心俱悅服無言。
六煥自家也分得一股家私,不下數幹金。
想起丈夫覆舟消息,未知真假,賈了多少盤纏,各處遣人打聽下落。
有人自北京來,傳說馬德稱未死,落莫在京,京中都呼為“鈍秀才”。
六煥是個女中大夫,甚有劈着~收拾起辎重銀兩,帶廠丫畏憧仆,雇下船隻,一往來到北京尋取丈夫。
訪知馬德稱在真定府龍興寺大悲閣寫《法華經趴乃将白金百兩,新衣數套,辛筆作書,緘封停當,差老家人工安責去,迎接丈夫。
分付道:“我如今便與馬相公援例入監,請馬相公到此讀書應舉,不可遲滞。
” 王安到尤興寺,見了長老,問:“福建馬相公何在?”長老道:“我這裡隻有個‘鈍秀才’,并沒有什麼馬相公。
”王安道:“就是了,煩引相見。
”和尚引到大悲閣下,指道:”傍邊桌上寫經的,不是鈍秀才?”主安在家時曾見過馬德稱幾次,今日雖然藍縷,如何不認得?一見德稱便跪下磕頭。
馬德稱卻在貧賤患難之中,不料有此,一時想不起來。
慌忙扶住,間道:”足下何人?”王安道:“小的是将樂縣黃家,奉小姐之命,特來迎接相公,小姐有書在此。
”德稱便問。
“你小姐嫁歸何宅廣王安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
因家相公近故,小姐親到京中來訪相公,要與相公入粟北雍,請相公早辦行期。
”德稱方才開緘而看,原來是一首詩,詩曰: 何事蕭郎戀遠遊?應知鳥帽未籠頭。
圖南自有風雲便,且整雙蕭集鳳樓。
德稱看罷,微微而笑。
工安獻上衣服銀兩,且請起程日期。
德稱道:“小姐盛情,我豈不知?隻是我有言在充:‘若要洞府花燭夜,必須金榜挂名時。
,向困貧困,學業久荒。
今幸有餘資可供燈火之費,且待明年秋試得怠之後,方敢與小姐相見。
”王安不敢相逼,木賜回書。
德稱取寫經餘下的繭絲一幅,答詩四句: 逐逐風塵已厭遊,好音剛喜見怦頭。
妓娥夙有攀花約,莫遣莆聲出鳳樓。
德稱封了詩,付與王安。
王安星夜歸京,回複了六婉小姐。
開詩看畢,歎惜不已。
其年天順爺爺正遇“土木之變”,皇太後權請郵王攝位,改元景泰。
将好閹王振全家抄沒,幾參劾工振吃虧的加官賜蔭,黃小姐在寓中得了這個消息,又遣王安到尤興寺報與馬德稱知道。
總稱此時雖然借寓僧房,圖書滿案,鮮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和尚們曉得是馬公子馬相公,無下欽敬。
其年正是三十二歲,交逢好運,正應張鐵口先生推算之語。
可見:萬般皆是命,半點下由人。
德稱正在寺中溫習舊業,又得了工安報信,收拾行囊,别了長老赴京,另尋一寓安歇。
黃小姐撥家憧二人伏侍,一應日用供給,絡繹憤送。
德稱草成表章,叙先臣馬萬群直言得禍之由,一則為父親乞恩昭雪,一則為自己辨複前程,聖旨倒,準複馬萬群原官,仍加三級,馬任複學複摩。
所抄沒田産,有司追給。
德稱差家懂報與小姐知道。
黃小姐又差王安送銀兩到德稱寓中,叫他度例入粟。
明春就考了監元,至秋發魁。
就于寓中整備喜筵,與黃小姐成親。
來春又中了第十名會魁,殿試二甲,考選庶吉士。
上表給假還鄉,焚黃谒墓,聖旨準了。
夫妻衣錦還鄉,府縣官員出郭迎接。
往年抄沒田宅,俱用官價贖還,造冊交割,分毫不少。
賓朋一向疏失者,此日奔走其門如市。
隻有顧祥一人自覺羞慚,遷往他郡去訖。
時張鐵口先生尚在,聞知馬公于得第榮歸,特來拜賀,德稱厚贈之而去。
後來馬任直做到禮、兵、刑三部尚書,六摸小姐封一品夫人。
所生二予,俱中甲科,替纓下絕。
至今延平府人,說讀書人不得第者,把“鈍秀才”為比。
後人有詩歎雲: 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風雲得稱心。
秋菊春桃時各有,何須海底去撈針。
聞知六煥年長未嫁,求親者日不離門,六馍堅執不從,黃勝也無可奈何。
到冬底,打疊行囊在北京會試。
馬德稱見了鄉試錄,已知黃勝得意,必然到京,想起舊恨,羞與相見,預先出京躲避。
誰知黃勝下耐功名。
若是自家學問上掙來的前程,倒也理之當然,下放在心裡。
他原是買來的舉人,小人乘君子之器,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又将銀五十兩買了個勘合,馳驿到京,尋了個大大的下處,且下去溫習經史,終日穿花街過柳巷,在院子裡表子家行樂。
常言道“樂極悲生”,嫖出一身廠瘡。
科場漸近,将白金百兩送大醫,隻求速愈。
大醫用輕粉劫藥,數日之内,身體光鮮,草草完場而歸。
不夠半年,瘡毒大發,醫治不痊,嗚呼哀哉,死了。
既無兄弟,又無于息,族間都來搶奪家私。
其妻王氏又沒主張,全賴六煥一身,内支喪事,外應親族,按譜立嗣,衆心俱悅服無言。
六煥自家也分得一股家私,不下數幹金。
想起丈夫覆舟消息,未知真假,賈了多少盤纏,各處遣人打聽下落。
有人自北京來,傳說馬德稱未死,落莫在京,京中都呼為“鈍秀才”。
六煥是個女中大夫,甚有劈着~收拾起辎重銀兩,帶廠丫畏憧仆,雇下船隻,一往來到北京尋取丈夫。
訪知馬德稱在真定府龍興寺大悲閣寫《法華經趴乃将白金百兩,新衣數套,辛筆作書,緘封停當,差老家人工安責去,迎接丈夫。
分付道:“我如今便與馬相公援例入監,請馬相公到此讀書應舉,不可遲滞。
” 王安到尤興寺,見了長老,問:“福建馬相公何在?”長老道:“我這裡隻有個‘鈍秀才’,并沒有什麼馬相公。
”王安道:“就是了,煩引相見。
”和尚引到大悲閣下,指道:”傍邊桌上寫經的,不是鈍秀才?”主安在家時曾見過馬德稱幾次,今日雖然藍縷,如何不認得?一見德稱便跪下磕頭。
馬德稱卻在貧賤患難之中,不料有此,一時想不起來。
慌忙扶住,間道:”足下何人?”王安道:“小的是将樂縣黃家,奉小姐之命,特來迎接相公,小姐有書在此。
”德稱便問。
“你小姐嫁歸何宅廣王安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
因家相公近故,小姐親到京中來訪相公,要與相公入粟北雍,請相公早辦行期。
”德稱方才開緘而看,原來是一首詩,詩曰: 何事蕭郎戀遠遊?應知鳥帽未籠頭。
圖南自有風雲便,且整雙蕭集鳳樓。
德稱看罷,微微而笑。
工安獻上衣服銀兩,且請起程日期。
德稱道:“小姐盛情,我豈不知?隻是我有言在充:‘若要洞府花燭夜,必須金榜挂名時。
,向困貧困,學業久荒。
今幸有餘資可供燈火之費,且待明年秋試得怠之後,方敢與小姐相見。
”王安不敢相逼,木賜回書。
德稱取寫經餘下的繭絲一幅,答詩四句: 逐逐風塵已厭遊,好音剛喜見怦頭。
妓娥夙有攀花約,莫遣莆聲出鳳樓。
德稱封了詩,付與王安。
王安星夜歸京,回複了六婉小姐。
開詩看畢,歎惜不已。
其年天順爺爺正遇“土木之變”,皇太後權請郵王攝位,改元景泰。
将好閹王振全家抄沒,幾參劾工振吃虧的加官賜蔭,黃小姐在寓中得了這個消息,又遣王安到尤興寺報與馬德稱知道。
總稱此時雖然借寓僧房,圖書滿案,鮮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和尚們曉得是馬公子馬相公,無下欽敬。
其年正是三十二歲,交逢好運,正應張鐵口先生推算之語。
可見:萬般皆是命,半點下由人。
德稱正在寺中溫習舊業,又得了工安報信,收拾行囊,别了長老赴京,另尋一寓安歇。
黃小姐撥家憧二人伏侍,一應日用供給,絡繹憤送。
德稱草成表章,叙先臣馬萬群直言得禍之由,一則為父親乞恩昭雪,一則為自己辨複前程,聖旨倒,準複馬萬群原官,仍加三級,馬任複學複摩。
所抄沒田産,有司追給。
德稱差家懂報與小姐知道。
黃小姐又差王安送銀兩到德稱寓中,叫他度例入粟。
明春就考了監元,至秋發魁。
就于寓中整備喜筵,與黃小姐成親。
來春又中了第十名會魁,殿試二甲,考選庶吉士。
上表給假還鄉,焚黃谒墓,聖旨準了。
夫妻衣錦還鄉,府縣官員出郭迎接。
往年抄沒田宅,俱用官價贖還,造冊交割,分毫不少。
賓朋一向疏失者,此日奔走其門如市。
隻有顧祥一人自覺羞慚,遷往他郡去訖。
時張鐵口先生尚在,聞知馬公于得第榮歸,特來拜賀,德稱厚贈之而去。
後來馬任直做到禮、兵、刑三部尚書,六摸小姐封一品夫人。
所生二予,俱中甲科,替纓下絕。
至今延平府人,說讀書人不得第者,把“鈍秀才”為比。
後人有詩歎雲: 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風雲得稱心。
秋菊春桃時各有,何須海底去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