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範鳅兒雙鏡重圓
關燈
小
中
大
。
他臼此鏡重圓,夫妻再合。
說罷相對而位。
這是紹興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說話。
到紹興二年春正月,韓公将建州城攻破,範汝為情急,放火自焚而死。
韓公豎黃旗招安餘黨,隻有範氏一門不赦。
範氏宗族一半死于亂軍之中,一半被大軍擒獲,獻俘臨安。
順哥見勢頭不好,料道希周必死,慌忙奔入一間荒屋中,解下羅帕自缢。
正是:甯為短命全貞鬼,不作偷生失節人,也是陽壽未終,恰好都提轄呂忠妞領兵過去,見破屋中有人自缢,急喚軍校懈下。
近前觀之,正是女兒順哥。
那順哥死去重蘇,半響方能言語,父子重逢,且悲且喜。
順哥将賊兵擄劫,及範希周救取成親之事,述了一遍。
呂提轄嘿然無語。
卻說韓元帥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
天子論功升賞,自不必說。
一日,呂公與夫人商議,女兒青年無偶,終是下了之事,兩口雙雙的來勸女兒改嫁。
順哥述與丈夫交誓之言,堅意不肯。
呂公罵道:“好人家兒女,嫁了反賊/對無奈。
天幸死了,出脫了你,你還想他怎麼廣順哥含淚而告道:“範家郎君,本是讀書君子,為族人所逼,實非得已。
他雖在賊中,每行方便,不做傷天理的事。
倘若天公有眼,此人必脫虎口。
大海浮萍,或有相逢之日.孩兒如今情願奉道在家,侍養二親,便終身守寡,死而下怨。
若必欲孩兒改嫁,不如容孩兒自盡,不尖為完節之婦。
”呂公見他說出一班道理,也下去逼他了。
光陰似箭,不覺已是紹興十二年,呂公累官至都統制,領兵在封州鎮守。
一日,廣州守将差指使賀承信棒了公碟,到封州将領司投遞。
呂公延于廳上,問其地方之事,叙活良久方去。
順哥在後堂簾中竊窺,等呂公人衙,間道:“适才責公碟來的何人/呂公道:“廣州指使賀承信也。
”順哥道:“奇怪!看他言語行步,好似建州範家郎君。
”呂公大笑道:“建州城破,凡姓範的都下赦,隻有在死,那有在活?廣州差官自姓賀,又是朝廷命官,并無分毫幹惹,這也是你妄想了,侍妾聞知,豈下可笑廣順哥被父親搶白了一場,滿面羞漸,不敢丙說。
正是:隻為夫妻情愛重,緻令父子語參差。
過了半年,賀承信又有軍碟奉差到呂公衙門。
順哥又從簾下窺視,心中懷疑不已,對父親說道:“孩兒今已離塵奉道,豈複有兒女之情。
但再三洋審廣州姓賀的,酷似範郎。
父親何不召至後堂,賜以酒食,從容叩之。
範郎小名鳅兒,昔年在圍城中情知必敗,有‘鴛鴦鏡,,各分一面,以為表記,父親呼其小名,以此鏡試之,必得其真情。
呂公應承了。
次日賀承信又進衙領回文,呂公延至後堂,置酒相款。
飲酒中間,呂公問其鄉貫出身。
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便之色。
紮道:“鳅兒非足下别号乎?老夫已盡知矣,但說無妨也!”承信求呂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
呂公用手攙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将建州人,實姓範,建炎四年,宗人範汝為煽誘饑民,據城為叛,小将陷于賊中,實非得已。
後因大軍來讨,攻破城他,賊之宗族,盡皆誅戮。
小将因平昔好行方便,有入救護,遂改姓名為賀承信,出就招安。
紹興五年撥在嶽少保部下,随征洞庭剜賊楊麼。
嶽家軍都是西北人,不習水戰。
小将南人,幼通水性,能伏水三晝夜,所以有‘範鳅兒,之号。
嶽少保親選小将為前鋒,每戰當先,遂平麼賊。
嶽少保薦小将之功,得受軍職,累任至廣州指使,大年來未曾洩之他人。
令既承鈞間,不敢隐諱。
呂公又問道,“令孺人何姓,是結發還是再娶?承信道:“在賊中時曾獲一宦家女,納之為妻。
逾年城破,夫妻各分散逃走。
曾相約,苟存性命,大不可娶,婦不再嫁。
小将後來到信州,義尋得老母。
至今母于相依,止畜一粗婢炊翼,未曾娶妻。
呂公義問道:“足下與先孺人相約時,有何為記什承信道:“有‘鴛鴦寶鏡’,合之為一,分之為二,夫婦各留一面。
呂公道:此鏡尚在否?承信道:”此鏡朝夕随身,不忍少離。
呂公道:“可借一觀。
”承信揭開衣抉,在錦裹肚系帶上,解下個繡囊,囊中藏着寶鏡。
呂公取觀.遂于袖中亦取一鏡合之,俨如生成。
承信見:鏡符合,不覺悲泣尖聲。
呂公感其精義,亦不覺淚下,道:“足下所娶、即吾女也。
吾女見在衙中。
”遂引承信至中堂,與女兒相見,各各大哭。
呂公解勸了,風仆慶賀筵席。
是夜即留承信于衙門歇宿。
過了數日,呂公将回文打發女婿起身,即令女兒相随,到廣州任所同居。
後一年承信任滿,将赴臨安,又領妻順哥同過封州,拜别呂公。
呂公備下幹金妝查,差官護送承信到臨安。
自諒前事年遠,無人推剝,不可使範氏無後,乃打通狀到禮部,複姓不複乞,改名不改姓,叫做範承信。
後累官至兩淮目守,夫妻偕老。
其鴛鴦二鏡,子孫世傳為至寶雲。
後人評論範鳅兒在逆黨中涅而下淄,好行方便,救了許多人性命,今日死裡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
有詩為證: 十年分散天邊烏,一旦日圓鏡裡鴛。
莫道諄萍偶然豐,總由陰德感皇天。
他臼此鏡重圓,夫妻再合。
說罷相對而位。
這是紹興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說話。
到紹興二年春正月,韓公将建州城攻破,範汝為情急,放火自焚而死。
韓公豎黃旗招安餘黨,隻有範氏一門不赦。
範氏宗族一半死于亂軍之中,一半被大軍擒獲,獻俘臨安。
順哥見勢頭不好,料道希周必死,慌忙奔入一間荒屋中,解下羅帕自缢。
正是:甯為短命全貞鬼,不作偷生失節人,也是陽壽未終,恰好都提轄呂忠妞領兵過去,見破屋中有人自缢,急喚軍校懈下。
近前觀之,正是女兒順哥。
那順哥死去重蘇,半響方能言語,父子重逢,且悲且喜。
順哥将賊兵擄劫,及範希周救取成親之事,述了一遍。
呂提轄嘿然無語。
卻說韓元帥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
天子論功升賞,自不必說。
一日,呂公與夫人商議,女兒青年無偶,終是下了之事,兩口雙雙的來勸女兒改嫁。
順哥述與丈夫交誓之言,堅意不肯。
呂公罵道:“好人家兒女,嫁了反賊/對無奈。
天幸死了,出脫了你,你還想他怎麼廣順哥含淚而告道:“範家郎君,本是讀書君子,為族人所逼,實非得已。
他雖在賊中,每行方便,不做傷天理的事。
倘若天公有眼,此人必脫虎口。
大海浮萍,或有相逢之日.孩兒如今情願奉道在家,侍養二親,便終身守寡,死而下怨。
若必欲孩兒改嫁,不如容孩兒自盡,不尖為完節之婦。
”呂公見他說出一班道理,也下去逼他了。
光陰似箭,不覺已是紹興十二年,呂公累官至都統制,領兵在封州鎮守。
一日,廣州守将差指使賀承信棒了公碟,到封州将領司投遞。
呂公延于廳上,問其地方之事,叙活良久方去。
順哥在後堂簾中竊窺,等呂公人衙,間道:“适才責公碟來的何人/呂公道:“廣州指使賀承信也。
”順哥道:“奇怪!看他言語行步,好似建州範家郎君。
”呂公大笑道:“建州城破,凡姓範的都下赦,隻有在死,那有在活?廣州差官自姓賀,又是朝廷命官,并無分毫幹惹,這也是你妄想了,侍妾聞知,豈下可笑廣順哥被父親搶白了一場,滿面羞漸,不敢丙說。
正是:隻為夫妻情愛重,緻令父子語參差。
過了半年,賀承信又有軍碟奉差到呂公衙門。
順哥又從簾下窺視,心中懷疑不已,對父親說道:“孩兒今已離塵奉道,豈複有兒女之情。
但再三洋審廣州姓賀的,酷似範郎。
父親何不召至後堂,賜以酒食,從容叩之。
範郎小名鳅兒,昔年在圍城中情知必敗,有‘鴛鴦鏡,,各分一面,以為表記,父親呼其小名,以此鏡試之,必得其真情。
呂公應承了。
次日賀承信又進衙領回文,呂公延至後堂,置酒相款。
飲酒中間,呂公問其鄉貫出身。
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便之色。
紮道:“鳅兒非足下别号乎?老夫已盡知矣,但說無妨也!”承信求呂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
呂公用手攙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将建州人,實姓範,建炎四年,宗人範汝為煽誘饑民,據城為叛,小将陷于賊中,實非得已。
後因大軍來讨,攻破城他,賊之宗族,盡皆誅戮。
小将因平昔好行方便,有入救護,遂改姓名為賀承信,出就招安。
紹興五年撥在嶽少保部下,随征洞庭剜賊楊麼。
嶽家軍都是西北人,不習水戰。
小将南人,幼通水性,能伏水三晝夜,所以有‘範鳅兒,之号。
嶽少保親選小将為前鋒,每戰當先,遂平麼賊。
嶽少保薦小将之功,得受軍職,累任至廣州指使,大年來未曾洩之他人。
令既承鈞間,不敢隐諱。
呂公又問道,“令孺人何姓,是結發還是再娶?承信道:“在賊中時曾獲一宦家女,納之為妻。
逾年城破,夫妻各分散逃走。
曾相約,苟存性命,大不可娶,婦不再嫁。
小将後來到信州,義尋得老母。
至今母于相依,止畜一粗婢炊翼,未曾娶妻。
呂公義問道:“足下與先孺人相約時,有何為記什承信道:“有‘鴛鴦寶鏡’,合之為一,分之為二,夫婦各留一面。
呂公道:此鏡尚在否?承信道:”此鏡朝夕随身,不忍少離。
呂公道:“可借一觀。
”承信揭開衣抉,在錦裹肚系帶上,解下個繡囊,囊中藏着寶鏡。
呂公取觀.遂于袖中亦取一鏡合之,俨如生成。
承信見:鏡符合,不覺悲泣尖聲。
呂公感其精義,亦不覺淚下,道:“足下所娶、即吾女也。
吾女見在衙中。
”遂引承信至中堂,與女兒相見,各各大哭。
呂公解勸了,風仆慶賀筵席。
是夜即留承信于衙門歇宿。
過了數日,呂公将回文打發女婿起身,即令女兒相随,到廣州任所同居。
後一年承信任滿,将赴臨安,又領妻順哥同過封州,拜别呂公。
呂公備下幹金妝查,差官護送承信到臨安。
自諒前事年遠,無人推剝,不可使範氏無後,乃打通狀到禮部,複姓不複乞,改名不改姓,叫做範承信。
後累官至兩淮目守,夫妻偕老。
其鴛鴦二鏡,子孫世傳為至寶雲。
後人評論範鳅兒在逆黨中涅而下淄,好行方便,救了許多人性命,今日死裡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
有詩為證: 十年分散天邊烏,一旦日圓鏡裡鴛。
莫道諄萍偶然豐,總由陰德感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