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統元年進士錄
關燈
小
中
大
授官銜原缺。
按王充耘初授同知永新州事見于《大明一統志》卷五六,元永新州隸吉安路,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
今據補。
】。
六、杜彥禮 貫陝西興元路錄事司,奧魯軍戶──。
□□。
字仁□,行二,年卅一,八月初五日。
曾祖海,馬軍□□,祖和,務副使,父伯恭,前蜀郡幕官。
母楊氏。
重慶下。
娶蒲氏。
前興【元】路【祥】【洋】州【[七三]按元代無祥州,興元路有洋州,見《元史》卷六○《地理志三》。
今據以補元字,并改祥作洋。
】儒學正。
鄉試陝西第三名,會試第卅三名。
授奉元路同知路州事。
七、李炳 貫龍興路新建縣,民戶。
──《易【經】》。
字炳文,行二,年廿九,九月廿八日醜時。
曾祖允恭,宋漕貢進士。
祖景仁。
父仕龍。
母鄧氏,繼熊氏,重慶下。
娶鄧氏,再娶未。
己巳鄉試第廿一【名】,鄉試江西第廿名,會試第二名。
授常德路同知龍陽州事。
八、李谷 貫高麗國楊廣道韓州。
──《易【經】》。
字中父,行四,年卅六,七月十八日。
曾祖将真,本州島島戶長,祖世昌,本州島島戶長,父自成,國司巡衛别将同正,母李氏。
慈侍下。
娶金氏。
庚申本國登科,丙寅征東第三名,壬申第一名,會試第五十名,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
九、莊文昭 貫彰德路安陽縣,軍戶。
──《春秋》。
字子麟,行一,年廿七,七月廿一日戌時。
曾祖榮,祖□忠,林縣主簿。
父思誠。
母徐氏,羅【氏】,楊氏。
重慶下。
娶李氏。
鄉試燕南第五名,【會試】第十三名。
【授晉甯路】同知【潞州事】【[七四]初授官銜原缺。
依許有壬《至正集》卷五八《安陽郡伯莊公墓志銘》,莊文昭「同知潞州事」,元代潞州屬晉甯路,見《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
今據補。
】。
十、朱【文霆】 【貫興化路】錄事司【[七五]原缺路名。
按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四《朱公墓志銘》稱文霆莆田人,元代莆田為興化路治,亦即錄事司所在地,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
今據補。
】,儒戶。
──《【書經】》【[七六]上引宋濂《朱公墓志銘》稱文霆于至治癸亥以尚書舉進士,以後應試其主科當相同。
今據本錄體例補書經二字。
】。
【字原道】,行四,年卅九,正月卅日醜【時】。
曾【祖德誠,宋潭州駐泊;祖治】安,【河南等處醫學提舉】;父世英,母林氏,慈【侍下】,【娶池】氏【[七七]以上均據宋濂《朱公墓志銘》補。
】。
癸亥鄉試第七名,【壬申】【[七八]壬申,據上引《朱公墓志銘》補。
】【第】七名,會試第八名。
【授】溫州【路】同知瑞安州事。
十一、張頤 貫恩州附籍太常禮儀院禮樂戶。
──《詩【經】》。
字以養,行三,年卅一,八月初八日。
曾祖天翼,從仕郎、按察司經曆,祖衍,承務郎、吏部主事。
父友諒,中順大夫、知府。
母韓氏、曾氏、王氏。
慈侍下。
娶司氏、崔氏。
己巳東平第四名,壬申第二名,會試第廿一名。
授太常禮儀院太祝。
十二、張兌 貫先四川普州安【居】【嶽】【[七九]據餘闵《青陽先生文集》卷七《張同知墓表》改。
】縣,今系沣州路慈利州。
──《書【經】》。
字文說,行二,年卅,七月十二日。
曾祖圓,祖可大,父杏孫。
母陳氏。
具慶下。
伯梅孫。
叔柑孫。
外祖陳景陽。
弟臨、觀、複。
娶杜氏,繼丁氏。
鄉試湖廣第十五名,會試第二十名。
授湖南道同知茶陵州事。
十三、韓玙 貫大都路南警巡院西開陽坊,儒戶。
──《易【經】》。
字廷【玉】【[八○]按《秘書監志》卷九稱韓玙字廷玉,今據以補玉字。
】,行一,年卅六,正月十一日子時。
曾祖潤,秘□□丞,祖繼先。
父滋,宣慰司奏差。
母□氏,娶□【氏】。
江東憲司書吏。
丙寅大都鄉試第十名,鄉試□□第三名,會試第九名。
授【秘】書【益】【監】典簿【[八一]按《秘書監志》卷九典簿條列有韓玙,今據以補秘字,并改益為監。
】。
十四、李【毅】【[八二]毅,據本錄原卷下策文補。
】 貫吉安路【廬】陵縣【[八三]按元代吉安路所轄縣中唯廬陵縣有陵字,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今據補廬字。
】延福鄉,儒戶。
──《書【經】》。
字弘略,【行】一,年卅,十月初七日□時。
曾祖文昌,宋□□□生。
祖省忠,萬安縣儒學教谕。
父以明,播州【儒】學正。
母郭氏。
重慶下。
娶趙氏。
鄉試江西第十三名,會試第四十九名。
授瑞州路同知新昌州事。
十五、宇文公諒 先世居成都路雙流縣,今籍湖州路歸安縣,儒戶。
──《易【經】》。
字子貞,行二,年四十二,十月初七日酉時。
曾祖峒,宋朝請大夫、大理寺丞、提刑兼安撫,知嘉定府。
祖大鈞,宋通直郎、知□州。
父挺祖,宋迪功郎、平陽縣尉。
母劉氏。
茲侍下。
娶葉氏。
鄉試江浙第廿二名,會試第十六名。
授同知婺源州事。
漢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 賜同進士出身 【授将仕郎】 一、張宗元 貫衢州路開化縣。
──《詩【經】》。
字仲【亨】【[八四]按吳師道《吳禮部集》卷一五《送張州判序》稱宗元為三衢張仲亨,唐元《筠軒集》卷九亦有《送知事張仲亨序》詩,因知宗元字仲亨,今據補亨字。
仲字原脫偏旁。
】 ,行十一,年四十二,四月初八日。
曾祖□之,宋□□郎。
祖由孫,宋進士。
父孟傳,母江氏、徐氏。
永感下。
娶餘氏。
鄉試江浙第二十六名,會試第十名。
授台州路黃岩州判官。
二、任登 貫濟南路錄事司。
──《書【經】》。
字子升,行□,年□【十】六,七月初五日□時。
曾祖靜,元帥□□;【祖】顯,崇仁縣丞。
父士恭。
母房氏。
□□下。
娶□【氏】。
鄉試【山東第】五【名】【[八五]鄉試地名原缺。
按依《元典章》卷三一《科舉程序條目》,濟南人參加山東濟南路鄉試,而依本錄行文體例,山東濟南路當簡稱山東。
今據補山東二字。
】,會試第卅九名。
授淮安路□□縣丞。
三、雷杭 貫建甯路建安縣,儒戶。
──《易【經】》。
字彥舟,行七,年卅二,十二月初一日辰時。
曾祖時,宋國學上舍,祖桂子,宋鄉貢進士。
父逢年,母李氏。
嚴侍下。
從兄機,進士。
娶葉氏。
鄉試江浙第一名,會試第四十八名。
授漳州路錄事。
四、張周幹 貫真定路錄事司,見寓揚州路。
──《詩【經】》。
字國桢,行一,年廿八,八月初三日□時。
曾祖振,【人】匠提舉。
祖天佑,廬州知事。
父讓,崇明州吏目。
母王氏、殷氏。
具慶下。
娶馬氏。
鄉試燕南第九名,會試第十五名。
授保定路安州判官。
五、陳植 貫吉安路永豐縣,民戶。
──《春秋》。
字中吉,行十二,年四十一,二月十一日卯時。
曾祖克仁,【祖】□□,父俊叟,母毛氏。
具慶下。
娶袁氏,繼李氏。
己巳鄉試第廿一名,鄉試江西第一名,會試第六名。
授南康路錄事。
六、李幹 貫汴梁路【目代】【睢】州襄【邑】縣【[八六]按元代汴梁路下無目代州而有雎州,且下轄有襄邑縣,見《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
今據以正補。
】,民戶,居大都──《詩【經】》。
字維桢,【行】□,年卅一,四月二十四日□時。
曾祖堅,祖□将,□□【總】管府知事;父世傑,白石湖大使。
母陳氏、王氏。
嚴侍下。
娶未。
鄉試大都第七名,會試第四十五名。
授河南府錄事。
七、徐祖德 貫處州路青田縣,儒戶。
──《詩【經】》。
字景熙,行六,年廿六,五月十二日寅時。
曾祖洪,宋迪功郎。
祖夢奇,大中大夫宣慰副使。
父泉孫,延平教授。
母方氏。
具慶下。
娶未。
鄉試江浙第四名,會試第廿二名。
授江浙行省管勾。
八、張崇智 貫鄧州,遷襄陽路均州鄖縣,見居武昌。
──《易經》。
字惠貞,行四,年卅七,正月初六日□時。
曾祖□,祖載德,贈奉訓大夫、追封穰縣男。
父永□,奉訓大夫、漢陽同知。
母程氏,繼虞氏,封【欀】【穰】縣君【[八七]據上文改。
】。
具慶下,娶徐氏。
國子伴讀。
鄉試大都第六名,會試第四十三名。
授淮安路鹽城縣丞。
九、趙毅 貫陝西奉元路錄事同,軍戶。
──《書經》。
字近仁,行三,年卅一,九月初五日午時。
曾祖伯傑,金□□□。
祖仲容,葭州知州,父鑒,興平稅使。
母李氏。
□□下。
娶李氏,繼李氏。
鄉試陝西第一名,會試第廿六名。
授陝西行省管勾。
十、【餘觀】【[八八]姓名原脫。
按《元詩選》癸集有餘觀詩,其小傳雲:「餘院判觀,觀字□□,嶽之平江人,登元統元年癸酉進士第」。
今據補餘觀二字。
】 貫嶽州路
按王充耘初授同知永新州事見于《大明一統志》卷五六,元永新州隸吉安路,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
今據補。
】。
六、杜彥禮 貫陝西興元路錄事司,奧魯軍戶──。
□□。
字仁□,行二,年卅一,八月初五日。
曾祖海,馬軍□□,祖和,務副使,父伯恭,前蜀郡幕官。
母楊氏。
重慶下。
娶蒲氏。
前興【元】路【祥】【洋】州【[七三]按元代無祥州,興元路有洋州,見《元史》卷六○《地理志三》。
今據以補元字,并改祥作洋。
】儒學正。
鄉試陝西第三名,會試第卅三名。
授奉元路同知路州事。
七、李炳 貫龍興路新建縣,民戶。
──《易【經】》。
字炳文,行二,年廿九,九月廿八日醜時。
曾祖允恭,宋漕貢進士。
祖景仁。
父仕龍。
母鄧氏,繼熊氏,重慶下。
娶鄧氏,再娶未。
己巳鄉試第廿一【名】,鄉試江西第廿名,會試第二名。
授常德路同知龍陽州事。
八、李谷 貫高麗國楊廣道韓州。
──《易【經】》。
字中父,行四,年卅六,七月十八日。
曾祖将真,本州島島戶長,祖世昌,本州島島戶長,父自成,國司巡衛别将同正,母李氏。
慈侍下。
娶金氏。
庚申本國登科,丙寅征東第三名,壬申第一名,會試第五十名,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
九、莊文昭 貫彰德路安陽縣,軍戶。
──《春秋》。
字子麟,行一,年廿七,七月廿一日戌時。
曾祖榮,祖□忠,林縣主簿。
父思誠。
母徐氏,羅【氏】,楊氏。
重慶下。
娶李氏。
鄉試燕南第五名,【會試】第十三名。
【授晉甯路】同知【潞州事】【[七四]初授官銜原缺。
依許有壬《至正集》卷五八《安陽郡伯莊公墓志銘》,莊文昭「同知潞州事」,元代潞州屬晉甯路,見《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
今據補。
】。
十、朱【文霆】 【貫興化路】錄事司【[七五]原缺路名。
按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四《朱公墓志銘》稱文霆莆田人,元代莆田為興化路治,亦即錄事司所在地,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
今據補。
】,儒戶。
──《【書經】》【[七六]上引宋濂《朱公墓志銘》稱文霆于至治癸亥以尚書舉進士,以後應試其主科當相同。
今據本錄體例補書經二字。
】。
【字原道】,行四,年卅九,正月卅日醜【時】。
曾【祖德誠,宋潭州駐泊;祖治】安,【河南等處醫學提舉】;父世英,母林氏,慈【侍下】,【娶池】氏【[七七]以上均據宋濂《朱公墓志銘》補。
】。
癸亥鄉試第七名,【壬申】【[七八]壬申,據上引《朱公墓志銘》補。
】【第】七名,會試第八名。
【授】溫州【路】同知瑞安州事。
十一、張頤 貫恩州附籍太常禮儀院禮樂戶。
──《詩【經】》。
字以養,行三,年卅一,八月初八日。
曾祖天翼,從仕郎、按察司經曆,祖衍,承務郎、吏部主事。
父友諒,中順大夫、知府。
母韓氏、曾氏、王氏。
慈侍下。
娶司氏、崔氏。
己巳東平第四名,壬申第二名,會試第廿一名。
授太常禮儀院太祝。
十二、張兌 貫先四川普州安【居】【嶽】【[七九]據餘闵《青陽先生文集》卷七《張同知墓表》改。
】縣,今系沣州路慈利州。
──《書【經】》。
字文說,行二,年卅,七月十二日。
曾祖圓,祖可大,父杏孫。
母陳氏。
具慶下。
伯梅孫。
叔柑孫。
外祖陳景陽。
弟臨、觀、複。
娶杜氏,繼丁氏。
鄉試湖廣第十五名,會試第二十名。
授湖南道同知茶陵州事。
十三、韓玙 貫大都路南警巡院西開陽坊,儒戶。
──《易【經】》。
字廷【玉】【[八○]按《秘書監志》卷九稱韓玙字廷玉,今據以補玉字。
】,行一,年卅六,正月十一日子時。
曾祖潤,秘□□丞,祖繼先。
父滋,宣慰司奏差。
母□氏,娶□【氏】。
江東憲司書吏。
丙寅大都鄉試第十名,鄉試□□第三名,會試第九名。
授【秘】書【益】【監】典簿【[八一]按《秘書監志》卷九典簿條列有韓玙,今據以補秘字,并改益為監。
】。
十四、李【毅】【[八二]毅,據本錄原卷下策文補。
】 貫吉安路【廬】陵縣【[八三]按元代吉安路所轄縣中唯廬陵縣有陵字,見《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今據補廬字。
】延福鄉,儒戶。
──《書【經】》。
字弘略,【行】一,年卅,十月初七日□時。
曾祖文昌,宋□□□生。
祖省忠,萬安縣儒學教谕。
父以明,播州【儒】學正。
母郭氏。
重慶下。
娶趙氏。
鄉試江西第十三名,會試第四十九名。
授瑞州路同知新昌州事。
十五、宇文公諒 先世居成都路雙流縣,今籍湖州路歸安縣,儒戶。
──《易【經】》。
字子貞,行二,年四十二,十月初七日酉時。
曾祖峒,宋朝請大夫、大理寺丞、提刑兼安撫,知嘉定府。
祖大鈞,宋通直郎、知□州。
父挺祖,宋迪功郎、平陽縣尉。
母劉氏。
茲侍下。
娶葉氏。
鄉試江浙第廿二名,會試第十六名。
授同知婺源州事。
漢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 賜同進士出身 【授将仕郎】 一、張宗元 貫衢州路開化縣。
──《詩【經】》。
字仲【亨】【[八四]按吳師道《吳禮部集》卷一五《送張州判序》稱宗元為三衢張仲亨,唐元《筠軒集》卷九亦有《送知事張仲亨序》詩,因知宗元字仲亨,今據補亨字。
仲字原脫偏旁。
】 ,行十一,年四十二,四月初八日。
曾祖□之,宋□□郎。
祖由孫,宋進士。
父孟傳,母江氏、徐氏。
永感下。
娶餘氏。
鄉試江浙第二十六名,會試第十名。
授台州路黃岩州判官。
二、任登 貫濟南路錄事司。
──《書【經】》。
字子升,行□,年□【十】六,七月初五日□時。
曾祖靜,元帥□□;【祖】顯,崇仁縣丞。
父士恭。
母房氏。
□□下。
娶□【氏】。
鄉試【山東第】五【名】【[八五]鄉試地名原缺。
按依《元典章》卷三一《科舉程序條目》,濟南人參加山東濟南路鄉試,而依本錄行文體例,山東濟南路當簡稱山東。
今據補山東二字。
】,會試第卅九名。
授淮安路□□縣丞。
三、雷杭 貫建甯路建安縣,儒戶。
──《易【經】》。
字彥舟,行七,年卅二,十二月初一日辰時。
曾祖時,宋國學上舍,祖桂子,宋鄉貢進士。
父逢年,母李氏。
嚴侍下。
從兄機,進士。
娶葉氏。
鄉試江浙第一名,會試第四十八名。
授漳州路錄事。
四、張周幹 貫真定路錄事司,見寓揚州路。
──《詩【經】》。
字國桢,行一,年廿八,八月初三日□時。
曾祖振,【人】匠提舉。
祖天佑,廬州知事。
父讓,崇明州吏目。
母王氏、殷氏。
具慶下。
娶馬氏。
鄉試燕南第九名,會試第十五名。
授保定路安州判官。
五、陳植 貫吉安路永豐縣,民戶。
──《春秋》。
字中吉,行十二,年四十一,二月十一日卯時。
曾祖克仁,【祖】□□,父俊叟,母毛氏。
具慶下。
娶袁氏,繼李氏。
己巳鄉試第廿一名,鄉試江西第一名,會試第六名。
授南康路錄事。
六、李幹 貫汴梁路【目代】【睢】州襄【邑】縣【[八六]按元代汴梁路下無目代州而有雎州,且下轄有襄邑縣,見《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
今據以正補。
】,民戶,居大都──《詩【經】》。
字維桢,【行】□,年卅一,四月二十四日□時。
曾祖堅,祖□将,□□【總】管府知事;父世傑,白石湖大使。
母陳氏、王氏。
嚴侍下。
娶未。
鄉試大都第七名,會試第四十五名。
授河南府錄事。
七、徐祖德 貫處州路青田縣,儒戶。
──《詩【經】》。
字景熙,行六,年廿六,五月十二日寅時。
曾祖洪,宋迪功郎。
祖夢奇,大中大夫宣慰副使。
父泉孫,延平教授。
母方氏。
具慶下。
娶未。
鄉試江浙第四名,會試第廿二名。
授江浙行省管勾。
八、張崇智 貫鄧州,遷襄陽路均州鄖縣,見居武昌。
──《易經》。
字惠貞,行四,年卅七,正月初六日□時。
曾祖□,祖載德,贈奉訓大夫、追封穰縣男。
父永□,奉訓大夫、漢陽同知。
母程氏,繼虞氏,封【欀】【穰】縣君【[八七]據上文改。
】。
具慶下,娶徐氏。
國子伴讀。
鄉試大都第六名,會試第四十三名。
授淮安路鹽城縣丞。
九、趙毅 貫陝西奉元路錄事同,軍戶。
──《書經》。
字近仁,行三,年卅一,九月初五日午時。
曾祖伯傑,金□□□。
祖仲容,葭州知州,父鑒,興平稅使。
母李氏。
□□下。
娶李氏,繼李氏。
鄉試陝西第一名,會試第廿六名。
授陝西行省管勾。
十、【餘觀】【[八八]姓名原脫。
按《元詩選》癸集有餘觀詩,其小傳雲:「餘院判觀,觀字□□,嶽之平江人,登元統元年癸酉進士第」。
今據補餘觀二字。
】 貫嶽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