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婚禮貢舉考
關燈
小
中
大
則争訟不已,以緻嫁娶失時。
除蒙古、色目人各依本俗,品官别行定奪,其民間聘财,令中書省從宜定立等第,以男家為主,願減者聽,親禮筵會,【務】【[一○]據同[二]補。
】從省約。
上戶:金一兩,銀五兩,彩段六表裡,雜用絹四十疋。
中戶:金五錢,銀四兩,彩段四表裡,雜用絹三十疋。
下戶:銀三兩,彩段二表裡,雜用絹十五疋。
文公婚禮 議婚: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喪,乃可成婚。
必先使媒氏往來通言,俟女氏許之,然後納采。
納采:主人具書,夙興,奉以告于祠堂,乃使子弟為使者如女氏。
女氏主人出見使者,遂奉書以告于祠堂,出以複書授使者,遂禮之。
使者複命婿氏,主人複以告于祠堂。
納币:納币具書,遣使如女氏,女氏受書,複書,禮賓,使者複命,并同納采之儀。
親迎:先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厥明,婿家設位于室中,女家設次于外。
初婚,婿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子,而命之迎。
婿出乘馬至女家,俟于次,女氏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女而命之。
主人出迎,婿入奠雁,姆奉女出登車,婿乘馬先。
婦車至其家,導婦以入,就坐飲食。
畢,婿出後入,脫服,燭出,主人禮賓。
婦見舅姑:明日夙興,婦見于舅姑,舅姑禮之。
婦見于諸尊長,若冢婦,則饋于舅姑,舅姑飨之。
廟見:三日,主人以婦見于祠堂。
婿見婦之父母:明日,婿往見婦之父母,次見婦黨諸親,婦家禮婿如常儀。
皇慶開科 皇慶天子,作新文治,革萬代科舉之弊。
聖朝宗世之規,凡所取士,崇尚德行,禁絕浮華,得賢立太平之基,猗欤盛哉。
今将頒降條制并文公貢舉私議開列于後,并誦一封天子诏「四海狀元心」之詩,以為天下學士勉。
幸鑒。
皇慶科舉诏 皇慶二年,诏行科舉,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二月會試京師。
一、科場。
每三年一次開試,舉人從本貫官司于路、府、州、縣學及諸色戶内推舉年及二十五以上、鄉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明行修之士,結罪保舉,以禮敦遣貢。
諸路、府其或徇私濫舉并應舉而不舉者,監察禦史、肅政廉訪司體察究治。
一、考試程序。
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設問,義理精明、文辭典雅為中選,用朱氏《章句集注》。
第二場,策一道,以時務出題,限五百字以上。
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出題,并用朱氏《章句集注》,複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詩》以朱氏為主,《書》以蔡氏為主,《易》以程氏、朱氏為主,已上三經并用古注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場,古賦、诏【告】【[一一]據《通制條格》卷五《學令?科舉》删。
】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賦、诏诰用古體,章表參用古體四六。
第三場,策一道,經史、時務内出題,不矜浮藻,惟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蒙古、色目人願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者加一等注授。
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賜進士及第,從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
兩榜并同。
一、流官子孫蔭?,并依舊制,願試中選者,優升一等。
一、在官未入流品之人,願試者,聽,若中選,已有九品以上資級,比附一高加一等注授,若無品級,止依試例【後】【從】【[一二]據《通制條格》卷五《學令?科舉》删。
】優铨注。
中書省續降條畫 一、鄉試。
中選者各給解據,錄連取中科文,行省所轄去處移咨都省送禮部,腹裡宣慰司及各路關申禮部,拘該監察禦史、廉訪司依上錄連科文,申台轉呈都省,以憑照勘會試。
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試經問五條;漢人、南人明經,經疑二問,經義一道。
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試策一道;漢人、南人古賦、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二十六日,漢人、南人試策一道。
一、會試。
次年,省部依鄉試例,于二月初一日試第一場,初三日試第二場,初五日試第三場。
一、禦試。
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舉官二員、監試禦史二員、讀卷官二員入殿庭考試。
每試子一名委怯薛歹一人看守。
漢人、南人試策一道,限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時務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一、鄉試,行省一十一處:河【東】【南】【[一五]據《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改。
】,陝西,遼陽,四川,甘
除蒙古、色目人各依本俗,品官别行定奪,其民間聘财,令中書省從宜定立等第,以男家為主,願減者聽,親禮筵會,【務】【[一○]據同[二]補。
】從省約。
上戶:金一兩,銀五兩,彩段六表裡,雜用絹四十疋。
中戶:金五錢,銀四兩,彩段四表裡,雜用絹三十疋。
下戶:銀三兩,彩段二表裡,雜用絹十五疋。
文公婚禮 議婚: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喪,乃可成婚。
必先使媒氏往來通言,俟女氏許之,然後納采。
納采:主人具書,夙興,奉以告于祠堂,乃使子弟為使者如女氏。
女氏主人出見使者,遂奉書以告于祠堂,出以複書授使者,遂禮之。
使者複命婿氏,主人複以告于祠堂。
納币:納币具書,遣使如女氏,女氏受書,複書,禮賓,使者複命,并同納采之儀。
親迎:先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厥明,婿家設位于室中,女家設次于外。
初婚,婿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子,而命之迎。
婿出乘馬至女家,俟于次,女氏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女而命之。
主人出迎,婿入奠雁,姆奉女出登車,婿乘馬先。
婦車至其家,導婦以入,就坐飲食。
畢,婿出後入,脫服,燭出,主人禮賓。
婦見舅姑:明日夙興,婦見于舅姑,舅姑禮之。
婦見于諸尊長,若冢婦,則饋于舅姑,舅姑飨之。
廟見:三日,主人以婦見于祠堂。
婿見婦之父母:明日,婿往見婦之父母,次見婦黨諸親,婦家禮婿如常儀。
皇慶開科 皇慶天子,作新文治,革萬代科舉之弊。
聖朝宗世之規,凡所取士,崇尚德行,禁絕浮華,得賢立太平之基,猗欤盛哉。
今将頒降條制并文公貢舉私議開列于後,并誦一封天子诏「四海狀元心」之詩,以為天下學士勉。
幸鑒。
皇慶科舉诏 皇慶二年,诏行科舉,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二月會試京師。
一、科場。
每三年一次開試,舉人從本貫官司于路、府、州、縣學及諸色戶内推舉年及二十五以上、鄉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明行修之士,結罪保舉,以禮敦遣貢。
諸路、府其或徇私濫舉并應舉而不舉者,監察禦史、肅政廉訪司體察究治。
一、考試程序。
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設問,義理精明、文辭典雅為中選,用朱氏《章句集注》。
第二場,策一道,以時務出題,限五百字以上。
漢人、南人: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出題,并用朱氏《章句集注》,複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詩》以朱氏為主,《書》以蔡氏為主,《易》以程氏、朱氏為主,已上三經并用古注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場,古賦、诏【告】【[一一]據《通制條格》卷五《學令?科舉》删。
】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賦、诏诰用古體,章表參用古體四六。
第三場,策一道,經史、時務内出題,不矜浮藻,惟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蒙古、色目人願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者加一等注授。
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賜進士及第,從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
兩榜并同。
一、流官子孫蔭?,并依舊制,願試中選者,優升一等。
一、在官未入流品之人,願試者,聽,若中選,已有九品以上資級,比附一高加一等注授,若無品級,止依試例【後】【從】【[一二]據《通制條格》卷五《學令?科舉》删。
】優铨注。
中書省續降條畫 一、鄉試。
中選者各給解據,錄連取中科文,行省所轄去處移咨都省送禮部,腹裡宣慰司及各路關申禮部,拘該監察禦史、廉訪司依上錄連科文,申台轉呈都省,以憑照勘會試。
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試經問五條;漢人、南人明經,經疑二問,經義一道。
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試策一道;漢人、南人古賦、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二十六日,漢人、南人試策一道。
一、會試。
次年,省部依鄉試例,于二月初一日試第一場,初三日試第二場,初五日試第三場。
一、禦試。
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舉官二員、監試禦史二員、讀卷官二員入殿庭考試。
每試子一名委怯薛歹一人看守。
漢人、南人試策一道,限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時務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一、鄉試,行省一十一處:河【東】【南】【[一五]據《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改。
】,陝西,遼陽,四川,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