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約翰》校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本譯稿的到我手頭,已經足有一年半了。
我向來原是很愛PetogfiSá*睿洌铮颉玻病車娜撕褪模旨胛牡娜險娑伊利,恰如得到一種奇珍,計畫印單行本沒有成,便想陸續登在《奔流》上,紹介給中國。
一面寫信給譯者,問他可能訪到美麗的插圖。
譯者便寫信到作者的本國,原譯者K.deKalocsay〔3〕先生那裡去,去年冬天,竟寄到了十二幅很好的畫片,是五彩縮印的SándorBélátol〔4〕(照歐美通式,便是BélaSándor)教授所作的壁畫,來信上還說:“以前我搜集它的圖畫,好久還不能找到,已經絕望了,最後卻在一個我的朋友那裡找着。
”那幺,這《勇敢的約翰》的畫像,雖在匈牙利本國,也是并不常見的東西了。
然而那時《奔流》又已經為了莫名其妙的緣故而停刊。
以為倘使這從此湮沒,萬分可惜,自己既無力印行,便紹介到小說月報社去,然而似要非要,又送到學生雜志社〔5〕去,卻是簡直不要,于是滿身晦氣,怅然回來,伴着我枯坐,跟着我流離,一直到現在。
但是,無論怎樣碰釘子,這詩歌和圖畫,卻還是好的,正如作者雖然死在哥薩克〔6〕兵的矛尖上,也依然是一個詩人和英雄一樣。
作者的事略,除譯者已在前面叙述外,還有一篇奧國Alfredeniers做的行狀,白莽所譯,〔7〕登在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一本的《奔流》中,說得較為詳盡。
他的擅長之處,自然是在抒情的詩;但這一篇民間故事詩,雖說事迹簡樸,卻充滿着兒童的天真,所以即使你已經做過九十大壽,隻要還有些“赤子之心”,也可以高高興興的看到卷末。
德國在一八七八年已有I.Schnitzer〔8〕的譯本,就稱之為匈牙利的童話詩。
對于童話,近來是連文武官員都有高見了;有的說是貓狗不應該會說話,稱作先生,失了人類的體統;〔9〕有的說是故事不應該講成王作帝,違背共和的精神。
但我以為這似乎是“杞天之慮”,其實倒并沒有什幺要緊的。
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員的不同,它會進化,決不至于永遠停留在一點上,到得胡子老長了,還在想騎了巨人到仙人島去做皇帝〔10〕。
因為他後來就要懂得一點科學了,知道世上并沒有所謂巨人和仙人島。
倘還想,那是生來的低能兒,即使終生不讀一篇童話,也還是毫無出息的。
但是,現在倘有新作的童話,我想,恐怕未必再講封王拜相的故事了。
不過這是一八四四年所作,而且采自民間傳說的,又明明是童話,所以毫不足奇。
那時的詩人,還大抵相信上帝,有的竟以為詩人死後,将得上帝的優待,坐在他旁邊吃糖果哩。
〔11〕然而我們現在聽了這些話,總不至于連忙去學做詩,希圖将來有糖果吃罷。
就是萬分愛吃糖果的人,也不至于此。
就因為上述的一些有益無害的原因,所以終于還要盡微末之力,将這獻給中國的讀者,連老人和成人,單是借此消遣
我向來原是很愛PetogfiSá*睿洌铮颉玻病車娜撕褪模旨胛牡娜險娑伊利,恰如得到一種奇珍,計畫印單行本沒有成,便想陸續登在《奔流》上,紹介給中國。
一面寫信給譯者,問他可能訪到美麗的插圖。
譯者便寫信到作者的本國,原譯者K.deKalocsay〔3〕先生那裡去,去年冬天,竟寄到了十二幅很好的畫片,是五彩縮印的SándorBélátol〔4〕(照歐美通式,便是BélaSándor)教授所作的壁畫,來信上還說:“以前我搜集它的圖畫,好久還不能找到,已經絕望了,最後卻在一個我的朋友那裡找着。
”那幺,這《勇敢的約翰》的畫像,雖在匈牙利本國,也是并不常見的東西了。
然而那時《奔流》又已經為了莫名其妙的緣故而停刊。
以為倘使這從此湮沒,萬分可惜,自己既無力印行,便紹介到小說月報社去,然而似要非要,又送到學生雜志社〔5〕去,卻是簡直不要,于是滿身晦氣,怅然回來,伴着我枯坐,跟着我流離,一直到現在。
但是,無論怎樣碰釘子,這詩歌和圖畫,卻還是好的,正如作者雖然死在哥薩克〔6〕兵的矛尖上,也依然是一個詩人和英雄一樣。
作者的事略,除譯者已在前面叙述外,還有一篇奧國Alfredeniers做的行狀,白莽所譯,〔7〕登在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一本的《奔流》中,說得較為詳盡。
他的擅長之處,自然是在抒情的詩;但這一篇民間故事詩,雖說事迹簡樸,卻充滿着兒童的天真,所以即使你已經做過九十大壽,隻要還有些“赤子之心”,也可以高高興興的看到卷末。
德國在一八七八年已有I.Schnitzer〔8〕的譯本,就稱之為匈牙利的童話詩。
對于童話,近來是連文武官員都有高見了;有的說是貓狗不應該會說話,稱作先生,失了人類的體統;〔9〕有的說是故事不應該講成王作帝,違背共和的精神。
但我以為這似乎是“杞天之慮”,其實倒并沒有什幺要緊的。
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員的不同,它會進化,決不至于永遠停留在一點上,到得胡子老長了,還在想騎了巨人到仙人島去做皇帝〔10〕。
因為他後來就要懂得一點科學了,知道世上并沒有所謂巨人和仙人島。
倘還想,那是生來的低能兒,即使終生不讀一篇童話,也還是毫無出息的。
但是,現在倘有新作的童話,我想,恐怕未必再講封王拜相的故事了。
不過這是一八四四年所作,而且采自民間傳說的,又明明是童話,所以毫不足奇。
那時的詩人,還大抵相信上帝,有的竟以為詩人死後,将得上帝的優待,坐在他旁邊吃糖果哩。
〔11〕然而我們現在聽了這些話,總不至于連忙去學做詩,希圖将來有糖果吃罷。
就是萬分愛吃糖果的人,也不至于此。
就因為上述的一些有益無害的原因,所以終于還要盡微末之力,将這獻給中國的讀者,連老人和成人,單是借此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