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4
關燈
小
中
大
向醫生喊道,窗戶都釘死了,可他正在同頭暈作鬥争,心裡充滿驚恐,因此并不認為那是對自己喊叫,也沒理解喊叫的意思。
他繼續開窗子,又一上一下地拽了兩三次吊帶,猛地往自己身上一拉,突然感到胸中一陣從未有過的劇痛。
他馬上便明白内髒什麼地方被拉傷了,鑄成緻命的錯誤,一切都完了。
這時電車開動了,但在普列斯納街上沒走幾步又停住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以超人的毅力搖搖晃晃地擠開站在兩排凳子之間的乘客,擠到車的後門口。
人們不讓他過去,大聲責罵他。
他覺得湧入的清新空氣使他有了精神,也許一切尚未完結,他會好一些。
他從後門口人堆裡往外擠,又引起一陣罵聲、踢瑞和狂怒。
他不顧乘客的喊叫,擠出人群,從電車的踏闆上邁到石闆路上,走了一步、兩步、三步,咕略一聲栽在石闆上,從此再也沒起來。
響起一片喧嘩聲,乘客紛紛争着出主意。
有幾個乘客從後門下來,圍住摔倒的人。
他們很快便斷定,他已不再呼吸,心髒停止跳動。
人行道上的人也向圍着屍體的人群走來,有的人感到安慰,有的人覺得失望,這個人木是軋死的,他的死同電車毫不相幹。
人越來越多。
穿淡紫色連衣裙的女士也走到人群眼前,站了~會兒,看了看死者,聽了一會兒旁人的議論,又向前走去。
她是個外國人,但聽明白了有的人主張把屍體擡上電車,運到前面的醫院去,另外一些人說應當叫民警。
她沒等到他們作出決定便向前走去。
穿紫色連衣裙的女士是從梅留澤耶沃來的瑞士籍的弗列裡小姐。
她已經非常衰老了。
十二年來,她~直在書面申請準許她返回祖國。
不久前她的申請被批準了。
她到莫斯科來領取出境護照。
那天她到本國大使館去領取護照,她當扇子扇的東西便是用綢帶紮起來的卷成一卷的證件。
她向前走去,已經超過電車十次了,但一點都不知道她超過了日瓦戈,而且比他活得長。
從通向房門的走廊便能看見屋子的一角,那兒斜放着一張桌子。
桌上放着一具棺材,它低狹的尾端像一隻鑿得很粗糙的獨木舟,正對着房門。
死者的腿緊頂着棺材。
這張桌子便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先前的寫字台。
屋裡沒有别的桌子。
手稿放過抽屜裡,桌子放在棺材底下。
枕頭墊得很高,屍體躺在棺材裡就像放在小山坡上。
棺材周圍放了許多鮮花,在這個季節罕見的一簇簇丁香,插在瓦罐或花瓶裡的仙客來和爪葉菊。
鮮花擋住從窗口射進來的光線。
微弱的光線透過擺在桌旁的鮮花照在死者蠟黃的臉上和手上,照在棺材的木闆上。
美麗的花影落在桌子上,仿佛剛剛停止搖曳。
那時火葬已經很普遍了。
為了孩子們能領取補貼,保證他們今後能上中學和馬林娜在電報局的工作不受影響,決定不做安魂彌撒,實行普通火葬。
向有關當局申報了。
等待有關的代表們到來。
在等待他們的時刻,屋裡空蕩蕩的,仿佛是舊房客已經遷出而新房客尚未搬入的住宅。
隻有向死者告别的人跟着腳小心翼翼的走路聲和鞋子木小心蹭地的聲音打破屋子的寂靜。
來的人不多,但比預料的多得多。
這位幾乎沒有姓名的人的死訊飛快地傳遍他們的圈子。
聚集了很多人,他們曾在不同的時期認識死者,又在不同時期同他失去聯系或被他遺忘。
他的學術思想和詩歌獲得更多的不相識的知音,他們生前從未見過他,但被他所吸引,現在頭一次來看他,見他最後一面。
在這種沒有任何儀式的共同沉默的時刻,在沉默以一種幾乎可以感觸到的損失壓抑着每個人的心的時刻,隻有鮮花代替了房間裡所缺少的歌聲和儀式。
鮮花木僅怒放,散發芳香,仿佛所有的花一齊把香氣放盡,以此加速自己的枯萎,把芳香的力量饋贈給所有的人,完成某種壯舉。
很容易把植物王國想象成死亡王國的近鄰。
這裡,在這綠色的大地中,在墓地的樹木之間,在花畦中破土而出的花卉幼苗當中,也許凝聚着我們竭力探索的巨變的秘密和生命之謎。
馬利亞起初沒認出從棺材中走出的耶稣,誤把他當成了墓地的園丁。
當死者從他最後居住地運到卡梅爾格斯基大街的寓所時,被他的死訊驚呆了的朋友們陪着被噩耗吓得精神失常的馬林娜從大門沖入敞開的房間。
她一直無法控制自己,在地闆上打滾,用頭撞帶坐位和靠背的長木櫃。
在訂購的棺材運到、零亂的房間整理幹淨之前,屍體便停放在木櫃上。
她哭得淚如雨下,一會兒低聲說話,一會兒又喊又叫,泣不成聲,而一半話是無意識地嚎叫出來的。
她像農村中哭死人那樣哭嚎,對什麼人都不在乎,什麼人都看不見。
馬林娜抓住屍體不放,簡直無法把她拉開,以便把屍體擡到另一間打掃過的、多餘的東西都搬開的房間,做人殓前的淨身。
這都是昨天發生的事。
今天,她悲痛的狂瀾已經止住,變得麻木不仁了,但他仍然不能控制自己,什麼話也不說,神經尚未恢複正常。
她從昨天起在這兒坐了一整夜,一步也沒離開房間。
克拉什卡被抱到這兒來喂奶,卡帕卡和年幼的保姆也被帶到這兒來過,後來又把她們帶走了。
伴随她的是親近的人,同她一樣悲痛的杜多羅夫和戈爾東。
父親馬克爾在一條長凳上靠着她坐下,輕聲啼泣,大聲攝鼻涕。
她的母親和姐妹也哭着到她這
他繼續開窗子,又一上一下地拽了兩三次吊帶,猛地往自己身上一拉,突然感到胸中一陣從未有過的劇痛。
他馬上便明白内髒什麼地方被拉傷了,鑄成緻命的錯誤,一切都完了。
這時電車開動了,但在普列斯納街上沒走幾步又停住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以超人的毅力搖搖晃晃地擠開站在兩排凳子之間的乘客,擠到車的後門口。
人們不讓他過去,大聲責罵他。
他覺得湧入的清新空氣使他有了精神,也許一切尚未完結,他會好一些。
他從後門口人堆裡往外擠,又引起一陣罵聲、踢瑞和狂怒。
他不顧乘客的喊叫,擠出人群,從電車的踏闆上邁到石闆路上,走了一步、兩步、三步,咕略一聲栽在石闆上,從此再也沒起來。
響起一片喧嘩聲,乘客紛紛争着出主意。
有幾個乘客從後門下來,圍住摔倒的人。
他們很快便斷定,他已不再呼吸,心髒停止跳動。
人行道上的人也向圍着屍體的人群走來,有的人感到安慰,有的人覺得失望,這個人木是軋死的,他的死同電車毫不相幹。
人越來越多。
穿淡紫色連衣裙的女士也走到人群眼前,站了~會兒,看了看死者,聽了一會兒旁人的議論,又向前走去。
她是個外國人,但聽明白了有的人主張把屍體擡上電車,運到前面的醫院去,另外一些人說應當叫民警。
她沒等到他們作出決定便向前走去。
穿紫色連衣裙的女士是從梅留澤耶沃來的瑞士籍的弗列裡小姐。
她已經非常衰老了。
十二年來,她~直在書面申請準許她返回祖國。
不久前她的申請被批準了。
她到莫斯科來領取出境護照。
那天她到本國大使館去領取護照,她當扇子扇的東西便是用綢帶紮起來的卷成一卷的證件。
她向前走去,已經超過電車十次了,但一點都不知道她超過了日瓦戈,而且比他活得長。
從通向房門的走廊便能看見屋子的一角,那兒斜放着一張桌子。
桌上放着一具棺材,它低狹的尾端像一隻鑿得很粗糙的獨木舟,正對着房門。
死者的腿緊頂着棺材。
這張桌子便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先前的寫字台。
屋裡沒有别的桌子。
手稿放過抽屜裡,桌子放在棺材底下。
枕頭墊得很高,屍體躺在棺材裡就像放在小山坡上。
棺材周圍放了許多鮮花,在這個季節罕見的一簇簇丁香,插在瓦罐或花瓶裡的仙客來和爪葉菊。
鮮花擋住從窗口射進來的光線。
微弱的光線透過擺在桌旁的鮮花照在死者蠟黃的臉上和手上,照在棺材的木闆上。
美麗的花影落在桌子上,仿佛剛剛停止搖曳。
那時火葬已經很普遍了。
為了孩子們能領取補貼,保證他們今後能上中學和馬林娜在電報局的工作不受影響,決定不做安魂彌撒,實行普通火葬。
向有關當局申報了。
等待有關的代表們到來。
在等待他們的時刻,屋裡空蕩蕩的,仿佛是舊房客已經遷出而新房客尚未搬入的住宅。
隻有向死者告别的人跟着腳小心翼翼的走路聲和鞋子木小心蹭地的聲音打破屋子的寂靜。
來的人不多,但比預料的多得多。
這位幾乎沒有姓名的人的死訊飛快地傳遍他們的圈子。
聚集了很多人,他們曾在不同的時期認識死者,又在不同時期同他失去聯系或被他遺忘。
他的學術思想和詩歌獲得更多的不相識的知音,他們生前從未見過他,但被他所吸引,現在頭一次來看他,見他最後一面。
在這種沒有任何儀式的共同沉默的時刻,在沉默以一種幾乎可以感觸到的損失壓抑着每個人的心的時刻,隻有鮮花代替了房間裡所缺少的歌聲和儀式。
鮮花木僅怒放,散發芳香,仿佛所有的花一齊把香氣放盡,以此加速自己的枯萎,把芳香的力量饋贈給所有的人,完成某種壯舉。
很容易把植物王國想象成死亡王國的近鄰。
這裡,在這綠色的大地中,在墓地的樹木之間,在花畦中破土而出的花卉幼苗當中,也許凝聚着我們竭力探索的巨變的秘密和生命之謎。
馬利亞起初沒認出從棺材中走出的耶稣,誤把他當成了墓地的園丁。
當死者從他最後居住地運到卡梅爾格斯基大街的寓所時,被他的死訊驚呆了的朋友們陪着被噩耗吓得精神失常的馬林娜從大門沖入敞開的房間。
她一直無法控制自己,在地闆上打滾,用頭撞帶坐位和靠背的長木櫃。
在訂購的棺材運到、零亂的房間整理幹淨之前,屍體便停放在木櫃上。
她哭得淚如雨下,一會兒低聲說話,一會兒又喊又叫,泣不成聲,而一半話是無意識地嚎叫出來的。
她像農村中哭死人那樣哭嚎,對什麼人都不在乎,什麼人都看不見。
馬林娜抓住屍體不放,簡直無法把她拉開,以便把屍體擡到另一間打掃過的、多餘的東西都搬開的房間,做人殓前的淨身。
這都是昨天發生的事。
今天,她悲痛的狂瀾已經止住,變得麻木不仁了,但他仍然不能控制自己,什麼話也不說,神經尚未恢複正常。
她從昨天起在這兒坐了一整夜,一步也沒離開房間。
克拉什卡被抱到這兒來喂奶,卡帕卡和年幼的保姆也被帶到這兒來過,後來又把她們帶走了。
伴随她的是親近的人,同她一樣悲痛的杜多羅夫和戈爾東。
父親馬克爾在一條長凳上靠着她坐下,輕聲啼泣,大聲攝鼻涕。
她的母親和姐妹也哭着到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