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關燈
真假;回頭攬事,定知就裡應承。

    說不盡百計讨探,湊成來十分機巧。

    假饒心似鐵,弄得意如糖。

     說那女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亂了,腿也蘇了,腳也麻了。

    癡呆了半晌,四目相睃,面面有情。

    那女子走得緊,舜美也跟得緊;走得慢,也跟得慢;但不能交接一語。

    不覺又到衆安橋,橋上做賣做買,東來西去的,挨擠不過。

    過得衆安橋,失卻了女子所在,隻得悶悶而回。

    開了房門,風兒又吹,燈兒又暗,枕兒又寒,被兒又冷,怎生睡得?心裡丢不下那個女子,思量再得與他一會也好。

    你看世間有這等的癡心漢子,實是好笑。

    正是: 半窗花影模糊月,一段春愁着摸人。

     舜美甫能夠捱到天明,起來梳裹了,三餐已畢,隻見街市上人,又早收拾看燈。

    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

    立了一會,轉了一會,尋了一會,靠了一會,呆了一會,隻是等不見那女子來。

    遂調《如夢令》一詞消遣,雲:燕賞良宵無寐,笑倚東風殘醉。

    未審那人兒,今夕玩遊何地?留意,留意,幾度欲歸還滞。

     吟畢,又等了多時,正爾要回,忽見小鬟挑着彩鸾燈,同那女子從人叢中挨将出來。

    那女子瞥見舜美,笑容可掬,況舜美也約莫着有五、六分上手。

    那女子徑往鹽橋,進廣福廟中拈香,禮拜已畢,轉入後殿。

    舜美随于後,那女子偶爾回頭,不覺失笑一聲。

    舜美呆着老臉,陪笑起來。

    他兩個挨挨擦擦,前前後後,不複顧忌。

    那女子回身袖中遺下一同心方勝兒。

    舜美會意,俯而拾之,就于燈下拆開一看,乃是一幅花箋紙。

    不看萬事全休,隻因看了,直教一個秀才,害了一二年鬼病相思,險些送了一條性命。

    你道花箋上寫的甚麼文字?原來也是個《如夢令》,詞雲: 邂逅相逢如故,引起春心追慕。

     高挂彩鸾燈,正是兒家庭戶。

     那步,那步,千萬來宵垂顧。

     詞後複書雲:“女之敝居,十官子巷中,朝南第八家。

    明日父母兄嫂趕江幹舅家燈會,十七日方歸,止妾與侍兒小英在家。

     敢邀仙郎惠然枉駕,少慰鄙懷,妾當焚香掃門,迎候翹望。

    妾劉素香拜柬。

    ”舜美看了多時,喜出望外。

    那女子已去了,舜美步歸邸舍,一夜無眠。

     次早又是十五日,舜美捱至天晚,便至其外,不敢造次突入。

    乃成《如夢令》一詞,來往歌雲:漏滴銅壺聲唱咽,風送金猊香烈。

    一見彩鸾燈,頓使狂心煩熱。

    應說,應說,昨夜相逢時節。

     女子聽得歌聲,掀簾而出,果是燈前相見可意人兒。

    遂迎迓到于房中,吹滅銀燈,解衣就枕。

    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餓虎逢羊,蒼蠅見血,那有工夫問名叙禮?且做一班半點兒事。

    有《南鄉子》詞一首,單題着交歡趣的。

    道是:粉汗濕羅衫,為雨為雲底事忙?兩隻腳兒肩上閣,難當。

    颦蹙春山入醉鄉。

    忒殺太颠狂,口口聲聲叫我郎。

    舌送丁香嬌欲滴,初嘗甘露,非蜜非糖滋味長。

     兩個講歡已罷,舜美曰:“仆乃途路之人,荷承垂盼,以凡遇仙。

    自思白面書生,愧無纖毫奉報。

    ”素香撫舜美背曰:“我因愛子胸中錦繡,非圖你囊裡金珠。

    ”舜美稱謝不已。

    素香忽然長歎,流淚而言曰:“今日已過,明日父母回家,不能複相聚矣,如之奈何?”兩個沉吟半晌,計上心來。

    素香曰:“你我莫若私奔他所,免使兩地永抱相思之苦,未知郎意何如?”舜美大喜曰:“我有遠族,見在鎮江五條街開個招商客店,可往依焉。

    ”素香應允。

     是夜素香收拾了一包金珠,也妝做一個男兒打扮,與舜美攜手迤逦而行。

    将及二鼓,方才行到北關門下。

    你道因何三四裡路,走了許多時光?隻為那女子小小一雙腳兒,隻好在蹀廊緩步,芳徑輕移,輕擡繡閣之中,出沒繡裙之下。

     腳 又穿着一雙大靴,教他跋長途,登遠道,心中又慌,怎地的拖得動?且又城中人要出城,城外人要入城,兩下不免撒手。

     前後随行,出得第二重門,被人一湧,各不相顧。

    那女子徑出城門,從半塘橫去了。

    舜美慮他是婦人,身體柔弱,挨擠不出去,還在城裡,也不見得,急回身尋問把門軍士。

    軍士說道:“适間有個少年秀才,尋問同輩,回未半裡多地。

    ”舜美自思:“一條路往錢塘門,一條路往師姑橋,一條路往褚家堂,三、四條叉路,往那一條好?”躊躇半晌,隻得依舊路趕去。

    至十官子巷,那女子家中,門已閉了,悄無人聲。

    急急回至北關門,門又閉了。

    整整尋了一夜。

     巴到天明,挨門而出。

    至新馬頭,見一夥人圍得緊緊的,看一隻繡鞋兒。

    舜美認得是女子脫下之鞋,不敢開聲。

    衆人說:“不知何人家女孩兒,為何事來,溺水而死,遺鞋在此?” 舜美聽罷,驚得渾身冷汗。

    複到城中探信,滿城人喧嚷,皆說十官子巷内劉家女兒,被人拐去,又說投水死了,随處做公的緝訪。

    這舜美自因受了一晝夜辛苦,不曾吃些飯食,況又痛傷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