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關燈
小
中
大
殺死了多少無辜的百姓。
沈煉聞知其事,心中大怒,寫書一封,教中軍官送與楊順。
中軍官曉得沈經曆是個攬禍的太歲,書中不知寫甚麼說話,那裡肯與他送。
沈煉就穿了青衣小帽,在軍門伺候楊順出來,親自投遞。
楊順接來看時,書中大略說道:“一人功名事極小,百姓性命事極大。
殺平民以冒功,于心何忍?況且遇鞑賊止于擄掠,遇我兵反加殺戮,是将帥之惡,更甚于鞑虜矣!”書後又附為一首,詩雲: 殺生報主意何如?解道功成萬骨枯。
試聽沙場風雨夜,冤魂相喚覓頭顱。
楊順見書大怒,扯得粉碎。
卻說沈煉又做了一篇祭文,率領門下子弟,備了祭禮,望空祭奠那些冤死之鬼。
又作《塞下吟》雲: 雲中一片虜烽高,出塞将軍已著勞。
不斬單于誅百姓,可憐冤血染霜刀。
又詩雲: 本為求生來避虜,誰知避虜反戕生! 早知虎首将民假,悔不當時随虜行。
楊總督标下有個心腹指揮,姓羅名铠,抄得此詩并祭文,密獻于楊順。
楊順看了,愈加怨恨,遂将第一首詩改竄數字,詩曰:雲中一片虜烽高,出塞将軍枉著勞。
何似借他除佞賊,不須奏請上方刀。
寫就密書,連改詩封固,就差羅铠送與嚴世蕃。
書中說:“沈煉怨恨相國父子,陰結死士劍客,要乘機報仇。
前番鞑虜入寇,他吟詩四句,詩中有借虜除佞之語,意在不軌。
”世蕃見書大驚,即請心腹禦史路楷商議。
路楷曰:“不才若往按彼處,當為相國了當這件大事。
”世蕃大喜,即分付都察院便差路楷巡按宣大。
臨行世蕃治酒款别,說道:“煩寄語楊公,同心協力,若能除卻這心腹之患,當以侯伯世爵相酬,決不失信于二公也。
”路楷領諾。
不一日,奉了欽差敕令來到宣府,到任與楊總督相見了。
路楷遂将世蕃所托之語,一一對楊順說知。
楊順道:“學生為此事朝思暮想,廢寝忘餐,恨無良策,以置此人于死地。
”路楷道:“彼此留心,一來休負了嚴公父子的付托,二來自家富貴的機會,不可挫過。
”楊順道:“說得是,倘有可下手處,彼此相報。
”當日相别去了。
楊順思想路楷之言,一夜不睡。
次早坐堂,隻見中軍官報道:“今有蔚州衛拿獲妖賊二名,解到轅門外,伏聽鈞旨。
” 楊順道:“喚進來。
”解官磕了頭,遞上文書。
楊順拆開看了,呵呵大笑。
這二名妖賊,叫做閻浩、楊胤夔,系妖人蕭芹之黨。
原來蕭芹是白蓮教的頭兒,向來出入虜地,慣以燒香惑衆,哄騙虜酋俺答,說自家有奇術,能咒人使人立死,喝城使城立頹。
虜酋愚甚,被他哄動,尊為國師。
其黨數百人,自為一營。
俺答幾次入寇,都是蕭芹等為之向号,中國屢受其害。
先前史侍郎做總督時,遣通事重賂虜中頭目脫脫,對他說道:“天朝情願與你通好,将俺家布粟換你家馬,名為‘馬市’,兩下息兵罷戰,各享安樂,此是美事。
隻怕蕭芹等在内作梗,和好不終。
那蕭芹原是中國一個無賴小人,全無術法,隻是狡僞,哄誘你家,搶掠地方,他于中取事。
郎主若不信,可要蕭芹試其術法。
委的喝得城頹,咒得人死,那時合當重用。
若咒人人不死,喝城城不頹,顯是欺诳,何不縛送天朝? 天朝感郎主之德,必有重賞。
‘馬市’一成,歲歲享無窮之利,煞強如搶掠的勾當。
”脫脫點頭道是,對郎主俺答說了。
俺答大喜,約會蕭芹,要将千騎随之,從右衛而入,試其喝城之技。
蕭芹自知必敗,改換服色,連夜脫身逃走,被居庸關守将盤诘,并其黨喬源、張攀隆等拿住,解到史侍郎處。
招稱妖黨甚衆,山陝畿南,處處俱有,一向分頭緝捕。
今日閻浩、楊胤夔亦是數内有名妖犯。
楊總督省見獲解到來,一者也算他上任一功,二者要借這個題目,牽害沈煉,如何不喜? 當晚就請路禦史,來後堂商議道:“别個題目擺布沈煉不了,隻有白蓮教通虜一事,聖上所最怒。
如今将妖賊閻浩、楊胤夔招中,竄入沈煉名字,隻說浩等平日師事沈煉,沈煉因失職怨望,教浩等煽妖作幻,勾虜謀逆。
天幸今日被擒,乞賜天誅,以絕後患。
先用密禀禀知嚴家,教他叮囑刑部作速覆本。
料這番沈煉之命,必無逃矣。
”路楷拍手道:“妙哉,妙哉!” 兩個當時就商量了本稿,約齊了同時發本。
嚴嵩先見了本稿及禀貼,便教嚴世蕃傳語刑部。
都則間尚書許論,是個罷軟沒用的老兒,聽見嚴府分付,不敢怠慢,連忙覆本,一依楊、路二人之議。
聖旨倒下:妖犯着本處巡按禦史即時斬決。
楊順蔭一子錦衣衛千戶,路楷紀功,升遷三級,俟京堂缺推用。
話分兩頭。
卻說楊順自發本之後,便差人密地裡拿沈煉下于獄中。
慌得徐夫人和沈衮、沈褒沒做理會,急尋義叔賈石商議。
賈石道:“此必楊、路二賊為嚴家報仇之意,既然下獄,必然誣陷以重罪。
兩位公子及今逃竄遠方,待等嚴家勢敗,方可出頭。
若住在此處,楊、路二賊,決不幹休。
”沈衮道:“未曾看得父親下落,如何好去?”賈石道:“尊大人犯了對頭,決無保全之理。
公子以宗祀為重,豈可拘于小孝,自取滅絕之禍?可勸令堂老夫人,早為遠害全身之計。
尊大人處賈某自當央人看觑,不煩懸念。
”二沈便将賈石之言,對徐夫人說知。
徐夫人道:“你父親無罪陷獄,何忍棄之而去!賈叔叔雖然相厚,終是個外人。
我料楊、路二賊奉承嚴氏,亦不過與你爹爹作對,終不然累及妻子。
你若畏罪而逃,父親倘然身死,骸骨無收,萬世罵你做不孝之子,何顔在世為人乎?”說罷,大哭不止。
沈衮、沈褒齊聲恸哭。
賈石聞知徐夫人不允,歎惜而去。
過了數日,賈石打聽的實,果然扭入白蓮教之黨,問成死罪。
沈煉在獄中大罵不止。
楊順自知理虧,隻恐臨時處決,怕他在衆人面前毒罵,不好看相預先問獄官責取病狀,将沈煉結果了性命。
賈石将此話報與徐夫人知道,母子痛哭,自不必說。
又虧賈石多有識熟人情,買出屍首,囑付獄卒:“若官府要枭示時,把個假的答應。
”卻瞞着沈衮兄弟,私下備棺盛殓,埋于隙地。
事畢,方才向沈衮說道:“尊大人遺體已得保全,直待事平之後,方好指點與你知道,今猶未可洩漏。
” 沈衮兄弟感謝不已。
賈石又苦口勸他弟兄二人逃走。
沈衮道:“極知久占叔叔高居,心上不安。
奈家母之意,砍待是非稍定,搬回靈柩,以此遲延不決。
”賈石怒道:“我賈某生平,為人謀而盡忠。
今日之言,全是為你家門戶,豈因久占住房,說發你們起身之理?既嫂嫂老夫人之意已定,我亦不敢相強。
但我有一小事,即欲遠出,有一年半載不回,你母子自小心安住便了。
”觑着壁上貼得有前後《出師表》各一張,乃是沈煉親筆楷書。
賈石道:“這兩幅字可揭來送我,一路上做個紀念。
他日相逢,以此為信。
”沈衮就揭下二紙,雙手折疊,遞與賈石。
賈石藏于袖中,流淚而别。
原來賈石算定楊、路二賊,設心不善,雖然殺了沈煉,未肯幹休。
自己與沈煉相厚,必然累及,所以預先逃走,在河南地方宗族家權時居住,不在話下。
卻說路楷見刑部覆本,有了聖旨,便于獄中取出閻浩、楊胤夔斬訖,并要割沈煉之首,一同枭示。
誰知沈煉真屍已被賈石買去了,官府也那裡辨驗得出,不在話下。
再說楊順看見止于蔭子,心中不滿,便向路楷說道:“當初嚴東樓許我事成之日,以侯伯爵相酬,今日失言,不知何故?”路楷沉思半晌,答道:“沈煉是嚴家緊對頭,今止誅其身,不曾波及其子。
斬草不除根,萌芽複發。
相國不足我們之意,想在于此。
”楊順道:“若如此,何難之有?如今再上個本,說沈煉雖誅,其子亦宜知情,還該坐罪,抄沒家私,庶國法可伸,人心知懼。
再訪他同射草人的幾個狂徒,并借屋與他住的,一齊拿來治罪,出了嚴家父子之氣,那時卻将前言取賞,看他有何推托。
”路楷道:“此計大妙!事不宜遲,乘他家屬在此,一網而盡,豈不快哉!隻怕他兒子知風逃避,卻又費力。
”楊順道:“高見甚明。
”一面寫表申奏朝廷,再寫禀貼到嚴府知會,自述孝順之意;一面預先行牌保安州知州,着用心看守犯屬,勿容逃逸。
隻等旨意批下,便去行事。
詩曰:破巢完卵從來少,削草除根勢或然。
可惜忠良遭屈死,又将家屬媚當權。
再過數日,聖旨下了。
州裡奉着憲牌,差人來拿沈煉家屬,并查平素往來諸人姓名,一一挨拿。
隻有賈石名字先經出外,隻得将在逃開報。
此見賈石見幾之明也。
時人有詩贊雲:義氣能如賈石稀,全身遠避更知幾。
任他羅網空中布,争奈仙禽天外飛。
卻說楊順見拿到沈衮、沈褒,親自鞫問,要他招承通虜實迹。
二沈高聲叫屈,那裡肯招?被楊總督嚴刑拷打,打得體無完膚。
沈衮、沈褒熬煉不過,雙雙死于杖下。
可憐少年公子,都入托死城中。
其同時拿到犯人,都坐個同謀之罪,累死者何止數十人。
幼子沈衺尚在襁褓,免罪随着母徐氏,另徙在雲州極邊,不許在保安居祝路楷又與楊順商議道:“沈煉長子沈襄,是紹興有名秀才,他時得地,必然銜恨于我輩。
不若一并除之,永絕後患,亦要相國知我用心。
”楊順依言,便行文書到浙江,把做欽犯,嚴提沈襄來問罪。
又分付心腹經曆金紹,擇取有才幹的差人,赍文前去,囑他中途伺便,便行謀害,就所在地方,讨個病狀回繳。
事成之日,差人重賞,金紹許他薦本超遷。
金紹領了台旨,汲汲而回,着意的選兩名積年幹事的公差,無過是張千、李萬。
金紹喚他到私衙,賞了他酒飯,取出私财二十兩相贈。
張千、李萬道:“小人安敢無功受賜?”金紹道:“這銀兩不是我送你的,是總督楊爺賞你的。
教你赍文到紹興去拿沈襄,一路不要放松他。
須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回來還有重賞。
若是怠慢,總督老爺衙門不是取笑的,你兩個自去回話。
”張千、李萬道:“莫說總督老爺鈞旨,就是老爺分付,小人怎敢有違!”收了銀兩,謝了金經曆。
在本府領下公文,疾忙上路,往南進發。
卻說沈襄,号小霞,是紹興府學廪膳秀才。
他在家久聞得父親以言事獲罪,發去口外為民,甚是挂懷,欲親到保安州一看。
因家中無人主管,
沈煉聞知其事,心中大怒,寫書一封,教中軍官送與楊順。
中軍官曉得沈經曆是個攬禍的太歲,書中不知寫甚麼說話,那裡肯與他送。
沈煉就穿了青衣小帽,在軍門伺候楊順出來,親自投遞。
楊順接來看時,書中大略說道:“一人功名事極小,百姓性命事極大。
殺平民以冒功,于心何忍?況且遇鞑賊止于擄掠,遇我兵反加殺戮,是将帥之惡,更甚于鞑虜矣!”書後又附為一首,詩雲: 殺生報主意何如?解道功成萬骨枯。
試聽沙場風雨夜,冤魂相喚覓頭顱。
楊順見書大怒,扯得粉碎。
卻說沈煉又做了一篇祭文,率領門下子弟,備了祭禮,望空祭奠那些冤死之鬼。
又作《塞下吟》雲: 雲中一片虜烽高,出塞将軍已著勞。
不斬單于誅百姓,可憐冤血染霜刀。
又詩雲: 本為求生來避虜,誰知避虜反戕生! 早知虎首将民假,悔不當時随虜行。
楊總督标下有個心腹指揮,姓羅名铠,抄得此詩并祭文,密獻于楊順。
楊順看了,愈加怨恨,遂将第一首詩改竄數字,詩曰:雲中一片虜烽高,出塞将軍枉著勞。
何似借他除佞賊,不須奏請上方刀。
寫就密書,連改詩封固,就差羅铠送與嚴世蕃。
書中說:“沈煉怨恨相國父子,陰結死士劍客,要乘機報仇。
前番鞑虜入寇,他吟詩四句,詩中有借虜除佞之語,意在不軌。
”世蕃見書大驚,即請心腹禦史路楷商議。
路楷曰:“不才若往按彼處,當為相國了當這件大事。
”世蕃大喜,即分付都察院便差路楷巡按宣大。
臨行世蕃治酒款别,說道:“煩寄語楊公,同心協力,若能除卻這心腹之患,當以侯伯世爵相酬,決不失信于二公也。
”路楷領諾。
不一日,奉了欽差敕令來到宣府,到任與楊總督相見了。
路楷遂将世蕃所托之語,一一對楊順說知。
楊順道:“學生為此事朝思暮想,廢寝忘餐,恨無良策,以置此人于死地。
”路楷道:“彼此留心,一來休負了嚴公父子的付托,二來自家富貴的機會,不可挫過。
”楊順道:“說得是,倘有可下手處,彼此相報。
”當日相别去了。
楊順思想路楷之言,一夜不睡。
次早坐堂,隻見中軍官報道:“今有蔚州衛拿獲妖賊二名,解到轅門外,伏聽鈞旨。
” 楊順道:“喚進來。
”解官磕了頭,遞上文書。
楊順拆開看了,呵呵大笑。
這二名妖賊,叫做閻浩、楊胤夔,系妖人蕭芹之黨。
原來蕭芹是白蓮教的頭兒,向來出入虜地,慣以燒香惑衆,哄騙虜酋俺答,說自家有奇術,能咒人使人立死,喝城使城立頹。
虜酋愚甚,被他哄動,尊為國師。
其黨數百人,自為一營。
俺答幾次入寇,都是蕭芹等為之向号,中國屢受其害。
先前史侍郎做總督時,遣通事重賂虜中頭目脫脫,對他說道:“天朝情願與你通好,将俺家布粟換你家馬,名為‘馬市’,兩下息兵罷戰,各享安樂,此是美事。
隻怕蕭芹等在内作梗,和好不終。
那蕭芹原是中國一個無賴小人,全無術法,隻是狡僞,哄誘你家,搶掠地方,他于中取事。
郎主若不信,可要蕭芹試其術法。
委的喝得城頹,咒得人死,那時合當重用。
若咒人人不死,喝城城不頹,顯是欺诳,何不縛送天朝? 天朝感郎主之德,必有重賞。
‘馬市’一成,歲歲享無窮之利,煞強如搶掠的勾當。
”脫脫點頭道是,對郎主俺答說了。
俺答大喜,約會蕭芹,要将千騎随之,從右衛而入,試其喝城之技。
蕭芹自知必敗,改換服色,連夜脫身逃走,被居庸關守将盤诘,并其黨喬源、張攀隆等拿住,解到史侍郎處。
招稱妖黨甚衆,山陝畿南,處處俱有,一向分頭緝捕。
今日閻浩、楊胤夔亦是數内有名妖犯。
楊總督省見獲解到來,一者也算他上任一功,二者要借這個題目,牽害沈煉,如何不喜? 當晚就請路禦史,來後堂商議道:“别個題目擺布沈煉不了,隻有白蓮教通虜一事,聖上所最怒。
如今将妖賊閻浩、楊胤夔招中,竄入沈煉名字,隻說浩等平日師事沈煉,沈煉因失職怨望,教浩等煽妖作幻,勾虜謀逆。
天幸今日被擒,乞賜天誅,以絕後患。
先用密禀禀知嚴家,教他叮囑刑部作速覆本。
料這番沈煉之命,必無逃矣。
”路楷拍手道:“妙哉,妙哉!” 兩個當時就商量了本稿,約齊了同時發本。
嚴嵩先見了本稿及禀貼,便教嚴世蕃傳語刑部。
都則間尚書許論,是個罷軟沒用的老兒,聽見嚴府分付,不敢怠慢,連忙覆本,一依楊、路二人之議。
聖旨倒下:妖犯着本處巡按禦史即時斬決。
楊順蔭一子錦衣衛千戶,路楷紀功,升遷三級,俟京堂缺推用。
話分兩頭。
卻說楊順自發本之後,便差人密地裡拿沈煉下于獄中。
慌得徐夫人和沈衮、沈褒沒做理會,急尋義叔賈石商議。
賈石道:“此必楊、路二賊為嚴家報仇之意,既然下獄,必然誣陷以重罪。
兩位公子及今逃竄遠方,待等嚴家勢敗,方可出頭。
若住在此處,楊、路二賊,決不幹休。
”沈衮道:“未曾看得父親下落,如何好去?”賈石道:“尊大人犯了對頭,決無保全之理。
公子以宗祀為重,豈可拘于小孝,自取滅絕之禍?可勸令堂老夫人,早為遠害全身之計。
尊大人處賈某自當央人看觑,不煩懸念。
”二沈便将賈石之言,對徐夫人說知。
徐夫人道:“你父親無罪陷獄,何忍棄之而去!賈叔叔雖然相厚,終是個外人。
我料楊、路二賊奉承嚴氏,亦不過與你爹爹作對,終不然累及妻子。
你若畏罪而逃,父親倘然身死,骸骨無收,萬世罵你做不孝之子,何顔在世為人乎?”說罷,大哭不止。
沈衮、沈褒齊聲恸哭。
賈石聞知徐夫人不允,歎惜而去。
過了數日,賈石打聽的實,果然扭入白蓮教之黨,問成死罪。
沈煉在獄中大罵不止。
楊順自知理虧,隻恐臨時處決,怕他在衆人面前毒罵,不好看相預先問獄官責取病狀,将沈煉結果了性命。
賈石将此話報與徐夫人知道,母子痛哭,自不必說。
又虧賈石多有識熟人情,買出屍首,囑付獄卒:“若官府要枭示時,把個假的答應。
”卻瞞着沈衮兄弟,私下備棺盛殓,埋于隙地。
事畢,方才向沈衮說道:“尊大人遺體已得保全,直待事平之後,方好指點與你知道,今猶未可洩漏。
” 沈衮兄弟感謝不已。
賈石又苦口勸他弟兄二人逃走。
沈衮道:“極知久占叔叔高居,心上不安。
奈家母之意,砍待是非稍定,搬回靈柩,以此遲延不決。
”賈石怒道:“我賈某生平,為人謀而盡忠。
今日之言,全是為你家門戶,豈因久占住房,說發你們起身之理?既嫂嫂老夫人之意已定,我亦不敢相強。
但我有一小事,即欲遠出,有一年半載不回,你母子自小心安住便了。
”觑着壁上貼得有前後《出師表》各一張,乃是沈煉親筆楷書。
賈石道:“這兩幅字可揭來送我,一路上做個紀念。
他日相逢,以此為信。
”沈衮就揭下二紙,雙手折疊,遞與賈石。
賈石藏于袖中,流淚而别。
原來賈石算定楊、路二賊,設心不善,雖然殺了沈煉,未肯幹休。
自己與沈煉相厚,必然累及,所以預先逃走,在河南地方宗族家權時居住,不在話下。
卻說路楷見刑部覆本,有了聖旨,便于獄中取出閻浩、楊胤夔斬訖,并要割沈煉之首,一同枭示。
誰知沈煉真屍已被賈石買去了,官府也那裡辨驗得出,不在話下。
再說楊順看見止于蔭子,心中不滿,便向路楷說道:“當初嚴東樓許我事成之日,以侯伯爵相酬,今日失言,不知何故?”路楷沉思半晌,答道:“沈煉是嚴家緊對頭,今止誅其身,不曾波及其子。
斬草不除根,萌芽複發。
相國不足我們之意,想在于此。
”楊順道:“若如此,何難之有?如今再上個本,說沈煉雖誅,其子亦宜知情,還該坐罪,抄沒家私,庶國法可伸,人心知懼。
再訪他同射草人的幾個狂徒,并借屋與他住的,一齊拿來治罪,出了嚴家父子之氣,那時卻将前言取賞,看他有何推托。
”路楷道:“此計大妙!事不宜遲,乘他家屬在此,一網而盡,豈不快哉!隻怕他兒子知風逃避,卻又費力。
”楊順道:“高見甚明。
”一面寫表申奏朝廷,再寫禀貼到嚴府知會,自述孝順之意;一面預先行牌保安州知州,着用心看守犯屬,勿容逃逸。
隻等旨意批下,便去行事。
詩曰:破巢完卵從來少,削草除根勢或然。
可惜忠良遭屈死,又将家屬媚當權。
再過數日,聖旨下了。
州裡奉着憲牌,差人來拿沈煉家屬,并查平素往來諸人姓名,一一挨拿。
隻有賈石名字先經出外,隻得将在逃開報。
此見賈石見幾之明也。
時人有詩贊雲:義氣能如賈石稀,全身遠避更知幾。
任他羅網空中布,争奈仙禽天外飛。
卻說楊順見拿到沈衮、沈褒,親自鞫問,要他招承通虜實迹。
二沈高聲叫屈,那裡肯招?被楊總督嚴刑拷打,打得體無完膚。
沈衮、沈褒熬煉不過,雙雙死于杖下。
可憐少年公子,都入托死城中。
其同時拿到犯人,都坐個同謀之罪,累死者何止數十人。
幼子沈衺尚在襁褓,免罪随着母徐氏,另徙在雲州極邊,不許在保安居祝路楷又與楊順商議道:“沈煉長子沈襄,是紹興有名秀才,他時得地,必然銜恨于我輩。
不若一并除之,永絕後患,亦要相國知我用心。
”楊順依言,便行文書到浙江,把做欽犯,嚴提沈襄來問罪。
又分付心腹經曆金紹,擇取有才幹的差人,赍文前去,囑他中途伺便,便行謀害,就所在地方,讨個病狀回繳。
事成之日,差人重賞,金紹許他薦本超遷。
金紹領了台旨,汲汲而回,着意的選兩名積年幹事的公差,無過是張千、李萬。
金紹喚他到私衙,賞了他酒飯,取出私财二十兩相贈。
張千、李萬道:“小人安敢無功受賜?”金紹道:“這銀兩不是我送你的,是總督楊爺賞你的。
教你赍文到紹興去拿沈襄,一路不要放松他。
須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回來還有重賞。
若是怠慢,總督老爺衙門不是取笑的,你兩個自去回話。
”張千、李萬道:“莫說總督老爺鈞旨,就是老爺分付,小人怎敢有違!”收了銀兩,謝了金經曆。
在本府領下公文,疾忙上路,往南進發。
卻說沈襄,号小霞,是紹興府學廪膳秀才。
他在家久聞得父親以言事獲罪,發去口外為民,甚是挂懷,欲親到保安州一看。
因家中無人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