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關燈
小
中
大
酒矣。
”俯伏在地而不能起。
王命侍從扶出殿外,送至客館安歇。
李元酒醒,紅日已透窗前。
驚起視之,房内床榻帳幔,皆是蚊绡圍繞。
從人安排洗漱已畢,見夜來朱秀才來房内相邀,并不穿世之儒服,裹球頭帽,穿绛绡袍,玉帶皂靴,從者各執斧钺。
李元曰:“夜來大醉,甚失禮儀。
”朱偉曰:“無可相款,幸乞情耍父王久等,請恩人到偏殿進膳。
”引李元見王,曰:“解元且寬心懷,住數日去亦不遲。
”李元再拜曰:“荷王上厚意。
家尊令李元歸鄉侍母,就赴春選,日已逼近。
更兼仆人久等,不見必憂;倘回杭報父得知,必生遠慮。
因此不敢久留,隻此告退。
”王曰:“既解元要去,不敢久留。
雖有纖粟之物,不足以報大恩,但欲者當一一奉納。
”李元曰:“安敢過望,平生但得稱心足矣。
”王笑曰:“解元既欲吾女為妻,敢不奉命。
但三載後,須當複回。
”王乃傳言,喚出稱心女子來。
須臾,衆侍女簇擁一美女至前,元乃偷眼視之,霧鬓雲鬟,柳眉星眼,有傾國傾城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王指此女曰:“此是吾女稱心也。
君既求之,願奉箕帚。
”李元拜于地曰:“臣所欲稱心者,但得一舉登科,以稱此心,豈敢望天女為配偶耶?”王曰:“此女小名稱心,既以許君,不可悔矣。
若欲登科,隻問此女,亦可辦也。
”王乃喚朱偉送此妹與解元同去。
李元再拜謝。
朱偉引李元出宮,同到船邊,見女子已改素妝,先在船内。
朱偉曰:“塵世阻隔,不及親送,萬乞保重。
”李元曰:“君父王,何賢聖也?願乞姓名。
”朱偉曰:“吾父乃西海群龍之長,多立功德,奉玉帝敕命,令守此處。
幸得水潔波澄,足可榮吾子孫。
君此去切不可洩漏天機,恐遭大禍。
吾妹處亦不可問仔細。
”元拱手聽罷,作别上船。
朱偉又将金珠一包相送。
但耳畔聞風雨之聲,不覺到長橋邊。
從人送女子并李元登岸,與了金珠,火急開船,兩槳如飛,倏忽不見。
李元似夢中方覺,回觀女子在側,驚喜。
元語女子曰:“汝父令汝與我為夫婦,你還随我去否?”女子曰:“妾奉王命,令吾侍奉箕帚,但不可以告家中人。
若洩漏,則妾不能久住矣。
”李元引女子同至船邊,仆人王安驚疑,接入舟中曰:“東人一夜不回,小人何處不尋?竟不知所在。
”李元曰:“吾見一友人,邀于湖上飲酒,就以此女與我為婦。
”王安不敢細問情由,請女子下船,将金珠藏于囊中,收拾行船。
一路涉河渡壩,看看來到陳州。
升堂參見老母,說罷父親之事,跪而告曰:“兒在途中娶得一婦,不曾得父母之命,不敢參見。
”母曰:“男婚女聘,古之禮也。
你既娶婦,何不領歸?”母命引稱心女子拜見老母,合家大喜。
自搬回家,不過數日,已近試期。
李元見稱心女子聰明智慧,無有不通,乃問曰:“前者汝父曾言,若欲登科,必問于汝。
來朝吾人試院,你有何見識教我?”女子曰:“今晚吾先取試題,汝在家中先做了文章,來日依本去寫。
”李元曰:“如此甚妙,此題目從何而得?”女子曰:“吾閉目作用,慎勿窺戲。
”李元未信。
女子歸房,堅閉其門。
但聞一陣風起,簾幕皆卷。
約有更餘,女子開戶而出,手執試題與元。
元大喜,恣意檢本,做就文章。
來日入院,果是此題,一揮而出。
後日亦如此,連三場皆是女子飛身入院,盜其題目。
待至開榜,李元果中高科,初任江州佥判,闾裡作賀,走馬上任。
一年,改除奏院。
三年任滿,除江南吳江縣令。
引稱心女子并仆從五人,辭父母來本處之任。
到任上不數日,稱心女子忽一日辭李元曰:“三載之前,為因小弟蒙君救命之恩,父母教奉箕帚。
今已過期,即當辭去,君宜保重。
”李元不舍,欲向前擁抱,被一陣狂風,女子已飛于門外,足底生雲,冉冉騰空而去。
李元仰面大哭。
女子曰:“君勿誤青春,别尋佳配。
官至尚書,可宜退步。
妾若不回,必遭重責。
聊有小詩,永為表記。
”空中飛下花箋一幅,有詩雲:三載酬恩已稱心,妾身歸去莫沉吟。
玉華宮内浪埋雪,明月滿天何處尋? 李元終日悒怏。
後三年官滿,回到陳州,除秘書,王丞相招為婿,累官至吏部尚書。
直至如今,吳江西門外有龍王廟尚存,乃李元舊日所立。
有詩雲:昔時柳毅傳書信,今日李元逢稱心。
恻隐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臨。
”俯伏在地而不能起。
王命侍從扶出殿外,送至客館安歇。
李元酒醒,紅日已透窗前。
驚起視之,房内床榻帳幔,皆是蚊绡圍繞。
從人安排洗漱已畢,見夜來朱秀才來房内相邀,并不穿世之儒服,裹球頭帽,穿绛绡袍,玉帶皂靴,從者各執斧钺。
李元曰:“夜來大醉,甚失禮儀。
”朱偉曰:“無可相款,幸乞情耍父王久等,請恩人到偏殿進膳。
”引李元見王,曰:“解元且寬心懷,住數日去亦不遲。
”李元再拜曰:“荷王上厚意。
家尊令李元歸鄉侍母,就赴春選,日已逼近。
更兼仆人久等,不見必憂;倘回杭報父得知,必生遠慮。
因此不敢久留,隻此告退。
”王曰:“既解元要去,不敢久留。
雖有纖粟之物,不足以報大恩,但欲者當一一奉納。
”李元曰:“安敢過望,平生但得稱心足矣。
”王笑曰:“解元既欲吾女為妻,敢不奉命。
但三載後,須當複回。
”王乃傳言,喚出稱心女子來。
須臾,衆侍女簇擁一美女至前,元乃偷眼視之,霧鬓雲鬟,柳眉星眼,有傾國傾城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王指此女曰:“此是吾女稱心也。
君既求之,願奉箕帚。
”李元拜于地曰:“臣所欲稱心者,但得一舉登科,以稱此心,豈敢望天女為配偶耶?”王曰:“此女小名稱心,既以許君,不可悔矣。
若欲登科,隻問此女,亦可辦也。
”王乃喚朱偉送此妹與解元同去。
李元再拜謝。
朱偉引李元出宮,同到船邊,見女子已改素妝,先在船内。
朱偉曰:“塵世阻隔,不及親送,萬乞保重。
”李元曰:“君父王,何賢聖也?願乞姓名。
”朱偉曰:“吾父乃西海群龍之長,多立功德,奉玉帝敕命,令守此處。
幸得水潔波澄,足可榮吾子孫。
君此去切不可洩漏天機,恐遭大禍。
吾妹處亦不可問仔細。
”元拱手聽罷,作别上船。
朱偉又将金珠一包相送。
但耳畔聞風雨之聲,不覺到長橋邊。
從人送女子并李元登岸,與了金珠,火急開船,兩槳如飛,倏忽不見。
李元似夢中方覺,回觀女子在側,驚喜。
元語女子曰:“汝父令汝與我為夫婦,你還随我去否?”女子曰:“妾奉王命,令吾侍奉箕帚,但不可以告家中人。
若洩漏,則妾不能久住矣。
”李元引女子同至船邊,仆人王安驚疑,接入舟中曰:“東人一夜不回,小人何處不尋?竟不知所在。
”李元曰:“吾見一友人,邀于湖上飲酒,就以此女與我為婦。
”王安不敢細問情由,請女子下船,将金珠藏于囊中,收拾行船。
一路涉河渡壩,看看來到陳州。
升堂參見老母,說罷父親之事,跪而告曰:“兒在途中娶得一婦,不曾得父母之命,不敢參見。
”母曰:“男婚女聘,古之禮也。
你既娶婦,何不領歸?”母命引稱心女子拜見老母,合家大喜。
自搬回家,不過數日,已近試期。
李元見稱心女子聰明智慧,無有不通,乃問曰:“前者汝父曾言,若欲登科,必問于汝。
來朝吾人試院,你有何見識教我?”女子曰:“今晚吾先取試題,汝在家中先做了文章,來日依本去寫。
”李元曰:“如此甚妙,此題目從何而得?”女子曰:“吾閉目作用,慎勿窺戲。
”李元未信。
女子歸房,堅閉其門。
但聞一陣風起,簾幕皆卷。
約有更餘,女子開戶而出,手執試題與元。
元大喜,恣意檢本,做就文章。
來日入院,果是此題,一揮而出。
後日亦如此,連三場皆是女子飛身入院,盜其題目。
待至開榜,李元果中高科,初任江州佥判,闾裡作賀,走馬上任。
一年,改除奏院。
三年任滿,除江南吳江縣令。
引稱心女子并仆從五人,辭父母來本處之任。
到任上不數日,稱心女子忽一日辭李元曰:“三載之前,為因小弟蒙君救命之恩,父母教奉箕帚。
今已過期,即當辭去,君宜保重。
”李元不舍,欲向前擁抱,被一陣狂風,女子已飛于門外,足底生雲,冉冉騰空而去。
李元仰面大哭。
女子曰:“君勿誤青春,别尋佳配。
官至尚書,可宜退步。
妾若不回,必遭重責。
聊有小詩,永為表記。
”空中飛下花箋一幅,有詩雲:三載酬恩已稱心,妾身歸去莫沉吟。
玉華宮内浪埋雪,明月滿天何處尋? 李元終日悒怏。
後三年官滿,回到陳州,除秘書,王丞相招為婿,累官至吏部尚書。
直至如今,吳江西門外有龍王廟尚存,乃李元舊日所立。
有詩雲:昔時柳毅傳書信,今日李元逢稱心。
恻隐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