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當秋日金色的陽光從田家圪崂那邊漫過公路,漫過東拉河,斑斑駁駁照亮金家灣的那陣兒,就到了莊稼人吃早飯的時辰。

    在此之前,人們已經在山裡幹了好長時間活,肚子餓得貼到了後脊梁上。

    現在,他們邁開懶洋洋的步子,走回了自己的院落。

     早熟的秋田作物已經開始收割。

    禾場上,鹼畔上,院子裡,到處都堆起了幹枯的豆蔓,金黃的玉米棒。

    地裡的南瓜卸光了,用不了幾天,就得動鐮割縻子。

    紅薯和土豆脹破了地皮。

    遠山浮現出大塊的斑黃。

     在廟坪三角洲那裡,黃綠相間的樹葉間垂挂着紅豔豔的棗子。

    早晨的陽光漸漸抹去灰淡的薄霧,草葉上滾動着白花花的露水珠。

    放學的孩子們唱着歌在哭咽河的小橋亂了隊形,紛紛四散開奔回了家。

    炊煙從各家窯頂袅袅升起,象藍色的綢帶在晨光中飄曳……金俊武把一捆豆蔓扔在院子裡,象往常那樣坐到院子外的小石凳上,帶着一絲滿足的神色點起了一鍋旱煙。

    不多時分,他老婆李玉玲就麻利的把飯菜端到他面前的小石桌上。

    夫妻倆面對面坐下吃起來。

    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在原西上高中,一個在石圪節上初中,除過星期天,家裡就他們兩個人。

    金俊武四十八歲,額頭和眼角有了很深的皺紋。

    不過,那對銅鈴大眼依然光氣逼人。

     看得出來,他還是雙水村的一條漢子。

     這幾年,俊武沒去鬧騰生意,一心都撲在了土地上,按他的精明,本來是塊做買賣的材料。

    但金俊武有金俊武的想法。

    做買賣要資本,那就得去貸款。

    再說一個土包子農民,很難摸來行情(如今叫什麼“信息”)。

    一旦賠了,就沒個抓挖處。

    前不久孫少安磚場的倒塌就是明證。

     在金俊武看來,土地上做文章最保險。

    就是有個天災,賠進去的也隻是自己的力氣。

    當然,他現在不會再按老古闆種地,他一直和石圪節農技站“挂鈎”,照科學方法撥弄莊稼。

    因此同樣大小的地塊,他總能比别人多收近一倍的糧食。

     金俊武眼下的光景,并不比村裡其他能人們差。

    糧食大宗賣過之後,仍然是村中存糧最多的家戶。

    現在,除過一孔住宿的窯洞,其它兩孔窯全部塞滿了糧食。

    就這樣還盛不下,他不得不又在院子裡搭起一個專門存放玉米的棚子。

     金俊武和他老婆李玉玲一邊吃飯,一邊合計着準備雇用幾個人幫助他們收秋。

    今年雨水充足,秋莊稼格外厚實,光他們兩個無力收割完這麼多的莊稼。

    他們種地也種的太貪心了!瞧,連鹼畔邊的一點零散地都種了荞麥。

    現在,這荞麥正在開花,他們飯桌周圍象落了一層白粉粉的雪,勤勞的俊武從哭咽河溝道把家搬到這裡的那年,就在院子内外栽了不少果樹。

    桃三杏四,棗圪蹴五。

    如今,那些棗樹的枝頭開始綴上了紅豔豔的大棗。

    他的玉玲和他一樣精明而能幹,四十幾歲的人,看起來就象三十出頭的小媳婦那般俊俏,走起路來刮風似的輕快。

    無論是光景還是年齡,金俊武夫婦都處于他們的輝煌年代。

     兩口子正邊吃飯邊商量收秋的事,他們的鄰居金光亮手裡端個茶缸子,一路巴咂着嘴喝蜂蜜水,笑嘻嘻地走過來,坐在旁邊的小石凳上。

     金俊武夫婦趕忙敬讓着叫前地主的大兒子吃飯。

     但金光亮笑着搖搖頭,說他吃過了。

    他抿了一口自己的蜂蜜水,香得張開嘴“哈”地一聲,眯住眼陶醉地說:“好東西啊!再好的飯也比不上這蜂糖。

    怪不得丸藥都用蜂糖做哩,十全大補嘛!過去咱們誰知道外國還有蜂?我這蜂是意大利的!聽說光明是走後門才給我買了兩箱……”每過幾天,金光亮就情不自禁要到這個飯桌前來能一能他的“意大利”蜂。

    就目前而言,金光亮也許是全雙水村最為得意的公民。

    地主成份的愁帽剛摘不久,二小子就當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緊接着,門外工作的大弟弟又給他捎回來兩箱子“意大利”蜂。

    除過冬大,他一年三季動不動就到石圪節或米家鎮賣蜂蜜。

    票子雖不是大把抓,也足讓雙水村大部分人家眼熱。

    今年以來,他也不再出山勞動,整天和他的蜂為伍。

    山裡的莊稼有他的大錘和三錘耕種。

    這人輕閑得三天兩天就趕集上會,又喝的是蜂蜜水,光景日月綠格铮铮,他不能叫誰能哩? 金光亮這樣得意洋洋地說話的時候,他的“意大利”蜂就在旁邊金俊武家的養麥花上嗡嗡嘤嘤地采蜜。

    并且不時吟唱着從三個人之間穿過,象是進行飛行表演。

     精人金俊武隻好對淺薄的金光亮微笑着點頭,表示對他和他的“意大利”蜂心懷敬意。

    但他老婆李玉玲卻氣得把臉邁向一邊,給金光亮個後腦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