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通簡卷三

關燈
”這些人一個個都站到路邊等呂公孺發落。

    呂公孺抓住首犯,将他面上刺字示罰,其餘的人仍然送回營中,并告訴軍校說:“若再有人違犯軍令,你可先斬後報。

    ”衆人服服帖帖安定下來。

     廉希憲 廉希憲為京兆四川宣撫使。

    渾都海反,西川将紐鄰奧魯官将舉兵應之,蒙古八春獲之,系其黨五十餘人于乾州獄,送二人至京兆,請并殺之。

    希憲謂僚佐曰:“渾都海不能乘勢東來,保無他慮。

    今衆志未一,猶懷反側,彼若見其将校執囚,或别生心,為害不細。

    可因其懼死,并皆寬釋,就發此軍餘丁往隸八春,上策也。

    ”初八春既執諸校,其軍疑懼,駭亂四出,及知諸校獲全,紐鄰奧魯官得釋,大喜過望,人人感悅。

    八春果得精騎數千,将與俱西。

     (評注:所以隸八春者,逆知八春力能制之,非漫然縱虎遺患也。

    八春能死之,希憲能生之,畏感交集,不患不為我用矣!) 【譯文】 元世祖中統元年,廉希憲任京兆四川宣撫使。

    當時渾都海叛亂,四川将領紐鄰奧魯官準備舉兵響應,被蒙古将領八春破獲,逮捕了他們同黨五十多人下于乾州(治所在今陝西乾縣)監獄中,并将首犯二人送至京兆(即今陝西西安),請求把他們都殺掉。

    廉希憲對幕僚們說:“渾都海未能乘勢東來,可保證沒有别的意外發生。

    但現在各地思想混亂不一,還懷有反叛情緒,西川方面如果見他們的将校軍官都被抓入牢中,就可能疑懼而叛亂,那樣将造成很大危害。

    現在可乘着他們怕死的心思,把這些将校都赦免釋放,就将這支部隊留下的人派遣給八春指揮,這才是上策。

    ” 起初,八春把這些将校軍官逮捕後,西川部隊士兵疑懼重重。

    驚駭得四處亂跑,等知道軍官們都獲得安全,将領紐鄰奧魯官也被釋放,都喜出望外,人人感動歡悅。

    ”會果,八春也增加了幾千名精銳騎兵,率領着一同向西進軍。

     林興祖 林興祖初同知黃岩州事,三遷而知鉛山州,鉛山素多造僞鈔者,豪民吳友文為之魁,遠至江、淮、薊,莫不行使。

    友人蝦黠悍蟄,因僞造緻富,乃分遣惡少四五十人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

    前後殺人甚衆,奪人妻女十一人為妾,民罹其害,銜冤不敢訴者十餘年。

    興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救民!”即張榜禁僞造者,且立賞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實斥去;(邊批:須得實乃服。

    )又以告,獲僞造二人并贓者,乃鞫之。

    款成,友文自至官為之營救,(邊批:若捕之便費力。

    )興祖并命執之。

    須臾來訴友文者百餘人,擇其重罪一二鞫之,獄立具。

    (邊批:若事事推究,辨端既多,反足纾死。

    )逮捕其黨,悉置之法,民賴以安。

     (評注:始以緩而緻之,終以速而斃之。

    除兇惡須得此深心辣手。

    ) 【譯文】 元至治進士林興祖,初任黃岩州同知,經三次調動,任鉛山(今屬江西)知州。

    鉛山曆來有不少制造假鈔的人,土豪吳友文是這些人的為首者。

    這些假鈔遠遠流傳到江、淮、燕、薊等地,沒有不流通這些假鈔的。

    吳友文狡詐強悍,依靠造假錢暴富,于是分派一些品行很壞的年輕人到官府各部門擔任吏員,探聽到有誰要告發他,就先動手把告狀人殺害。

    前前後後殺掉了不少人,搶奪别人的妻子、女兒共十一名充做他的小老婆。

    民衆遭受他們的殘害,十幾年來都含冤不敢告狀。

     林興祖到任後說:“這一禍害不除,還怎麼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立即張榜禁止制造假鈔,并且立刻懸賞召人告發,不久有人來舉報,他假說事情不确實而把這個人責斥而去,此人又來告,抓住了二個造假鈔的人以及販物罪證,于是這才加以拷問。

    定案以後,吳友文親自來官府營救他們,林興祖下令把他也一并逮捕。

    很快,來告吳友文的有一百多人,林興祖選擇其中最重要的一兩件罪行加以拷問,官司馬上定案。

    把他的黨羽都一一逮捕,全部繩之以法,民衆由此得以平安。

     李封 唐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随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

    著此服出入者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犯。

    賦稅常先諸縣。

    竟去官,不捶一人。

     【譯文】 唐朝的李封在擔任延陵縣令時,吏員犯了罪,他不施加杖罰,隻讓他們裹上綠頭巾來羞辱他們,按他們所犯罪行的輕重以天數劃分檔次,日期一滿就解下頭巾。

    穿着這樣的服飾出來進去者以此為奇恥大辱,都互相勸勉激勵,沒有人再敢犯罪。

    賦稅常常比其他縣先收齊。

    一直到他離任,沒有杖責過一個人。

     耿楚侗 耿楚侗(定向)官南都。

    有士人為惡僧侮辱,以告,公白所司治之,其僧逋。

    公意第迸遂,下令複系籍本寺。

    士人心不釋然,必欲捕而枷之。

    (邊批:士多尚氣,我決不可以氣佐之。

    )公曉之曰:“良知何廣大,奈何着一破賴和尚往來其中哉!”士人退語人曰:“懲治惡僧,非良知耶?”或以告公,公曰:“此言固是,乃餘其難其慎若此,胸中蓋三轉矣。

    其一謂志學者,即應犯不較、逆不難,不然落鄉人臼矣,此名誼心也。

    又謂法司用刑,自有條格,如此類法不應枷,此則格式心也。

    又聞此僧兇惡,慮有意外心虞,故不肯為已甚,此又利害心也。

    餘之良知乃轉折如此。

    ”嗣姜宗伯庇所厚善者,處之少平,大騰物議。

    又承恩寺有僧為禮部枷之緻斃,竟構大訟。

    公聞之,謂李士龍曰:“餘前三轉折良心不更妙耶?”(邊批:唯轉折乃成通簡。

    ) (評注:凡治小人,不可為已甚。

    天地間有陽必有陰,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亦自然之理。

    能容個人,方成君子。

    ) 【譯文】 耿定向,字楚侗,是明嘉靖進士,萬曆中擢南京右都禦史。

    有一個書生被一個無賴和尚侮辱,書生控告了他。

    耿楚侗指示有關部門處理,這個無賴和尚逃跑了。

    耿公的意思,就趁此算是把這個和尚驅逐,不準他再在本地寺内入籍。

    那個書生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一定要把他抓回來帶枷囚禁。

    耿公向這個書生講道理說:“我們讀書人的良知是何其廣博高尚,怎麼能讓一個無賴和尚攪擾在其中呢!”這個書生退下去後對别人說:“我要求懲治這個無賴和尚,難道不也是有良知嗎。

    ”有人把這話告訴了耿公,耿公說:“他的話固然有道理,但我如此慎重而難下決心懲治惡僧,是心中經過再三考慮了。

    第一,我認為一個有志于做學問的人,就應當受觸犯而不計較、遇逆境而不怕難,不然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這是出于珍護名譽的考慮。

    其次,我認為執法部門用刑,自有其條律,象這樣的情況按法律還不應判枷刑,這是出于遵守法律的考慮。

    再次,我又聽說這個和尚很兇惡,我擔心那樣處理會激起意想不到的禍端,所以不願意從重處治,這又是出自權衡利害的考慮。

    我的良知就是如此轉折反複斟酌的。

    ” 後來禮部尚書姜寶因為庇護一個和自己交情好的人,處分時不夠公平,引起一片輿論攻擊。

    又承恩寺有個和尚被禮部枷鎖緻死,竟惹出一場大官司。

    耿公聽說後,對李士龍說:“我以前從良心出發,再三反轉考慮而不從重處治惡僧的做法不是更妥當嗎?” 向敏中王旦 真宗幸澶淵,賜向敏中密诏,盡付西鄙,許便宜行事。

    敏中得诏藏之,視政如常。

    會大傩,有告禁卒欲依傩為亂者,敏中密麾兵被甲伏底下幕中。

    明日盡召賓僚兵官,置酒縱閱,命傩入,先馳騁于中門外。

    後召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出,盡擒之,果懷短刃,即席斬焉。

    既屏其屍,以灰沙掃庭,照舊張樂宴飲。

     旦從幸澶淵。

    帝聞雍王遇暴疾,命旦馳還東京,權留守事。

    旦馳至禁城,直入禁中,令人不得傳播。

    及大駕還,旦家子弟皆出郊迎,忽聞後面有驺呵聲,回視,乃旦也,皆大驚。

     (評注:西鄙、東京,兩人如券。

    時寇準在澶淵,擲骰飲酒鼾睡,仁宗恃之以安。

    内外得人,故虜不為害。

    當有事之日,須得如此靜鎮。

    ) 【譯文】 北宋真宗禦駕親征進駐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向大臣向敏中下密诏,将對付西夏國的全權事務都交給他,準許他見機行事,不必奏報。

    向敏中得到密诏後收藏了起來,依舊象平常一樣處理政務。

    這時正遇上舉行大傩(古代舉行的一種驅除疫鬼的宗教儀式),有人舉報說禁衛軍中有士兵打算趁扮演傩戲驅鬼時進行叛亂,向敏中就秘密指揮士兵全付武裝埋伏在廊庑下帳幕之中。

    第二天,把所有的幕僚和部将都召集來,設酒宴閱兵,下令讓大傩儀仗進來,先在中門外表演。

    然後,向敏中把大傩儀仗隊召至階前,他把衣袖一揮,伏乓一躍而出,把扮傩戲的士卒盡都擒下搜查,他們果然懷中都藏着匕首。

    向敏中命人當場将他們斬殺掉,把屍體拖過一邊後,用草灰沙土将庭堂收拾幹淨,照舊奏樂宴飲。

    象沒發生過事變一樣。

     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的王旦随宋真宗禦駕親征至澶州。

    皇上聽說雍王趙元份得了急病,命令王旦飛馳回東京開封,代理雍王的東京留守事宜。

    李旦急速回到紫禁城,徑直入宮中,命令宮中人不得傳播他已回京的消息。

    等宋真宗大駕還都時,王旦家中子弟都到城郊去迎接王旦,忽然聽見身後有儀仗喝道之聲,回頭一看,見是王旦從京城中出來,都大吃一驚。

     喬白岩 家宰喬公字,正德已卯參理留都兵務。

    時逆濠聲言南下,兵已至安慶。

    而公日領一老儒與一醫士,所至遊宴,實以觀形勢之險要,而外若不以為意者。

    人以為矯情鎮物,有費-、謝安之風。

     (評注:即矯情鎮物,亦自難得。

    胸中若無經緯,如何矯得來、方宸濠反,報至,喬公令盡拘城内江西人,訊之,果得濠所遣諜卒數十人。

    上駐軍南都,公首俘獻之。

    即此已見公一斑矣。

    ) 【譯文】 明世宗時,喬字(号白岩)任南京吏部尚書,正德已卯年他參理留都軍事指揮。

    當時反叛的甯王朱宸濠揚言要從江西南下,前軍已到達安慶。

    而喬宇每天隻帶另一個老年儒生和一個醫生,到處遊玩飲酒,實際上是在城中形勢險要處視察,而不知情的人覺得他一點也不把緊張的軍事形勢放在心上。

    人們認為他不喜不憂,穩定人心的作法,大有三國費-、東晉謝安二人的風度。

     韓愈 韓愈為吏部侍郎。

    有令吏權勢最重,舊常關鎖,選人不能見。

    愈縱之,聽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見也;如可見,則人不畏之矣。

    ” (評注:主人明,不必關鎖;主人暗,關鎖何益?) 【譯文】 唐代韓愈曾任吏部侍郎。

    吏部的吏員中令史的權勢最重,因為是吏部過去常關鎖着,等待選補任命的官員不能到吏部來見面。

    韓愈上任後,将關鎖放開,任憑候選官員出入,他說:“人們之所以怕鬼,是因為見不到鬼;如果能夠看得見,那麼人們就不會怕鬼了。

    ” 裴晉公 公在中書,左右忽白以失印。

    公怡然,戒勿言,方張宴舉樂,人不曉其故。

    夜半宴酣,左右複白印存,公亦不答,極歡而罷。

    人問其故,公曰:“胥吏輩盜印書券,緩之則複還故處,急之則投水火,不可複得矣!” (評注: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 【譯文】 唐代晉國公裴度在中書省任職時,一次随從忽然報告說官印丢了。

    裴公依舊神色怡然,告誡随從們不要聲張此事,當時正在舉行酒宴歌舞,随從們不曉得他為什麼會這樣處理。

    半夜酒宴正進行到熱鬧處,随從們又報告說官印又回來了,裴公也不答話,宴飲極歡而散。

    人們問他為什麼這樣,裴公說:“書辦們偷印去私蓋書券,不急着尋找追查的話,就會再放回原處,追得太急的話就會将印銷毀掉,再也找不着了!” 郭子儀 二條 汾陽王宅在親仁裡,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

    麾下将吏出鎮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持-汲水,役之不異仆隸。

    他日子弟列谏,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遊卧内,某等以為雖伊、霍不當如此。

    ”公笑謂曰:“爾曹固非所料。

    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

    向使崇垣扃戶,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齑粉,噬臍莫追。

    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

     (評注: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

    郭子儀之隸人犯禁,金吾将軍裴-奏之。

    或謂曰:“君獨不為郭公地乎?”-日:“此乃所以為之地也。

    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衆,故我發其小過,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謂者,可謂郭公之益友矣。

     看郭汾陽,覺王翦、蕭何家數便小。

    (邊批:蕭事見《委-部》。

    )) 魚朝恩陰使人發郭氏墓,盜未得。

    子儀自泾陽來朝,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亦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

    ”朝恩又嘗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願裹甲以從。

    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

    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緻疑!” (評注:精于黃老之術,雖朝恩亦不得不為盛德所化矣。

    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與一般見識。

    ) 【譯文】 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裡,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并不查問。

    他屬下的将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汝,就讓這些将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象對仆人一樣役使他們。

    後來有一天,家中子弟們都來勸-郭子儀不要這樣做,他不聽。

    子弟們繼續勸說,說着說着竟然哭了起來,他們說:“大人功勳顯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論貴賤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

    我們覺得即使是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會這樣做。

    ”郭子儀笑着對他們說:“我這樣做是你們所考慮不到的。

    而且我們家由公家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夥食費用,位至極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

    假如我們家築起高牆、關緊門戶,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結怨報複,就會編造我們種種越出臣子本份的罪狀,如果有貪功害賢之人從中陷害成功,我們家将九族人都化為齑粉,後悔莫及。

    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茬口來!”這番話說得子弟們一個個拜服不已。

     唐代宗時,宦官魚朝恩暗地派人盜挖郭子儀家族的墓地,未能偷到什麼東西。

    郭子儀從駐地泾陽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盜墓之事向郭子儀表示慰問,郭子儀當即哭着說:“微臣長期領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毀别人的墳墓,現在有人盜發微臣祖上的墳墓,這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不能怪别人啊!” 魚朝恩又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思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聞說願意穿着铠甲随從而往。

    郭子儀不同意,隻帶着幾個家僮前往赴宴。

    魚朝恩問道:“為什麼随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象您這樣賢明的人,能不産生疑慮嗎!” 王陽明 甯藩既獲,聖駕忽複巡遊,群奸意叵測,陽明甚憂之。

    适二中貴至浙省,陽明張宴于鎮海樓。

    酒半,屏人去梯,出書簡二箧示之,皆此輩交通逆藩之迹也,盡數與之。

    二中貴感謝不已。

    陽明之終免于禍,多得二中貴從中維護之力。

    脫此時陽明挾以相制,則仇隙深而禍未已矣。

     【譯文]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反叛的甯王朱宸濠被擒獲後,武宗忽然又想以聖駕親征為名到南方巡行遊樂,朝内外的奸人們對此各懷鬼胎,王守仁(後人稱陽明先生)對此感到十分憂慮。

    正好有兩個太監來到浙江省,王守仁在鎮海樓設宴招待他們,酒宴進行到中途時,王守仁屏去侍從,并讓人把樓梯也搬掉,然後拿出兩箱信函讓他們兩個看,都是他們和甯王來往的筆迹,他把書信全部都交還給他們。

    這兩個太監十分感激不盡,王守仁在官場争鬥中最終能免禍,多虧了這兩個太監從中維護之力。

    如果在這時候王守仁以這些書信來要挾制裁他們,那麼就結下深仇而禍患不止了。

     王璋羅通 璋,河南人,永樂中為右都禦史。

    時有告周府将為不軌者,上欲及其未發讨之,以問璋。

    璋曰:“事未有迹,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