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回 醵賀
關燈
小
中
大
陷于獄。
開封太守廉得其情,函訪楊父,始與仲堪成婚禮,珍娘之貞之一讵易得哉。
某年月日某記 仲堪曰:“老樹著花無醜枝,珍娘增幾許聲價矣。
當以此傳弁首,而次以瘦菊之序,殿以步蟾之跋,諸同人肯不吝珠玉,尤當鱗次栉比,存諸卷端。
”同人始朗誦瘦菊之序,序雲: 春花秋實,群芳締美滿之緣。
人壽月圓,大地散團栾之影。
牽良姻于一線,千裡何遙。
指永好于三生,兩情斯合。
況複瘦腰家令,名壓吳興,豪氣元龍,目空湖海。
紅袖訪莫愁湖上,青樓記揚子江邊。
那堪冶葉倡條,供人攀折,别有遠山近水,助我遨遊。
爾乃小頓州城,偶尋曲院,問金環之門巷,笑解師師,繙玉局之風懷,間呼小小。
客裝所寄,拚作纏頭,卿意相憐,自成比目。
憑轼而望風,輕逐馬足之塵,脫巾相嘩,霜冷鬧雞聲之店。
于是南轅北轍,既慨參商,不圖前于後喁,複羅罹網,鸾悲栖棘,蝶愧含花。
命也如斯,天乎無罪,重重公案,許還在掌之珍。
雅雅名流,再绾同心之結。
酒斟合卺,詩賦催妝,慰多愁多病之身,化一樹一翁之影,嗚呼!瓊台小谪,仙子何來;金屋深藏,阿嬌未去。
爰搜事實,為補傳奇,名曰《遊梁夢》,凡以寫幽情,蘊遺恨也。
歸帆無恙,盡堪摹雙美之圖,家乘有光,藉此訂百年之譜。
謹序。
諸人俱雲,纏綿悱側,善于言情,有此曲不可無此序。
繼而傳入内部,均為珍娘稱賞,錦心繡口,齒頰俱芬。
珍娘周旋其間,弄琖傳杯,交相談笑,諸女眷對于珍娘,莫不品足評頭,謂如彼美者實稱翹楚,灼華蒉實,之子于歸,此福良不易觏也。
珍娘抑然自下,以為采葑采菲,殊負仲堪,雖幼守葳蕤,差堪一證。
而豈無膏沐,誰适為容,何足當夫人過譽哉。
維時曲終宴罷,諸客粉然星散,女眷亦繞廊升車去。
峰青江上,何處湘靈,花紫庭中,不勝叔寶。
仲堪送楊老出館,始挈珍娘回寓,雛鬟老媪,已相率檢點箱簏,武貴更偕駝轎夫騾車夫,入谒仲堪,約于三日午後起行。
魚聽兩躍,蟾隐半鈎,衾展翡翠之香,帳拂珠玑之韻。
在汴祗此一宿矣。
珍娘以楊老臨晨上車,偕仲堪至站相送。
而回閩各具,亦由武貴督率裝車,憑幾清淡,挑燈閑坐。
仲堪恐珍娘傷感,因與之破涕為笑,墜歡果拾,應思慘綠之年,入夢方酣,巧看搖紅之影,珍娘終以老父故,不能成寐。
而仲堪又恐晏起,雞鳴昧旦,互相警問,小鬟早驚覺矣。
椒湯潋滟,蘭粉缤紛,發栉靥脂,安排妥貼。
珍娘推仲堪醒,先往作楊老伴,易衣理鬓,旋囑武貴套車,楊老未言先咽,但祝石麟早降,帛雁常通,以慰老人期望而已。
仲堪珍娘由站歸來,其時日已将午。
瘦菊、步蟾,例宜走送,并各出竹報交仲堪。
驢車夫搬運行李,先後絡繹不絕,而駝轎亦候于門矣。
曲唱陽關,鞭催驿路,一尊酾酒,千裡懷人。
仲堪與瘦菊、步蟾别,并囑其榜花一到,飛電相知。
如或旅費不充,早為婉商太守。
太守愛才若渴,決不靳此區區,今後水帶離聲,山産别恨。
徒停頓于荒村野店間也。
仲堪睹珍娘登轎,小鬟亦揭幕登車,武貴與車夫攬辔待發。
數行柳色,那堪灞岸之情,四面雲陰,莫問河梁之手。
仲堪一揖登轎,瘦菊、步蟾複與房主交涉訖。
日光人影雲氣車塵,不刹那間,已由曹門而南矣。
困人天氣,晴日初長,水驿山程,又是别開生面。
仲堪因急于歸省,令武貴從速進行,麥氣撲衣,柳絲绾毂,回思來時情景,不覺一粲。
車過桃源鎮,複與珍娘往谒,不七日而至信陽州矣。
奚僮自返閩後,沈老亦以仲堪之事為然。
籌劃钜金,促僮北上,岸花送客,樯燕泥人,長亭短亭,不勝憔悴,到漢即電告仲堪。
而仲堪囑僮到信,寄居青雲棧者三五日,仲堪夫婦始至。
客中迎客,歸夢非歸,奚僮依依不舍。
武貴給發車轎,姑借棧以待曉車,武貴及小鬟本奚僮所夙稔者,惟念珍娘之來,假母抑何慷慨。
夜闌人靜,仲堪遂細告奚僮,奚僮曰:“奴固知老麻非善良,不意假母排六均是一爐同冶,苟無太守,新主母危矣。
天相吉人,家贻淑女,明晚達漢,約月圓時可以歸閩。
公子勿事流連,緻老主人遠懷莫釋也。
”
開封太守廉得其情,函訪楊父,始與仲堪成婚禮,珍娘之貞之一讵易得哉。
某年月日某記 仲堪曰:“老樹著花無醜枝,珍娘增幾許聲價矣。
當以此傳弁首,而次以瘦菊之序,殿以步蟾之跋,諸同人肯不吝珠玉,尤當鱗次栉比,存諸卷端。
”同人始朗誦瘦菊之序,序雲: 春花秋實,群芳締美滿之緣。
人壽月圓,大地散團栾之影。
牽良姻于一線,千裡何遙。
指永好于三生,兩情斯合。
況複瘦腰家令,名壓吳興,豪氣元龍,目空湖海。
紅袖訪莫愁湖上,青樓記揚子江邊。
那堪冶葉倡條,供人攀折,别有遠山近水,助我遨遊。
爾乃小頓州城,偶尋曲院,問金環之門巷,笑解師師,繙玉局之風懷,間呼小小。
客裝所寄,拚作纏頭,卿意相憐,自成比目。
憑轼而望風,輕逐馬足之塵,脫巾相嘩,霜冷鬧雞聲之店。
于是南轅北轍,既慨參商,不圖前于後喁,複羅罹網,鸾悲栖棘,蝶愧含花。
命也如斯,天乎無罪,重重公案,許還在掌之珍。
雅雅名流,再绾同心之結。
酒斟合卺,詩賦催妝,慰多愁多病之身,化一樹一翁之影,嗚呼!瓊台小谪,仙子何來;金屋深藏,阿嬌未去。
爰搜事實,為補傳奇,名曰《遊梁夢》,凡以寫幽情,蘊遺恨也。
歸帆無恙,盡堪摹雙美之圖,家乘有光,藉此訂百年之譜。
謹序。
諸人俱雲,纏綿悱側,善于言情,有此曲不可無此序。
繼而傳入内部,均為珍娘稱賞,錦心繡口,齒頰俱芬。
珍娘周旋其間,弄琖傳杯,交相談笑,諸女眷對于珍娘,莫不品足評頭,謂如彼美者實稱翹楚,灼華蒉實,之子于歸,此福良不易觏也。
珍娘抑然自下,以為采葑采菲,殊負仲堪,雖幼守葳蕤,差堪一證。
而豈無膏沐,誰适為容,何足當夫人過譽哉。
維時曲終宴罷,諸客粉然星散,女眷亦繞廊升車去。
峰青江上,何處湘靈,花紫庭中,不勝叔寶。
仲堪送楊老出館,始挈珍娘回寓,雛鬟老媪,已相率檢點箱簏,武貴更偕駝轎夫騾車夫,入谒仲堪,約于三日午後起行。
魚聽兩躍,蟾隐半鈎,衾展翡翠之香,帳拂珠玑之韻。
在汴祗此一宿矣。
珍娘以楊老臨晨上車,偕仲堪至站相送。
而回閩各具,亦由武貴督率裝車,憑幾清淡,挑燈閑坐。
仲堪恐珍娘傷感,因與之破涕為笑,墜歡果拾,應思慘綠之年,入夢方酣,巧看搖紅之影,珍娘終以老父故,不能成寐。
而仲堪又恐晏起,雞鳴昧旦,互相警問,小鬟早驚覺矣。
椒湯潋滟,蘭粉缤紛,發栉靥脂,安排妥貼。
珍娘推仲堪醒,先往作楊老伴,易衣理鬓,旋囑武貴套車,楊老未言先咽,但祝石麟早降,帛雁常通,以慰老人期望而已。
仲堪珍娘由站歸來,其時日已将午。
瘦菊、步蟾,例宜走送,并各出竹報交仲堪。
驢車夫搬運行李,先後絡繹不絕,而駝轎亦候于門矣。
曲唱陽關,鞭催驿路,一尊酾酒,千裡懷人。
仲堪與瘦菊、步蟾别,并囑其榜花一到,飛電相知。
如或旅費不充,早為婉商太守。
太守愛才若渴,決不靳此區區,今後水帶離聲,山産别恨。
徒停頓于荒村野店間也。
仲堪睹珍娘登轎,小鬟亦揭幕登車,武貴與車夫攬辔待發。
數行柳色,那堪灞岸之情,四面雲陰,莫問河梁之手。
仲堪一揖登轎,瘦菊、步蟾複與房主交涉訖。
日光人影雲氣車塵,不刹那間,已由曹門而南矣。
困人天氣,晴日初長,水驿山程,又是别開生面。
仲堪因急于歸省,令武貴從速進行,麥氣撲衣,柳絲绾毂,回思來時情景,不覺一粲。
車過桃源鎮,複與珍娘往谒,不七日而至信陽州矣。
奚僮自返閩後,沈老亦以仲堪之事為然。
籌劃钜金,促僮北上,岸花送客,樯燕泥人,長亭短亭,不勝憔悴,到漢即電告仲堪。
而仲堪囑僮到信,寄居青雲棧者三五日,仲堪夫婦始至。
客中迎客,歸夢非歸,奚僮依依不舍。
武貴給發車轎,姑借棧以待曉車,武貴及小鬟本奚僮所夙稔者,惟念珍娘之來,假母抑何慷慨。
夜闌人靜,仲堪遂細告奚僮,奚僮曰:“奴固知老麻非善良,不意假母排六均是一爐同冶,苟無太守,新主母危矣。
天相吉人,家贻淑女,明晚達漢,約月圓時可以歸閩。
公子勿事流連,緻老主人遠懷莫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