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雅與俗
關燈
小
中
大
老先生實在也不願聽這套陰陽八卦,正好借了喝酒牽扯過去,于是和他對喝了一杯。
易伯同幹了這杯黃酒,笑道:&ldquo老先生,這和讀《漢書》下酒的滋味如何?&rdquo老先生笑道:&ldquo易先生談吐風雅。
&rdquo易伯同見他如此誇獎,笑道:&ldquo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那就失人了。
&rdquo說着回頭向茶房道:&ldquo滿上滿上。
老先生你看這酒味如何?&rdquo區老太爺點頭道:&ldquo很是醇厚。
&rdquo易伯同道:&ldquo喝酒有三個原則:苦最佳,酸猶可,甜斯下矣。
&rdquo 亞雄兄弟見這位先生,一連串抖着斯文,也笑了一笑。
易伯同笑道:&ldquo我訂的這個原則如何?&rdquo亞雄道:&ldquo當然是對的。
&rdquo易先生的杯子還沒有滿上酒,他把空杯子翻弄着看,右手拿了杯子,左手伸出了個食指在杯子裡,畫了一畫,笑道:&ldquo你看有點兒挂杯。
這酒雖未入室,已升堂矣。
黃酒要能夠挂杯,非有相當的年月,是不能辦到的。
&rdquo 李狗子見話都讓三位主任說了,自己透着寂寞,可是他們說的自己又不懂,無可置喙。
現在談到酒的年月,他是略知一二的了,便笑道:&ldquo我和幾家酒坊,都喝出了交情。
他說我們現在喝的都是二十年陳釀。
還有幾壇三四十年的。
好幾家銀行經理,和他定了,他都不肯拿出來,将來隻有開壇,四處分賣一點。
他說若是那幾家銀行經理有陳酒喝,我也一定有得喝。
說起來,有一條新聞,有位趙主席,也愛喝花雕。
他手下有一個科長,和我認識,他勸我得了好花雕,送趙主席一壇。
趙主席的字寫得好,可以把酒去換他一張字。
我說,隻要趙主席肯和我寫一副對聯,落上我仙松仁兄的款。
我就拼命也去弄一壇四十年的花雕來送他。
這事讓朋友知道了,都說我這話風雅得很。
我倒不知道什麼風雅不風雅,我們生意做大了,公司客廳裡,也應該有些闊人的字畫,張張門面。
老師,你說,你看我這話怎樣?&rdquo他說時,臉朝了區老太爺,靜等他的答話。
老太爺當他說話的時候,已經是不住地微笑,這時他直逼了問話,怎樣能夠不答複,可是真要把個人的态度來答複這句話,那又是難于恰到好處的。
便舉起大杯子來先喝了大半杯酒,在這個猶豫的期間,他腦子裡很快打了一個答話底稿,笑道:&ldquo你老哥究不失爽直。
&rdquo這話頗是含蓄,可以随便讓李經理怎樣的解釋,李狗子笑道:&ldquo老師,我這話是真的。
我們是做生意買賣,總也要和政界來往,才可以擡高身份。
而且有些地方,也要找政界裡人幫忙。
科長司長我認得很多,局長我也認得幾個,隻是有些兒缺點,特任官我一個也不認識,所以我有這點私心,想高攀一兩個有面子的人。
&rdquo 老太爺沒想到由風雅二字上一轉,卻轉到這種話題上來了,雖然李狗子說這種話,字字都是由他心眼裡掏出來的,可是生平最讨厭聽這種言語。
便回轉頭來對亞英道:&ldquo你反正下午沒有什麼事,代我敬李經理一大杯,亞雄是要去上班的,我下午也要去看兩個朋友,不敢多喝。
&rdquo 亞英自了解他父親之意,立刻借了這話風,把問題轉到酒上。
而老先生在飲食之間,卻問了兩次什麼時候。
李狗子以為他父子們真有事情,便不敢再把閑話多說,平平常常的将這頓飯吃過去。
而那位易伯同先生,卻在言語之間揣測出來,區老先生還和一位闊人的封翁相好,曾介紹一位心理學博士,到仰光去做販汽車的大生意。
又因為在這桌上吃飯,區老先生和他談話最多,倒有垂青之意。
飯後,大家同到隔壁客室裡休息,他特地在區老太爺旁邊的沙發上架了腿坐着,搖撼了身子道:&ldquo老先生,&lsquo于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rsquo。
何時再入城,請賜我一個信,小可當專誠拜訪。
真是&lsquo何當共剪西窗燭,再話巴山夜雨時&rsquo。
&rdquo說到這兩句詩,他故意将聲音拖長,又把身子同時搖撼着。
區老先生笑道:&ldquo好的,我最喜歡坐小茶館,擺擺龍門陣,隻是卻沒有西窗剪燭那種雅人深緻。
&rdquo易伯同笑道:&ldquo老先生客氣客氣,就以不屑視我了。
哈哈,我正有一事請教。
&rdquo說着他匆匆地走了。
不過一會,他手裡捧了一本精裝的書來,雙手送到老先生面前,笑道:&ldquo請指教。
&rdquo區老太爺接過來看時,是鵝黃色虎皮裱糊的書面,用絲線訂着,封面上有條玉版筆的書簽,寫着大篆&ldquo淡廬詩草&rdquo四個字。
這才知道是他的一冊詩稿。
翻過來一看,裡面也是上好宣紙,朱絲欄的書頁。
第一二兩頁,是自題的一首序文。
再翻過去數頁,便是他的詩了。
用蠅頭小楷謄寫着,多半是七絕或五絕,也有幾首七律。
古風卻沒有。
詩旁邊圈圈點點,不知是自加的,或别個加的,這朱絲欄有天地格,上眉常常有些眉批。
那字迹,卻各各不同,大概是朋友的贊語了。
老先生翻了幾頁,還不曾說話,易伯同又笑道:&ldquo請老先生多多指教。
&rdquo區老先生被他這樣問着,不能不掀着那書頁看着,其間有一頁,詩題的字,寫得特别大,很可注意。
便先看那一首。
見那題目寫的是&ldquo元旦日恭和錢司令原韻,敬獻富部長&rdquo,詩是七律一首。
頭兩句詩是:&ldquo巴山宇水說陪都,樓上堆樓似畫圖。
&rdquo這兩句詩,似乎作者覺得起得很有勁,在句子旁邊大圈圈套着小圈圈一直下去。
易伯同直立在旁邊,看區老先生正注意這首自己加大題目的得意之作,便笑道:&ldquo老先生,也賞鑒兄弟這一首詩。
這是和韻,用人家的韻,說自己的話,實在難與暢所欲言。
而這個都字的韻,也實在不好押。
錢司令的原句是&lsquo雲山萬疊壯陪都&rsquo七個字,把重慶形勢說盡了,而都字除了用為陪都,又實在不能做别的用,所以兄弟也隻好這樣說着。
老先生覺得如何?&rdquo 區老太爺看了這十四個字之後,已經覺得有點毛骨悚然,根本就不願再向下看。
現在這詩翁偏要逐句讨論,真是個虐政,便笑道:&ldquo這樣說是對的,而根本我也不懂舊詩。
&rdquo易伯同笑道:&ldquo那是老先生太客氣了,這第二句詩,卻是兄弟經驗之談。
我一次由海棠溪過江回來,看到重慶的房子,一疊一疊的建築着,所以有了這個想法。
詩眼是這個堆字。
&rdquo他說時,伸了個食指向詩草上遙遙圈着。
接着又道:&ldquo古人&lsquo山外青山樓外樓&rsquo之句,是平看,我這是仰視。
&rdquo老先生連連的點着頭。
本來他覺得應當說幾個好字敷衍人家面子,可是自己生平不喜歡謊話,當了自己兩個兒子的面,也不能這樣自欺欺人,所以他除了點頭之外,卻不好作别的表示。
而這位易先生詩興大發,又不便過于掃了人家的興緻,隻有一面點頭,一面翻翻詩稿看,其實這詩稿上說些什麼東西,他根本也沒有印到腦子裡去。
亞雄在一旁看到父親這樣子,心裡十分明白,便笑道:&ldquo我是個俗人,我要說一句掃興的話了,快兩點鐘了,我們該走了。
&rdquo老太爺将詩卷掩上交給易先生道:&ldquo閣下這樣的佳作,當在明窗淨幾之間,緩緩賞鑒,這樣走馬看花,那怎可領略好處出來,而且也未免辜負大作。
我下次進城,再約了易先生暢談吧。
&rdquo易伯同接了他自己的詩稿,雖覺得相當掃興,可是沒有強迫人家看自己佳作的道理,也隻得連說&ldquo好好&rdquo。
他們談時,李狗子在一邊是無可插嘴的,現在見他們話說完了,卻把手扯着老先生的袖子道:&ldquo老師,我有一句話和你說,請到這邊來一下。
&rdquo老太爺倒沒有想着他會有什麼秘密話,隻得随了他走。
他們走去的地方,是門上挂着牌子的經理室,自也布置得和别家的經理室一樣,有寫字台,寫字椅。
李狗子讓老太爺在旁邊沙發上坐下,自己打開抽屜取出了支票簿,填寫了一張,再在身上掏出圖章盒子加了印鑒,再取了一個洋紙信封,用鋼筆慢慢在上面寫着字,總有五分鐘之久,才把這信封寫完,然後把那支票塞在信封裡,兩手捧了向老先生作了一個揖,笑道:你老人家是知道的,李狗子不會抖文,在人家面前我不能不裝一點樣子,避開人家還不說實話嗎?你老人家不要見笑,就看我這點心。
&rdquo說着把那信封遞過來。
老先生看他滿臉鄭重的樣子,不是吃午飯時在桌上那副功架了,先有三分感動,接過那信封來一看,見上面歪歪斜斜像螞蟻爬的痕迹似的,上面有六個字,乃是&ldquo學貝公上老帥&rdquo,其下另一行小字,&ldquo李萬有邦上&rdquo。
他的字體既惡劣,又不可理解。
先是一怔。
但凝想了一下,那&ldquo學&rdquo字一筆不苟,寫着有銅元大,雖下面&ldquo子&rdquo字脫了節,依然看得出來。
由這&ldquo學&rdquo字推測,加上知道這信封裡是支票。
那麼,可以猜出&ldquo貝&rdquo字是&ldquo費&rdquo字之誤。
這
易伯同幹了這杯黃酒,笑道:&ldquo老先生,這和讀《漢書》下酒的滋味如何?&rdquo老先生笑道:&ldquo易先生談吐風雅。
&rdquo易伯同見他如此誇獎,笑道:&ldquo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那就失人了。
&rdquo說着回頭向茶房道:&ldquo滿上滿上。
老先生你看這酒味如何?&rdquo區老太爺點頭道:&ldquo很是醇厚。
&rdquo易伯同道:&ldquo喝酒有三個原則:苦最佳,酸猶可,甜斯下矣。
&rdquo 亞雄兄弟見這位先生,一連串抖着斯文,也笑了一笑。
易伯同笑道:&ldquo我訂的這個原則如何?&rdquo亞雄道:&ldquo當然是對的。
&rdquo易先生的杯子還沒有滿上酒,他把空杯子翻弄着看,右手拿了杯子,左手伸出了個食指在杯子裡,畫了一畫,笑道:&ldquo你看有點兒挂杯。
這酒雖未入室,已升堂矣。
黃酒要能夠挂杯,非有相當的年月,是不能辦到的。
&rdquo 李狗子見話都讓三位主任說了,自己透着寂寞,可是他們說的自己又不懂,無可置喙。
現在談到酒的年月,他是略知一二的了,便笑道:&ldquo我和幾家酒坊,都喝出了交情。
他說我們現在喝的都是二十年陳釀。
還有幾壇三四十年的。
好幾家銀行經理,和他定了,他都不肯拿出來,将來隻有開壇,四處分賣一點。
他說若是那幾家銀行經理有陳酒喝,我也一定有得喝。
說起來,有一條新聞,有位趙主席,也愛喝花雕。
他手下有一個科長,和我認識,他勸我得了好花雕,送趙主席一壇。
趙主席的字寫得好,可以把酒去換他一張字。
我說,隻要趙主席肯和我寫一副對聯,落上我仙松仁兄的款。
我就拼命也去弄一壇四十年的花雕來送他。
這事讓朋友知道了,都說我這話風雅得很。
我倒不知道什麼風雅不風雅,我們生意做大了,公司客廳裡,也應該有些闊人的字畫,張張門面。
老師,你說,你看我這話怎樣?&rdquo他說時,臉朝了區老太爺,靜等他的答話。
老太爺當他說話的時候,已經是不住地微笑,這時他直逼了問話,怎樣能夠不答複,可是真要把個人的态度來答複這句話,那又是難于恰到好處的。
便舉起大杯子來先喝了大半杯酒,在這個猶豫的期間,他腦子裡很快打了一個答話底稿,笑道:&ldquo你老哥究不失爽直。
&rdquo這話頗是含蓄,可以随便讓李經理怎樣的解釋,李狗子笑道:&ldquo老師,我這話是真的。
我們是做生意買賣,總也要和政界來往,才可以擡高身份。
而且有些地方,也要找政界裡人幫忙。
科長司長我認得很多,局長我也認得幾個,隻是有些兒缺點,特任官我一個也不認識,所以我有這點私心,想高攀一兩個有面子的人。
&rdquo 老太爺沒想到由風雅二字上一轉,卻轉到這種話題上來了,雖然李狗子說這種話,字字都是由他心眼裡掏出來的,可是生平最讨厭聽這種言語。
便回轉頭來對亞英道:&ldquo你反正下午沒有什麼事,代我敬李經理一大杯,亞雄是要去上班的,我下午也要去看兩個朋友,不敢多喝。
&rdquo 亞英自了解他父親之意,立刻借了這話風,把問題轉到酒上。
而老先生在飲食之間,卻問了兩次什麼時候。
李狗子以為他父子們真有事情,便不敢再把閑話多說,平平常常的将這頓飯吃過去。
而那位易伯同先生,卻在言語之間揣測出來,區老先生還和一位闊人的封翁相好,曾介紹一位心理學博士,到仰光去做販汽車的大生意。
又因為在這桌上吃飯,區老先生和他談話最多,倒有垂青之意。
飯後,大家同到隔壁客室裡休息,他特地在區老太爺旁邊的沙發上架了腿坐着,搖撼了身子道:&ldquo老先生,&lsquo于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rsquo。
何時再入城,請賜我一個信,小可當專誠拜訪。
真是&lsquo何當共剪西窗燭,再話巴山夜雨時&rsquo。
&rdquo說到這兩句詩,他故意将聲音拖長,又把身子同時搖撼着。
區老先生笑道:&ldquo好的,我最喜歡坐小茶館,擺擺龍門陣,隻是卻沒有西窗剪燭那種雅人深緻。
&rdquo易伯同笑道:&ldquo老先生客氣客氣,就以不屑視我了。
哈哈,我正有一事請教。
&rdquo說着他匆匆地走了。
不過一會,他手裡捧了一本精裝的書來,雙手送到老先生面前,笑道:&ldquo請指教。
&rdquo區老太爺接過來看時,是鵝黃色虎皮裱糊的書面,用絲線訂着,封面上有條玉版筆的書簽,寫着大篆&ldquo淡廬詩草&rdquo四個字。
這才知道是他的一冊詩稿。
翻過來一看,裡面也是上好宣紙,朱絲欄的書頁。
第一二兩頁,是自題的一首序文。
再翻過去數頁,便是他的詩了。
用蠅頭小楷謄寫着,多半是七絕或五絕,也有幾首七律。
古風卻沒有。
詩旁邊圈圈點點,不知是自加的,或别個加的,這朱絲欄有天地格,上眉常常有些眉批。
那字迹,卻各各不同,大概是朋友的贊語了。
老先生翻了幾頁,還不曾說話,易伯同又笑道:&ldquo請老先生多多指教。
&rdquo區老先生被他這樣問着,不能不掀着那書頁看着,其間有一頁,詩題的字,寫得特别大,很可注意。
便先看那一首。
見那題目寫的是&ldquo元旦日恭和錢司令原韻,敬獻富部長&rdquo,詩是七律一首。
頭兩句詩是:&ldquo巴山宇水說陪都,樓上堆樓似畫圖。
&rdquo這兩句詩,似乎作者覺得起得很有勁,在句子旁邊大圈圈套着小圈圈一直下去。
易伯同直立在旁邊,看區老先生正注意這首自己加大題目的得意之作,便笑道:&ldquo老先生,也賞鑒兄弟這一首詩。
這是和韻,用人家的韻,說自己的話,實在難與暢所欲言。
而這個都字的韻,也實在不好押。
錢司令的原句是&lsquo雲山萬疊壯陪都&rsquo七個字,把重慶形勢說盡了,而都字除了用為陪都,又實在不能做别的用,所以兄弟也隻好這樣說着。
老先生覺得如何?&rdquo 區老太爺看了這十四個字之後,已經覺得有點毛骨悚然,根本就不願再向下看。
現在這詩翁偏要逐句讨論,真是個虐政,便笑道:&ldquo這樣說是對的,而根本我也不懂舊詩。
&rdquo易伯同笑道:&ldquo那是老先生太客氣了,這第二句詩,卻是兄弟經驗之談。
我一次由海棠溪過江回來,看到重慶的房子,一疊一疊的建築着,所以有了這個想法。
詩眼是這個堆字。
&rdquo他說時,伸了個食指向詩草上遙遙圈着。
接着又道:&ldquo古人&lsquo山外青山樓外樓&rsquo之句,是平看,我這是仰視。
&rdquo老先生連連的點着頭。
本來他覺得應當說幾個好字敷衍人家面子,可是自己生平不喜歡謊話,當了自己兩個兒子的面,也不能這樣自欺欺人,所以他除了點頭之外,卻不好作别的表示。
而這位易先生詩興大發,又不便過于掃了人家的興緻,隻有一面點頭,一面翻翻詩稿看,其實這詩稿上說些什麼東西,他根本也沒有印到腦子裡去。
亞雄在一旁看到父親這樣子,心裡十分明白,便笑道:&ldquo我是個俗人,我要說一句掃興的話了,快兩點鐘了,我們該走了。
&rdquo老太爺将詩卷掩上交給易先生道:&ldquo閣下這樣的佳作,當在明窗淨幾之間,緩緩賞鑒,這樣走馬看花,那怎可領略好處出來,而且也未免辜負大作。
我下次進城,再約了易先生暢談吧。
&rdquo易伯同接了他自己的詩稿,雖覺得相當掃興,可是沒有強迫人家看自己佳作的道理,也隻得連說&ldquo好好&rdquo。
他們談時,李狗子在一邊是無可插嘴的,現在見他們話說完了,卻把手扯着老先生的袖子道:&ldquo老師,我有一句話和你說,請到這邊來一下。
&rdquo老太爺倒沒有想着他會有什麼秘密話,隻得随了他走。
他們走去的地方,是門上挂着牌子的經理室,自也布置得和别家的經理室一樣,有寫字台,寫字椅。
李狗子讓老太爺在旁邊沙發上坐下,自己打開抽屜取出了支票簿,填寫了一張,再在身上掏出圖章盒子加了印鑒,再取了一個洋紙信封,用鋼筆慢慢在上面寫着字,總有五分鐘之久,才把這信封寫完,然後把那支票塞在信封裡,兩手捧了向老先生作了一個揖,笑道:你老人家是知道的,李狗子不會抖文,在人家面前我不能不裝一點樣子,避開人家還不說實話嗎?你老人家不要見笑,就看我這點心。
&rdquo說着把那信封遞過來。
老先生看他滿臉鄭重的樣子,不是吃午飯時在桌上那副功架了,先有三分感動,接過那信封來一看,見上面歪歪斜斜像螞蟻爬的痕迹似的,上面有六個字,乃是&ldquo學貝公上老帥&rdquo,其下另一行小字,&ldquo李萬有邦上&rdquo。
他的字體既惡劣,又不可理解。
先是一怔。
但凝想了一下,那&ldquo學&rdquo字一筆不苟,寫着有銅元大,雖下面&ldquo子&rdquo字脫了節,依然看得出來。
由這&ldquo學&rdquo字推測,加上知道這信封裡是支票。
那麼,可以猜出&ldquo貝&rdquo字是&ldquo費&rdquo字之誤。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