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逼
關燈
小
中
大
初到重慶來的人,走在街市上都會注意到,小客店門口挂的紙燈架子上面,寫了&ldquo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rdquo十個字。
久之,這&ldquo雞鳴早看天&rdquo也就成了一般人的日常習慣。
早上起來,推窗一望,好天氣有好天氣的打算,壞天氣有壞天氣的打算,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至少是各人心裡會有一點估計的。
區家父子兄妹,在樓上談了半夜的話,并未解決任何一個問題。
到了次日早上,依然各各要去為生活而掙紮。
第一個起來的照例是這位無工作的區老太爺,起床之後,立刻推開窗子向外面張望一番。
他這窗子外面,正對了起伏兩層的小山巒,山外是一道小江,入秋以後,平常總是濃霧把江面隐藏起來的,有時把兩層小山也都遮起來。
今天這霧黑得像青煙一般,連窗子外一個小山坪也罩得沉沉不見。
人在霧中過久了,對晴雨也有點習慣上的測驗。
霧若是白得像雲團一般,便越濃越晴得快,盡管早晨九十點鐘,伸手不見掌,而中午一定紅日高升。
霧若是黑的,便在一二日之内,沒有晴的希望,更黑些,便要下雨了。
但一陣雨之後,必定天晴,這也是屢試不爽的。
區老太爺對于這種氣象學,不但有生活的體驗,而且逐日筆之于日記簿中。
現在他看了天色一遍,斷定今天是個陰霧天,從從容容,把衣服披着,一面扣鈕扣,一面開大門,出去徘徊在大門外路上,隻管向通大街的一頭張望着。
幾分鐘後,一個送報的販子來了。
區老太爺正是等着他,迎上前去,接着一張報紙,趕快就展開來。
一面看,一面向裡走。
因為不曾戴上老花眼鏡,隻好先看看報上的題目。
頭一道大題目,便是&ldquo鄂西大捷我斃敵逾萬&rdquo。
另外一個副題是&ldquo我空軍昨襲武漢,炸毀敵機五十架&rdquo。
老頭子一高興,在大門口就喊起來,&ldquo痛快,痛快!炸毀敵機五十架!&rdquo将報放到堂屋桌上,自己便進卧室去找老花眼鏡。
無如桌子上、床頭邊、破書架上,幾個常放眼鏡的所在,都沒有找到,便高聲問道:誰拿了我的眼鏡?誰拿了我的眼鏡?&ldquo口裡這樣說着,手不免撫在胸前,這卻觸到口袋裡有些支架着的東西,索性伸手到衣袋裡去一掏,眼鏡可不是在這裡收着嗎?他哈哈地笑了一陣,戴上眼鏡将報看起來。
看了一遍,見亞雄走出來,便将報交給他。
亞雄笑道。
老太爺,我現在并不看報,我每天看的報,也許比你老人家要熟透幾倍,每日在機關裡的時間,都消耗在看報上。
我何必忙着在家裡和大家搶報看呢?我倒有一條更重要的消息,要報給你老人家,就是&hellip&hellip&rdquo說着走近一步,低聲向他微笑道:&ldquo缸裡米,不夠今天中午一頓了。
&rdquo 這裡順便交代一下:區家弟兄三人,隻有亞雄有太太,并且已生了孩子。
他又是個公務員,有平價米可領。
所以全家日常吃的,幾乎都是他領來的平價米。
卻說區老太爺看到報上登着那勝利的消息,就非常高興,滿臉都是笑容,現在大兒子一說家裡沒有米,不由得把臉上的笑容完全收拾幹淨,因道:&ldquo沒有米,那有什麼問題?去買就是了。
&rdquo他說着這話,未免聲音高了一點。
亞雄皺了眉道:&ldquo你老人家叫些什麼?&rdquo亞男由屋子裡答着話道:&ldquo這是我們不好,把大哥弄回來的米,都吃光了。
那沒有話說,這責任應當讓我和二哥三哥同負,立刻籌一筆款子,買兩鬥米回來。
&rdquo說着她右手扣鈕袢,左手去理鬓發,慢慢的走出房子來。
亞雄道:&ldquo你不要多心,并不是說你們把我領得的平價米吃了,我就不高興。
事實上,我不能不預先告訴父親一聲。
回頭我們都走了,讓他一人在家裡着急。
&rdquo亞男道:&ldquo告訴了父親,父親就不着急嗎?&rdquo亞雄道:&ldquo那就表示我們已經知道了,既知道,當然我們會在外面想法子。
&rdquo亞男道:&ldquo我說實話,大哥把平價米拿出來讓大家先吃了,已盡了義務,不能再要你想法子湊錢買米。
今天買米是我們的事了。
你不用過問,盡管安心去辦公吧!&rdquo 大家一陣争論,把亞英也吵醒了,聽到是說米的問題,便插嘴道:&ldquo我前兩天就注意到了,不成問題,今天的米歸我去買。
午飯可以煮得出來嗎?&rdquo亞雄道:&ldquo不但午飯可以煮出,便是晚飯也可以煮得出,剛才我是說得過于嚴重一點。
&rdquo亞英道:&ldquo那我更有騰挪的工夫了。
在下午六點鐘以前,我準扛一袋子米回來就是。
&rdquo亞男道:&ldquo我也應當去想點辦法,以防萬一。
&rdquo 大家正在堂屋裡讨論這個問題,西門德卻由二樓欄杆上伸着頭向樓下看了一看,點着頭笑道:&ldquo昨晚上說得餘興未了,今天一大早又讨論起來。
&rdquo區老太爺昂了頭笑道:&ldquo我們家裡人口多,米的問題是最大的威脅。
除了讨論這個,也沒有比較更重的了。
假如是問題很簡單,米出在米店裡,缸裡的米還可以吃兩餐,就不必費神:提早二十四小時來商量。
&rdquo這時區老太太在屋子裡面,隔了窗子伸出頭來望着,笑了低聲道:&ldquo老太爺,洗臉吧,熱水已是和你端來了。
&rdquo老太爺已知道這老夥伴的用意,望着樓上搖了兩搖頭,歎了一口氣,方才走開。
他這麼一搖頭,卻讓他第二個兒子注了意,正是那滿頭的頭發,比入川以前,要白過一大半去。
區老太爺今年六十五歲,在中國社會裡是享受兒子供奉的時候了。
雖然時代是轉變了,兒子已不一定供奉父母,可是這老太爺卻是一位溫故而知新的人物。
他對父母曾十分的孝順過,反過來,他要解放家庭的封建制度,由自身作起,盡量讓兒女們自由。
亞英平常就這樣想着,于今想起來,老太爺既絲毫未得着兒女們的供養,可也不要再教他受兒女之累了。
老大得來的平價米,有父母妻子全份,家中所以不夠,就全由多了兄妹三雙筷子。
方才老太爺歎這口氣,雖不為了這三個兒女,卻實在是三個兒女逼出來的。
頃刻之間,他轉了好幾遍念頭,便也就堅決的想着,今天一定去買一袋米回來。
心裡有事,縱然是個大霧天,也不想多貪一刻早睡,整理着西裝,匆匆的便走出大門去了。
亞英第一個對象,便是他的老同學費子宜。
因為他在生意上掙了一筆大錢,對于朋友方面,很肯幫忙,有時在馬路上看到衣衫比較寒酸的人,便拖着問情形怎麼樣。
假使真的有所困難,他就毫不猶豫的在身上掏出一卷鈔票奉贈。
這事雖未曾親眼得見,但是大家都這樣說了,也不能不略微相信。
在馬路上既是找着人送錢,那麼,到他家裡去想法子,就不會碰多大的釘子。
如此想了,徑直就向他家找來。
這費子宜住在一個半鄉半城的所在,買了一所西式新屋住着。
亞英輕易不到這地方來,所以也不曾特意來看看這位好友。
今天為了借錢,才到這裡來,多少有點尴尬,因之在路上一鼓作氣地走着,還無所謂,到了這費公館門口,便覺着有一點猶豫。
同時,想着這向人借錢的話,卻要怎樣開口,才為妥當?心裡打着主意,腳步就慢慢的有點移不動。
到了大門外時,還想了一想,真的無緣無故,跑向人家去借錢嗎?平常總不見面,見了面,就向人家借錢,這卻不是交友之道。
這麼一躊躇,他就不便率然向前敲門了。
他站着,約莫也想過了五分鐘,由不可冒昧,想到若是碰了釘子的話,那太不值得,再想到向來不和人家來往,一見面就借錢,這碰釘子有什麼不可能!越想越膽小,隻得掉轉身來,向回
久之,這&ldquo雞鳴早看天&rdquo也就成了一般人的日常習慣。
早上起來,推窗一望,好天氣有好天氣的打算,壞天氣有壞天氣的打算,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至少是各人心裡會有一點估計的。
區家父子兄妹,在樓上談了半夜的話,并未解決任何一個問題。
到了次日早上,依然各各要去為生活而掙紮。
第一個起來的照例是這位無工作的區老太爺,起床之後,立刻推開窗子向外面張望一番。
他這窗子外面,正對了起伏兩層的小山巒,山外是一道小江,入秋以後,平常總是濃霧把江面隐藏起來的,有時把兩層小山也都遮起來。
今天這霧黑得像青煙一般,連窗子外一個小山坪也罩得沉沉不見。
人在霧中過久了,對晴雨也有點習慣上的測驗。
霧若是白得像雲團一般,便越濃越晴得快,盡管早晨九十點鐘,伸手不見掌,而中午一定紅日高升。
霧若是黑的,便在一二日之内,沒有晴的希望,更黑些,便要下雨了。
但一陣雨之後,必定天晴,這也是屢試不爽的。
區老太爺對于這種氣象學,不但有生活的體驗,而且逐日筆之于日記簿中。
現在他看了天色一遍,斷定今天是個陰霧天,從從容容,把衣服披着,一面扣鈕扣,一面開大門,出去徘徊在大門外路上,隻管向通大街的一頭張望着。
幾分鐘後,一個送報的販子來了。
區老太爺正是等着他,迎上前去,接着一張報紙,趕快就展開來。
一面看,一面向裡走。
因為不曾戴上老花眼鏡,隻好先看看報上的題目。
頭一道大題目,便是&ldquo鄂西大捷我斃敵逾萬&rdquo。
另外一個副題是&ldquo我空軍昨襲武漢,炸毀敵機五十架&rdquo。
老頭子一高興,在大門口就喊起來,&ldquo痛快,痛快!炸毀敵機五十架!&rdquo将報放到堂屋桌上,自己便進卧室去找老花眼鏡。
無如桌子上、床頭邊、破書架上,幾個常放眼鏡的所在,都沒有找到,便高聲問道:誰拿了我的眼鏡?誰拿了我的眼鏡?&ldquo口裡這樣說着,手不免撫在胸前,這卻觸到口袋裡有些支架着的東西,索性伸手到衣袋裡去一掏,眼鏡可不是在這裡收着嗎?他哈哈地笑了一陣,戴上眼鏡将報看起來。
看了一遍,見亞雄走出來,便将報交給他。
亞雄笑道。
老太爺,我現在并不看報,我每天看的報,也許比你老人家要熟透幾倍,每日在機關裡的時間,都消耗在看報上。
我何必忙着在家裡和大家搶報看呢?我倒有一條更重要的消息,要報給你老人家,就是&hellip&hellip&rdquo說着走近一步,低聲向他微笑道:&ldquo缸裡米,不夠今天中午一頓了。
&rdquo 這裡順便交代一下:區家弟兄三人,隻有亞雄有太太,并且已生了孩子。
他又是個公務員,有平價米可領。
所以全家日常吃的,幾乎都是他領來的平價米。
卻說區老太爺看到報上登着那勝利的消息,就非常高興,滿臉都是笑容,現在大兒子一說家裡沒有米,不由得把臉上的笑容完全收拾幹淨,因道:&ldquo沒有米,那有什麼問題?去買就是了。
&rdquo他說着這話,未免聲音高了一點。
亞雄皺了眉道:&ldquo你老人家叫些什麼?&rdquo亞男由屋子裡答着話道:&ldquo這是我們不好,把大哥弄回來的米,都吃光了。
那沒有話說,這責任應當讓我和二哥三哥同負,立刻籌一筆款子,買兩鬥米回來。
&rdquo說着她右手扣鈕袢,左手去理鬓發,慢慢的走出房子來。
亞雄道:&ldquo你不要多心,并不是說你們把我領得的平價米吃了,我就不高興。
事實上,我不能不預先告訴父親一聲。
回頭我們都走了,讓他一人在家裡着急。
&rdquo亞男道:&ldquo告訴了父親,父親就不着急嗎?&rdquo亞雄道:&ldquo那就表示我們已經知道了,既知道,當然我們會在外面想法子。
&rdquo亞男道:&ldquo我說實話,大哥把平價米拿出來讓大家先吃了,已盡了義務,不能再要你想法子湊錢買米。
今天買米是我們的事了。
你不用過問,盡管安心去辦公吧!&rdquo 大家一陣争論,把亞英也吵醒了,聽到是說米的問題,便插嘴道:&ldquo我前兩天就注意到了,不成問題,今天的米歸我去買。
午飯可以煮得出來嗎?&rdquo亞雄道:&ldquo不但午飯可以煮出,便是晚飯也可以煮得出,剛才我是說得過于嚴重一點。
&rdquo亞英道:&ldquo那我更有騰挪的工夫了。
在下午六點鐘以前,我準扛一袋子米回來就是。
&rdquo亞男道:&ldquo我也應當去想點辦法,以防萬一。
&rdquo 大家正在堂屋裡讨論這個問題,西門德卻由二樓欄杆上伸着頭向樓下看了一看,點着頭笑道:&ldquo昨晚上說得餘興未了,今天一大早又讨論起來。
&rdquo區老太爺昂了頭笑道:&ldquo我們家裡人口多,米的問題是最大的威脅。
除了讨論這個,也沒有比較更重的了。
假如是問題很簡單,米出在米店裡,缸裡的米還可以吃兩餐,就不必費神:提早二十四小時來商量。
&rdquo這時區老太太在屋子裡面,隔了窗子伸出頭來望着,笑了低聲道:&ldquo老太爺,洗臉吧,熱水已是和你端來了。
&rdquo老太爺已知道這老夥伴的用意,望着樓上搖了兩搖頭,歎了一口氣,方才走開。
他這麼一搖頭,卻讓他第二個兒子注了意,正是那滿頭的頭發,比入川以前,要白過一大半去。
區老太爺今年六十五歲,在中國社會裡是享受兒子供奉的時候了。
雖然時代是轉變了,兒子已不一定供奉父母,可是這老太爺卻是一位溫故而知新的人物。
他對父母曾十分的孝順過,反過來,他要解放家庭的封建制度,由自身作起,盡量讓兒女們自由。
亞英平常就這樣想着,于今想起來,老太爺既絲毫未得着兒女們的供養,可也不要再教他受兒女之累了。
老大得來的平價米,有父母妻子全份,家中所以不夠,就全由多了兄妹三雙筷子。
方才老太爺歎這口氣,雖不為了這三個兒女,卻實在是三個兒女逼出來的。
頃刻之間,他轉了好幾遍念頭,便也就堅決的想着,今天一定去買一袋米回來。
心裡有事,縱然是個大霧天,也不想多貪一刻早睡,整理着西裝,匆匆的便走出大門去了。
亞英第一個對象,便是他的老同學費子宜。
因為他在生意上掙了一筆大錢,對于朋友方面,很肯幫忙,有時在馬路上看到衣衫比較寒酸的人,便拖着問情形怎麼樣。
假使真的有所困難,他就毫不猶豫的在身上掏出一卷鈔票奉贈。
這事雖未曾親眼得見,但是大家都這樣說了,也不能不略微相信。
在馬路上既是找着人送錢,那麼,到他家裡去想法子,就不會碰多大的釘子。
如此想了,徑直就向他家找來。
這費子宜住在一個半鄉半城的所在,買了一所西式新屋住着。
亞英輕易不到這地方來,所以也不曾特意來看看這位好友。
今天為了借錢,才到這裡來,多少有點尴尬,因之在路上一鼓作氣地走着,還無所謂,到了這費公館門口,便覺着有一點猶豫。
同時,想着這向人借錢的話,卻要怎樣開口,才為妥當?心裡打着主意,腳步就慢慢的有點移不動。
到了大門外時,還想了一想,真的無緣無故,跑向人家去借錢嗎?平常總不見面,見了面,就向人家借錢,這卻不是交友之道。
這麼一躊躇,他就不便率然向前敲門了。
他站着,約莫也想過了五分鐘,由不可冒昧,想到若是碰了釘子的話,那太不值得,再想到向來不和人家來往,一見面就借錢,這碰釘子有什麼不可能!越想越膽小,隻得掉轉身來,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