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黃花岡七二烈殉難 佛山鎮三點會鏖兵
關燈
小
中
大
督署煙騰焰起,知道一黨一員已經得手。
後聞督署裡面喧戰之一聲,不知勝負誰屬;以後再瞧下去,一幕不如一幕。
官軍方面,所有水陸大隊,都趕殺進城。
起先鼓聲咚咚,号聲隆隆,繼則槍聲炮聲,喊聲械鬥聲。
在這煙聲霧滾之中,料定是革命軍寡不敵衆,料定是支持不住,難出重圍。
急切想得個确耗,無奈交通斷絕,派出去的臨時救應,一個是不得回來,忙的攜了手槍下樓,預備突一突重圍,好救出幾個同志,又不知從何着手,繼而一想,犧牲這多數頭領,也不算什麼,隻要留得我在,總可以替他們複仇,總可以把滿清推翻,改建一個簇新的民國。
主張一定,不走正街,揀那槍彈稀疏的路徑,竄至城根,好在由城裡上城,是個斜坡勢,由城頭下望可巧面前是一方草地,這時顧不得危險,縱身跳下,居然身命安全,趕快逃至香港。
誰知黃興到了,胡漢民也來了,兩人相抱大哭道:“我們今日這班同志,怕的一個不得生還,你我倆好險呀。
” 胡漢民将經過的情形,講了個長篇大套,餓了吃飯,又備壺酒來正在舉杯相對,談個不休,忽然進了一個婦女嚷說:“你倆真個快樂,所有我們志士,都犧牲得幹幹淨淨,這卻如何是好。
” 且說且哭,且把地面幾乎跺陷下去,那個婦女化妝,不是别個,卻是宋教仁。
由黃興、胡漢民叫他卸去化妝坐定,從長計議。
一面催促三點會,火速進兵,一面派人仍至省城,偵探消息。
我講這種慘殺消息,是不必往探的,自從官軍李準、吳宗禹以水陸兩師殺平革命一黨一,那總督張鳴岐,複行趕回督署,一道嚴令,不許開城,即由軍一警挨家捕捉一黨一人。
除當場捉獲林覺民、宋玉琳、江繼厚、林常拔、陳可鈞五人,當堂問訊,五人總是直供不諱,不過溫知縣,見着林覺民一表人才,意在開脫。
且探知為林則徐孫輩,當下示意覺民,叫他承認個誤入。
誰知覺民不肯賣友,視死如歸,不但不承關顧,反把溫宗舜奚落一頓。
結果五個人,被同樣問罪,一律判決。
當時由粵省大善士廖少帆、胡善波、張子謙三人,吳請備棺殓埋,指定東門外黃花岡地址,計共七十二人列為七十二冢。
這就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殉難,一段慘史,真叫人可驚可泣,可悲可歎。
我講驚泣悲歎,總是無益,所希望的再接再厲。
這時三點會洪順堂,卻得到黃興的知會,忙在惠州遣兵調将,分所部為三大隊,第一隊由張蘭彬、劉祥帶兵五千,從佛山鎮正面撲攻。
第二隊由羅桂仔、羅天子喜帶兵五千,助攻左面,第三隊由盧亞貴、陳亞純帶兵五千,助攻右面,另外洪順堂攜着舅子賴發,亦帶兵五千,在後策應。
記得三點起兵,是在四月初三,距廣州亂事,僅隔三日。
彼所注意的地點,為佛山鎮,兵抵佛山。
誰知佛山鎮總兵秦福明,已先事布防,開了兩仗,勝負未分卻好省城得信,由粵督張鳴岐,又加派黃廣協等,督帶大批軍隊過來,又是欽廉道,瓊雷道兩路兵馬馳至,這時洪順堂因着四面受敵,又戰亡了羅桂仔、盧亞貴,收拾殘部,一支是竄走增城,一支是竄走搏羅。
洪順堂在後制止不住,也就偃旗息鼓,逃入廣西。
這次三點會的舉動,算做同盟會個尾聲,此既失敗,彼亦奔逃,捷音報入廣州,當由總督張鳴岐鋪叙戰功,兩起并做一起。
講得自家如何調度,将士如何用命,同盟會如何殘滅無遺,三點會如何剿除殆盡。
這種電奏到京,攝政王自然異常快慰,不須交代,一班将士皆有膺賞。
把張鳴岐、李準、吳宗禹一體賞加宮保衛,每人賞穿一件黃馬褂,以示朝廷酬動之意。
正是:一黨一人奮臂救民族烈士捐軀振國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後聞督署裡面喧戰之一聲,不知勝負誰屬;以後再瞧下去,一幕不如一幕。
官軍方面,所有水陸大隊,都趕殺進城。
起先鼓聲咚咚,号聲隆隆,繼則槍聲炮聲,喊聲械鬥聲。
在這煙聲霧滾之中,料定是革命軍寡不敵衆,料定是支持不住,難出重圍。
急切想得個确耗,無奈交通斷絕,派出去的臨時救應,一個是不得回來,忙的攜了手槍下樓,預備突一突重圍,好救出幾個同志,又不知從何着手,繼而一想,犧牲這多數頭領,也不算什麼,隻要留得我在,總可以替他們複仇,總可以把滿清推翻,改建一個簇新的民國。
主張一定,不走正街,揀那槍彈稀疏的路徑,竄至城根,好在由城裡上城,是個斜坡勢,由城頭下望可巧面前是一方草地,這時顧不得危險,縱身跳下,居然身命安全,趕快逃至香港。
誰知黃興到了,胡漢民也來了,兩人相抱大哭道:“我們今日這班同志,怕的一個不得生還,你我倆好險呀。
” 胡漢民将經過的情形,講了個長篇大套,餓了吃飯,又備壺酒來正在舉杯相對,談個不休,忽然進了一個婦女嚷說:“你倆真個快樂,所有我們志士,都犧牲得幹幹淨淨,這卻如何是好。
” 且說且哭,且把地面幾乎跺陷下去,那個婦女化妝,不是别個,卻是宋教仁。
由黃興、胡漢民叫他卸去化妝坐定,從長計議。
一面催促三點會,火速進兵,一面派人仍至省城,偵探消息。
我講這種慘殺消息,是不必往探的,自從官軍李準、吳宗禹以水陸兩師殺平革命一黨一,那總督張鳴岐,複行趕回督署,一道嚴令,不許開城,即由軍一警挨家捕捉一黨一人。
除當場捉獲林覺民、宋玉琳、江繼厚、林常拔、陳可鈞五人,當堂問訊,五人總是直供不諱,不過溫知縣,見着林覺民一表人才,意在開脫。
且探知為林則徐孫輩,當下示意覺民,叫他承認個誤入。
誰知覺民不肯賣友,視死如歸,不但不承關顧,反把溫宗舜奚落一頓。
結果五個人,被同樣問罪,一律判決。
當時由粵省大善士廖少帆、胡善波、張子謙三人,吳請備棺殓埋,指定東門外黃花岡地址,計共七十二人列為七十二冢。
這就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殉難,一段慘史,真叫人可驚可泣,可悲可歎。
我講驚泣悲歎,總是無益,所希望的再接再厲。
這時三點會洪順堂,卻得到黃興的知會,忙在惠州遣兵調将,分所部為三大隊,第一隊由張蘭彬、劉祥帶兵五千,從佛山鎮正面撲攻。
第二隊由羅桂仔、羅天子喜帶兵五千,助攻左面,第三隊由盧亞貴、陳亞純帶兵五千,助攻右面,另外洪順堂攜着舅子賴發,亦帶兵五千,在後策應。
記得三點起兵,是在四月初三,距廣州亂事,僅隔三日。
彼所注意的地點,為佛山鎮,兵抵佛山。
誰知佛山鎮總兵秦福明,已先事布防,開了兩仗,勝負未分卻好省城得信,由粵督張鳴岐,又加派黃廣協等,督帶大批軍隊過來,又是欽廉道,瓊雷道兩路兵馬馳至,這時洪順堂因着四面受敵,又戰亡了羅桂仔、盧亞貴,收拾殘部,一支是竄走增城,一支是竄走搏羅。
洪順堂在後制止不住,也就偃旗息鼓,逃入廣西。
這次三點會的舉動,算做同盟會個尾聲,此既失敗,彼亦奔逃,捷音報入廣州,當由總督張鳴岐鋪叙戰功,兩起并做一起。
講得自家如何調度,将士如何用命,同盟會如何殘滅無遺,三點會如何剿除殆盡。
這種電奏到京,攝政王自然異常快慰,不須交代,一班将士皆有膺賞。
把張鳴岐、李準、吳宗禹一體賞加宮保衛,每人賞穿一件黃馬褂,以示朝廷酬動之意。
正是:一黨一人奮臂救民族烈士捐軀振國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