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膺寵命洪學士趨朝 遂性懷睿親王監國
關燈
小
中
大
過節兒嗎?”
說着,提起手裡的馬鞭子撩過去,在睿王額上拍地打了一下,說道:“明天再不進宮來,仔細你的腿。
” 多爾衮磕過頭,騎上了馬,轉身走去。
行不數步,回頭一看,見那王臯鄧侉子兩人,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把皇後夾在中間,三個人并着馬頭,臉兒湊在一處,做出十分親密的樣子來。
多爾衮這時一縷酸氣,從腳跟直沖頂門,自言自語道:“你們這兩個王八蛋,俺明天好好地收拾你。
” 到了第二天,多爾衮真的進宮去,見他哥哥,悄悄地把昨天在圍場上見王臯鄧侉子如何如何無禮怕情形,盡量說出。
誰知太宗對于這兩人,心中本來有一個疑一團一,前幾天太宗走進永福宮,遠遠看見皇後正和鄧侉子在那裡調笑。
當時還認作一時眼花,忍耐在肚子,不曾發作,如今聽了多爾衮的說話,想到從前的情形,愈想愈疑,不覺勃然大恕。
心想這兩個光棍,留在宮裡,終究不是事體。
不如趁今天發付了他。
想罷,立刻打發侍衛傳谕進去把王臯鄧侉子兩人,一齊喚出宮來。
皇後正和兩人說笑,聽說有谕旨,皇後急問為什麼事體?宮女回說不知道。
王鄧兩人隻得跟着侍衛出去,見了皇帝,跪下磕頭。
太宗一句話也不說,隻把令箭遞給多爾衮,把這兩人押出朝門外,砍下腦袋來。
待到皇後知道這個消息已經遲了。
皇後明知多爾衮一愛一自己,所以殺這兩人。
但是眼前少了這兩人湊趣,便覺郁郁寡歡。
太宗皇帝近日又因為朝鮮的事體,天天和幾位貝勒大臣商議出征,也沒有工夫進宮來陪伴她。
把個皇後丢得冷清清地。
那太宗為何又要出兵朝鮮,隻因朝鮮平日瞧滿洲不起,但知尊戴明朝。
及至事到危急遣使求和,也不過是解目前之圍,并非真心歸附。
太宗即位之後,受臣下的推崇,曾上了一個寬溫仁聖皇帝的尊号。
那時各處鄰封,都來趨賀,惟有朝鮮近在咫尺,絕不理會,豈不是一個反對他的暗示嗎。
最近,朝鮮王的妃子韓氏死了,太宗打發英俄爾岱、馬福太兩人去朝鮮吊喪,趁便勸他投降稱臣。
誰知那朝鮮王非但不肯投降,反埋伏兵士在客館裡,要刺殺這兩個使臣。
這兩個使臣逃回國來,把這情形一五一十奏明太宗。
太宗大怒,立刻調遣十萬大軍,預備禦駕親征。
皇後打聽得太宗又要親征,便想起一件事,趁太宗朝罷回宮時候,便問皇上此番出征命何人監國,太宗道:“朕已将朝裡的事體,托付了洪學士。
他雖說是新近歸順的,看來卻是十分可靠的人。
宮裡的事,自有皇後主持,照那上回出兵撫順的一樣辦理。
” 皇後忙奏道“這一回可不能照上回的辦法了。
因為妾身近來多病,不能多受辛苦,求皇上留下一個親信的人監國才好。
” 太宗聽了,倒躊躇起來,說道:“留什麼人監國呢?” 偏偏阿敏和莽古爾泰又是鬧病。
皇後冷笑一聲說道:“皇上以為他們可靠麼?妾身害怕的,就是他們兩個人。
” 太宗覺得詫異,忙問這兩人怎麼樣。
皇後攔着說道:“皇上出兵在即,這兩人怎麼,且不去問他。
總之請皇上留下一個人監國。
妾身便可保得無事。
” 太宗因心中有事,也不追問下去隻是說道到底留誰好呢。
皇後見太宗想來想去,都想不出一個人來,索一性一說道:“多爾衮皇上不是常常稱贊他忠心嗎。
況且又是妾的妹夫,倘然留他在朝裡監國,一定沒有亂子。
他是自己家裡人,也可以管得宮裡的事體。
妾也不用避什麼嫌疑。
” 太宗拍着手說道:“是啊怎麼朕一時也把他忘了呢。
快傳他進來。
” 宮女領命出去。
不多時,多爾衮進宮來。
太宗把留京監國,和提防阿敏莽古爾泰的話,再三叮囑了一回。
自己便站起身來。
出去料理出征的事。
等到各事整備,便帶着大兵,一直向朝鮮進發去了。
這裡多爾衮自太宗出征後,日日到朝房料理政務。
有一天聽得皇後傳喚,立刻進永福宮。
見了皇後,忙請了一個安。
直一挺一挺站在皇後面前候旨意。
半晌,皇後也不開口,也不叫去。
等得不耐煩,便說道:“多爾衮伺候着呢。
” 皇後微微一笑,說道:“我有要緊話和你商量,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快随我到寝宮去。
” 說着自己站起身來,向前走去。
多爾衮跟在後面,到了寝宮,皇後便在逍遙椅上坐下,向宮女們望了一眼,宮女們知道皇後的意思急急退出。
隻剩他叔嫂二人坐着,唧唧哝哝,不知商量些什麼,直到天色已晚,掌上燈來多爾衮要告辭回去,皇後向他溜了一眼,接着笑了一笑,說道:“用了晚膳回去。
” 自己便轉入套房,重勻脂粉,換了晚妝。
宮人擺晚膳,皇後居中坐下,多爾衮在傍陪座。
宮女斟上了酒,兩人便淺斟低酌起來。
一面說笑着,一面吃喝着。
停了一會,那貼身服侍的兩個宮女,也退了出來,在外面守候着,隻覺得燈影昏沉,語言纏一綿,唧唧哝哝的直到半夜時分,多爾衮才告辭出來。
宮女們掌着宮燈送他出去。
臨走的時候,還是依依不舍地說了許多話。
正是:側聽曼聲彌繡幕歸來月色半人家不知多爾衮回去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多爾衮磕過頭,騎上了馬,轉身走去。
行不數步,回頭一看,見那王臯鄧侉子兩人,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把皇後夾在中間,三個人并着馬頭,臉兒湊在一處,做出十分親密的樣子來。
多爾衮這時一縷酸氣,從腳跟直沖頂門,自言自語道:“你們這兩個王八蛋,俺明天好好地收拾你。
” 到了第二天,多爾衮真的進宮去,見他哥哥,悄悄地把昨天在圍場上見王臯鄧侉子如何如何無禮怕情形,盡量說出。
誰知太宗對于這兩人,心中本來有一個疑一團一,前幾天太宗走進永福宮,遠遠看見皇後正和鄧侉子在那裡調笑。
當時還認作一時眼花,忍耐在肚子,不曾發作,如今聽了多爾衮的說話,想到從前的情形,愈想愈疑,不覺勃然大恕。
心想這兩個光棍,留在宮裡,終究不是事體。
不如趁今天發付了他。
想罷,立刻打發侍衛傳谕進去把王臯鄧侉子兩人,一齊喚出宮來。
皇後正和兩人說笑,聽說有谕旨,皇後急問為什麼事體?宮女回說不知道。
王鄧兩人隻得跟着侍衛出去,見了皇帝,跪下磕頭。
太宗一句話也不說,隻把令箭遞給多爾衮,把這兩人押出朝門外,砍下腦袋來。
待到皇後知道這個消息已經遲了。
皇後明知多爾衮一愛一自己,所以殺這兩人。
但是眼前少了這兩人湊趣,便覺郁郁寡歡。
太宗皇帝近日又因為朝鮮的事體,天天和幾位貝勒大臣商議出征,也沒有工夫進宮來陪伴她。
把個皇後丢得冷清清地。
那太宗為何又要出兵朝鮮,隻因朝鮮平日瞧滿洲不起,但知尊戴明朝。
及至事到危急遣使求和,也不過是解目前之圍,并非真心歸附。
太宗即位之後,受臣下的推崇,曾上了一個寬溫仁聖皇帝的尊号。
那時各處鄰封,都來趨賀,惟有朝鮮近在咫尺,絕不理會,豈不是一個反對他的暗示嗎。
最近,朝鮮王的妃子韓氏死了,太宗打發英俄爾岱、馬福太兩人去朝鮮吊喪,趁便勸他投降稱臣。
誰知那朝鮮王非但不肯投降,反埋伏兵士在客館裡,要刺殺這兩個使臣。
這兩個使臣逃回國來,把這情形一五一十奏明太宗。
太宗大怒,立刻調遣十萬大軍,預備禦駕親征。
皇後打聽得太宗又要親征,便想起一件事,趁太宗朝罷回宮時候,便問皇上此番出征命何人監國,太宗道:“朕已将朝裡的事體,托付了洪學士。
他雖說是新近歸順的,看來卻是十分可靠的人。
宮裡的事,自有皇後主持,照那上回出兵撫順的一樣辦理。
” 皇後忙奏道“這一回可不能照上回的辦法了。
因為妾身近來多病,不能多受辛苦,求皇上留下一個親信的人監國才好。
” 太宗聽了,倒躊躇起來,說道:“留什麼人監國呢?” 偏偏阿敏和莽古爾泰又是鬧病。
皇後冷笑一聲說道:“皇上以為他們可靠麼?妾身害怕的,就是他們兩個人。
” 太宗覺得詫異,忙問這兩人怎麼樣。
皇後攔着說道:“皇上出兵在即,這兩人怎麼,且不去問他。
總之請皇上留下一個人監國。
妾身便可保得無事。
” 太宗因心中有事,也不追問下去隻是說道到底留誰好呢。
皇後見太宗想來想去,都想不出一個人來,索一性一說道:“多爾衮皇上不是常常稱贊他忠心嗎。
況且又是妾的妹夫,倘然留他在朝裡監國,一定沒有亂子。
他是自己家裡人,也可以管得宮裡的事體。
妾也不用避什麼嫌疑。
” 太宗拍着手說道:“是啊怎麼朕一時也把他忘了呢。
快傳他進來。
” 宮女領命出去。
不多時,多爾衮進宮來。
太宗把留京監國,和提防阿敏莽古爾泰的話,再三叮囑了一回。
自己便站起身來。
出去料理出征的事。
等到各事整備,便帶着大兵,一直向朝鮮進發去了。
這裡多爾衮自太宗出征後,日日到朝房料理政務。
有一天聽得皇後傳喚,立刻進永福宮。
見了皇後,忙請了一個安。
直一挺一挺站在皇後面前候旨意。
半晌,皇後也不開口,也不叫去。
等得不耐煩,便說道:“多爾衮伺候着呢。
” 皇後微微一笑,說道:“我有要緊話和你商量,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快随我到寝宮去。
” 說着自己站起身來,向前走去。
多爾衮跟在後面,到了寝宮,皇後便在逍遙椅上坐下,向宮女們望了一眼,宮女們知道皇後的意思急急退出。
隻剩他叔嫂二人坐着,唧唧哝哝,不知商量些什麼,直到天色已晚,掌上燈來多爾衮要告辭回去,皇後向他溜了一眼,接着笑了一笑,說道:“用了晚膳回去。
” 自己便轉入套房,重勻脂粉,換了晚妝。
宮人擺晚膳,皇後居中坐下,多爾衮在傍陪座。
宮女斟上了酒,兩人便淺斟低酌起來。
一面說笑着,一面吃喝着。
停了一會,那貼身服侍的兩個宮女,也退了出來,在外面守候着,隻覺得燈影昏沉,語言纏一綿,唧唧哝哝的直到半夜時分,多爾衮才告辭出來。
宮女們掌着宮燈送他出去。
臨走的時候,還是依依不舍地說了許多話。
正是:側聽曼聲彌繡幕歸來月色半人家不知多爾衮回去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