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念故交岡上尋遺體 懷深恨刀下誓狂言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英明皇帝回宮之後,便在宮中大排筵宴,慶賀凱旋。
随征各貝勒大臣,個個加級封賞。
到了第二天,皇帝坐朝,便有扈爾漢出班奏道:“現有明朝西路兵馬,已由寬甸進董鄂路,居民逃匿深山茂林中。
那總兵劉挺縱兵焚掠村莊,殺死百姓很多。
當有牛錄額真托保、額爾納、額黑乙三人,率駐防兵五百名迎敵,被劉挺軍隊重重圍住。
額爾納額黑乙被亂兵殺死,損了我兵士三百人。
托保帶了殘餘軍馬,逃來盛京求救,請皇上下令快發大兵前去迎敵。
” 皇帝忙下令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統率原有人馬,先住董鄂路迎戰,又令扈爾漢帶領三軍,在深山茂林中策應。
留四千一精一銳,保守盛京,預備抵敵李如柏賀世賢的兵馬。
此番出兵,大貝勒當大元帥,三貝勒當副元帥,四貝勒當先鋒元帥。
四貝勒領着二千人馬。
拔寨先起,看看走到富察地方,探馬報說,前面明兵,沿佟家江來,相距隻有六十裡。
四貝勒便吩咐在山谷中,紮下營盤。
一面在後營挑選二百名明朝投降的浙江兵士,傳進帳來,給他酒肉,又用好言安慰一番,教他們依舊穿起明朝的軍裝,打着明朝旗号,到佟家江劉挺營裡,謊報杜軍已得了盛京城池,特打發來迎接将軍進城。
倘能騙得劉挺到來便是你們的功勞。
立刻放你們回家鄉去。
那班兵士,思家念切。
聽得放他回家,便個個感激,當下打扮停當。
打着杜将軍旗幟,向佟家江一路迎上去。
這裡扈爾漢也帶着他的馬隊趕到,和四貝勒合兵一處。
卻說那劉挺從演場出發,由寬甸東向,沿佟家江一帶過來,沿山路途崎岖,叢莽深谷密,心中又怕杜松先得了盛京,奪了自己的大功。
因此催促兵士,晝夜趕程。
兵士們走得疲倦萬分,到了董鄂路,便借着民房,休息一宵,第三天又拔隊向富察地方前進。
劉挺原與朝鮮兵約會在此,看看朝鮮兵尚未到。
隻好暫行沿江紮定,等他兵到,合力進攻。
一日黃昏時候,江面渡過一小隊人馬來,夕一陽一照着那旗上,顯出一個杜字來。
劉挺打聽明白,是自家兵士,便傳他進帳,問起杜将軍時,原來早于三日前,奪取盛京,專候劉将軍過江去商量收拾北路部落。
這班兵士,說得活靈活現,不由劉挺不信,頓時心中一喜一恨,喜的是建州夷已滅,中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恨的是朝鮮軍隊,延誤時日,這攻破盛京的一番大功,眼巴巴被杜将軍奪去,自己枉做了個先鋒元帥。
當下傳令兵幹,準備明天渡江入城翌晨起來,個個卸下甲胄,收藏兵器,報信的二百名沙漠兵士,走在前面領路,一路談笑歌唱,渡過江去。
看看走了二十多裡路,後面忽然金鼓喧天。
三貝勒帶着一支人馬殺來。
劉挺十分慌張,再看那領路的浙江兵,已是分頭四散,去得無影無蹤,幸而随身的五百名親兵,還不曾卸甲,便掉轉身來,列成陣勢,拍馬當先,和三貝勒厮殺,無奈那建州兵越來越多,自己後面的兵士,又來不及穿甲。
劉挺知道這裡有一座阿布達裡岡,可以駐得兵馬,便傳令速速後退,打算占住這座山岡,再與敵人厮殺。
才走到山腰裡,山頂上一聲号炮,四貝勒已帶着人馬,沖殺下來。
明兵大半是手無寸鐵,又是身披軟甲,隻見山頂上箭如驟雨,打得明兵馬仰人翻。
劉挺看看人馬折去大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便帶着幾十個親兵,向西逃去。
過了一個山峽,西面兩支人馬殺出。
左邊是四貝勒,右邊是扈爾漢,把他截在中心,他仍是東沖西突。
到了危急時候,拔佩刀自刎而死。
四貝勒吩咐手下割下他的首級,同去獻功。
這時朝鮮的援軍統帥姜宏立,打聽得明兵已敗,便偃旗息鼓回國去了。
大貝勒和三貝勒扈爾漢等,班師回朝。
英明皇帝十分歡喜。
吩咐備辦慶功筵宴,請大小從征官員,在禦花園吃酒。
又在宮裡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晉們,開一個家庭盛宴,吃得大家痛快淋一漓。
這且不在話下。
卻說明經略使楊鎬,在沈一陽一城中,接二連三的得到三路兵隊全軍覆沒的報告,吓得神魂無主,手足忙亂。
一面繕寫奏章,申報朝廷,一面傳出加緊軍令,送去清河城,叫總兵李如柏立刻整軍退回沈一陽一。
保護城池,約略檢算,是役明朝陣亡兵士八萬八千餘名。
陣亡将領三百餘名。
中途逃亡的兵士一萬餘名。
楊鎬這時心中最挂念的,便是他盟弟劉挺的一屍一首。
當下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的到阿布達裡岡下去。
覓得劉将軍的遺體來。
指點工匠,用香木調刻一個人頭,安在這遺體的頸子上,又買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裝下了。
親自送回北京去。
劉挺的妻子撫棺大恸,哭得死去活來。
虧得楊夫人千言萬語安慰她,楊鎬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劉公子,兩家成了眷屬。
劉夫人也得一個靠傍,從此母子都住在楊家。
惟是楊鎬這回拜命東征,結果一敗塗地,也是罪無可赦。
朝中禦史交章彈劾,
随征各貝勒大臣,個個加級封賞。
到了第二天,皇帝坐朝,便有扈爾漢出班奏道:“現有明朝西路兵馬,已由寬甸進董鄂路,居民逃匿深山茂林中。
那總兵劉挺縱兵焚掠村莊,殺死百姓很多。
當有牛錄額真托保、額爾納、額黑乙三人,率駐防兵五百名迎敵,被劉挺軍隊重重圍住。
額爾納額黑乙被亂兵殺死,損了我兵士三百人。
托保帶了殘餘軍馬,逃來盛京求救,請皇上下令快發大兵前去迎敵。
” 皇帝忙下令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統率原有人馬,先住董鄂路迎戰,又令扈爾漢帶領三軍,在深山茂林中策應。
留四千一精一銳,保守盛京,預備抵敵李如柏賀世賢的兵馬。
此番出兵,大貝勒當大元帥,三貝勒當副元帥,四貝勒當先鋒元帥。
四貝勒領着二千人馬。
拔寨先起,看看走到富察地方,探馬報說,前面明兵,沿佟家江來,相距隻有六十裡。
四貝勒便吩咐在山谷中,紮下營盤。
一面在後營挑選二百名明朝投降的浙江兵士,傳進帳來,給他酒肉,又用好言安慰一番,教他們依舊穿起明朝的軍裝,打着明朝旗号,到佟家江劉挺營裡,謊報杜軍已得了盛京城池,特打發來迎接将軍進城。
倘能騙得劉挺到來便是你們的功勞。
立刻放你們回家鄉去。
那班兵士,思家念切。
聽得放他回家,便個個感激,當下打扮停當。
打着杜将軍旗幟,向佟家江一路迎上去。
這裡扈爾漢也帶着他的馬隊趕到,和四貝勒合兵一處。
卻說那劉挺從演場出發,由寬甸東向,沿佟家江一帶過來,沿山路途崎岖,叢莽深谷密,心中又怕杜松先得了盛京,奪了自己的大功。
因此催促兵士,晝夜趕程。
兵士們走得疲倦萬分,到了董鄂路,便借着民房,休息一宵,第三天又拔隊向富察地方前進。
劉挺原與朝鮮兵約會在此,看看朝鮮兵尚未到。
隻好暫行沿江紮定,等他兵到,合力進攻。
一日黃昏時候,江面渡過一小隊人馬來,夕一陽一照着那旗上,顯出一個杜字來。
劉挺打聽明白,是自家兵士,便傳他進帳,問起杜将軍時,原來早于三日前,奪取盛京,專候劉将軍過江去商量收拾北路部落。
這班兵士,說得活靈活現,不由劉挺不信,頓時心中一喜一恨,喜的是建州夷已滅,中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恨的是朝鮮軍隊,延誤時日,這攻破盛京的一番大功,眼巴巴被杜将軍奪去,自己枉做了個先鋒元帥。
當下傳令兵幹,準備明天渡江入城翌晨起來,個個卸下甲胄,收藏兵器,報信的二百名沙漠兵士,走在前面領路,一路談笑歌唱,渡過江去。
看看走了二十多裡路,後面忽然金鼓喧天。
三貝勒帶着一支人馬殺來。
劉挺十分慌張,再看那領路的浙江兵,已是分頭四散,去得無影無蹤,幸而随身的五百名親兵,還不曾卸甲,便掉轉身來,列成陣勢,拍馬當先,和三貝勒厮殺,無奈那建州兵越來越多,自己後面的兵士,又來不及穿甲。
劉挺知道這裡有一座阿布達裡岡,可以駐得兵馬,便傳令速速後退,打算占住這座山岡,再與敵人厮殺。
才走到山腰裡,山頂上一聲号炮,四貝勒已帶着人馬,沖殺下來。
明兵大半是手無寸鐵,又是身披軟甲,隻見山頂上箭如驟雨,打得明兵馬仰人翻。
劉挺看看人馬折去大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便帶着幾十個親兵,向西逃去。
過了一個山峽,西面兩支人馬殺出。
左邊是四貝勒,右邊是扈爾漢,把他截在中心,他仍是東沖西突。
到了危急時候,拔佩刀自刎而死。
四貝勒吩咐手下割下他的首級,同去獻功。
這時朝鮮的援軍統帥姜宏立,打聽得明兵已敗,便偃旗息鼓回國去了。
大貝勒和三貝勒扈爾漢等,班師回朝。
英明皇帝十分歡喜。
吩咐備辦慶功筵宴,請大小從征官員,在禦花園吃酒。
又在宮裡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晉們,開一個家庭盛宴,吃得大家痛快淋一漓。
這且不在話下。
卻說明經略使楊鎬,在沈一陽一城中,接二連三的得到三路兵隊全軍覆沒的報告,吓得神魂無主,手足忙亂。
一面繕寫奏章,申報朝廷,一面傳出加緊軍令,送去清河城,叫總兵李如柏立刻整軍退回沈一陽一。
保護城池,約略檢算,是役明朝陣亡兵士八萬八千餘名。
陣亡将領三百餘名。
中途逃亡的兵士一萬餘名。
楊鎬這時心中最挂念的,便是他盟弟劉挺的一屍一首。
當下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的到阿布達裡岡下去。
覓得劉将軍的遺體來。
指點工匠,用香木調刻一個人頭,安在這遺體的頸子上,又買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裝下了。
親自送回北京去。
劉挺的妻子撫棺大恸,哭得死去活來。
虧得楊夫人千言萬語安慰她,楊鎬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劉公子,兩家成了眷屬。
劉夫人也得一個靠傍,從此母子都住在楊家。
惟是楊鎬這回拜命東征,結果一敗塗地,也是罪無可赦。
朝中禦史交章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