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捧遺甲矢志報前仇 結強鄰登堂聯姻娅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那侍衛長依爾古,把這個黃色的包袱,擺在地上,說這是兩位都督的遺物。
努爾哈赤上前打開一看,是祖父和父親的盔甲,統共是十三副。
便又捧着這遺物,大哭一場,看看這班兵士,個個面容枯瘦,衣服破碎。
問起來,都是三天不曾吃飯了。
努爾哈赤帶他們到左近飯館裡去,給他們飽吃一頓,一塊兒趕到佟氏家裡。
那佟氏看見丈夫回家,歡喜的了不得。
問起情由,努爾哈赤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佟氏便道:“官人如今回來,不想報仇了嗎?” 努爾哈赤咬着牙說:“這仇恨刻刻在我心中,隻求一娘一子幫我一臂之力。
到那時成了功不忘一娘一子的大德。
” 佟氏不待他說完,便道:“官人說那裡話來,如今我家便是官人的家,家中所有,都是官人的。
官人要怎樣,便怎樣。
” 努爾哈赤便向佟氏兜頭一揖,說一聲多謝一娘一子。
從此以後,便變賣田産,招軍買馬,平日和他交往的朋友,都暗暗地幫助他,還有些從前跟着他的好漢,也來投軍效力,不多幾天,手下已有五六百人。
努爾哈赤選了一個良辰吉日,祭堂子,把祖父和父親遺留下的十三副灰甲,陳列在大衆面前,哭奠一番,一聲号炮,拔營出發。
沿路打聽得建州城池,都已降了尼堪外蘭。
那尼堪外蘭,擄掠了不少的金銀财寶,搬回圖倫城中享樂。
以為殺了覺昌安父子,建州地方,便沒有人作便了。
這天努爾哈赤領着兵士,來到九口峪。
這九口峪,是圖倫城東面一座山峽,通過建州的要道,十分險要。
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
努爾哈赤悄悄地留下二百人,在此守峙,自己帶了三百多名兵士,到了圖倫城下,趁着風高月黑,出其不意,四面放起火來。
守城兵士,從睡夢中驚醒,忙着救火。
那城門早被努爾哈赤手下的兵打開,發一聲喊,一擁進去。
逢人便殺,猶如生龍活虎一般。
那城中的兵士,不知城外來了多少兵馬,人人害怕,争相逃命,尼堪外蘭見事不妙,帶了一小隊人馬,在混亂中逃去。
這裡努爾哈赤一口氣,便收複了圖倫古埒沙齊三座城池,班師回去。
走到呼蘭哈達地方,看它地勢雄險,便打定主意,暫時不回建州去了。
在嘉哈河和碩裡門兩界中間的平岡造着城池,把建州和撫順兩處家室,都搬來一塊兒住着。
後來打聽得尼堪外蘭,投奔李成梁,立刻修書送去明朝邊吏。
書中大意,是請歸祖父喪,及執交尼堪外蘭。
邊吏那裡敢來作主,便将此書上達明廷,此時正是明朝萬曆年間,朝政凋謝,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飯袋,見了此書,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是萬不能允的,有的說是允他一半。
那執掌朝綱的大員,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以李成梁無故興兵,降旨譴責,褫職回籍。
至于執送尼堪外蘭,有損國威,斷斷不能答應。
目下姑且先送還覺昌安父子的棺木,加封努爾哈赤為建州衛都督,龍一虎将軍。
朝廷準了此議,立即打發差官,賞了敕書冊印,送出關去。
努爾哈赤見了明朝來使,也以禮招待,收受了敕書冊印。
隻因尼堪外蘭尚塵執交,仍央着來使,回去替他催辦。
過了幾個月,還是杳無音響。
努爾哈赤複仇心切,便統率大兵,直向撫順出發。
行了數日,距明朝境界隻有三十裡,便命部衆停住,紮好了營,打發一個隊長齋薩,率壯士數十人,前往叩關,口口聲聲,要關上的人,交出尼堪外蘭。
這裡明朝新來的總兵,懦弱無能,聞得覺羅部這回大舉前來,驚惶得了不得,當下派出一名屬弁,帶領着十名軍士出城,和齋薩商議。
那齋薩一口咬定要交出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
那屬弁見得無商量餘地,隻得回城複命。
那新總兵無可如何,吩咐差弁去把尼堪外蘭騙入署中,一聲吆喝,将他反綁起來不由分說,推入囚車,押送努爾哈赤的營中。
這時尼堪外蘭早已魂飛天外,但聽得帳上一聲驚堂木響,接連說着:“你這騙賊,也有今日。
” 這兩句話,正要舉眼張望,無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靈魂,歸入地府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每歲給他銀子八百兩,蟒緞十五匹,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時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
努爾哈赤乘着這如日方升的氣象,立意要統一滿洲,奠定國基。
這時董鄂部部長何和裡,明朝封他做溫順公。
駐紮在珲春地方,兵強馬壯,稱霸一方努爾哈赤想要統一滿洲,非得此人幫助不可,便備下牛羊禮物,親自到珲春去拜見何和裡兩人相見,十分投機。
努爾哈赤看他年紀并不老大,隻在三十左右。
心生一計,當夜在他府中住宿一宵,到了第二天,邀請何和裡到盛京去。
何和裡見他出于真誠,便也答應,帶了幾名随身侍衛,跟着努爾哈赤走進盛京城。
到了府門,早有各部主各貝勒下階相迎,不多時廳上早已擺列酒席。
一時傳杯遞盞,看看階下,又有許多妖豔婦女,跳神吹唱。
何和裡不覺開懷痛飲。
酒到數巡,忽聽得一
努爾哈赤上前打開一看,是祖父和父親的盔甲,統共是十三副。
便又捧着這遺物,大哭一場,看看這班兵士,個個面容枯瘦,衣服破碎。
問起來,都是三天不曾吃飯了。
努爾哈赤帶他們到左近飯館裡去,給他們飽吃一頓,一塊兒趕到佟氏家裡。
那佟氏看見丈夫回家,歡喜的了不得。
問起情由,努爾哈赤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佟氏便道:“官人如今回來,不想報仇了嗎?” 努爾哈赤咬着牙說:“這仇恨刻刻在我心中,隻求一娘一子幫我一臂之力。
到那時成了功不忘一娘一子的大德。
” 佟氏不待他說完,便道:“官人說那裡話來,如今我家便是官人的家,家中所有,都是官人的。
官人要怎樣,便怎樣。
” 努爾哈赤便向佟氏兜頭一揖,說一聲多謝一娘一子。
從此以後,便變賣田産,招軍買馬,平日和他交往的朋友,都暗暗地幫助他,還有些從前跟着他的好漢,也來投軍效力,不多幾天,手下已有五六百人。
努爾哈赤選了一個良辰吉日,祭堂子,把祖父和父親遺留下的十三副灰甲,陳列在大衆面前,哭奠一番,一聲号炮,拔營出發。
沿路打聽得建州城池,都已降了尼堪外蘭。
那尼堪外蘭,擄掠了不少的金銀财寶,搬回圖倫城中享樂。
以為殺了覺昌安父子,建州地方,便沒有人作便了。
這天努爾哈赤領着兵士,來到九口峪。
這九口峪,是圖倫城東面一座山峽,通過建州的要道,十分險要。
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
努爾哈赤悄悄地留下二百人,在此守峙,自己帶了三百多名兵士,到了圖倫城下,趁着風高月黑,出其不意,四面放起火來。
守城兵士,從睡夢中驚醒,忙着救火。
那城門早被努爾哈赤手下的兵打開,發一聲喊,一擁進去。
逢人便殺,猶如生龍活虎一般。
那城中的兵士,不知城外來了多少兵馬,人人害怕,争相逃命,尼堪外蘭見事不妙,帶了一小隊人馬,在混亂中逃去。
這裡努爾哈赤一口氣,便收複了圖倫古埒沙齊三座城池,班師回去。
走到呼蘭哈達地方,看它地勢雄險,便打定主意,暫時不回建州去了。
在嘉哈河和碩裡門兩界中間的平岡造着城池,把建州和撫順兩處家室,都搬來一塊兒住着。
後來打聽得尼堪外蘭,投奔李成梁,立刻修書送去明朝邊吏。
書中大意,是請歸祖父喪,及執交尼堪外蘭。
邊吏那裡敢來作主,便将此書上達明廷,此時正是明朝萬曆年間,朝政凋謝,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飯袋,見了此書,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是萬不能允的,有的說是允他一半。
那執掌朝綱的大員,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以李成梁無故興兵,降旨譴責,褫職回籍。
至于執送尼堪外蘭,有損國威,斷斷不能答應。
目下姑且先送還覺昌安父子的棺木,加封努爾哈赤為建州衛都督,龍一虎将軍。
朝廷準了此議,立即打發差官,賞了敕書冊印,送出關去。
努爾哈赤見了明朝來使,也以禮招待,收受了敕書冊印。
隻因尼堪外蘭尚塵執交,仍央着來使,回去替他催辦。
過了幾個月,還是杳無音響。
努爾哈赤複仇心切,便統率大兵,直向撫順出發。
行了數日,距明朝境界隻有三十裡,便命部衆停住,紮好了營,打發一個隊長齋薩,率壯士數十人,前往叩關,口口聲聲,要關上的人,交出尼堪外蘭。
這裡明朝新來的總兵,懦弱無能,聞得覺羅部這回大舉前來,驚惶得了不得,當下派出一名屬弁,帶領着十名軍士出城,和齋薩商議。
那齋薩一口咬定要交出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
那屬弁見得無商量餘地,隻得回城複命。
那新總兵無可如何,吩咐差弁去把尼堪外蘭騙入署中,一聲吆喝,将他反綁起來不由分說,推入囚車,押送努爾哈赤的營中。
這時尼堪外蘭早已魂飛天外,但聽得帳上一聲驚堂木響,接連說着:“你這騙賊,也有今日。
” 這兩句話,正要舉眼張望,無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靈魂,歸入地府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每歲給他銀子八百兩,蟒緞十五匹,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時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
努爾哈赤乘着這如日方升的氣象,立意要統一滿洲,奠定國基。
這時董鄂部部長何和裡,明朝封他做溫順公。
駐紮在珲春地方,兵強馬壯,稱霸一方努爾哈赤想要統一滿洲,非得此人幫助不可,便備下牛羊禮物,親自到珲春去拜見何和裡兩人相見,十分投機。
努爾哈赤看他年紀并不老大,隻在三十左右。
心生一計,當夜在他府中住宿一宵,到了第二天,邀請何和裡到盛京去。
何和裡見他出于真誠,便也答應,帶了幾名随身侍衛,跟着努爾哈赤走進盛京城。
到了府門,早有各部主各貝勒下階相迎,不多時廳上早已擺列酒席。
一時傳杯遞盞,看看階下,又有許多妖豔婦女,跳神吹唱。
何和裡不覺開懷痛飲。
酒到數巡,忽聽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