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評傳(節選)
關燈
小
中
大
或必要寫作時,他抓住那些當前發生的事一吐為快。
一旦發表或出版後,便棄置不顧。
因為出版過後,再無金錢利益考慮,他不再為之顧慮勞神。
蒲柏即使滿足也不滿意。
他渴望優秀,因此總是盡力做到最好。
他不追求公正,卻敢于挑戰讀者的判斷。
他不指望其他人遷就,而是因此封閉自己。
他一絲不苟地檢查每一行詩每一個詞語,用不知疲倦的努力再三推敲每個部分,直到完全沒有遺憾為止。
因為這樣,他把文稿長時間地留在手裡,以便再三檢查它們。
隻有兩首諷刺詩,可能是在出版社的催促下,因為時間緊迫而匆忙寫出來的。
多斯利告訴我,蒲柏把這些詩歌交給他時,是相當整潔的抄寫稿。
他說:&ldquo幾乎每一行都改寫了。
我把謄清的稿交給他,幾天後,他又送給我出版。
這些稿幾乎每一行又再次改寫過。
&rdquo 他聲明,作品出版後他就不再關心了。
嚴格地說,這不真實。
他如慈愛的父母那樣從未放棄對文稿的關心。
在初版書裡他若發現錯誤,在再版書時,他會默默地加以改正。
他顯然修訂了《伊裡亞特》,免除了一些瑕疵。
《批評論》出第一版之後,他做了許多修訂。
人們經常看到,他所做的修改都會使作品增加清晰、文雅和生動。
蒲柏也許有德萊頓的判斷能力,但德萊頓肯定缺少蒲柏的刻苦勤奮。
在獲得知識方面,必須承認德萊頓是優秀的。
他受到的教育遠不止在學院方面。
在成為作家之前他有很多時間讀書,得到超過一般程度的知識。
他思想開闊,從更廣泛的知識領域獲得他的形象和例子。
德萊頓對人類的普遍特性知道得更多,而蒲柏則了解當地民俗。
德萊頓從理解思考中形成觀念,而蒲柏靠細緻觀察。
德萊頓的學識更多地顯示價值,而蒲柏更多表現精确。
詩歌不是他們兩人唯一得到贊揚的方面,他們的散文創作同樣傑出。
蒲柏寫散文從不借用前人的東西。
德萊頓的風格反複無常、變化多姿,而蒲柏謹小慎微、始終如一。
德萊頓順從他思想的情感,而蒲柏規範他的思想,服從他自己寫作的規則。
德萊頓有時激烈和草率,蒲柏卻總是輕松、均衡和柔和。
德萊頓的文章是自然的田野,高低不平,散布着各類豐富茂盛的植物;而蒲柏的文章是天鵝絨的草地,像用鐮刀割過那樣整齊,用磙子碾過那樣平順。
創作詩歌需要天才的能力和品質,沒有它們,判斷就會失去知覺,知識會變得遲鈍。
要變得優秀必須具備的搜集、綜合、發揮和生氣勃勃的能量,以及伴随着的猶豫不決,這些都為德萊頓所具備。
但不能就此推論,因為德萊頓表現出很多詩性的氣質,蒲柏就貧乏可憐。
要知道,自彌爾頓之後,所有作家都要給蒲柏讓位。
即使對德萊頓,人們也必須說,雖然他有光輝段落,卻無美好完整的詩歌。
或者受一些外界影響,或者因生活必需品的逼迫,德萊頓的創作總是急就的。
他沒有過多思考就下筆,不做什麼修改就出版。
在寫作有需要時,那些在他腦裡浮現的事,或者一次旅行所能收集的物,就幾乎全是他所尋求的和他所能給予的。
沉着謹慎的蒲柏,能夠精煉他的情緒,擴充他的形象,累積所有學習可能導緻的結果或所有可能得到的機會。
如果德萊頓達到的高度因此比較高,那蒲柏則靠雙翅飛得更高更遠。
如果德萊頓的火焰四散,那蒲柏的巨大熱量則更穩定更持久。
德萊頓經常超出人們的期待,蒲柏從不會降低自己的期待。
德萊頓的作品經常令讀者驚訝,蒲柏則永遠讓讀者心曠神怡。
我希望,這些經過周密思考的平行比較是公正的。
如果讀者懷疑我對德萊頓有某些偏向,如同我懷疑自己一樣,那就請他不要草率地批評我。
也許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之後,可見我的判斷是恰當合理的。
現在我要對蒲柏的作品一一進行清晰的檢驗,不注重微小的失誤或細小的美麗,而注意每個作品所表現出的一般特色和效果。
一個年輕詩人從寫田園詩開始,看起來是很自然的。
寫田園詩,不必公開聲稱模仿真實的生活,不需要經驗,僅是展現單一的純潔的熱情,表現非微妙的理性或非深刻的探索。
然而,蒲柏的《田園組詩》,是經過細緻思考寫出來的。
它們與每天的時間、全年的季節和人類生活的時期都密切相關。
詩歌最後把注意力轉到老年和死亡,這是作者的鐘愛。
叙說失望和不幸,加重未來黑暗的色彩,讓不确定的迷宮更加困惑,這一直是詩人樂此不疲的任務。
他的偏好也許是公正的。
然而,我希望,他的溺愛不會使他忽視每一行帶着&ldquo沉默悲哀&rdquo的&ldquo西風&rdquo。
批評這些《田園組詩》缺乏創造性,是強求作者寫他從未打算寫的東西。
他經常雄心勃勃地表現模仿,以緻作者明顯是為了表現他的文采而不是智慧。
這已經不能再好了,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作者,不僅能夠複制古代的詩歌并給予明智的選擇,而且還掌握充分的語言能力和韻律技巧,從而把一系列的詩律表達完美。
這在英國詩人中沒有先例,之後也沒有人能模仿。
①蒲柏(AlexanderPope,1688&mdash1744),英國18世紀最偉大的古典主義詩人。
②品達(Pindar),希臘抒情詩人。
③蒲柏二十三歲時的成名作。
薩維奇 ① 據觀察,在所有的時代,無論是天生的優越還是幸運的得意,對增進幸福感幾乎微乎其微。
那些地位榮耀或能力超凡的人,雖處在人類生活的頂峰,卻常常不能給予恰當的機會,去羨慕那些仰望他們的下層人士。
無論那明顯強大的優勢能否促成偉大的計劃,而這些偉大計劃易于遭受緻命的失敗。
也無論如何說大多數人是普遍不幸的,而隻有那些自身卓越且備受矚目的傑出人物的不幸,才會被關切地記錄下來。
這是因為他們的不幸雖不會比其他人來得更經常或更嚴重,在實際上卻會更引人注目。
财富和權力,外在和偶然,這些易于從那些擁有它們的人中區分開來的優勢,常常使人自鳴得意,心中充滿預期的快樂。
這應是很合理的期許:智力出衆的人,應能創造最優秀的成果;頭腦裡計劃好得到巨大财富的人,應盡力讓自己先受益;而那些最能教人幸福之道的人,應該最能順其道而行。
然而,這種期待不論貌似多麼合理,卻往往讓人失望。
文學中的英雄和文明的曆史記錄,經常讓人們特别關注英雄偉人所經曆的苦難,更甚于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大量的書本文字,也隻寫智慧者的不幸,談論他們的命運多舛和死于非命。
在這些悲劇性的叙述中,我要把理查德·薩維奇添加進去。
這個人的創作足以為他赢得文學上的傑出地位,而他的不幸也應得到某種程度的同情。
這種同情并非出于這種不幸本身,因為他的不幸常常是他人的罪惡所緻,而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1697年,麥克萊斯弗伯爵夫人安妮,有一段時間與她的丈夫關系不和諧,于是她想到公開承認通奸這個最常見的權宜之計,以便獲得她的人身自由。
為此,她宣布腹中孩子的父親是裡弗斯伯爵。
這個結果,就如人們所想象的,她的丈夫急于分開的願望與她一樣強烈,于是他采取了最有效的行動,不是上教會法庭申請離婚,而是到議會要求設立一個法案。
他憑借這個法案解除婚姻,廢除婚約,把他妻子所生的孩子判為私生子。
盡管有些人認為婚姻應由教會法庭來審理而加以反對,經過常規的商議程序後,這個法案還是通過了。
在次年3月3日,他正式與妻子分開。
他們的财産很多,伯爵夫人得到賠償。
她和她丈夫都有另覓良緣的自由,她很快就與陸軍上校布雷特結婚了。
正當麥克萊斯弗伯爵将此事訴至議會時,其妻在1607年―1608年②1月10日生了一個兒子。
裡弗斯伯爵顯然視之如己出,使人對孩子母親宣稱通奸一事深信不疑。
又因為他是孩子的教父,裡弗斯伯爵給他取了個自己的名字,并要求把名字寫進霍爾本的聖安德魯教區注冊檔案裡。
不幸的是,他把孩子留給他的母親照顧,而此時他的母親已與丈夫分開并獲得了自由。
裡弗斯伯爵可能認為,母親會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個孩子,正因為這樣,她才在離婚一事上十分高興。
确實,是什麼動機讓一位母親的自然親情失去平衡,或說她這樣忽視或殘酷地對待孩子有什麼好處,這是難以了解的。
那些對羞辱或貧窮的恐懼感,導緻一些可憐人因一時沖動遺棄或殺害自己的孩子,對這位母親不應有什麼影響,因為她已公然宣布了她的罪過并懇求責備。
對她來說,立法機構已經異常寬大地給予了她大筆财産,而她需要負擔照顧孩子的開銷,不會讓她這些财産有任何明顯減損。
因此,她不可能在沒有誘惑下變得如此邪惡。
可孩子一出生,她便帶着某種怨怒和憎恨來對待這個孩子,不僅不給予撫養、幫助和保護,反而樂見孩子在痛苦中掙紮,或者利用一切機會加重他的不幸,切斷他的财源,繼續她對孩子從一出生到生命最後的無休止的殘酷迫害。
然而,無論她的動機如何,在孩子出生前,她就找到了與他斷絕關系的辦法。
她很快就讓這個孩子從自己眼前消失,把他交給一個貧窮的婦人撫養。
她指示這婦女,把他當作她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責令絕不能告訴他真實的父母是誰。
這就是理查德·薩維奇生活的開始。
他出生于一個從法律上說榮耀和富有的家庭,可兩個月後就被議會宣布為私生子,遭到他母親的遺棄,注定了貧困和平庸,抛向也許隻能被流沙吞噬或被岩石撞死的汪洋大海般的生活中。
事實上,薩維奇母親不可能讓其他人同她一樣殘忍。
由于無法逃避家人們對她這個孩子的好奇和關切的詢問,她被迫透露了安置孩子的一些措施。
她的母親梅森夫人,不管是在她女兒計劃的許可下,還是要防止罪惡進一步發展,為孩子找了一個養母,商談付錢讓她去照顧,并監督薩維奇的教育。
在這仁慈的幫助下,孩子的教母勞埃德夫人伸出了援手。
勞埃德夫人總是親切慈愛地關心薩維奇。
他母親的暴行使這種慈愛更顯得彌足珍貴,可在他十歲那年,這位教母去世。
這是他童年的又一個不幸。
盡管她慷慨地要給他三百鎊遺産來試圖減輕他的痛苦,可是他無法去申領這筆财産使自己免于壓迫,也得不到法律的正義支持。
她的遺囑被執行人回絕,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然而,薩維奇還沒有完全被抛棄。
梅森夫人繼續關照他,把他送到靠近聖奧爾本地區的一所小學。
在那兒人們按他養母的姓叫他,沒有任何線索暗示他還有其他身份。
在那兒他開始學習文學。
他上過幾個年級,進步多大或怎樣受到稱贊,我們現在已無法知道。
他總是尊重地談起他的老師。
很可能,當時卑微的身份并沒有妨礙他成為傑出的天才,也沒有阻止他因勤奮用功而受到獎勵。
在如此卑微的狀況下,若非靠他的天賦和勤奮,他不會那樣出類拔萃,獲得嘉獎。
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推測:他的表現與他的能力相當,因為從比例上說,他的進步比他享有的機遇更大。
這也不容懷疑:如果他早年的作品能夠保存下來,如那些幸福快樂的學生一樣,我們很可能在部分作品中發現那使《出租作者》與衆不同的輕松幽默,而在其他作品中發現他描寫《流浪漢》中嚴肅場面時所使用的敏銳的想象力。
正當他磨煉自己的才幹時,他的父親裡弗斯伯爵得了犬熱病,生命即将走到盡頭。
他曾打聽他兒子的下落,對那些不合邏輯和閃爍其詞的答複十分困惑。
可到了臨終時刻,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将他像其他親生孩子一樣撫養。
因此,他一再要求孩子的母親告知孩子的真實情況,堅決不允許她顧左右而言他或否認實情。
他的母親,無法再拒絕這個問題,決定至少提供一個答案,讓薩維奇徹底失去繼承權及其所提供的幸福感。
于是她宣布薩維奇早已死掉。
也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個母親制造謊言來剝奪她兒子繼承他人特意給予的财産的權利。
盡管薩維奇可能失去這些财産,可她自己也得不到。
因此,這是一種不會被識破的邪惡行為,因為不會令人起疑心。
連那個伯爵也無法想象,人間竟存在着這樣一位損人不利己的母親,即使在不會令自己得益的情況下,也不惜全力去毀掉自己的兒子。
伯爵最後把遺囑中留給薩維奇的六千英鎊贈予了其他人。
這種促使她母親從中作梗使他應得遺産落空的殘忍,讓這位母親很快地投入另外一項頗費周章的計劃。
她處心積慮地暗中謀劃,要把他送去美國的種植園。
這個陰謀因誰的仁慈而受阻,或者說何人的介入導緻她放棄這一計劃,我無從得知。
有可能是梅森夫人勸說或者強迫她終止計劃,也有可能是她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幫兇,邪惡到可以和她狼狽為奸進行如此殘忍的一個行動。
可以想象,即使是那些長年陷于罪惡泥潭中而變得心腸堅硬、對普遍的惡行無動于衷的人,對這位母親無利益驅使、無嫉恨憤怒卻讓兒子遭受奴役或貧窮的計劃,也會感到震驚。
也許這一次,薩維奇會從長年在罪惡泥沼中打滾、從未萌生恻隐之心的人們中,找到靠山和支持者。
無論受何種因素影響,把薩維奇流放到國外的計劃受阻。
他母親很快又醞釀了另一個陰謀,要把他埋沒在貧困和卑微中。
于是,她命人把他送去霍爾本區一個鞋匠家。
在那兒經過一段試用期,他成了鞋匠的學徒。
據說,這個計劃在一段時期内很成功。
薩維奇在皮革錐子上工作的時間,比他願意承認的還長。
他從這個勞作中也得不到任何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條件。
最終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發現,讓他決定放棄這個職業。
大約這個時候,那位總是把他當作自己兒子照顧的養母死了。
對他來說,他自然要去處理養母辭世後将由他繼承的東西。
于是,他進入了她的房間,打開各個箱子,檢閱信件,發現其中有些信是梅森夫人寫給這位養母的。
他從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以及身世一直被隐匿的緣由。
他現在已不再滿意那份指派給他的工作了,而是想他有權分享他母親的财富,因此,薩維奇毫不猶豫地要向她表明自己是她的兒子。
他試圖用所有技巧喚醒她的親情,引起她的關心,可是,不管是他的書信,還是因其優秀或痛苦赢得同情的朋友們的介入,一切都無濟于事。
盡管她不能再否認他,卻始終斷然疏遠他。
他經常懇求她允許自己去看望她,卻毫無效果。
她總是保持高度警惕地回避他,命令手下,無論是誰引薦他,也不論他給出什麼理由要求進入,都要驅趕他離開她的住宅。
與此同時,薩維奇為得知自己的身世而激動不已,以至于在深夜他常徘徊在母親的大門外,長達幾個小時。
希望她偶然走到窗前或手拿蠟燭穿過房間時,他或許能遠遠見她一面。
他所有的堅持不懈和柔情都不起作用,因為他既不能使她的心柔軟,也不能令她伸出手。
當他盡力喚醒一個母親的慈愛時,他因窮困潦倒而陷入極度的愁苦中。
因此,他被迫尋找其他維持生活的方式。
由于沒有其他技能,他成了一位作家。
①薩維奇(RichardSavage,1697&mdash1743),英國詩人,劇作家。
②原文如此,應為1697或1698。
格雷 ① 托馬斯·格雷于1716年11月26日生于科尼希。
父親菲利普·格雷在倫敦任專職抄寫員。
在伊頓,他在舅舅安特·羅伯斯先生的指教下接受語文教育,得到喬治博士的協助。
1734年,他離開學校後,以跟班身份進入劍橋彼得學院。
對大多數年輕學子來說,從中學進入大學的轉變時期,是一個标志着成年、自由和幸福的時期,可格雷似乎對這種學術的滿足沒有多少愉悅。
他喜歡劍橋,既不是因為它的生活模式,也不是因為它的學習風氣。
當不必要求再去聽課後,他郁悶不快地生活了一段時間。
他打算學習法學判例法,卻沒有得到文憑。
他在劍橋的五年,霍勒斯·沃波爾先生邀請他作為伴侶去旅行。
他和沃波爾從前在伊頓已結下友誼。
他們的旅程經法國到意大利。
格雷的信件表明他們大部分的行程都很愉快。
可是,不平等的友誼很容易破裂。
在佛羅倫薩,他們兩人争吵後分手。
說起來,沃波爾先生現在很得意這是他的錯。
無論如何,我們在這個世上如果不帶偏見就能發現,那些意識到自己價值的人,會超越順從的奴顔婢膝,傾向于用自豪的态度看待自己名譽;他們受到讨厭和謹小慎微的人的嫉妒,熱衷于獨立自主,要求一種他們自己都不會給予的關注。
不管争論什麼,他們确實分開了。
他們後來的旅途,無疑雙方都不盡愉快。
格雷用适合他自己小經費開支的方式繼續旅行,隻有一個臨時的仆人伴随。
1741年9月,他回到英格蘭。
大約兩個月後,他埋葬了父親。
他父親不明智地把錢浪費在一間新房上,造成大量的錢财損失。
格雷想到自己太窮,難以學習法律。
他因此回到劍橋,在那兒很快就得到了公民法方面的文憑。
他并不喜歡這個地方或喜歡作為居民住在這裡,或者說,他不公開承認喜歡它們。
可除了短暫住在倫敦一段時間外,他生命中的其他時光都在這裡度過。
大約這段時間,他失去了韋斯特先生這個朋友,一個愛爾蘭大臣的兒子。
格雷顯然對這位朋友表示極高的景仰。
這反映在梅森先生保留的他的信和《五月頌》中,以及他送給他一部分《阿格裡帕拉》稿件的緻謝詞中。
這是格雷剛開始從事寫作的一部悲劇。
韋斯特先生給他提出意見,也許阻止了寫作進展。
每個讀者都能對它做出肯定的判斷。
這當然不是英國舞台的損失,因為《阿格裡帕拉》從未完成。
這一年(1742),格雷似乎第一次讓自己嚴肅地考慮詩歌創作,因為這年他寫了《春天頌》《伊頓的美景》《逆境頌》。
他同時寫了拉丁文詩歌《思考的原則》。
根據梅森先生的回憶,格雷最早的抱負是精通拉丁文詩歌。
也許這是合理的希望,他已實現了他的設想。
盡管他的用詞當時看來有些困窘,抒情詩有些粗糙,可他語言的豐富是很少人能擁有的。
他的詩行即使不完美,人們也能發現,這位作家的實踐很快就能使它們變得技巧成熟。
他此時住在彼得,很少熱心于其他人怎麼做或怎麼想。
他培養自己的思想,開闊自己的視野,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隻是為了改進和娛樂自己。
當梅森被選為彭布羅克會堂的理事後,把一個同事介紹給他,那人後來成為他作品的編輯者。
編輯的喜好和忠誠激發起他對格雷敬佩的熱情。
這種熱情若從一個陌生人的中立态度,從一個批評家的冷酷嚴峻中,是無法合理期待得到的。
他隐居後,于1747年寫了一首關于《寵貓挽歌》②的頌詩。
一年後,試圖寫一首更為重要的關于政府和教育的詩歌。
盡管這首詩留下未完成的片段,卻有許多詩行表現很優秀。
他接下來的作品是聲名遠揚的《墓園挽歌》,它最初是在雜志上發表的。
我認為,這部作品讓他為大衆熟知。
這時應科布韓女士邀請,他偶然寫了一首即興的詩《一個長篇故事》,為他的風格增添了一些色彩。
1753年,他的幾首詩歌附上插圖,由本特利先生出版。
這些詩按理說能以一種或其他多種形式出版成為一本書,可還是印成單頁出版。
我認為,詩歌和插圖互相映襯得很好。
所有印刷品很快就銷售一空。
這一年他失去了母親。
自1756年後,學院裡有些年輕人住得離他很近,為娛樂自己經常搞出令人讨厭的聲音,幹擾了他的平靜。
據稱,這是一種帶有冒犯和侮辱性質的惡作劇。
這樣的傲慢無禮,他忍了一段時間,把它反映給協會的董事。
也許在協會裡他沒有朋友,知道自己的抱怨無濟于事,于是搬遷到了彭布羅克會堂。
他于1757年出版了《詩歌的進程》和《吟遊詩人》。
詩歌讀者對這兩首詩,開始隻是沉默驚愕,滿足于注視着它們的出現。
有些人試圖讀下去,承認自己沒能力去理解它們,盡管沃伯頓說過,了解它們以及彌爾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都是一種時髦的尊重。
加裡克寫了幾行詩贊美它們。
有些勇敢的支持者要挽救它們被忽視的命運。
在一個短暫時期,許多人因被指出它們的美妙而滿意,而他們自己卻看不出來這種美妙。
格雷此時名望很高,以緻在西伯死後,他因為拒絕接受詩人桂冠一事而享盛譽。
這個桂冠後來給了懷特黑德先生。
離開劍橋後,他很快就寄宿于一個靠近博物館的地方,在那裡居住了三年,從事讀書和抄寫工作。
目前人們發現,他的《淹沒》和《隐匿》兩首頌詩,幾乎很少受此時影響。
在這些頌詩裡,他的抒情詩因為表現出更多的輕蔑和靈活性而受到嘲弄。
當劍橋現代曆史教授去世後,他&ldquo如鬥雞者,精神為之一振&rdquo,懇求巴特伯爵為他謀此職,伯爵客氣地回絕了他。
這個職位給了布羅克先生,他是詹姆斯·勞瑟爵士的助教。
他身體虛弱。
據稱,靠多鍛煉和換地方住,他增強了體質。
他在1765年去了一趟蘇格蘭旅行。
根據他的記錄,對他來說這是最遠的一次旅行,他感覺到新奇和美麗,因為他的理解力十分豐富,他的好奇心延伸到所有的藝術作品中,所有自然的風貌上和所有過去事件的遺迹裡。
他與貝蒂博士自然地結交為朋友。
格雷認為,他是個詩人、哲學家和善良的人。
在阿伯德,曼斯查學院授予他法學博士學位。
由于疏忽沒有把它交給劍橋大學,他認為拒絕接受它是恰當的。
他從前白費心機所懇求的職位,最後還是不必争取就給了他。
當曆史教授的職位又一次有了空缺時,他從格拉夫頓公爵那兒接受了這個職位(1768)。
任職後,他保持這一工作直到去世。
他總是設計演講,卻從不念稿,他對自己職責的疏忽感到不安,想用他設計的改革來減輕内疚。
他下決心十分果斷,如果他發現自己不能解雇人,也相信自己已經事實上把人給辭退了。
由于身體不好,他又進行了一次必要的旅行,參觀了威斯特摩蘭和坎伯蘭(1769)。
那些讀他的書信體描寫希望去旅行和講述他旅行故事的人,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可是,通過在家學習研究,我們也能得到旅行中的智慧和進步的能力。
他的旅行和學習現在都接近了尾聲。
他受痛風折磨,一直很虛弱,疾病又進入他的腸胃,導緻強烈痙攣,無藥可治,于是他在1771年7月30日結束了一生。
格雷的個性,我願引用梅森先生的話加以說明,它來自牧師坦普爾先生寫給我朋友鮑斯威爾的一封信。
坦普爾在康沃爾的聖格魯斯任教區長,我也像他一樣真誠地希望這個說法是真實的。
&ldquo他也許是歐洲最有學問的人。
他同樣熟悉一部分精确和嚴謹的科學,不僅僅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其中。
他知道每條曆史分支、自然或文明的曆史,他讀過英格蘭、法國和意大利所有曆史學家的原著,是個偉大的古文物研究者。
文學批評、形而上學、道德、政治是他重要的研究對象。
各類航海旅行是他喜歡的娛樂活動。
他在繪畫、印刷、建築和園林方面有很高的鑒賞能力。
因為有着如此豐富的知識,他的談話同樣令人受益和愉快。
他也是個善良的人,具有美德和人道主義。
凡人都會有缺點,不完美。
我認為,他最大的缺點是精緻的僞裝,或相當女人氣,在學問見解上反映出一種可見的刻闆、藐視和輕蔑的弱點。
他在某些方面也有偏見,這種偏見就像康格裡夫先生排斥伏爾泰一樣。
盡管他似乎主要根據取得知識進步來評價一個人,可他卻無法接受自己僅是個文人的評價。
盡管沒有高貴出身、财富和爵位,他渴望被人看作是個緘默獨立的紳士。
這些人常為娛樂而讀書。
也許應該這樣問,當知識所創造的東西甚微時,如此多的知識又有何用?除了少數幾首詩,什麼詩歌值得付出如此多的痛苦代價而不被人記住?格雷先生至少是以純真态度進行詩歌創作的,對他而言,知識肯定使他受益。
他的時光過得很愉快,他每天都獲得新知識。
他思想開放,心地善良。
他的美德很有力量。
世界和人類在他面前表露出真實的面貌。
他被教導去考慮每件事都不重要,不值得一個聰明人去關心,除非追求知識和實踐美德,這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任務。
&rdquo 對他個性的評價,梅森先生還特别強調了格雷在動物學方面的才能。
他評論說,格雷的女性氣質影響那些&ldquo他并不希望取悅的人&rdquo。
當他不對那些他不相信是善良的人給予尊敬時,人們不公正地指責他以個人喜好的理由做判斷。
我進行這項評論工作時,初步閱讀了他的書籍信件,感到他有很強的思想理解力、無止境的好奇心、良好的判斷能力。
他是這樣一個盡可能熱愛一切的人,可又是一個很挑剔難以被取悅的人。
我希望這将會得到證實―他蔑視懷疑主義,憎恨虛僞。
我這裡介紹他關于沙夫茨伯裡的短評。
&ldquo你說你不理解沙夫茨伯裡伯爵如何成為一個時髦的哲學家,我能告訴你。
首先,他是個伯爵;其次,他如同任何一個他的讀者那樣自負;第三,男人總是傾向于相信那些他們不理解的事情;第四,假如他們在無義務去相信一件事的情況下,那麼他們對任何事都會相信無疑;第五,他們喜歡走新路,即使是條死路;第六,一旦确認他是優秀作家,就意味着他能說很多言外之意。
你還有别的更多的理由嗎?一個四十多年的間隔期,已能很好地摧毀其迷人的魅力。
一個死去的伯爵與平民一樣,虛榮不再值得注意,因為新路已成為一條舊道了。
&rdquo 梅森先生根據他的了解補充說,盡管格雷貧窮,他卻不熱衷于錢。
他若有點錢,便非常願意幫助有需求的人。
作為一個作家,他有自己的個性。
盡管他從不潦草地寫下第一稿,然後再做改正,可在有很多文章要寫的情況下,他還是會對每一行進行認真修改。
他有自己的一個不算很特别的想法:除非在特定的時間或很愉快的時刻,他才會拿筆寫作。
這是個古怪習氣。
在這種怪癖下,我友好地對待這位既有學問又有美德的人,希望他是優秀的人。
格雷的詩歌現在受到重視。
如果我指出,他的作品之文采不如他的個人生活有趣多彩,希望這個看法不會被看作是對他名字的敵視。
&hellip&hellip 說他的詩歌不美麗是不公正的。
一個如他那樣學問淵博和極為勤勉的人,不可能不寫出些有價值的作品。
當他的詩歌幾乎不能愉悅人時,隻能說好的構思被編寫破壞了。
他翻譯的北部和威爾士詩歌值得稱贊,形象不但保留,還有所改進,隻是不像其他詩人的語言。
對他的挽歌,我與普通讀者有同樣的欣喜。
讀者的常識未被文學偏見腐蝕,在考慮所有精巧的錘煉和學問的執着之後,他能符合所有作者聲稱的詩歌榮譽。
《墓園挽歌》充滿影像:每個心靈都如明鏡高懸,充滿情緒;每個胸襟都有它的婉轉回聲。
由&ldquo即使這些骨骼&rdquo開始的四個詩節,在我看來是原創的。
我從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見過這個概念。
然而,讀到它們的人總會告訴自己,他能感覺到蘊含在它們之中的情緒。
譯者補充:這篇寫于1781年,僅在格雷去世十年後,格雷尚有許多朋友粉絲健在。
因以不同态度對待格雷的詩歌,立即在詩壇引起強烈抗議。
麥克·亞當和米爾恩在其主編的文選《約翰生讀者》(1966)中指出,《寵貓挽歌》是英語文學最優秀的自我嘲諷詩歌,約翰生與之失之交臂。
同時,他也有失誤,如評論《吟遊詩人》和《緻命的姐妹》,他僅認可舊歌謠的複興,卻認為這類取材對現代詩歌來說是滑稽可笑的。
①格雷(ThomasGray,1716&mdash1771),英國18世紀抒情詩人。
②TheDeathofMr.Walpole&rsquosCat,直譯為《沃波爾先生貓之死》。
一旦發表或出版後,便棄置不顧。
因為出版過後,再無金錢利益考慮,他不再為之顧慮勞神。
蒲柏即使滿足也不滿意。
他渴望優秀,因此總是盡力做到最好。
他不追求公正,卻敢于挑戰讀者的判斷。
他不指望其他人遷就,而是因此封閉自己。
他一絲不苟地檢查每一行詩每一個詞語,用不知疲倦的努力再三推敲每個部分,直到完全沒有遺憾為止。
因為這樣,他把文稿長時間地留在手裡,以便再三檢查它們。
隻有兩首諷刺詩,可能是在出版社的催促下,因為時間緊迫而匆忙寫出來的。
多斯利告訴我,蒲柏把這些詩歌交給他時,是相當整潔的抄寫稿。
他說:&ldquo幾乎每一行都改寫了。
我把謄清的稿交給他,幾天後,他又送給我出版。
這些稿幾乎每一行又再次改寫過。
&rdquo 他聲明,作品出版後他就不再關心了。
嚴格地說,這不真實。
他如慈愛的父母那樣從未放棄對文稿的關心。
在初版書裡他若發現錯誤,在再版書時,他會默默地加以改正。
他顯然修訂了《伊裡亞特》,免除了一些瑕疵。
《批評論》出第一版之後,他做了許多修訂。
人們經常看到,他所做的修改都會使作品增加清晰、文雅和生動。
蒲柏也許有德萊頓的判斷能力,但德萊頓肯定缺少蒲柏的刻苦勤奮。
在獲得知識方面,必須承認德萊頓是優秀的。
他受到的教育遠不止在學院方面。
在成為作家之前他有很多時間讀書,得到超過一般程度的知識。
他思想開闊,從更廣泛的知識領域獲得他的形象和例子。
德萊頓對人類的普遍特性知道得更多,而蒲柏則了解當地民俗。
德萊頓從理解思考中形成觀念,而蒲柏靠細緻觀察。
德萊頓的學識更多地顯示價值,而蒲柏更多表現精确。
詩歌不是他們兩人唯一得到贊揚的方面,他們的散文創作同樣傑出。
蒲柏寫散文從不借用前人的東西。
德萊頓的風格反複無常、變化多姿,而蒲柏謹小慎微、始終如一。
德萊頓順從他思想的情感,而蒲柏規範他的思想,服從他自己寫作的規則。
德萊頓有時激烈和草率,蒲柏卻總是輕松、均衡和柔和。
德萊頓的文章是自然的田野,高低不平,散布着各類豐富茂盛的植物;而蒲柏的文章是天鵝絨的草地,像用鐮刀割過那樣整齊,用磙子碾過那樣平順。
創作詩歌需要天才的能力和品質,沒有它們,判斷就會失去知覺,知識會變得遲鈍。
要變得優秀必須具備的搜集、綜合、發揮和生氣勃勃的能量,以及伴随着的猶豫不決,這些都為德萊頓所具備。
但不能就此推論,因為德萊頓表現出很多詩性的氣質,蒲柏就貧乏可憐。
要知道,自彌爾頓之後,所有作家都要給蒲柏讓位。
即使對德萊頓,人們也必須說,雖然他有光輝段落,卻無美好完整的詩歌。
或者受一些外界影響,或者因生活必需品的逼迫,德萊頓的創作總是急就的。
他沒有過多思考就下筆,不做什麼修改就出版。
在寫作有需要時,那些在他腦裡浮現的事,或者一次旅行所能收集的物,就幾乎全是他所尋求的和他所能給予的。
沉着謹慎的蒲柏,能夠精煉他的情緒,擴充他的形象,累積所有學習可能導緻的結果或所有可能得到的機會。
如果德萊頓達到的高度因此比較高,那蒲柏則靠雙翅飛得更高更遠。
如果德萊頓的火焰四散,那蒲柏的巨大熱量則更穩定更持久。
德萊頓經常超出人們的期待,蒲柏從不會降低自己的期待。
德萊頓的作品經常令讀者驚訝,蒲柏則永遠讓讀者心曠神怡。
我希望,這些經過周密思考的平行比較是公正的。
如果讀者懷疑我對德萊頓有某些偏向,如同我懷疑自己一樣,那就請他不要草率地批評我。
也許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之後,可見我的判斷是恰當合理的。
現在我要對蒲柏的作品一一進行清晰的檢驗,不注重微小的失誤或細小的美麗,而注意每個作品所表現出的一般特色和效果。
一個年輕詩人從寫田園詩開始,看起來是很自然的。
寫田園詩,不必公開聲稱模仿真實的生活,不需要經驗,僅是展現單一的純潔的熱情,表現非微妙的理性或非深刻的探索。
然而,蒲柏的《田園組詩》,是經過細緻思考寫出來的。
它們與每天的時間、全年的季節和人類生活的時期都密切相關。
詩歌最後把注意力轉到老年和死亡,這是作者的鐘愛。
叙說失望和不幸,加重未來黑暗的色彩,讓不确定的迷宮更加困惑,這一直是詩人樂此不疲的任務。
他的偏好也許是公正的。
然而,我希望,他的溺愛不會使他忽視每一行帶着&ldquo沉默悲哀&rdquo的&ldquo西風&rdquo。
批評這些《田園組詩》缺乏創造性,是強求作者寫他從未打算寫的東西。
他經常雄心勃勃地表現模仿,以緻作者明顯是為了表現他的文采而不是智慧。
這已經不能再好了,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作者,不僅能夠複制古代的詩歌并給予明智的選擇,而且還掌握充分的語言能力和韻律技巧,從而把一系列的詩律表達完美。
這在英國詩人中沒有先例,之後也沒有人能模仿。
①蒲柏(AlexanderPope,1688&mdash1744),英國18世紀最偉大的古典主義詩人。
②品達(Pindar),希臘抒情詩人。
③蒲柏二十三歲時的成名作。
薩維奇 ① 據觀察,在所有的時代,無論是天生的優越還是幸運的得意,對增進幸福感幾乎微乎其微。
那些地位榮耀或能力超凡的人,雖處在人類生活的頂峰,卻常常不能給予恰當的機會,去羨慕那些仰望他們的下層人士。
無論那明顯強大的優勢能否促成偉大的計劃,而這些偉大計劃易于遭受緻命的失敗。
也無論如何說大多數人是普遍不幸的,而隻有那些自身卓越且備受矚目的傑出人物的不幸,才會被關切地記錄下來。
這是因為他們的不幸雖不會比其他人來得更經常或更嚴重,在實際上卻會更引人注目。
财富和權力,外在和偶然,這些易于從那些擁有它們的人中區分開來的優勢,常常使人自鳴得意,心中充滿預期的快樂。
這應是很合理的期許:智力出衆的人,應能創造最優秀的成果;頭腦裡計劃好得到巨大财富的人,應盡力讓自己先受益;而那些最能教人幸福之道的人,應該最能順其道而行。
然而,這種期待不論貌似多麼合理,卻往往讓人失望。
文學中的英雄和文明的曆史記錄,經常讓人們特别關注英雄偉人所經曆的苦難,更甚于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大量的書本文字,也隻寫智慧者的不幸,談論他們的命運多舛和死于非命。
在這些悲劇性的叙述中,我要把理查德·薩維奇添加進去。
這個人的創作足以為他赢得文學上的傑出地位,而他的不幸也應得到某種程度的同情。
這種同情并非出于這種不幸本身,因為他的不幸常常是他人的罪惡所緻,而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1697年,麥克萊斯弗伯爵夫人安妮,有一段時間與她的丈夫關系不和諧,于是她想到公開承認通奸這個最常見的權宜之計,以便獲得她的人身自由。
為此,她宣布腹中孩子的父親是裡弗斯伯爵。
這個結果,就如人們所想象的,她的丈夫急于分開的願望與她一樣強烈,于是他采取了最有效的行動,不是上教會法庭申請離婚,而是到議會要求設立一個法案。
他憑借這個法案解除婚姻,廢除婚約,把他妻子所生的孩子判為私生子。
盡管有些人認為婚姻應由教會法庭來審理而加以反對,經過常規的商議程序後,這個法案還是通過了。
在次年3月3日,他正式與妻子分開。
他們的财産很多,伯爵夫人得到賠償。
她和她丈夫都有另覓良緣的自由,她很快就與陸軍上校布雷特結婚了。
正當麥克萊斯弗伯爵将此事訴至議會時,其妻在1607年―1608年②1月10日生了一個兒子。
裡弗斯伯爵顯然視之如己出,使人對孩子母親宣稱通奸一事深信不疑。
又因為他是孩子的教父,裡弗斯伯爵給他取了個自己的名字,并要求把名字寫進霍爾本的聖安德魯教區注冊檔案裡。
不幸的是,他把孩子留給他的母親照顧,而此時他的母親已與丈夫分開并獲得了自由。
裡弗斯伯爵可能認為,母親會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個孩子,正因為這樣,她才在離婚一事上十分高興。
确實,是什麼動機讓一位母親的自然親情失去平衡,或說她這樣忽視或殘酷地對待孩子有什麼好處,這是難以了解的。
那些對羞辱或貧窮的恐懼感,導緻一些可憐人因一時沖動遺棄或殺害自己的孩子,對這位母親不應有什麼影響,因為她已公然宣布了她的罪過并懇求責備。
對她來說,立法機構已經異常寬大地給予了她大筆财産,而她需要負擔照顧孩子的開銷,不會讓她這些财産有任何明顯減損。
因此,她不可能在沒有誘惑下變得如此邪惡。
可孩子一出生,她便帶着某種怨怒和憎恨來對待這個孩子,不僅不給予撫養、幫助和保護,反而樂見孩子在痛苦中掙紮,或者利用一切機會加重他的不幸,切斷他的财源,繼續她對孩子從一出生到生命最後的無休止的殘酷迫害。
然而,無論她的動機如何,在孩子出生前,她就找到了與他斷絕關系的辦法。
她很快就讓這個孩子從自己眼前消失,把他交給一個貧窮的婦人撫養。
她指示這婦女,把他當作她自己的孩子來教育,責令絕不能告訴他真實的父母是誰。
這就是理查德·薩維奇生活的開始。
他出生于一個從法律上說榮耀和富有的家庭,可兩個月後就被議會宣布為私生子,遭到他母親的遺棄,注定了貧困和平庸,抛向也許隻能被流沙吞噬或被岩石撞死的汪洋大海般的生活中。
事實上,薩維奇母親不可能讓其他人同她一樣殘忍。
由于無法逃避家人們對她這個孩子的好奇和關切的詢問,她被迫透露了安置孩子的一些措施。
她的母親梅森夫人,不管是在她女兒計劃的許可下,還是要防止罪惡進一步發展,為孩子找了一個養母,商談付錢讓她去照顧,并監督薩維奇的教育。
在這仁慈的幫助下,孩子的教母勞埃德夫人伸出了援手。
勞埃德夫人總是親切慈愛地關心薩維奇。
他母親的暴行使這種慈愛更顯得彌足珍貴,可在他十歲那年,這位教母去世。
這是他童年的又一個不幸。
盡管她慷慨地要給他三百鎊遺産來試圖減輕他的痛苦,可是他無法去申領這筆财産使自己免于壓迫,也得不到法律的正義支持。
她的遺囑被執行人回絕,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然而,薩維奇還沒有完全被抛棄。
梅森夫人繼續關照他,把他送到靠近聖奧爾本地區的一所小學。
在那兒人們按他養母的姓叫他,沒有任何線索暗示他還有其他身份。
在那兒他開始學習文學。
他上過幾個年級,進步多大或怎樣受到稱贊,我們現在已無法知道。
他總是尊重地談起他的老師。
很可能,當時卑微的身份并沒有妨礙他成為傑出的天才,也沒有阻止他因勤奮用功而受到獎勵。
在如此卑微的狀況下,若非靠他的天賦和勤奮,他不會那樣出類拔萃,獲得嘉獎。
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推測:他的表現與他的能力相當,因為從比例上說,他的進步比他享有的機遇更大。
這也不容懷疑:如果他早年的作品能夠保存下來,如那些幸福快樂的學生一樣,我們很可能在部分作品中發現那使《出租作者》與衆不同的輕松幽默,而在其他作品中發現他描寫《流浪漢》中嚴肅場面時所使用的敏銳的想象力。
正當他磨煉自己的才幹時,他的父親裡弗斯伯爵得了犬熱病,生命即将走到盡頭。
他曾打聽他兒子的下落,對那些不合邏輯和閃爍其詞的答複十分困惑。
可到了臨終時刻,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将他像其他親生孩子一樣撫養。
因此,他一再要求孩子的母親告知孩子的真實情況,堅決不允許她顧左右而言他或否認實情。
他的母親,無法再拒絕這個問題,決定至少提供一個答案,讓薩維奇徹底失去繼承權及其所提供的幸福感。
于是她宣布薩維奇早已死掉。
也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個母親制造謊言來剝奪她兒子繼承他人特意給予的财産的權利。
盡管薩維奇可能失去這些财産,可她自己也得不到。
因此,這是一種不會被識破的邪惡行為,因為不會令人起疑心。
連那個伯爵也無法想象,人間竟存在着這樣一位損人不利己的母親,即使在不會令自己得益的情況下,也不惜全力去毀掉自己的兒子。
伯爵最後把遺囑中留給薩維奇的六千英鎊贈予了其他人。
這種促使她母親從中作梗使他應得遺産落空的殘忍,讓這位母親很快地投入另外一項頗費周章的計劃。
她處心積慮地暗中謀劃,要把他送去美國的種植園。
這個陰謀因誰的仁慈而受阻,或者說何人的介入導緻她放棄這一計劃,我無從得知。
有可能是梅森夫人勸說或者強迫她終止計劃,也有可能是她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幫兇,邪惡到可以和她狼狽為奸進行如此殘忍的一個行動。
可以想象,即使是那些長年陷于罪惡泥潭中而變得心腸堅硬、對普遍的惡行無動于衷的人,對這位母親無利益驅使、無嫉恨憤怒卻讓兒子遭受奴役或貧窮的計劃,也會感到震驚。
也許這一次,薩維奇會從長年在罪惡泥沼中打滾、從未萌生恻隐之心的人們中,找到靠山和支持者。
無論受何種因素影響,把薩維奇流放到國外的計劃受阻。
他母親很快又醞釀了另一個陰謀,要把他埋沒在貧困和卑微中。
于是,她命人把他送去霍爾本區一個鞋匠家。
在那兒經過一段試用期,他成了鞋匠的學徒。
據說,這個計劃在一段時期内很成功。
薩維奇在皮革錐子上工作的時間,比他願意承認的還長。
他從這個勞作中也得不到任何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條件。
最終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發現,讓他決定放棄這個職業。
大約這個時候,那位總是把他當作自己兒子照顧的養母死了。
對他來說,他自然要去處理養母辭世後将由他繼承的東西。
于是,他進入了她的房間,打開各個箱子,檢閱信件,發現其中有些信是梅森夫人寫給這位養母的。
他從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以及身世一直被隐匿的緣由。
他現在已不再滿意那份指派給他的工作了,而是想他有權分享他母親的财富,因此,薩維奇毫不猶豫地要向她表明自己是她的兒子。
他試圖用所有技巧喚醒她的親情,引起她的關心,可是,不管是他的書信,還是因其優秀或痛苦赢得同情的朋友們的介入,一切都無濟于事。
盡管她不能再否認他,卻始終斷然疏遠他。
他經常懇求她允許自己去看望她,卻毫無效果。
她總是保持高度警惕地回避他,命令手下,無論是誰引薦他,也不論他給出什麼理由要求進入,都要驅趕他離開她的住宅。
與此同時,薩維奇為得知自己的身世而激動不已,以至于在深夜他常徘徊在母親的大門外,長達幾個小時。
希望她偶然走到窗前或手拿蠟燭穿過房間時,他或許能遠遠見她一面。
他所有的堅持不懈和柔情都不起作用,因為他既不能使她的心柔軟,也不能令她伸出手。
當他盡力喚醒一個母親的慈愛時,他因窮困潦倒而陷入極度的愁苦中。
因此,他被迫尋找其他維持生活的方式。
由于沒有其他技能,他成了一位作家。
①薩維奇(RichardSavage,1697&mdash1743),英國詩人,劇作家。
②原文如此,應為1697或1698。
格雷 ① 托馬斯·格雷于1716年11月26日生于科尼希。
父親菲利普·格雷在倫敦任專職抄寫員。
在伊頓,他在舅舅安特·羅伯斯先生的指教下接受語文教育,得到喬治博士的協助。
1734年,他離開學校後,以跟班身份進入劍橋彼得學院。
對大多數年輕學子來說,從中學進入大學的轉變時期,是一個标志着成年、自由和幸福的時期,可格雷似乎對這種學術的滿足沒有多少愉悅。
他喜歡劍橋,既不是因為它的生活模式,也不是因為它的學習風氣。
當不必要求再去聽課後,他郁悶不快地生活了一段時間。
他打算學習法學判例法,卻沒有得到文憑。
他在劍橋的五年,霍勒斯·沃波爾先生邀請他作為伴侶去旅行。
他和沃波爾從前在伊頓已結下友誼。
他們的旅程經法國到意大利。
格雷的信件表明他們大部分的行程都很愉快。
可是,不平等的友誼很容易破裂。
在佛羅倫薩,他們兩人争吵後分手。
說起來,沃波爾先生現在很得意這是他的錯。
無論如何,我們在這個世上如果不帶偏見就能發現,那些意識到自己價值的人,會超越順從的奴顔婢膝,傾向于用自豪的态度看待自己名譽;他們受到讨厭和謹小慎微的人的嫉妒,熱衷于獨立自主,要求一種他們自己都不會給予的關注。
不管争論什麼,他們确實分開了。
他們後來的旅途,無疑雙方都不盡愉快。
格雷用适合他自己小經費開支的方式繼續旅行,隻有一個臨時的仆人伴随。
1741年9月,他回到英格蘭。
大約兩個月後,他埋葬了父親。
他父親不明智地把錢浪費在一間新房上,造成大量的錢财損失。
格雷想到自己太窮,難以學習法律。
他因此回到劍橋,在那兒很快就得到了公民法方面的文憑。
他并不喜歡這個地方或喜歡作為居民住在這裡,或者說,他不公開承認喜歡它們。
可除了短暫住在倫敦一段時間外,他生命中的其他時光都在這裡度過。
大約這段時間,他失去了韋斯特先生這個朋友,一個愛爾蘭大臣的兒子。
格雷顯然對這位朋友表示極高的景仰。
這反映在梅森先生保留的他的信和《五月頌》中,以及他送給他一部分《阿格裡帕拉》稿件的緻謝詞中。
這是格雷剛開始從事寫作的一部悲劇。
韋斯特先生給他提出意見,也許阻止了寫作進展。
每個讀者都能對它做出肯定的判斷。
這當然不是英國舞台的損失,因為《阿格裡帕拉》從未完成。
這一年(1742),格雷似乎第一次讓自己嚴肅地考慮詩歌創作,因為這年他寫了《春天頌》《伊頓的美景》《逆境頌》。
他同時寫了拉丁文詩歌《思考的原則》。
根據梅森先生的回憶,格雷最早的抱負是精通拉丁文詩歌。
也許這是合理的希望,他已實現了他的設想。
盡管他的用詞當時看來有些困窘,抒情詩有些粗糙,可他語言的豐富是很少人能擁有的。
他的詩行即使不完美,人們也能發現,這位作家的實踐很快就能使它們變得技巧成熟。
他此時住在彼得,很少熱心于其他人怎麼做或怎麼想。
他培養自己的思想,開闊自己的視野,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隻是為了改進和娛樂自己。
當梅森被選為彭布羅克會堂的理事後,把一個同事介紹給他,那人後來成為他作品的編輯者。
編輯的喜好和忠誠激發起他對格雷敬佩的熱情。
這種熱情若從一個陌生人的中立态度,從一個批評家的冷酷嚴峻中,是無法合理期待得到的。
他隐居後,于1747年寫了一首關于《寵貓挽歌》②的頌詩。
一年後,試圖寫一首更為重要的關于政府和教育的詩歌。
盡管這首詩留下未完成的片段,卻有許多詩行表現很優秀。
他接下來的作品是聲名遠揚的《墓園挽歌》,它最初是在雜志上發表的。
我認為,這部作品讓他為大衆熟知。
這時應科布韓女士邀請,他偶然寫了一首即興的詩《一個長篇故事》,為他的風格增添了一些色彩。
1753年,他的幾首詩歌附上插圖,由本特利先生出版。
這些詩按理說能以一種或其他多種形式出版成為一本書,可還是印成單頁出版。
我認為,詩歌和插圖互相映襯得很好。
所有印刷品很快就銷售一空。
這一年他失去了母親。
自1756年後,學院裡有些年輕人住得離他很近,為娛樂自己經常搞出令人讨厭的聲音,幹擾了他的平靜。
據稱,這是一種帶有冒犯和侮辱性質的惡作劇。
這樣的傲慢無禮,他忍了一段時間,把它反映給協會的董事。
也許在協會裡他沒有朋友,知道自己的抱怨無濟于事,于是搬遷到了彭布羅克會堂。
他于1757年出版了《詩歌的進程》和《吟遊詩人》。
詩歌讀者對這兩首詩,開始隻是沉默驚愕,滿足于注視着它們的出現。
有些人試圖讀下去,承認自己沒能力去理解它們,盡管沃伯頓說過,了解它們以及彌爾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都是一種時髦的尊重。
加裡克寫了幾行詩贊美它們。
有些勇敢的支持者要挽救它們被忽視的命運。
在一個短暫時期,許多人因被指出它們的美妙而滿意,而他們自己卻看不出來這種美妙。
格雷此時名望很高,以緻在西伯死後,他因為拒絕接受詩人桂冠一事而享盛譽。
這個桂冠後來給了懷特黑德先生。
離開劍橋後,他很快就寄宿于一個靠近博物館的地方,在那裡居住了三年,從事讀書和抄寫工作。
目前人們發現,他的《淹沒》和《隐匿》兩首頌詩,幾乎很少受此時影響。
在這些頌詩裡,他的抒情詩因為表現出更多的輕蔑和靈活性而受到嘲弄。
當劍橋現代曆史教授去世後,他&ldquo如鬥雞者,精神為之一振&rdquo,懇求巴特伯爵為他謀此職,伯爵客氣地回絕了他。
這個職位給了布羅克先生,他是詹姆斯·勞瑟爵士的助教。
他身體虛弱。
據稱,靠多鍛煉和換地方住,他增強了體質。
他在1765年去了一趟蘇格蘭旅行。
根據他的記錄,對他來說這是最遠的一次旅行,他感覺到新奇和美麗,因為他的理解力十分豐富,他的好奇心延伸到所有的藝術作品中,所有自然的風貌上和所有過去事件的遺迹裡。
他與貝蒂博士自然地結交為朋友。
格雷認為,他是個詩人、哲學家和善良的人。
在阿伯德,曼斯查學院授予他法學博士學位。
由于疏忽沒有把它交給劍橋大學,他認為拒絕接受它是恰當的。
他從前白費心機所懇求的職位,最後還是不必争取就給了他。
當曆史教授的職位又一次有了空缺時,他從格拉夫頓公爵那兒接受了這個職位(1768)。
任職後,他保持這一工作直到去世。
他總是設計演講,卻從不念稿,他對自己職責的疏忽感到不安,想用他設計的改革來減輕内疚。
他下決心十分果斷,如果他發現自己不能解雇人,也相信自己已經事實上把人給辭退了。
由于身體不好,他又進行了一次必要的旅行,參觀了威斯特摩蘭和坎伯蘭(1769)。
那些讀他的書信體描寫希望去旅行和講述他旅行故事的人,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可是,通過在家學習研究,我們也能得到旅行中的智慧和進步的能力。
他的旅行和學習現在都接近了尾聲。
他受痛風折磨,一直很虛弱,疾病又進入他的腸胃,導緻強烈痙攣,無藥可治,于是他在1771年7月30日結束了一生。
格雷的個性,我願引用梅森先生的話加以說明,它來自牧師坦普爾先生寫給我朋友鮑斯威爾的一封信。
坦普爾在康沃爾的聖格魯斯任教區長,我也像他一樣真誠地希望這個說法是真實的。
&ldquo他也許是歐洲最有學問的人。
他同樣熟悉一部分精确和嚴謹的科學,不僅僅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其中。
他知道每條曆史分支、自然或文明的曆史,他讀過英格蘭、法國和意大利所有曆史學家的原著,是個偉大的古文物研究者。
文學批評、形而上學、道德、政治是他重要的研究對象。
各類航海旅行是他喜歡的娛樂活動。
他在繪畫、印刷、建築和園林方面有很高的鑒賞能力。
因為有着如此豐富的知識,他的談話同樣令人受益和愉快。
他也是個善良的人,具有美德和人道主義。
凡人都會有缺點,不完美。
我認為,他最大的缺點是精緻的僞裝,或相當女人氣,在學問見解上反映出一種可見的刻闆、藐視和輕蔑的弱點。
他在某些方面也有偏見,這種偏見就像康格裡夫先生排斥伏爾泰一樣。
盡管他似乎主要根據取得知識進步來評價一個人,可他卻無法接受自己僅是個文人的評價。
盡管沒有高貴出身、财富和爵位,他渴望被人看作是個緘默獨立的紳士。
這些人常為娛樂而讀書。
也許應該這樣問,當知識所創造的東西甚微時,如此多的知識又有何用?除了少數幾首詩,什麼詩歌值得付出如此多的痛苦代價而不被人記住?格雷先生至少是以純真态度進行詩歌創作的,對他而言,知識肯定使他受益。
他的時光過得很愉快,他每天都獲得新知識。
他思想開放,心地善良。
他的美德很有力量。
世界和人類在他面前表露出真實的面貌。
他被教導去考慮每件事都不重要,不值得一個聰明人去關心,除非追求知識和實踐美德,這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任務。
&rdquo 對他個性的評價,梅森先生還特别強調了格雷在動物學方面的才能。
他評論說,格雷的女性氣質影響那些&ldquo他并不希望取悅的人&rdquo。
當他不對那些他不相信是善良的人給予尊敬時,人們不公正地指責他以個人喜好的理由做判斷。
我進行這項評論工作時,初步閱讀了他的書籍信件,感到他有很強的思想理解力、無止境的好奇心、良好的判斷能力。
他是這樣一個盡可能熱愛一切的人,可又是一個很挑剔難以被取悅的人。
我希望這将會得到證實―他蔑視懷疑主義,憎恨虛僞。
我這裡介紹他關于沙夫茨伯裡的短評。
&ldquo你說你不理解沙夫茨伯裡伯爵如何成為一個時髦的哲學家,我能告訴你。
首先,他是個伯爵;其次,他如同任何一個他的讀者那樣自負;第三,男人總是傾向于相信那些他們不理解的事情;第四,假如他們在無義務去相信一件事的情況下,那麼他們對任何事都會相信無疑;第五,他們喜歡走新路,即使是條死路;第六,一旦确認他是優秀作家,就意味着他能說很多言外之意。
你還有别的更多的理由嗎?一個四十多年的間隔期,已能很好地摧毀其迷人的魅力。
一個死去的伯爵與平民一樣,虛榮不再值得注意,因為新路已成為一條舊道了。
&rdquo 梅森先生根據他的了解補充說,盡管格雷貧窮,他卻不熱衷于錢。
他若有點錢,便非常願意幫助有需求的人。
作為一個作家,他有自己的個性。
盡管他從不潦草地寫下第一稿,然後再做改正,可在有很多文章要寫的情況下,他還是會對每一行進行認真修改。
他有自己的一個不算很特别的想法:除非在特定的時間或很愉快的時刻,他才會拿筆寫作。
這是個古怪習氣。
在這種怪癖下,我友好地對待這位既有學問又有美德的人,希望他是優秀的人。
格雷的詩歌現在受到重視。
如果我指出,他的作品之文采不如他的個人生活有趣多彩,希望這個看法不會被看作是對他名字的敵視。
&hellip&hellip 說他的詩歌不美麗是不公正的。
一個如他那樣學問淵博和極為勤勉的人,不可能不寫出些有價值的作品。
當他的詩歌幾乎不能愉悅人時,隻能說好的構思被編寫破壞了。
他翻譯的北部和威爾士詩歌值得稱贊,形象不但保留,還有所改進,隻是不像其他詩人的語言。
對他的挽歌,我與普通讀者有同樣的欣喜。
讀者的常識未被文學偏見腐蝕,在考慮所有精巧的錘煉和學問的執着之後,他能符合所有作者聲稱的詩歌榮譽。
《墓園挽歌》充滿影像:每個心靈都如明鏡高懸,充滿情緒;每個胸襟都有它的婉轉回聲。
由&ldquo即使這些骨骼&rdquo開始的四個詩節,在我看來是原創的。
我從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見過這個概念。
然而,讀到它們的人總會告訴自己,他能感覺到蘊含在它們之中的情緒。
譯者補充:這篇寫于1781年,僅在格雷去世十年後,格雷尚有許多朋友粉絲健在。
因以不同态度對待格雷的詩歌,立即在詩壇引起強烈抗議。
麥克·亞當和米爾恩在其主編的文選《約翰生讀者》(1966)中指出,《寵貓挽歌》是英語文學最優秀的自我嘲諷詩歌,約翰生與之失之交臂。
同時,他也有失誤,如評論《吟遊詩人》和《緻命的姐妹》,他僅認可舊歌謠的複興,卻認為這類取材對現代詩歌來說是滑稽可笑的。
①格雷(ThomasGray,1716&mdash1771),英國18世紀抒情詩人。
②TheDeathofMr.Walpole&rsquosCat,直譯為《沃波爾先生貓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