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勝其煩,正想趁他不備,出手把對方制住!
藍褂漢子忽然伸手一招,叫道:“喂,朋友,你過來。
” 飛毛腿一驚,暗道:“原來他還有幫手。
急忙回頭看去,來的是一個穿竹布長衫的漢子。
那人經藍褂漢子招着手,就走近過來,問道:“兩位有什麼事?” 飛毛腿一聽,心中暗道:“原來他們也不是熟人。
” 藍褂漢子道:“抹桌布,你要這位老哥給你做個保,你就可以走了。
” 竹布長衫漢子笑道:“老哥一定看錯人了,他不是抹桌布。
” “是、是!”飛毛腿這回如遇救星,忙道:“就是咯,兄弟根本不是抹桌布劉七。
” 藍褂漢子睜着眼道:“那……那他是誰?” 竹布長衫漢子道:“這位老哥是出了名的飛毛腿……” 他話未說完,藍褂漢子左手突然一探,一把抓住了飛毛腿的胸膛衣衫。
大聲道:“好家夥,飛毛腿,你前天打傷了我舅子的拜把兄弟,老子正要找你……” 飛毛腿吃了一驚,這醉漢出手可真快,口中叫了聲:“你……”突然。
他隻覺腰眼裡一麻,被竹布長衫漢子點中了“笑腰穴”上。
耳中同時響起竹布長衫漢子的聲音說道:“老哥,你當他是誰,他就是我兄弟銀面郎君,當然,他和你說的一大堆話,全是假的,咱們兄弟是特地來請你去談談的。
” 飛毛腿身不能動,口不能言,但心頭清楚.自己是上了這假裝醉漢的惡當! 丁建中一行人中,江湖上沒一個人不認識,隻有金鞭銀槍金氏兄弟,一向都戴着假面具,很少有人見過他們真面目,是以連經常在江湖上跑的飛毛腿,也認不得他們。
就在金面郎君一指點住飛毛腿穴道之際,南首大路上,一陣鸾鈴、馬蹄、車輪之聲,傳了過來,錢通駕着馬車正好回頭馳來。
車子經過他們三人身邊,稍微一緩,金氏兄弟夾起飛毛腿,“嗖”“嗖”兩聲.好像車廂裡有着極大吸力一般,兩條人影,一下就鑽了進去。
錢通車子沒停,揚揚鞭,直向城中馳去。
他車子可以直接馳進京安客莊後進,因此不慮被人發現,就這樣,本來一路盯着車子的飛毛腿,無緣無故就失蹤了。
相國寺。
建在繁華的市區中,寺門外一片大廣場.可以媲美南京夫子廟。
北京城裡的廠甸,和蘇州玄妙觀。
四周圍小商店,攤販,茶館,酒樓,和三教九流的測字看相,練拳賣藝唱大鼓、說相聲、變戲法,可說應有盡有,是民間最好的遊戲場所。
任何人到了這裡,可以各投所好,沒有不适合的。
就是白發婆婆,擠不到人群中間去吧,也可以到相國寺觀音殿燒炷香,求支簽。
因此一年四季,相國寺遊人特多,香火鼎盛。
你别看相國寺外一片喧鬧,好像天都可以掀起半片來,但隻要你跑進金碧輝煌,宏偉莊嚴的相國寺的山門,就立時會感覺到莊嚴肅穆、佛門清靜。
這時午牌已過,正是遊客和香客最多的時候。
跟着人群,從山門外走進一個頭戴玄色軟帽,帽額上綴一塊青綠寶石,身穿一件紫緞夾袍,發辮梳得很整齊的中年人,一張白淨臉,嘴上留着兩撇八字胡,看去氣宇軒昂,頗有點官氣。
他身後跟着一個身材不高,頭戴瓜皮帽,穿一件青綢長衫的漢子,看去不似長随,倒像是他的師爺。
但此刻人群衆多,仕女混雜,衣香缤紛,大家目光自然去看燒香拜佛,許着心願的大姑娘和新媳婦兒,還可以品頭論足一番,誰會去注意到他們。
兩人像是随喜,從大殿走向後殿,再從長廊繞到後進,跨出西首一道月洞門,那是一個小有花木之勝的小天井,裡面是一間佛堂,兩邊各有一條長廊,兩排禅房。
佛堂門前,釘着一方木牌,牌上寫着:“禅房清淨,遊客止步”八個字。
紫袍中年人和他身後戴瓜皮帽的師爺,剛踏進佛堂,就有一名灰衣僧人合掌當胸,迎了出來,含笑道:“兩位施主請了,這是敝寺禅房,遊客止步,請兩位施主到别處随喜去吧。
” 戴瓜皮帽的師爺跨前一步,堆着笑道:“請問大師傅,這裡是西禅房吧?” 灰衣僧人合十道:“正是,施主有何貴幹?” 戴瓜皮帽的師爺含笑道:“我家大爺是特地來拜訪在貴寺挂單的六一和尚的,方才蒙貴寺挂單處一位大師傅的指點,要咱們到西禅房來找的。
” 灰衣僧人看了兩人一眼,問道:“兩位施主要找的六一和尚,是怎樣一個人?” 戴瓜皮帽的忙道:“這位六一和尚,身材不高,臉色如金,年歲已高,耳朵重聽,你和他說話,有時間非所答,似知非知。
” 灰衣僧人又道:“兩位施主貴姓?” 戴瓜皮帽的師爺道:“斧斤以時入山林。
” 原來他們打的是暗語,“臉色如金”,“似知非知”,暗藏瘦金剛知本大師的“金”和“知”二字,“斧斤以時入山林”暗藏“伐木丁丁”是一個“丁”字,這兩人自然是丁建中和萬有全了。
灰衣僧人釋然一笑道:“兩位請随小僧來。
” 說罷,引着兩人,往右首一條長廊中走去。
這條長廊兩邊,各有十來間僧房,丁建中在經過之時,發覺其中有四間僧房之中,都暗藏有人,而且從他們的呼吸聲音聽來,就是身負上乘武功之人,心中暗暗忖道:“從外表看來,相國寺似是毫無防範,實則戒備極為森嚴了,長廊盡頭,另有一道黑漆小門,灰衣僧人腳一停,舉手在門上輕輕叩了三下。
” 木門往裡開啟,又有一名灰衣僧人當門合十道;“師兄,這兩位是……” 先前引路的灰衣僧人低聲道:“是丁大俠,來見老師傅的。
”一面回身合十道:“丁大俠兩位請進,恕小僧不奉陪了。
” 丁建中連忙還禮道:“多謝大師傅。
” 舉步跨入木門。
這灰衣僧人等萬有全跨入之後,立即掩上了門,一面合十躬身道:“丁大俠兩位隻管請進,過去自會有人招呼,小僧職司守門,恕不帶路了。
” 丁建中心中暗道:“知本大師和姜大師等人,住在這裡,相國寺有此隐秘的地方,無怪一統門的人,始終還未察覺到。
”一面點頭道:“多謝大師傅指點。
” 這道木門之内,果然又是一個狹長的小天井,階前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兩人是沿着廊下石階,走了過去,敢情這裡是相國寺中進,左右前後,俱是禅房,這是相當隐秘的所在。
一排五間房屋,中間一間,又是一個佛堂,正當中供着一尊一人多高的古銅濟颠活佛,身形微向前撲,雕琢得栩栩如生。
佛堂中間站着一個身穿青灰僧袍的老僧,看去已有六十左右,雙目炯炯有光,一手提着一串核桃大的十八顆烏色念珠,一望而知是精鋼所鑄,看到兩人.合十為禮,說道:“兩位大概就是丁大俠和萬施主了,貧僧慈根,現為少林寺羅漢堂主持。
” 丁建中一怔,少林羅漢堂的主持大師都已來了,當下急忙還禮道:“原來是少林高僧慈根大師,在下失敬得很。
” 慈根大師道:“兩位快随貧僧進去,敝師叔和諸位大俠,早已恭候多時了。
”說完,連連合十,陪同丁建中、萬有全兩人,舉步往佛堂後面行去。
原來佛堂後面,又有一道門戶,跨出去是一個小天井,兩旁放着不少盆栽花木,迎面階上,也是一排五間房屋。
(相國寺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寺中房舍不下數百間之多,此處已在屋心之中了) 丁建中才一跨出天井,就聽到對面屋中傳出高聲淡笑之聲,他可以聽得出衆人之中嗓門最大的當推破山劍客謝三泰了。
慈根大師領着兩人,還未走到階前,突聽另一個洪亮聲音大笑道:“大概是丁大俠了。
” 丁建中不由一怔,暗道:“這人是誰,口音好生耳熟?” 接着隻聽常慧的聲音“啊”了一聲,就像一陣風般奔了出來,叫道:“果然是大哥來了。
” 她話聲甫落,從中間一間堂屋中,已經迎出高高矮矮十幾個人來。
丁建中看得又是一怔,他認識的人,幾乎全到了! 當前一個是瘦金剛知本大師,駝龍姜大川,破山劍客謝三泰,神彈子賀德生,鬼醫公孫醜,這是他意料中的人。
另外還有兩個道人,一個是終南派活靈官守一道人,另外一個白發白須,面色紅潤的老道人,自己沒有見過,不知是誰? 還有一個是遊戲風塵的鐵拐仙也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是一個穿着一身青布長袍,黑髯如戟的紫臉老者,丁建中并不認識。
最使他驚異的則是一身青布衣裙的杜夫人,(終南派虬髯客杜飛鵬之妻,杜飛鵬和丁建中義父八手仙猿常千裡,華山流雲劍客孫景陽,岐山孟素蘭四人同時遇害,事詳前文)和她一子杜剛,一女杜小燕,也會在這裡! 丁建中慌忙從臉上摘下面具,急步趨上,朝知本大師躬身道;“弟子丁建中叩見老師傅。
”“阿彌陀佛。
” 知本大師連連合十道:“丁少施主不可多禮,這些天來,少施主辛苦了。
” 丁建中剛直起身,駝龍姜大川已一手按在他肩頭,笑吟吟的道:“建中,大叔先來給你引見幾位前輩高人。
”伸手一指白發披肩,白髯飄胸的老道人說道:“這位就是終南派掌門人太一道長。
” 丁建中慌忙抱拳道:“在下見過道長。
” 太一道人連忙稽首道:“少施主不可多禮,貧道先要向少施主緻謝才對,沒有少施主前去終南,就沒人識破賊黨奸謀,敝派就永淪魔掌,貧道和三師弟也将糊裡糊塗的喪命,少施主村敝派有再造之恩,理該受貧道一拜才是。
” 說完,又連連稽首。
丁建中連說:“不敢,道長言重了。
” 駝龍又朝鐵拐仙一指道:“這位是丐幫老前輩鐵拐仙……”。
他還沒說下去,鐵拐仙呵呵一笑,搶着道:“姜老哥,這還用你說麼?老化子和丁小兄弟,可是老朋友啦,來、來,還是老化子給你引見吧……” 他一指身邊穿青布袍的老者說道:“這是老化子的師侄,現在咱們窮家幫幫主曾劍髯,這就是昆侖傳人丁建中丁少俠,你們以後多多接近。
” 駝龍在旁道:“建中,你該謝謝鐵拐仙和曾幫主呢,你們從南昌動身,曾幫主派出二百名以上的丐幫弟子,沿途暗中保護,有不少不開眼的黑道中人,都是丐幫替你們擋回去的,這件事,你大概還不知道呢!” 丁建中暗暗“哦”了一聲,想到萬有全曾說自己車後,經常有二百多名化子,緊随不舍,原來這是丐幫出動了沿途幫衆,替自己暗中護镖!一面連忙朝鐵拐仙和曾劍髯兩人拱手謝道: “多蒙老前輩和曾幫主賜助,在下感激不盡。
” 鐵拐仙笑道:“小兄弟,誰叫老化子是你朋友?” 曾劍髯也拱手笑道:“丁大俠赈災義舉,上體天心,丐幫能替赈災稍效棉簿,這是丐幫的榮幸,丁大俠何謝之有?” 丁建中轉身又向杜夫人母子三人拱手為禮,說道:大娘也在這裡,在下倒是想不到之事。
” 杜夫人道:“老身是風聞丁少俠黃河赈災,想必需要人手幫忙,才特地趕來的,不想在路上遇到掌門人,(太一道長)才知此次丁少俠除了赈災之外,還有一件大事,是為武林消敉邪惡集團的正邪之戰,這和老身切身之仇有關,自然更非來不可了。
” 知本大師朝慈根大師含笑道:“慈根,你還是到前面去吧。
” 慈根大師應了聲“是”,合十告退。
知本大師一擺手道:“這裡不是談話之處,大家還是到裡面坐吧。
”引着衆人,回入屋
” 飛毛腿一驚,暗道:“原來他還有幫手。
急忙回頭看去,來的是一個穿竹布長衫的漢子。
那人經藍褂漢子招着手,就走近過來,問道:“兩位有什麼事?” 飛毛腿一聽,心中暗道:“原來他們也不是熟人。
” 藍褂漢子道:“抹桌布,你要這位老哥給你做個保,你就可以走了。
” 竹布長衫漢子笑道:“老哥一定看錯人了,他不是抹桌布。
” “是、是!”飛毛腿這回如遇救星,忙道:“就是咯,兄弟根本不是抹桌布劉七。
” 藍褂漢子睜着眼道:“那……那他是誰?” 竹布長衫漢子道:“這位老哥是出了名的飛毛腿……” 他話未說完,藍褂漢子左手突然一探,一把抓住了飛毛腿的胸膛衣衫。
大聲道:“好家夥,飛毛腿,你前天打傷了我舅子的拜把兄弟,老子正要找你……” 飛毛腿吃了一驚,這醉漢出手可真快,口中叫了聲:“你……”突然。
他隻覺腰眼裡一麻,被竹布長衫漢子點中了“笑腰穴”上。
耳中同時響起竹布長衫漢子的聲音說道:“老哥,你當他是誰,他就是我兄弟銀面郎君,當然,他和你說的一大堆話,全是假的,咱們兄弟是特地來請你去談談的。
” 飛毛腿身不能動,口不能言,但心頭清楚.自己是上了這假裝醉漢的惡當! 丁建中一行人中,江湖上沒一個人不認識,隻有金鞭銀槍金氏兄弟,一向都戴着假面具,很少有人見過他們真面目,是以連經常在江湖上跑的飛毛腿,也認不得他們。
就在金面郎君一指點住飛毛腿穴道之際,南首大路上,一陣鸾鈴、馬蹄、車輪之聲,傳了過來,錢通駕着馬車正好回頭馳來。
車子經過他們三人身邊,稍微一緩,金氏兄弟夾起飛毛腿,“嗖”“嗖”兩聲.好像車廂裡有着極大吸力一般,兩條人影,一下就鑽了進去。
錢通車子沒停,揚揚鞭,直向城中馳去。
他車子可以直接馳進京安客莊後進,因此不慮被人發現,就這樣,本來一路盯着車子的飛毛腿,無緣無故就失蹤了。
相國寺。
建在繁華的市區中,寺門外一片大廣場.可以媲美南京夫子廟。
北京城裡的廠甸,和蘇州玄妙觀。
四周圍小商店,攤販,茶館,酒樓,和三教九流的測字看相,練拳賣藝唱大鼓、說相聲、變戲法,可說應有盡有,是民間最好的遊戲場所。
任何人到了這裡,可以各投所好,沒有不适合的。
就是白發婆婆,擠不到人群中間去吧,也可以到相國寺觀音殿燒炷香,求支簽。
因此一年四季,相國寺遊人特多,香火鼎盛。
你别看相國寺外一片喧鬧,好像天都可以掀起半片來,但隻要你跑進金碧輝煌,宏偉莊嚴的相國寺的山門,就立時會感覺到莊嚴肅穆、佛門清靜。
這時午牌已過,正是遊客和香客最多的時候。
跟着人群,從山門外走進一個頭戴玄色軟帽,帽額上綴一塊青綠寶石,身穿一件紫緞夾袍,發辮梳得很整齊的中年人,一張白淨臉,嘴上留着兩撇八字胡,看去氣宇軒昂,頗有點官氣。
他身後跟着一個身材不高,頭戴瓜皮帽,穿一件青綢長衫的漢子,看去不似長随,倒像是他的師爺。
但此刻人群衆多,仕女混雜,衣香缤紛,大家目光自然去看燒香拜佛,許着心願的大姑娘和新媳婦兒,還可以品頭論足一番,誰會去注意到他們。
兩人像是随喜,從大殿走向後殿,再從長廊繞到後進,跨出西首一道月洞門,那是一個小有花木之勝的小天井,裡面是一間佛堂,兩邊各有一條長廊,兩排禅房。
佛堂門前,釘着一方木牌,牌上寫着:“禅房清淨,遊客止步”八個字。
紫袍中年人和他身後戴瓜皮帽的師爺,剛踏進佛堂,就有一名灰衣僧人合掌當胸,迎了出來,含笑道:“兩位施主請了,這是敝寺禅房,遊客止步,請兩位施主到别處随喜去吧。
” 戴瓜皮帽的師爺跨前一步,堆着笑道:“請問大師傅,這裡是西禅房吧?” 灰衣僧人合十道:“正是,施主有何貴幹?” 戴瓜皮帽的師爺含笑道:“我家大爺是特地來拜訪在貴寺挂單的六一和尚的,方才蒙貴寺挂單處一位大師傅的指點,要咱們到西禅房來找的。
” 灰衣僧人看了兩人一眼,問道:“兩位施主要找的六一和尚,是怎樣一個人?” 戴瓜皮帽的忙道:“這位六一和尚,身材不高,臉色如金,年歲已高,耳朵重聽,你和他說話,有時間非所答,似知非知。
” 灰衣僧人又道:“兩位施主貴姓?” 戴瓜皮帽的師爺道:“斧斤以時入山林。
” 原來他們打的是暗語,“臉色如金”,“似知非知”,暗藏瘦金剛知本大師的“金”和“知”二字,“斧斤以時入山林”暗藏“伐木丁丁”是一個“丁”字,這兩人自然是丁建中和萬有全了。
灰衣僧人釋然一笑道:“兩位請随小僧來。
” 說罷,引着兩人,往右首一條長廊中走去。
這條長廊兩邊,各有十來間僧房,丁建中在經過之時,發覺其中有四間僧房之中,都暗藏有人,而且從他們的呼吸聲音聽來,就是身負上乘武功之人,心中暗暗忖道:“從外表看來,相國寺似是毫無防範,實則戒備極為森嚴了,長廊盡頭,另有一道黑漆小門,灰衣僧人腳一停,舉手在門上輕輕叩了三下。
” 木門往裡開啟,又有一名灰衣僧人當門合十道;“師兄,這兩位是……” 先前引路的灰衣僧人低聲道:“是丁大俠,來見老師傅的。
”一面回身合十道:“丁大俠兩位請進,恕小僧不奉陪了。
” 丁建中連忙還禮道:“多謝大師傅。
” 舉步跨入木門。
這灰衣僧人等萬有全跨入之後,立即掩上了門,一面合十躬身道:“丁大俠兩位隻管請進,過去自會有人招呼,小僧職司守門,恕不帶路了。
” 丁建中心中暗道:“知本大師和姜大師等人,住在這裡,相國寺有此隐秘的地方,無怪一統門的人,始終還未察覺到。
”一面點頭道:“多謝大師傅指點。
” 這道木門之内,果然又是一個狹長的小天井,階前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兩人是沿着廊下石階,走了過去,敢情這裡是相國寺中進,左右前後,俱是禅房,這是相當隐秘的所在。
一排五間房屋,中間一間,又是一個佛堂,正當中供着一尊一人多高的古銅濟颠活佛,身形微向前撲,雕琢得栩栩如生。
佛堂中間站着一個身穿青灰僧袍的老僧,看去已有六十左右,雙目炯炯有光,一手提着一串核桃大的十八顆烏色念珠,一望而知是精鋼所鑄,看到兩人.合十為禮,說道:“兩位大概就是丁大俠和萬施主了,貧僧慈根,現為少林寺羅漢堂主持。
” 丁建中一怔,少林羅漢堂的主持大師都已來了,當下急忙還禮道:“原來是少林高僧慈根大師,在下失敬得很。
” 慈根大師道:“兩位快随貧僧進去,敝師叔和諸位大俠,早已恭候多時了。
”說完,連連合十,陪同丁建中、萬有全兩人,舉步往佛堂後面行去。
原來佛堂後面,又有一道門戶,跨出去是一個小天井,兩旁放着不少盆栽花木,迎面階上,也是一排五間房屋。
(相國寺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寺中房舍不下數百間之多,此處已在屋心之中了) 丁建中才一跨出天井,就聽到對面屋中傳出高聲淡笑之聲,他可以聽得出衆人之中嗓門最大的當推破山劍客謝三泰了。
慈根大師領着兩人,還未走到階前,突聽另一個洪亮聲音大笑道:“大概是丁大俠了。
” 丁建中不由一怔,暗道:“這人是誰,口音好生耳熟?” 接着隻聽常慧的聲音“啊”了一聲,就像一陣風般奔了出來,叫道:“果然是大哥來了。
” 她話聲甫落,從中間一間堂屋中,已經迎出高高矮矮十幾個人來。
丁建中看得又是一怔,他認識的人,幾乎全到了! 當前一個是瘦金剛知本大師,駝龍姜大川,破山劍客謝三泰,神彈子賀德生,鬼醫公孫醜,這是他意料中的人。
另外還有兩個道人,一個是終南派活靈官守一道人,另外一個白發白須,面色紅潤的老道人,自己沒有見過,不知是誰? 還有一個是遊戲風塵的鐵拐仙也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是一個穿着一身青布長袍,黑髯如戟的紫臉老者,丁建中并不認識。
最使他驚異的則是一身青布衣裙的杜夫人,(終南派虬髯客杜飛鵬之妻,杜飛鵬和丁建中義父八手仙猿常千裡,華山流雲劍客孫景陽,岐山孟素蘭四人同時遇害,事詳前文)和她一子杜剛,一女杜小燕,也會在這裡! 丁建中慌忙從臉上摘下面具,急步趨上,朝知本大師躬身道;“弟子丁建中叩見老師傅。
”“阿彌陀佛。
” 知本大師連連合十道:“丁少施主不可多禮,這些天來,少施主辛苦了。
” 丁建中剛直起身,駝龍姜大川已一手按在他肩頭,笑吟吟的道:“建中,大叔先來給你引見幾位前輩高人。
”伸手一指白發披肩,白髯飄胸的老道人說道:“這位就是終南派掌門人太一道長。
” 丁建中慌忙抱拳道:“在下見過道長。
” 太一道人連忙稽首道:“少施主不可多禮,貧道先要向少施主緻謝才對,沒有少施主前去終南,就沒人識破賊黨奸謀,敝派就永淪魔掌,貧道和三師弟也将糊裡糊塗的喪命,少施主村敝派有再造之恩,理該受貧道一拜才是。
” 說完,又連連稽首。
丁建中連說:“不敢,道長言重了。
” 駝龍又朝鐵拐仙一指道:“這位是丐幫老前輩鐵拐仙……”。
他還沒說下去,鐵拐仙呵呵一笑,搶着道:“姜老哥,這還用你說麼?老化子和丁小兄弟,可是老朋友啦,來、來,還是老化子給你引見吧……” 他一指身邊穿青布袍的老者說道:“這是老化子的師侄,現在咱們窮家幫幫主曾劍髯,這就是昆侖傳人丁建中丁少俠,你們以後多多接近。
” 駝龍在旁道:“建中,你該謝謝鐵拐仙和曾幫主呢,你們從南昌動身,曾幫主派出二百名以上的丐幫弟子,沿途暗中保護,有不少不開眼的黑道中人,都是丐幫替你們擋回去的,這件事,你大概還不知道呢!” 丁建中暗暗“哦”了一聲,想到萬有全曾說自己車後,經常有二百多名化子,緊随不舍,原來這是丐幫出動了沿途幫衆,替自己暗中護镖!一面連忙朝鐵拐仙和曾劍髯兩人拱手謝道: “多蒙老前輩和曾幫主賜助,在下感激不盡。
” 鐵拐仙笑道:“小兄弟,誰叫老化子是你朋友?” 曾劍髯也拱手笑道:“丁大俠赈災義舉,上體天心,丐幫能替赈災稍效棉簿,這是丐幫的榮幸,丁大俠何謝之有?” 丁建中轉身又向杜夫人母子三人拱手為禮,說道:大娘也在這裡,在下倒是想不到之事。
” 杜夫人道:“老身是風聞丁少俠黃河赈災,想必需要人手幫忙,才特地趕來的,不想在路上遇到掌門人,(太一道長)才知此次丁少俠除了赈災之外,還有一件大事,是為武林消敉邪惡集團的正邪之戰,這和老身切身之仇有關,自然更非來不可了。
” 知本大師朝慈根大師含笑道:“慈根,你還是到前面去吧。
” 慈根大師應了聲“是”,合十告退。
知本大師一擺手道:“這裡不是談話之處,大家還是到裡面坐吧。
”引着衆人,回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