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五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且曰:『隆武一家,好為之』!彩遂扶監國複起。
戊子,恢複建甯、興化二府及福州諸下縣。
因閩省會垂破,而清以陳謹合張存仁二督勁兵援之,複破建甯;而福圍亦解。
名振同諸臣扈監國,抵舟山。
先是,肅鹵侯黃斌卿為唐駐舟山,有女二,解文義、娴禮;名振方屯南田,以女許斌卿子,交最密。
會閩敗,斌卿以舟載二女歸舟山,曆南田;名振妻聞黃二女賢,以為其女之姑亦至戚,欲一望見。
二女不許;曰:『不得父命——且未字,安得走入軍中』!張固請之不得,強使人牽其舟;至相見,極愛重。
适軍中誤報舟山,雲「二女為定西所劫」;斌卿怒。
時名振之母亦駐舟山,斌卿拘母軍中為質。
既知張盛意,甚悔之,更大禮母;而名振啣斌卿入骨矣。
時平西伯王朝先頗為斌卿所制,意不善斌卿;名振與深交,将共算斌卿。
适監國至,斌卿逡巡未納,名振諷阮俊與王朝先反起兵攻之。
監國谕解;斌卿方拜诏未起,辄被害。
軍中稍稍知謀自名振,名振不安;久之,以他故殺王朝先,曰:『吾為斌卿報仇』雲。
時監國既休舟山,進名振定西侯,總督朝先、俊水陸二師。
辛卯,清大舉三路進攻舟山,阮俊戰死。
清兵直薄城下,相持十日;力竭城破,名振扶監國泛去,二妃、二世子、宮嫔十三人鹹填井死。
名振家東門,有母七十餘歲及至親屬共五十餘人,皆自焚。
其幕下士顧心複,南直人,以諸生自缢學宮。
而名揚者,定西兄也,為屯田總鎮;被執不屈,見殺。
久之,名振以舟師直窺南都,題詩金山寺。
時清戒江守嚴,以攔江索截海舟數百号;名振戰不利,以小舟遁。
·王朝先,遼東人。
崇祯朝,為副總兵。
航海至越,帶有西北遼人千餘,皆骁勇善射。
從亡海上,屢有戰功。
張名振欲併其兵,邀朝先過船劇飲,于席上刺殺之。
其兵大譁,不肯歸伍,願解散;名振不能留,聽其去。
千餘人一時辮髮歸順清朝,遂為嚮導,襲取舟山;旬日之間,舟山遂失。
·阮俊,福建人,為海上大盜。
已醜,建甯複失而福圍亦解,諸臣奉魯監國詣舟山,阮俊以蕩胡将軍從,共算肅鹵侯黃斌卿死;而監國即安舟山,封進為蕩胡侯。
時平西伯王朝先統陸師而俊統水師,定西侯張名振總統水、陸兩師。
辛卯,清大舉三路攻舟山。
八月,一師從定海出,俊令水将江天保以四水船迎擊,敗清,沈其十三舟;清兵數十人,斷右臂而歸之。
遂以清不即出定海,分舟師應清吳淞、溫台兩路;而身當定海,路沖勢單。
閱五日,清兵複出定海。
會大霧,迷咫尺,清舟猝撞,俊營亦驚不意;而俊旁哨長與清舟等,不能壓,遂欲激所最大水船前,而風止,艍猝不可動。
俊負奇力,兼有四長:一、觀桅柁,毫髮勿惑,所向無不的;一、乘風犁舡,其法最捷;一、連砲四、五,一發各中;一、手擲火桶,桶所及無不立焚。
時清兵盡裹俊船,不敢上;俊乃手舉火桶,倉猝觸清桅,激反入俊丹,舟焚。
俟急,躍水以解,諸健卒自焚死。
清争釣起,俊益犯火,而以水淬之,無生者。
俊被縛,瞪目無一言;三日,卒——為此月之二十有一日也。
石匮書曰:黃斌卿以海外一旅視為田島,不肯歸魯;殺之不為無名。
王朝先為西北宿将,其下有老本千人,韰倮善戰;張名振愛其兵,遂殺朝先。
朝先死,兵且歸清,卒為嚮導以破舟山。
然則舟山之破,非名振之所自取耶?舟山黑子地,從亡者本不多;然猶自相殘併,其何以羁縻天下哉!
戊子,恢複建甯、興化二府及福州諸下縣。
因閩省會垂破,而清以陳謹合張存仁二督勁兵援之,複破建甯;而福圍亦解。
名振同諸臣扈監國,抵舟山。
先是,肅鹵侯黃斌卿為唐駐舟山,有女二,解文義、娴禮;名振方屯南田,以女許斌卿子,交最密。
會閩敗,斌卿以舟載二女歸舟山,曆南田;名振妻聞黃二女賢,以為其女之姑亦至戚,欲一望見。
二女不許;曰:『不得父命——且未字,安得走入軍中』!張固請之不得,強使人牽其舟;至相見,極愛重。
适軍中誤報舟山,雲「二女為定西所劫」;斌卿怒。
時名振之母亦駐舟山,斌卿拘母軍中為質。
既知張盛意,甚悔之,更大禮母;而名振啣斌卿入骨矣。
時平西伯王朝先頗為斌卿所制,意不善斌卿;名振與深交,将共算斌卿。
适監國至,斌卿逡巡未納,名振諷阮俊與王朝先反起兵攻之。
監國谕解;斌卿方拜诏未起,辄被害。
軍中稍稍知謀自名振,名振不安;久之,以他故殺王朝先,曰:『吾為斌卿報仇』雲。
時監國既休舟山,進名振定西侯,總督朝先、俊水陸二師。
辛卯,清大舉三路進攻舟山,阮俊戰死。
清兵直薄城下,相持十日;力竭城破,名振扶監國泛去,二妃、二世子、宮嫔十三人鹹填井死。
名振家東門,有母七十餘歲及至親屬共五十餘人,皆自焚。
其幕下士顧心複,南直人,以諸生自缢學宮。
而名揚者,定西兄也,為屯田總鎮;被執不屈,見殺。
久之,名振以舟師直窺南都,題詩金山寺。
時清戒江守嚴,以攔江索截海舟數百号;名振戰不利,以小舟遁。
·王朝先,遼東人。
崇祯朝,為副總兵。
航海至越,帶有西北遼人千餘,皆骁勇善射。
從亡海上,屢有戰功。
張名振欲併其兵,邀朝先過船劇飲,于席上刺殺之。
其兵大譁,不肯歸伍,願解散;名振不能留,聽其去。
千餘人一時辮髮歸順清朝,遂為嚮導,襲取舟山;旬日之間,舟山遂失。
·阮俊,福建人,為海上大盜。
已醜,建甯複失而福圍亦解,諸臣奉魯監國詣舟山,阮俊以蕩胡将軍從,共算肅鹵侯黃斌卿死;而監國即安舟山,封進為蕩胡侯。
時平西伯王朝先統陸師而俊統水師,定西侯張名振總統水、陸兩師。
辛卯,清大舉三路攻舟山。
八月,一師從定海出,俊令水将江天保以四水船迎擊,敗清,沈其十三舟;清兵數十人,斷右臂而歸之。
遂以清不即出定海,分舟師應清吳淞、溫台兩路;而身當定海,路沖勢單。
閱五日,清兵複出定海。
會大霧,迷咫尺,清舟猝撞,俊營亦驚不意;而俊旁哨長與清舟等,不能壓,遂欲激所最大水船前,而風止,艍猝不可動。
俊負奇力,兼有四長:一、觀桅柁,毫髮勿惑,所向無不的;一、乘風犁舡,其法最捷;一、連砲四、五,一發各中;一、手擲火桶,桶所及無不立焚。
時清兵盡裹俊船,不敢上;俊乃手舉火桶,倉猝觸清桅,激反入俊丹,舟焚。
俟急,躍水以解,諸健卒自焚死。
清争釣起,俊益犯火,而以水淬之,無生者。
俊被縛,瞪目無一言;三日,卒——為此月之二十有一日也。
石匮書曰:黃斌卿以海外一旅視為田島,不肯歸魯;殺之不為無名。
王朝先為西北宿将,其下有老本千人,韰倮善戰;張名振愛其兵,遂殺朝先。
朝先死,兵且歸清,卒為嚮導以破舟山。
然則舟山之破,非名振之所自取耶?舟山黑子地,從亡者本不多;然猶自相殘併,其何以羁縻天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