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天子被困鳳凰山 蘇文飛刀斬衆将
關燈
小
中
大
身,青光多透身的了,便拚命地跑上山來。
墜馬而死不計其數。
賈閏甫、柳周臣才上山,也跌落馬下死了。
唐萬仁、尤俊達到得天子駕前,也是墜馬而亡。
二十六家歃血好友,為了齊國遠盡皆身喪。
着刀的碎身粉骨,着光的全屍而亡。
那蓋蘇文微微冷笑,收了飛刀,說:“山上唐童,你可見麼?本帥這九口飛刀,乃上仙所賜,有一百喪一百,有一千喪一千。
方才死的這班老少将官也不為少,諒你駕前如今也差不多,沒有能将了,還要掙住鳳凰山怎麼?快快獻表歸順。
”不表蓋蘇文猖獗。
單言唐天子在山上,見這班臣子死得很慘。
看看面前,隻有元帥尉遲恭了,心中好不痛苦。
自己大叫:“唐童啊唐童,你該敗江山!好好在鳳凰城内不好,偏偏要到這個所在來送死,卻害這班老将死于非命,受這般大禍。
”那尉遲恭看見天子傷悲,不覺暴跳如雷,說:“罷了,罷了!陛下,這等臣罪不赦。
當初秦老千歲做了一生一世的元帥,從不傷了麾下一卒。
某尉遲恭才做得元帥,就麾下之将盡行喪與敵人之手,還有何面目立于人世?我不為衆将報仇,誰人去報?帶過馬來!”唐王一把扯住,叫聲:“王兄,這個使不得的。
你難道不見蓋蘇文飛刀厲害麼?”敬德道:“臣豈不知番狗飛刀?若貪生怕死,不為衆将報仇,一來被人恥笑,二來陰魂豈不怨恨?臣今趕下山去,或許能殺得蓋蘇文,哪衆将雪了仇恨。
倘若臣死在番将刀下,也說不得了。
陛下放手!”天子那裡肯放?一把扯住道:“王兄,如今一樹紅花,隻有你做種子。
你若下去,一旦傷在蓋蘇文之手,叫寡人還靠何人?”茂功也勸道:“ 駕下乏人,報仇事小,保駕事大。
元帥不必下去。
”尉遲恭聽了軍師勸言,隻得耐着性子。
又聽見蓋蘇文在山下大叫:“尉遲蠻子,本帥看你年高老邁,諒你一人怎保得唐王脫離災難?何不早把唐童獻下山來,待本帥申奏狼主,封你厚爵。
若依然不獻唐童下山,本帥就要趕上山來,把你碎屍萬段,休要後悔!”蓋蘇文雖是這等講,心内卻想:諒山上決沒有十分能人在此,且由他罷,就回營去了。
再言山上徐茂功吩咐把這數家總兵屍首,葬于鳳凰山後,單将唐萬仁葬在山前。
天子問道:“為何把唐萬仁屍骸葬在山前?”茂功說:“陛下,後來自有用處,所以這屍首葬在山前。
”即依軍師言語,把總兵屍首盡行埋葬。
天子降旨,設酒一席,親自莫祭一番。
徐茂公也莫酒三杯。
正是: 府州各省聚英豪,結義兄友勝漆膠。
生死同心助唐業,可憐一起葬番郊。
唐太宗當夜在禦營,同元帥、軍師商議退番兵之計。
茂功開言叫聲:“陛下,要退番兵,非汗馬城中先鋒張環不可。
他有婿何宗憲厲害,可以退得番兵。
”天子道:“他們隔這許多路程,如何曉得寡人被困鳳凰山上?必須着人前去讨救才好。
但元帥老邁,怎能踹得出番營?”茂功道:“驸馬薛千歲,往後山腳下可以踹得出。
”天子大喜,連忙降旨一道,命附馬薛萬徹到汗馬城讨救。
萬徹領旨。
明日清晨,萬徹連忙結束停當上馬,揣了大銀錘,望後山沖了下來。
營前軍士扣弓搭箭說:“山上來的小蠻子,少催坐騎,看箭來也!”這個箭紛紛不住的射過來。
薛萬徹大叫:“營下的休得放箭,孤家要往汗馬城讨救,快把營盤撤去,讓小千歲過了就罷。
若有哪關不遵,孤就一頓銀錘,踹為平地。
”營前小番說:“哥啊,待我去報元帥得知。
”一邊去報蓋蘇文。
這萬徹聽見此言,把刀一催,銀錘晃動,冒着弓矢,沖進營中來了。
手起錘落,打得這些番兵番将走也來不及,踹進了一座營盤。
怎禁得萬徹英雄,拚命打條血路而走。
等得蓋蘇文提刀縱馬而來,說:“小蠻子在哪裡?”小番說:“他已去遠了。
”蘇文道:“活活造化了他,追不及了。
”少表番營之事。
再表唐王見驸馬殺出番營,心中大悅說:“倒也虧他年少英雄。
”不表天子山上之言。
再講薛萬徹連踹七座番營,身上中了五箭,腿上兩條,肩上兩條。
他自己拔下,也不覺十分疼痛。
隻有背心内這一箭,傷得深了,痛得緊,手又拿不着,隻得負痛而走。
随着大路前去三十裡,到了三叉路口,不認得路了,不知汗馬城打從哪一條路上去。
故扣定了馬,緩緩立着,思想要等個人來問路。
偶擡頭,見那邊有個穿舊绫衣的小後生,在那裡砍草。
萬徹走上前去,說:“呔,砍草的!”那人擡頭,看見馬上小将銀冠束發,手執銀錘,明知是大唐将軍,便說:“馬上将軍,怎麼樣?”正是: 英雄未遂沖天志,且作卑微賤役人。
不知驸馬如何問路,這砍草者何許人?且看下回分解。
墜馬而死不計其數。
賈閏甫、柳周臣才上山,也跌落馬下死了。
唐萬仁、尤俊達到得天子駕前,也是墜馬而亡。
二十六家歃血好友,為了齊國遠盡皆身喪。
着刀的碎身粉骨,着光的全屍而亡。
那蓋蘇文微微冷笑,收了飛刀,說:“山上唐童,你可見麼?本帥這九口飛刀,乃上仙所賜,有一百喪一百,有一千喪一千。
方才死的這班老少将官也不為少,諒你駕前如今也差不多,沒有能将了,還要掙住鳳凰山怎麼?快快獻表歸順。
”不表蓋蘇文猖獗。
單言唐天子在山上,見這班臣子死得很慘。
看看面前,隻有元帥尉遲恭了,心中好不痛苦。
自己大叫:“唐童啊唐童,你該敗江山!好好在鳳凰城内不好,偏偏要到這個所在來送死,卻害這班老将死于非命,受這般大禍。
”那尉遲恭看見天子傷悲,不覺暴跳如雷,說:“罷了,罷了!陛下,這等臣罪不赦。
當初秦老千歲做了一生一世的元帥,從不傷了麾下一卒。
某尉遲恭才做得元帥,就麾下之将盡行喪與敵人之手,還有何面目立于人世?我不為衆将報仇,誰人去報?帶過馬來!”唐王一把扯住,叫聲:“王兄,這個使不得的。
你難道不見蓋蘇文飛刀厲害麼?”敬德道:“臣豈不知番狗飛刀?若貪生怕死,不為衆将報仇,一來被人恥笑,二來陰魂豈不怨恨?臣今趕下山去,或許能殺得蓋蘇文,哪衆将雪了仇恨。
倘若臣死在番将刀下,也說不得了。
陛下放手!”天子那裡肯放?一把扯住道:“王兄,如今一樹紅花,隻有你做種子。
你若下去,一旦傷在蓋蘇文之手,叫寡人還靠何人?”茂功也勸道:“ 駕下乏人,報仇事小,保駕事大。
元帥不必下去。
”尉遲恭聽了軍師勸言,隻得耐着性子。
又聽見蓋蘇文在山下大叫:“尉遲蠻子,本帥看你年高老邁,諒你一人怎保得唐王脫離災難?何不早把唐童獻下山來,待本帥申奏狼主,封你厚爵。
若依然不獻唐童下山,本帥就要趕上山來,把你碎屍萬段,休要後悔!”蓋蘇文雖是這等講,心内卻想:諒山上決沒有十分能人在此,且由他罷,就回營去了。
再言山上徐茂功吩咐把這數家總兵屍首,葬于鳳凰山後,單将唐萬仁葬在山前。
天子問道:“為何把唐萬仁屍骸葬在山前?”茂功說:“陛下,後來自有用處,所以這屍首葬在山前。
”即依軍師言語,把總兵屍首盡行埋葬。
天子降旨,設酒一席,親自莫祭一番。
徐茂公也莫酒三杯。
正是: 府州各省聚英豪,結義兄友勝漆膠。
生死同心助唐業,可憐一起葬番郊。
唐太宗當夜在禦營,同元帥、軍師商議退番兵之計。
茂功開言叫聲:“陛下,要退番兵,非汗馬城中先鋒張環不可。
他有婿何宗憲厲害,可以退得番兵。
”天子道:“他們隔這許多路程,如何曉得寡人被困鳳凰山上?必須着人前去讨救才好。
但元帥老邁,怎能踹得出番營?”茂功道:“驸馬薛千歲,往後山腳下可以踹得出。
”天子大喜,連忙降旨一道,命附馬薛萬徹到汗馬城讨救。
萬徹領旨。
明日清晨,萬徹連忙結束停當上馬,揣了大銀錘,望後山沖了下來。
營前軍士扣弓搭箭說:“山上來的小蠻子,少催坐騎,看箭來也!”這個箭紛紛不住的射過來。
薛萬徹大叫:“營下的休得放箭,孤家要往汗馬城讨救,快把營盤撤去,讓小千歲過了就罷。
若有哪關不遵,孤就一頓銀錘,踹為平地。
”營前小番說:“哥啊,待我去報元帥得知。
”一邊去報蓋蘇文。
這萬徹聽見此言,把刀一催,銀錘晃動,冒着弓矢,沖進營中來了。
手起錘落,打得這些番兵番将走也來不及,踹進了一座營盤。
怎禁得萬徹英雄,拚命打條血路而走。
等得蓋蘇文提刀縱馬而來,說:“小蠻子在哪裡?”小番說:“他已去遠了。
”蘇文道:“活活造化了他,追不及了。
”少表番營之事。
再表唐王見驸馬殺出番營,心中大悅說:“倒也虧他年少英雄。
”不表天子山上之言。
再講薛萬徹連踹七座番營,身上中了五箭,腿上兩條,肩上兩條。
他自己拔下,也不覺十分疼痛。
隻有背心内這一箭,傷得深了,痛得緊,手又拿不着,隻得負痛而走。
随着大路前去三十裡,到了三叉路口,不認得路了,不知汗馬城打從哪一條路上去。
故扣定了馬,緩緩立着,思想要等個人來問路。
偶擡頭,見那邊有個穿舊绫衣的小後生,在那裡砍草。
萬徹走上前去,說:“呔,砍草的!”那人擡頭,看見馬上小将銀冠束發,手執銀錘,明知是大唐将軍,便說:“馬上将軍,怎麼樣?”正是: 英雄未遂沖天志,且作卑微賤役人。
不知驸馬如何問路,這砍草者何許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