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回 冰魄吐寒輝 金庭森玉柱 霞影千重光似焰 花開十丈藕如船
關燈
小
中
大
那地方乃是一座極高的冰山頂上,通體翠色晶瑩。
一座高約十丈的黃色玉亭罩住出口,平頂垂直,整齊如削,直似整塊晶玉摟空雕刻而成。
衆人先看到的是對面大片海洋,碧波浩瀚,天水相涵,極目蒼茫,漫無涯際。
水色又極清深,幾可見底。
水中魚介多具文彩,五光十色,千形異态,不時往來飛翔于水面上。
海底深約百丈,細沙如雪,上生海藻海樹之類。
有的五色交輝,"r權分歧,宛如巨樹;有的翠帶紛披,長達十丈以上。
更有不少奇形怪狀的海獸、飛魚穿行其間,追逐為戲。
偶然激怒,鬥将起來,海底細沙受了震蕩,立卷起千層星雨,億萬銀花,飛舞于翠帶珊瑚叢中。
方覺奇景當前,從來未見,忽聽石生、阿童傳聲驚呼,起自身後,金、甄、易、石諸人回頭去看。
因前面亭外矗立着一座高達數十丈的玉壁,衆人一出口,便見大海前橫,景又壯麗,紛紛向海眺望,亭前景物被玉壁和兩邊冰崖擋住,不曾繞往前面查看,也未想到這等海上神山,豈無仙靈精怪之類隐居盤踞,多半不曾留意。
隻阿童一人因先前幾為寒精所困,想起大師兄朱由穆銅椰島别時之言,始終謹慎,見當地景物過于奇異,休說眼見,連聽也未聽過,本就驚疑。
同時心靈上又起了一點警兆,照着初下山時恩師傳授,料定必有事故發生,亂子還不在小。
見衆人正在看海,指點碧浪錦鱗,十分有興,此時尚無異兆,不願大驚小怪。
因與石生并肩而立,便悄聲說道:"這地方太怪,我們往亭那邊看看去。
"二人本甚交厚,随同往亭前走去。
本意那山頂形勢奇特,左右兩面有數十丈高的冰崖,環向對峙,前面一座玉壁,除亭後向海一面,下餘三面外景全被擋住,打算飛向前面玉壁之上,往外查看。
哪知上面看是空的,暗中竟設有禁制,剛飛到頂,便将埋伏引發,萬點銀光似暴雨一般當頭打下。
幸而阿童早有防備,石生那一塊三角金牌又是靈峤奇珍,自具靈異,與主人心神相合,金霞佛光同時飛湧,那禁法恰巧遇到克星,才一接觸,便即破去。
二人知已深入重地,一面傳聲音警,一面隐身上飛。
到了牆頭,恐又有甚埋伏,越将過去,方始下落,同時看出牆外别有天地,景更光怪奇麗。
原來下面乃是數千裡方圓一片盆地。
先在山頂觀海,已覺那山甚高。
再由這山前下望陸地,更顯得那山高出于意外,上下相去達數千丈,地面似比海底還低得多。
地面上也有不少峰巒遠近羅列,最高的約有千丈,但比這座高山卻差得多。
最奇的是除開肢陀溪澗而外,大部地平如鏡,其白如銀,也看不出是冰是雪。
每座峰巒均由平地拔起,翠色晶瑩,上面各生着不少奇花異樹,遙望過去,俱似晶玉之質,不是金光燦爛,便是錦色輝煌。
有的花朵生得奇大,從來未見。
如非樹身高大,老幹丫權,蟠屈飛舞,姿态生動,簡直不像真的。
更有不少金碧樓台掩映光林之中,下面地上也是處處花林,燦若錦繡,繁豔無倫。
由上望下,到處仙山樓閣,霞蔚雲蒸,光怪陸離,不可名狀。
頭上的天是青的,長空萬裡,湛然深碧。
除偶然白雲如帶,橫亘在東南方峰腰殿閣之間,舒卷回翔,似欲飏去而外,不着絲毫雲翳。
下面的地又是白的,廣原平野,其白如銀,直似一片奇大無比的銀氈。
上面堆着千萬錦繡,花光浮泛,彩影千重,分明是夢想不到的美景奇觀。
便凝碧仙府也無此宏闊壯麗,氣象萬千。
令人見了目眩神迷,應接不暇。
石完喜得便要往下飛去,被金蟬一把拉住,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如此冒失。
"說時,發現那山占地甚大,除玉亭高居山頂正中,三面均有玉牆冰崖環繞而外,形勢靈奇,景物也頗繁妙。
便令衆人先尋一個隐秘之地,就冰塊上坐定,說道:"适才推詳仙示,好似此地是我師徒七人久居修道之所,但是事前似有不少兇險。
似此靈境仙山,休說是見,便聽也不曾聽過。
其中如是海外散仙所居宮室,這麼大的地方,人棄我取,選上一處做我們的洞府,對方要是正經修道之士,聲應氣求,必無嫌忌;如是左道妖邪,事情就難說了。
幹道友此地從未來過,怎會一去不回?必有原因。
事須謹慎,我們孤懸南極夭外,相隔中上不知多少萬裡,一有失陷,連救兵也請不到。
上次在銅椰島與乙師伯分手時,雖蒙他賜我一面事急求救的信符,但是相隔大遠,又有宇宙磁光大火、大氣阻隔,也不知道能否當時趕來。
幹道友雖是初交,已成至友,蒙他數十萬裡犯險同來,如今失蹤,吉兇難定,也須從速查探他的下落。
二甄師弟傷還未愈,一路險難飛馳,雖有靈藥,無暇醫治。
必須治愈複原,将毒氣化盡,以免臨時倉促,容易吃虧。
"随将陷空島所得晶瓶玉匣取出,打開一看,瓶中靈玉膏、萬年續斷和冷雲丹外,玉匣中尚有一個小蚌殼,中藏綠豆大小十粒透明金丸。
另附靈威叟一張二指大的鲛绡,上寫"辟邪去火,解毒清心。
到後即服,可以防身"等字。
人數正對,隻幹神蛛不在。
每人分了一丸,将另一丸連蚌殼帶餘藥收起。
甄氏弟兄接過靈藥,便照前法醫治。
因所中刀傷有奇毒,雖仗本門靈丹保住心身,仍非陷空島靈藥不能去毒複原。
不到半盞茶時,甄氏弟兄便同複原。
各人又把那粒金色丹丸服下,入口覺有一絲清涼之氣流行全身。
再等行完一周天後,好似心神比前更加清靈,隻心頭微有一點涼意。
急于查探幹神蛛下落,是否入伏被困,匆匆起身,均料此丹有益無損,也未在意。
行時金、石二人同用慧目法眼,仔細往那群峰樓閣查看,覺着相隔太遠,縱有妖邪盤踞,也難看出。
但是内中一所樓台,金庭玉柱,高大崇宏,一片平台甚是廣大。
别的樓閣都在峰上,獨此一處建在平地。
四外群峰環繞,一水中涵,竟比紫雲宮中的黃晶殿、蚣就榭兩處還要壯麗得多。
占地最大,相隔那山也最遠。
心疑正經修道士怎會如此奢侈,窮極工巧?意欲先往一探,又恐下面設有埋伏,幹神蛛不曾走遠,便被困住。
這等地方不見一人,越看不出一點迹兆,越是危險,深入重地,虛實難知。
便試探着隐身降落,打算由平原花林之中,沿路觀察,隐将過去。
先還恐地面上設有埋伏,降時甚是審慎,哪知由上下落,倒還無事。
因見近山一帶,除萬載堅冰,青凝如翠,從未見過而外,由上到下都是空的。
山下地面雖也銀色,大片平原草木不生。
那最壯麗美觀之處全在東南角上,相去約數百裡。
便同往下斜飛過去。
落地一看,所有地面非晶非玉,又不似冰,一片銀色,通體晶瑩,不見一點塵沙。
那麼堅硬光潤的地面,竟會生着許多不知名的奇樹。
每株均有七八抱粗細,其高多達一二十丈以上。
樹身碧綠,宛如翠玉,瓊枝碧葉,上綴各色繁花。
有的花大如盆,宛如一朵圓徑五六尺的白牡丹,千葉重重,天香欲染。
有的花大如杯,滿綴繁枝,宛如朱霞錦樟,綿軟芬芳。
有的鐵幹挺生,直上二三十丈,到了樹頂,繁枝亂發,廣被十畝,每一枝上挂下七八丈長,形似垂絲蘭葉的翠帶,葉上又生着無數五色蘭花。
偶然一陣微風吹過,花、葉随同披拂,看去好似一座撐天寶蓋,繁花如雨,五色缤紛,冉冉飛舞,似下不下。
花葉相觸,發出一片铿锵之聲,如奏官商,自成清籁,最為奇絕。
下餘有的和陷空島繡瓊源所見大略相同,但是花開更豔,到處香光蕩漾,玉豔珠明,為數更多更奇。
那花香也與别處不同,不特清馨細細,沁人心脾,并還沾襟染袖,人由花下走過,便染上了一身香氣。
香并不十分濃烈,隻覺暗香微逗,自然幽豔,聞之心清,令人意遠。
眼、耳、鼻所領略到的妙處,一時也說它不完。
衆人念切良友安危,靈景當前,暫時也無心觀賞。
連穿越過好幾片花林,飛行迅速,已經又多深入了一二百裡。
由一座孤峰繞過,忽聞簽簧交奏,琴瑟丁冬,彙成一片極繁妙的聲音。
過去一看,原來面前橫着一條大溪,闊約十丈,水甚清深,水底滿鋪着大小寶石。
三座碧玉飛橋,宛若長虹,橫卧水上。
上下疏疏落落,矗立着不少玉筍,翠色晶瑩,高出水面數丈不等。
上生一種五色苔藓,其大如錢,宛如無數奇花,重疊貼在上面。
通體孔竅甚多,玲珑剔透,風水相激,頓成幽籁,适聽聲音便由此發出。
橋下無柱,全橋宛如整塊碧玉雕成。
除來路孤峰上下童秃而外,兩岸俱是參天花樹。
因為樹大枝繁,行列雖稀,上面花枝糾結連成一片,一眼望過去,直似兩條花龍,婉蜒飛舞于碧波之上。
因處在花林深處,更有遠近群峰遮蔽,先在山頂并未看到。
這時一見這等壯麗景象,心想:"來路花林,還可說是千萬年冰玉精英靈氣凝結而生。
這三座翠玉虹橋,雕镂精細,巧奪鬼工,分明是人力所為,怎會入境已深,始終不見一人?"橋長中高,非到橋上,看不見對面景物。
橋旁空處,又為花林擋住目光。
石生、易震正要飛高查看,再行過去,金蟬、甄兌各用傳聲攔阻道:"我看此事奇怪,橋對面必有埋伏禁制。
我們雖然行法隐身,但身在異地,危機将臨。
幹道友并非弱者,忽然不見,大是可疑。
如有埋伏,由地上走過,或者不緻引發。
這一飛高,難免觸動禁網,還是小心些好。
"說罷,各把法寶、飛劍暗中準備,斂去光華,由當中橋面上貼地低飛過去。
一看橋那邊,果然邪氣隐隐,正當中湧起一片輕煙,将路阻住。
那煙似煙非煙,看去好似一簇輕紗,甚是淡薄。
偏生前面景物盡被遮蔽,不能遠視,怎麼也看不見。
再用慧目細查,兩旁花林也有這類淡煙浮動。
情知有異。
待了一會,不見動靜,石生、石完和易震三人首忍不住,待要上前。
阿童也說:"已經身入虎穴,終須見個分曉。
邪煙阻路,也許幹道友陷身在内,夜長多夢,遲則生變。
好在身形已隐,如不該來,或有險難,教祖仙示必已明言。
似此相持,何如試它一試?" 阿童和衆人已學會峨眉傳聲之法,大家說話,外人一句也聽不出。
金蟬本在暗中推詳仙示上的偈語,意欲謀定再動,并非真個膽小,聽衆一說,立即應諾。
因恐人單勢孤,和幹神蛛一樣走了單,發生險難,仍然聚在一起。
料定林中埋伏必更多而厲害,轉不如徑由側面沖将過去。
那三座玉橋,每橋相隔約有十丈,通體約有五六十丈之寬,全被那片淡煙擋住。
衆人議定以後,便聯合一起,往對面煙中心沖去。
快沖過時,忽聽有人急呼:"諸位道友請慢!"剛聽出是幹神蛛的口音,人已飛過,那片淡煙隻一沖便即散滅。
同時眼前一亮,前面突現出三座白玉牌坊,上面用古篆文刻着"光明境"三個丈許大字。
那牌坊約有三十丈高大,通體水晶建成,銀光燦爛,耀眼生花。
衆人那麼高的隐身法,竟被破去,各現原身。
幹神蛛也由左側趕來,神情
一座高約十丈的黃色玉亭罩住出口,平頂垂直,整齊如削,直似整塊晶玉摟空雕刻而成。
衆人先看到的是對面大片海洋,碧波浩瀚,天水相涵,極目蒼茫,漫無涯際。
水色又極清深,幾可見底。
水中魚介多具文彩,五光十色,千形異态,不時往來飛翔于水面上。
海底深約百丈,細沙如雪,上生海藻海樹之類。
有的五色交輝,"r權分歧,宛如巨樹;有的翠帶紛披,長達十丈以上。
更有不少奇形怪狀的海獸、飛魚穿行其間,追逐為戲。
偶然激怒,鬥将起來,海底細沙受了震蕩,立卷起千層星雨,億萬銀花,飛舞于翠帶珊瑚叢中。
方覺奇景當前,從來未見,忽聽石生、阿童傳聲驚呼,起自身後,金、甄、易、石諸人回頭去看。
因前面亭外矗立着一座高達數十丈的玉壁,衆人一出口,便見大海前橫,景又壯麗,紛紛向海眺望,亭前景物被玉壁和兩邊冰崖擋住,不曾繞往前面查看,也未想到這等海上神山,豈無仙靈精怪之類隐居盤踞,多半不曾留意。
隻阿童一人因先前幾為寒精所困,想起大師兄朱由穆銅椰島别時之言,始終謹慎,見當地景物過于奇異,休說眼見,連聽也未聽過,本就驚疑。
同時心靈上又起了一點警兆,照着初下山時恩師傳授,料定必有事故發生,亂子還不在小。
見衆人正在看海,指點碧浪錦鱗,十分有興,此時尚無異兆,不願大驚小怪。
因與石生并肩而立,便悄聲說道:"這地方太怪,我們往亭那邊看看去。
"二人本甚交厚,随同往亭前走去。
本意那山頂形勢奇特,左右兩面有數十丈高的冰崖,環向對峙,前面一座玉壁,除亭後向海一面,下餘三面外景全被擋住,打算飛向前面玉壁之上,往外查看。
哪知上面看是空的,暗中竟設有禁制,剛飛到頂,便将埋伏引發,萬點銀光似暴雨一般當頭打下。
幸而阿童早有防備,石生那一塊三角金牌又是靈峤奇珍,自具靈異,與主人心神相合,金霞佛光同時飛湧,那禁法恰巧遇到克星,才一接觸,便即破去。
二人知已深入重地,一面傳聲音警,一面隐身上飛。
到了牆頭,恐又有甚埋伏,越将過去,方始下落,同時看出牆外别有天地,景更光怪奇麗。
原來下面乃是數千裡方圓一片盆地。
先在山頂觀海,已覺那山甚高。
再由這山前下望陸地,更顯得那山高出于意外,上下相去達數千丈,地面似比海底還低得多。
地面上也有不少峰巒遠近羅列,最高的約有千丈,但比這座高山卻差得多。
最奇的是除開肢陀溪澗而外,大部地平如鏡,其白如銀,也看不出是冰是雪。
每座峰巒均由平地拔起,翠色晶瑩,上面各生着不少奇花異樹,遙望過去,俱似晶玉之質,不是金光燦爛,便是錦色輝煌。
有的花朵生得奇大,從來未見。
如非樹身高大,老幹丫權,蟠屈飛舞,姿态生動,簡直不像真的。
更有不少金碧樓台掩映光林之中,下面地上也是處處花林,燦若錦繡,繁豔無倫。
由上望下,到處仙山樓閣,霞蔚雲蒸,光怪陸離,不可名狀。
頭上的天是青的,長空萬裡,湛然深碧。
除偶然白雲如帶,橫亘在東南方峰腰殿閣之間,舒卷回翔,似欲飏去而外,不着絲毫雲翳。
下面的地又是白的,廣原平野,其白如銀,直似一片奇大無比的銀氈。
上面堆着千萬錦繡,花光浮泛,彩影千重,分明是夢想不到的美景奇觀。
便凝碧仙府也無此宏闊壯麗,氣象萬千。
令人見了目眩神迷,應接不暇。
石完喜得便要往下飛去,被金蟬一把拉住,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如此冒失。
"說時,發現那山占地甚大,除玉亭高居山頂正中,三面均有玉牆冰崖環繞而外,形勢靈奇,景物也頗繁妙。
便令衆人先尋一個隐秘之地,就冰塊上坐定,說道:"适才推詳仙示,好似此地是我師徒七人久居修道之所,但是事前似有不少兇險。
似此靈境仙山,休說是見,便聽也不曾聽過。
其中如是海外散仙所居宮室,這麼大的地方,人棄我取,選上一處做我們的洞府,對方要是正經修道之士,聲應氣求,必無嫌忌;如是左道妖邪,事情就難說了。
幹道友此地從未來過,怎會一去不回?必有原因。
事須謹慎,我們孤懸南極夭外,相隔中上不知多少萬裡,一有失陷,連救兵也請不到。
上次在銅椰島與乙師伯分手時,雖蒙他賜我一面事急求救的信符,但是相隔大遠,又有宇宙磁光大火、大氣阻隔,也不知道能否當時趕來。
幹道友雖是初交,已成至友,蒙他數十萬裡犯險同來,如今失蹤,吉兇難定,也須從速查探他的下落。
二甄師弟傷還未愈,一路險難飛馳,雖有靈藥,無暇醫治。
必須治愈複原,将毒氣化盡,以免臨時倉促,容易吃虧。
"随将陷空島所得晶瓶玉匣取出,打開一看,瓶中靈玉膏、萬年續斷和冷雲丹外,玉匣中尚有一個小蚌殼,中藏綠豆大小十粒透明金丸。
另附靈威叟一張二指大的鲛绡,上寫"辟邪去火,解毒清心。
到後即服,可以防身"等字。
人數正對,隻幹神蛛不在。
每人分了一丸,将另一丸連蚌殼帶餘藥收起。
甄氏弟兄接過靈藥,便照前法醫治。
因所中刀傷有奇毒,雖仗本門靈丹保住心身,仍非陷空島靈藥不能去毒複原。
不到半盞茶時,甄氏弟兄便同複原。
各人又把那粒金色丹丸服下,入口覺有一絲清涼之氣流行全身。
再等行完一周天後,好似心神比前更加清靈,隻心頭微有一點涼意。
急于查探幹神蛛下落,是否入伏被困,匆匆起身,均料此丹有益無損,也未在意。
行時金、石二人同用慧目法眼,仔細往那群峰樓閣查看,覺着相隔太遠,縱有妖邪盤踞,也難看出。
但是内中一所樓台,金庭玉柱,高大崇宏,一片平台甚是廣大。
别的樓閣都在峰上,獨此一處建在平地。
四外群峰環繞,一水中涵,竟比紫雲宮中的黃晶殿、蚣就榭兩處還要壯麗得多。
占地最大,相隔那山也最遠。
心疑正經修道士怎會如此奢侈,窮極工巧?意欲先往一探,又恐下面設有埋伏,幹神蛛不曾走遠,便被困住。
這等地方不見一人,越看不出一點迹兆,越是危險,深入重地,虛實難知。
便試探着隐身降落,打算由平原花林之中,沿路觀察,隐将過去。
先還恐地面上設有埋伏,降時甚是審慎,哪知由上下落,倒還無事。
因見近山一帶,除萬載堅冰,青凝如翠,從未見過而外,由上到下都是空的。
山下地面雖也銀色,大片平原草木不生。
那最壯麗美觀之處全在東南角上,相去約數百裡。
便同往下斜飛過去。
落地一看,所有地面非晶非玉,又不似冰,一片銀色,通體晶瑩,不見一點塵沙。
那麼堅硬光潤的地面,竟會生着許多不知名的奇樹。
每株均有七八抱粗細,其高多達一二十丈以上。
樹身碧綠,宛如翠玉,瓊枝碧葉,上綴各色繁花。
有的花大如盆,宛如一朵圓徑五六尺的
有的花大如杯,滿綴繁枝,宛如朱霞錦樟,綿軟芬芳。
有的鐵幹挺生,直上二三十丈,到了樹頂,繁枝亂發,廣被十畝,每一枝上挂下七八丈長,形似垂絲蘭葉的翠帶,葉上又生着無數五色蘭花。
偶然一陣微風吹過,花、葉随同披拂,看去好似一座撐天寶蓋,繁花如雨,五色缤紛,冉冉飛舞,似下不下。
花葉相觸,發出一片铿锵之聲,如奏官商,自成清籁,最為奇絕。
下餘有的和陷空島繡瓊源所見大略相同,但是花開更豔,到處香光蕩漾,玉豔珠明,為數更多更奇。
那花香也與别處不同,不特清馨細細,沁人心脾,并還沾襟染袖,人由花下走過,便染上了一身香氣。
香并不十分濃烈,隻覺暗香微逗,自然幽豔,聞之心清,令人意遠。
眼、耳、鼻所領略到的妙處,一時也說它不完。
衆人念切良友安危,靈景當前,暫時也無心觀賞。
連穿越過好幾片花林,飛行迅速,已經又多深入了一二百裡。
由一座孤峰繞過,忽聞簽簧交奏,琴瑟丁冬,彙成一片極繁妙的聲音。
過去一看,原來面前橫着一條大溪,闊約十丈,水甚清深,水底滿鋪着大小寶石。
三座碧玉飛橋,宛若長虹,橫卧水上。
上下疏疏落落,矗立着不少玉筍,翠色晶瑩,高出水面數丈不等。
上生一種五色苔藓,其大如錢,宛如無數奇花,重疊貼在上面。
通體孔竅甚多,玲珑剔透,風水相激,頓成幽籁,适聽聲音便由此發出。
橋下無柱,全橋宛如整塊碧玉雕成。
除來路孤峰上下童秃而外,兩岸俱是參天花樹。
因為樹大枝繁,行列雖稀,上面花枝糾結連成一片,一眼望過去,直似兩條花龍,婉蜒飛舞于碧波之上。
因處在花林深處,更有遠近群峰遮蔽,先在山頂并未看到。
這時一見這等壯麗景象,心想:"來路花林,還可說是千萬年冰玉精英靈氣凝結而生。
這三座翠玉虹橋,雕镂精細,巧奪鬼工,分明是人力所為,怎會入境已深,始終不見一人?"橋長中高,非到橋上,看不見對面景物。
橋旁空處,又為花林擋住目光。
石生、易震正要飛高查看,再行過去,金蟬、甄兌各用傳聲攔阻道:"我看此事奇怪,橋對面必有埋伏禁制。
我們雖然行法隐身,但身在異地,危機将臨。
幹道友并非弱者,忽然不見,大是可疑。
如有埋伏,由地上走過,或者不緻引發。
這一飛高,難免觸動禁網,還是小心些好。
"說罷,各把法寶、飛劍暗中準備,斂去光華,由當中橋面上貼地低飛過去。
一看橋那邊,果然邪氣隐隐,正當中湧起一片輕煙,将路阻住。
那煙似煙非煙,看去好似一簇輕紗,甚是淡薄。
偏生前面景物盡被遮蔽,不能遠視,怎麼也看不見。
再用慧目細查,兩旁花林也有這類淡煙浮動。
情知有異。
待了一會,不見動靜,石生、石完和易震三人首忍不住,待要上前。
阿童也說:"已經身入虎穴,終須見個分曉。
邪煙阻路,也許幹道友陷身在内,夜長多夢,遲則生變。
好在身形已隐,如不該來,或有險難,教祖仙示必已明言。
似此相持,何如試它一試?" 阿童和衆人已學會峨眉傳聲之法,大家說話,外人一句也聽不出。
金蟬本在暗中推詳仙示上的偈語,意欲謀定再動,并非真個膽小,聽衆一說,立即應諾。
因恐人單勢孤,和幹神蛛一樣走了單,發生險難,仍然聚在一起。
料定林中埋伏必更多而厲害,轉不如徑由側面沖将過去。
那三座玉橋,每橋相隔約有十丈,通體約有五六十丈之寬,全被那片淡煙擋住。
衆人議定以後,便聯合一起,往對面煙中心沖去。
快沖過時,忽聽有人急呼:"諸位道友請慢!"剛聽出是幹神蛛的口音,人已飛過,那片淡煙隻一沖便即散滅。
同時眼前一亮,前面突現出三座白玉牌坊,上面用古篆文刻着"光明境"三個丈許大字。
那牌坊約有三十丈高大,通體水晶建成,銀光燦爛,耀眼生花。
衆人那麼高的隐身法,竟被破去,各現原身。
幹神蛛也由左側趕來,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