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複宗冉闵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關燈
小
中
大
急,三方會合,共得勁卒十餘萬,直一逼一闵壘。
闵使将軍胡睦禦襄,孫威禦琨,并皆戰敗,孑身遁還。
闵自拟出擊,衛将軍王泰谏阻道:“今襄國未平,外援雲集,若我軍出戰,必至腹背受敵,豈非危道?不若固壘相持,伺隙而動,方保萬全。
況陛下親臨行陣,萬目共瞻,一或挫失,大事去了,請持重勿出,臣願率諸将為陛下破敵。
”闵點首稱是。
忽由道士法饒進言道:“陛下圍攻襄國,曠日逾年,尚無尺寸功效,今群寇趨至,又避難不擊,試問将如何使衆哩?且太白入昴,當應趙分,百戰百克,何待躊躇。
”闵被他一說,不由的眉飛色舞,攘袂大言道:“我計決了,敢言不戰者斬!”乃傾壘出發,與姚襄對陣交鋒。
可巧石琨從東面馳來,悅绾從西面趨至,塵頭大起,驚動闵軍。
趙主石祗,又由城中沖出,前後左右,四集攻闵。
闵軍在外日久,已經疲敝,哪裡擋得住四面兵馬,頓時大潰,先走的得逃一性一命,後走的都做鬼奴。
闵與十餘騎拚命飛跑,走還邺城,那知次子冉胤,已被降胡執住,往降襄國。
邺中大亂,所有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将軍胡睦,侍中李綝,中書監盧谌以下,盡被殺死,人物殲盡,盜賊蜂起,司冀大饑,人自相食。
闵已潛入邺中,邺人尚未聞知,内外恟恟。
訛言闵已敗沒,射聲校尉張艾,勸闵親出撫一慰,安定衆心。
闵乃至南郊收勞軍士,訛言少息,遂誅道士法饒父子,支解以徇,追尊韋謏為大司徒,已經遲了。
一面搜卒補乘,再圖禦敵。
姚襄已還軍滠頭,姚弋仲責他不擒冉闵,杖襄百下,惟不複用兵。
燕将悅绾,也即退去,獨趙主祗更遣部将劉顯,率衆七萬,再攻冉闵,進次明光宮,去邺止二十三裡。
闵急召衛将軍王泰,商議拒敵方法。
泰恨前言不用,托病不入。
至闵親往訪問,泰仍固稱病笃,不能參議。
闵不禁大怒,還宮語左右道:“可恨巴奴,乃公豈定要靠他,才得保命嗎?我當先滅群孽,再斬王泰。
”說着,便悉衆盡出,拚死殺去,得破顯軍,追至一陽一平,乘勢斬殺,得首級三萬餘顆,殺得顯窮蹙失措,幾乎無路可奔,不得已遣使乞降,情願殺祗自效。
闵乃縱顯使去,自還邺中。
左右密承闵旨,誣言王泰将叛奔入秦。
闵正要殺泰,聽得此語,好似火上添油,立命将泰處斬,并夷三族。
過了匝月,果得劉顯來文,報稱殺趙主祗,及丞相樂安王炳,太保張舉,太宰趙庶等十餘人,據定襄國,納質請命。
闵喜如所望,尚未答複,那趙主祗的頭顱,已自襄國獻入邺中。
闵令懸示三日,焚諸通衢,乃封顯為大單于,領冀州牧。
看官聽着!趙主祗稱帝襄國,隻越一年,便即遭弑,後趙至是乃亡,總計後趙自石勒建國,至祗已易六人,共得七主,隻合成二十三年。
了結後趙。
劉顯降闵,才閱百日,又欲自上尊号,謀襲冉闵,偏被闵預先探知,發兵邀擊,殺退顯兵,顯狼狽走還。
但闵雖得勝,所轄各土,已皆瓦解。
徐州刺史劉啟,兖州刺史魏統,豫州刺史張遇,荊州刺史樂弘,俱舉州降晉。
還有魏平南将軍高棠,征虜将軍呂護,執住洛州刺史鄭系,也向晉請降。
又如故趙将周成屯廪邱,高昂屯野王,樂立屯許昌,李曆屯衛國,亦陸續歸晉,就是劉顯據住襄國,雖經屢敗,也居然僭号稱尊,且率衆攻魏常山。
常山太守蘇彥,飛使至邺城乞援。
闵使太子智留守邺城,以大将軍蔣幹為輔,自率銳騎八千人,往救常山,一戰卻敵。
顯前軍大司馬石甯,舉棗強城降闵,闵勢益盛,更進兵追顯。
顯奔還襄國,大将軍曹伏駒,知顯無成,竟為闵内應,開門納入追軍。
顯無處奔避,眼見為闵軍所困,亂刃分一屍一,所有家眷及僞署公卿,一古腦兒屠一殺淨盡。
又放起一把無名火來,毀去襄國宮室;凡襄國遺民,盡被闵驅至邺中。
可憐石氏遺種,單剩了一個汝一陰一王琨,系是石虎幼子,他已弄得無兵無饷,沒奈何挈領妻妾,南走建康,向晉乞憐,保他一脈。
晉廷追念宿仇,怎肯相容,立将琨綁縛起來,驅出市曹,一刀兩段。
琨妻妾亦同時骈首,于是石氏遂絕。
小子有詩歎道: 莫道贻謀可不臧,祖宗積惡播餘殃。
羯胡一敗無遺類,到底兇人是速亡。
晉既殺死石琨,又想趁這機會,規複中原。
欲知成功與否,待小子下回再詳。
冉闵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号,複原姓,說者謂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
吾意不然。
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
彼闵蒙乃父之餘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闵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一寵一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其所以臨江相呼者,懼趙主祗之扼其背,與秦王健之掣其肘,不得已而為将伯之求耳。
晉廷之置諸不理,吾猶幸晉吏之不為李農也。
若趙主祗之終歸隕滅,與汝一陰一王琨之被殺建康,覆巢之下,緻無完一卵一,此乃石勒父子之孽報,不如是不足以暴其惡也,于他人乎何尤?
闵使将軍胡睦禦襄,孫威禦琨,并皆戰敗,孑身遁還。
闵自拟出擊,衛将軍王泰谏阻道:“今襄國未平,外援雲集,若我軍出戰,必至腹背受敵,豈非危道?不若固壘相持,伺隙而動,方保萬全。
況陛下親臨行陣,萬目共瞻,一或挫失,大事去了,請持重勿出,臣願率諸将為陛下破敵。
”闵點首稱是。
忽由道士法饒進言道:“陛下圍攻襄國,曠日逾年,尚無尺寸功效,今群寇趨至,又避難不擊,試問将如何使衆哩?且太白入昴,當應趙分,百戰百克,何待躊躇。
”闵被他一說,不由的眉飛色舞,攘袂大言道:“我計決了,敢言不戰者斬!”乃傾壘出發,與姚襄對陣交鋒。
可巧石琨從東面馳來,悅绾從西面趨至,塵頭大起,驚動闵軍。
趙主石祗,又由城中沖出,前後左右,四集攻闵。
闵軍在外日久,已經疲敝,哪裡擋得住四面兵馬,頓時大潰,先走的得逃一性一命,後走的都做鬼奴。
闵與十餘騎拚命飛跑,走還邺城,那知次子冉胤,已被降胡執住,往降襄國。
邺中大亂,所有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将軍胡睦,侍中李綝,中書監盧谌以下,盡被殺死,人物殲盡,盜賊蜂起,司冀大饑,人自相食。
闵已潛入邺中,邺人尚未聞知,内外恟恟。
訛言闵已敗沒,射聲校尉張艾,勸闵親出撫一慰,安定衆心。
闵乃至南郊收勞軍士,訛言少息,遂誅道士法饒父子,支解以徇,追尊韋謏為大司徒,已經遲了。
一面搜卒補乘,再圖禦敵。
姚襄已還軍滠頭,姚弋仲責他不擒冉闵,杖襄百下,惟不複用兵。
燕将悅绾,也即退去,獨趙主祗更遣部将劉顯,率衆七萬,再攻冉闵,進次明光宮,去邺止二十三裡。
闵急召衛将軍王泰,商議拒敵方法。
泰恨前言不用,托病不入。
至闵親往訪問,泰仍固稱病笃,不能參議。
闵不禁大怒,還宮語左右道:“可恨巴奴,乃公豈定要靠他,才得保命嗎?我當先滅群孽,再斬王泰。
”說着,便悉衆盡出,拚死殺去,得破顯軍,追至一陽一平,乘勢斬殺,得首級三萬餘顆,殺得顯窮蹙失措,幾乎無路可奔,不得已遣使乞降,情願殺祗自效。
闵乃縱顯使去,自還邺中。
左右密承闵旨,誣言王泰将叛奔入秦。
闵正要殺泰,聽得此語,好似火上添油,立命将泰處斬,并夷三族。
過了匝月,果得劉顯來文,報稱殺趙主祗,及丞相樂安王炳,太保張舉,太宰趙庶等十餘人,據定襄國,納質請命。
闵喜如所望,尚未答複,那趙主祗的頭顱,已自襄國獻入邺中。
闵令懸示三日,焚諸通衢,乃封顯為大單于,領冀州牧。
看官聽着!趙主祗稱帝襄國,隻越一年,便即遭弑,後趙至是乃亡,總計後趙自石勒建國,至祗已易六人,共得七主,隻合成二十三年。
了結後趙。
劉顯降闵,才閱百日,又欲自上尊号,謀襲冉闵,偏被闵預先探知,發兵邀擊,殺退顯兵,顯狼狽走還。
但闵雖得勝,所轄各土,已皆瓦解。
徐州刺史劉啟,兖州刺史魏統,豫州刺史張遇,荊州刺史樂弘,俱舉州降晉。
還有魏平南将軍高棠,征虜将軍呂護,執住洛州刺史鄭系,也向晉請降。
又如故趙将周成屯廪邱,高昂屯野王,樂立屯許昌,李曆屯衛國,亦陸續歸晉,就是劉顯據住襄國,雖經屢敗,也居然僭号稱尊,且率衆攻魏常山。
常山太守蘇彥,飛使至邺城乞援。
闵使太子智留守邺城,以大将軍蔣幹為輔,自率銳騎八千人,往救常山,一戰卻敵。
顯前軍大司馬石甯,舉棗強城降闵,闵勢益盛,更進兵追顯。
顯奔還襄國,大将軍曹伏駒,知顯無成,竟為闵内應,開門納入追軍。
顯無處奔避,眼見為闵軍所困,亂刃分一屍一,所有家眷及僞署公卿,一古腦兒屠一殺淨盡。
又放起一把無名火來,毀去襄國宮室;凡襄國遺民,盡被闵驅至邺中。
可憐石氏遺種,單剩了一個汝一陰一王琨,系是石虎幼子,他已弄得無兵無饷,沒奈何挈領妻妾,南走建康,向晉乞憐,保他一脈。
晉廷追念宿仇,怎肯相容,立将琨綁縛起來,驅出市曹,一刀兩段。
琨妻妾亦同時骈首,于是石氏遂絕。
小子有詩歎道: 莫道贻謀可不臧,祖宗積惡播餘殃。
羯胡一敗無遺類,到底兇人是速亡。
晉既殺死石琨,又想趁這機會,規複中原。
欲知成功與否,待小子下回再詳。
冉闵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号,複原姓,說者謂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
吾意不然。
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
彼闵蒙乃父之餘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闵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一寵一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其所以臨江相呼者,懼趙主祗之扼其背,與秦王健之掣其肘,不得已而為将伯之求耳。
晉廷之置諸不理,吾猶幸晉吏之不為李農也。
若趙主祗之終歸隕滅,與汝一陰一王琨之被殺建康,覆巢之下,緻無完一卵一,此乃石勒父子之孽報,不如是不足以暴其惡也,于他人乎何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