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複宗冉闵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關燈
,也欲籠絡苻健,命為鎮南大将軍,健佯為受命,在枋頭修繕宮室,督兵種麥,示不複出;暗中卻部署兵馬,謀取必中。

     關中本為趙屬土,由将軍王朗居守。

    朗自長安奔洛一陽一,複自洛一陽一奔襄國,見上文。

    當時但留司馬杜洪,居守長安。

    洪常恐苻氏入關,一陰一加戒備。

    及苻氏父死子繼,已放心了一大半,嗣聞健課農築舍,更覺不以為意,誰知苻健竟自稱晉征西大将軍,都督關中諸軍事,領雍州刺史,盡衆西行,在盟津架起浮橋,渡河直進。

    至大衆畢濟,将橋毀斷,仿佛破釜沈舟,有進無退。

    健弟雄先驅至潼關,洪始得報,乃遣部将張先出拒,與雄交戰,倒還不分勝負。

    及健繼至,張先勢孤難敵,敗回關中。

    健雖得戰勝,猶修箋緻洪,并送名馬珍寶,謂将自至長安,奉洪尊号。

    洪也慮苻健懷詐,顧語屬吏道:“這所謂币重言甘,明明是誘我呢。

    ”乃盡召關中兵士,東出拒健。

    健已進次赤水,遣雄略地渭北,又追擊張先至一陰一槃,把他擒住;再派兄子菁旁徇諸城,所至辄陷。

    洪出長安才數十裡,疊接各處敗報。

    又聞健乘勝殺來,急得面色倉皇。

    部衆見主帥失色,越發驚心,你奔我逃,如鳥獸散。

    洪隻剩得數百騎,眼見得不能對敵,并不敢再回長安,索一性一奔往司竹去了。

     健竟入長安,據為都城,遣使至晉廷告捷,且向桓溫修好。

    健有長史賈玄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表健為關中大都督大單于秦王。

    健佯怒道:“我豈就好做秦王麼?況晉使未返,我所應有的官爵,難道汝等所能預知麼?”衆始無言。

    越年為晉穆帝永和七年,晉使已歸,不聞加封,他複密使心腹,諷玄碩等表上尊号。

    玄碩等不敢不從,遂請健為天王大單于。

    健尚假惺惺的謙讓一番,至玄碩等兩次勸進,便自号秦天王大單于,建元皇始。

    史家稱為前秦。

    為十六國中之一。

    當下繕宗廟,置社稷,立妻強氏為天王後,子苌為天王太子,弟雄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兼車騎大将軍,領雍州刺史。

    自餘封拜百官,位秩有差。

    又遣使四出,問民疾苦,旁求俊義,除去趙時苛政。

    關中人民,賴是少安。

     趙主祗方與冉闵相持,無暇西顧,因此健得從容布置,據有西秦。

    冉闵欲北向攻趙,趙主祗已遣汝一陰一王琨,及張舉王朗等,統兵十萬,南行攻闵。

    闵遣人臨江傳語晉使道:“羯賊擾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已誅去羯首,隻有餘一黨一未平,江東若能共讨,可即發兵前來。

    ”晉使轉報晉廷,廷議以闵亦亂賊,置諸不睬。

    闵欲自出拒敵,恐李農居中為變,竟将農誘入殺死,并戮農三子。

    與人共事,人得利而己先受害,如李農輩,最不值得。

    還有尚書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俱連坐農一黨一,盡被骈誅,乃遣衛将軍王泰為前鋒,出擊趙兵,自為後應。

     會趙汝一陰一王琨,南入邯鄲,與鎮南将軍劉國,會師并進。

    途次遇着王泰,一戰敗績,死傷萬餘人。

    琨退歸邯鄲,國亦還屯繁一陽一。

    既而國與段勤張賀度靳豚等,複會兵攻邺,闵遣劉群為行台都督,率同諸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共十二萬衆,出堵黃城。

    闵自統一精一卒八萬繼進,與劉國大戰蒼亭,劉國等雖然連兵,卻是将令不齊,衆心未壹,反不如魏兵一緻,鼓動一股銳氣,東沖西撞,斫斃劉國連合軍,共二萬八千人。

    國等敗遁,靳豚稍遲一步,中槊被殺,殘衆盡潰。

    闵振旅歸邺,旌旗钲鼓,綿亘百餘裡,仿佛如石氏全盛時。

    既入邺城,行飲至禮,群下歡舞。

    闵且欲籠絡人心,求才興學,特備玄纁束帛,禮征隴西辛谧。

    谧字處道,少有志一操一,博學能文,一精一草隸書,為時楷法,及長,嘗杜門晦迹,謝絕交遊。

    劉聰石勒,再三征召,終不肯起,及得闵征書,依然不就,但複書答闵道: 昔許由辭堯,以天下讓之,全其清高之節。

    伯夷去國,之推逃賞,皆顯史牒,傳之無窮,此往而不返者也。

    然賢人君子,雖居廟堂之上,無異山林之中,斯窮理盡一性一之妙,豈有識之者耶?是故不嬰于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爾。

    谧聞物極則變,冬夏是也,緻高則危,累棊是也。

    君王功已成矣,而久處之,非所以顧萬全,遠危亡之禍也。

    宜因茲大捷,歸身本朝,指晉。

    必有許由伯夷之廉,享喬松之壽,永為世輔,豈不美哉? 複書既去,尚恐闵不肯放過,竟自甘絕粒,不食而死。

    不沒高人。

    闵怎肯聽從谧言,又起步騎十萬人,往攻襄國。

    封次子胤為太原王,進号大單于,署骠騎大将軍,配以降胡千人,令他居守。

    光祿大夫韋祐谏言:“降胡難恃,且不宜仿稱單于。

    ”哪知闵聞言大怒,反責祐離間戎夷,把他處斬,并殺謏子伯一陽一,直抵襄國城下,四面圍攻。

    上築土山,下穿地道,仰登俯鑿,誓破堅城。

    趙主祗督兵固守,支持至百餘日,幸還無恙。

    闵令軍士築室返耕,為久持計,于是祗相顧惶急,自去帝号,改稱趙王。

    使張舉詣燕乞師,許送傳國玺,遣張春赴滠頭,向姚弋仲處求援。

    弋仲即命子襄率騎兵三萬八千,往援襄國,就是燕王慕容俊,也令将軍悅绾,率騎兵三萬人,救趙拒魏。

    再加趙汝一陰一王石琨,又從冀州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