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雜歌謠辭】〖諺語附〗
【邺人金鳳舊歌】
〖環宇記雲。
按記雲魏太祖都之城内諸街有赤阙南面西頭曰鳳陽門。
上有鳳二枚。
其一飛入漳水。
其一仍以鎖絆其足。
邺人舊歌曰:〗 鳳陽門南天一半。
上有金鳳相飛喚。
欲去不去著鎖絆。
(○太平寰宇記五十五相州邺縣鳳陽門。
) 【徐幹引古人歌】 〖中論貴驗篇雲。
古之人歌曰:〗 相彼玄鳥。
止于陵阪。
仁道在近。
求之無遠。
(○中論貴驗篇。
) 【徐州為王祥歌】〖《詩紀》作徐州歌。
〗 〖《晉書》曰:王祥隐居廬江三十馀年。
不應州郡之命。
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别駕。
于時冠盜充斥。
祥率勵兵士讨破之。
州界清靜。
政化大行。
時人歌之。
《詩紀》雲。
按魏志。
呂虔。
文帝時遷徐州刺史。
請琅琊王祥為别駕。
〗 海沂之康。
實賴王祥。
邦國不空。
别駕(《白帖》作王祥。
)之功。
(○《晉書》王祥傳。
《類聚》十九。
《白帖》二十一。
《禦覽》二百六十三、四百六十五。
《詩紀》十九。
) 【荥陽令歌】 〖殷氏世傳曰:殷褒為荥陽令。
廣築學館。
會集朋徒。
民知禮讓。
乃歌之。
〗 荥陽令。
有異政。
修立學校人易(《書鈔》作複。
)性。
令我子弟恥鬥訟。
(《書鈔》作争訟。
《類聚》作訟争。
古樂府同。
《詩紀》雲。
樂府作訟争。
○《書鈔》七十八引殷氏家傳。
《類聚》十九。
古樂府一。
《詩紀》十九。
○逯案。
殷褒。
字元祚。
魏章武太守。
) 【襄陽民為胡烈歌】 〖襄陽耆舊傳曰: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
百姓歌曰:〗 美哉明後。
俊哲惟嶷。
陶廣乾坤。
周孔是則。
文武播暢。
威振遐域。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 【又】 譬春之陽。
如冬之日。
耕者讓畔。
百姓豐溢。
惟我胡父。
恩惠難置。
(○太平寰宇記百四十五。
○逯案。
寰宇記雲。
襄陽城有古堤。
皆後漢胡烈所築。
嘗為襄陽太守。
惠化及人。
塞補決堤。
民因歌曰雲雲。
似此歌應入漢詩。
在查《水經注》二十八沔水注雲。
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
補塞堤決。
民賴其利。
景元四年九月。
百姓刊石銘之。
樹碑于此。
據此應入魏詩。
) 【京兆民為李莊歌】 〖魏略曰:李莊為京兆太守。
有潔白之節。
中政治理。
民愛敬之。
乃作歌曰〗 我府君。
惠如春。
盛如唐。
(○《書鈔》七十六。
) 【行者歌】〖《詩紀》雲。
選詩拾遺作魏時童謠。
雲見五行志。
〗 王子年拾遺記曰: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芸。
常山人也。
年十五。
容貌絕世。
鹹熙中。
文帝選良家子女。
以入六宮。
常山太守習谷以千金寶賂聘之以獻。
至京師。
帝以文車十乘迎之。
道側燒石葉之香。
未至數十裡。
膏燭之光。
相續不滅。
車徒咽路。
塵起蔽于星月。
又築土為台。
基高三十丈。
列燭于台下。
遠望如列星之墜地。
又于大道之傍。
一裡一銅表。
高五尺。
以志裡數。
故行者歌曰:○逯案。
拾遺記小說家言。
未可盡信。
又鹹熙乃陳留王年号。
魏文帝不能以此時選納嫔妃。
姑從《詩紀》。
附此備考。
) 青槐夾道多塵埃。
龍樓鳳阙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
土上出金火照台。
(此七字是妖辭也。
銅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義。
以燭置台下則火在土下之義。
漢火德王。
魏土德王。
火伏而土興。
土上出金。
是魏滅而晉興之兆。
晉以金王也。
○拾遺記七。
《太平廣記》二百十七二。
《詩紀》十九。
) 【太和中京師歌】 〖《宋書》五行志曰:明帝太和中。
京師歌兜鈴曹子。
其唱曰:〗 其奈汝曹何。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 【明帝時宮人謠】 〖拾遺記曰:魏明帝時昆盟貢嗽金鳥。
常吐金屑如粟。
用飾钗佩。
謂之辟寒金。
宮人相嘲曰:〗 不服辟寒金。
那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钿。
那得帝王憐。
(○酉陽雜俎十六。
又《禦覽》七百十八引心一韻。
) 【明帝景初中童謠】 〖《宋書》五行志曰:魏明帝景初中童謠。
及宣王平遼東。
歸至白屋。
當還鎮長安。
會帝笃疾。
急召之。
乃乘追鋒車東渡河。
終翦魏室。
如童謠之言也。
〗 阿公阿公駕馬車。
不意阿公東渡河。
阿公東(《詩紀》雲。
《晉書》作來。
)還當奈何。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十九。
) 【正始中時人謠】 〖《晉書》曰:正始八年。
曹爽用何晏、鄧飏、丁谧之謀。
遷太後于永甯宮。
專擅朝政。
兄弟并典禁兵。
多樹親黨。
屢改制度。
時人為之謠曰:〗 何鄧丁。
亂京城。
(○《晉書》宣帝紀。
) 【嘉平中謠】 〖《宋書》五行志曰:魏齊王嘉平中謠。
按朱虎者。
楚王彪小字也。
王淩、令狐愚聞此謠謀立彪。
事發。
淩等伏誅。
按記雲魏太祖都之城内諸街有赤阙南面西頭曰鳳陽門。
上有鳳二枚。
其一飛入漳水。
其一仍以鎖絆其足。
邺人舊歌曰:〗 鳳陽門南天一半。
上有金鳳相飛喚。
欲去不去著鎖絆。
(○太平寰宇記五十五相州邺縣鳳陽門。
) 【徐幹引古人歌】 〖中論貴驗篇雲。
古之人歌曰:〗 相彼玄鳥。
止于陵阪。
仁道在近。
求之無遠。
(○中論貴驗篇。
) 【徐州為王祥歌】〖《詩紀》作徐州歌。
〗 〖《晉書》曰:王祥隐居廬江三十馀年。
不應州郡之命。
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别駕。
于時冠盜充斥。
祥率勵兵士讨破之。
州界清靜。
政化大行。
時人歌之。
《詩紀》雲。
按魏志。
呂虔。
文帝時遷徐州刺史。
請琅琊王祥為别駕。
〗 海沂之康。
實賴王祥。
邦國不空。
别駕(《白帖》作王祥。
)之功。
(○《晉書》王祥傳。
《類聚》十九。
《白帖》二十一。
《禦覽》二百六十三、四百六十五。
《詩紀》十九。
) 【荥陽令歌】 〖殷氏世傳曰:殷褒為荥陽令。
廣築學館。
會集朋徒。
民知禮讓。
乃歌之。
〗 荥陽令。
有異政。
修立學校人易(《書鈔》作複。
)性。
令我子弟恥鬥訟。
(《書鈔》作争訟。
《類聚》作訟争。
古樂府同。
《詩紀》雲。
樂府作訟争。
○《書鈔》七十八引殷氏家傳。
《類聚》十九。
古樂府一。
《詩紀》十九。
○逯案。
殷褒。
字元祚。
魏章武太守。
) 【襄陽民為胡烈歌】 〖襄陽耆舊傳曰: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
百姓歌曰:〗 美哉明後。
俊哲惟嶷。
陶廣乾坤。
周孔是則。
文武播暢。
威振遐域。
(○《禦覽》四百六十五。
《詩紀》八。
) 【又】 譬春之陽。
如冬之日。
耕者讓畔。
百姓豐溢。
惟我胡父。
恩惠難置。
(○太平寰宇記百四十五。
○逯案。
寰宇記雲。
襄陽城有古堤。
皆後漢胡烈所築。
嘗為襄陽太守。
惠化及人。
塞補決堤。
民因歌曰雲雲。
似此歌應入漢詩。
在查《水經注》二十八沔水注雲。
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
補塞堤決。
民賴其利。
景元四年九月。
百姓刊石銘之。
樹碑于此。
據此應入魏詩。
) 【京兆民為李莊歌】 〖魏略曰:李莊為京兆太守。
有潔白之節。
中政治理。
民愛敬之。
乃作歌曰〗 我府君。
惠如春。
盛如唐。
(○《書鈔》七十六。
) 【行者歌】〖《詩紀》雲。
選詩拾遺作魏時童謠。
雲見五行志。
〗 王子年拾遺記曰:文帝所愛美人薛靈芸。
常山人也。
年十五。
容貌絕世。
鹹熙中。
文帝選良家子女。
以入六宮。
常山太守習谷以千金寶賂聘之以獻。
至京師。
帝以文車十乘迎之。
道側燒石葉之香。
未至數十裡。
膏燭之光。
相續不滅。
車徒咽路。
塵起蔽于星月。
又築土為台。
基高三十丈。
列燭于台下。
遠望如列星之墜地。
又于大道之傍。
一裡一銅表。
高五尺。
以志裡數。
故行者歌曰:○逯案。
拾遺記小說家言。
未可盡信。
又鹹熙乃陳留王年号。
魏文帝不能以此時選納嫔妃。
姑從《詩紀》。
附此備考。
) 青槐夾道多塵埃。
龍樓鳳阙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
土上出金火照台。
(此七字是妖辭也。
銅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義。
以燭置台下則火在土下之義。
漢火德王。
魏土德王。
火伏而土興。
土上出金。
是魏滅而晉興之兆。
晉以金王也。
○拾遺記七。
《太平廣記》二百十七二。
《詩紀》十九。
) 【太和中京師歌】 〖《宋書》五行志曰:明帝太和中。
京師歌兜鈴曹子。
其唱曰:〗 其奈汝曹何。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 【明帝時宮人謠】 〖拾遺記曰:魏明帝時昆盟貢嗽金鳥。
常吐金屑如粟。
用飾钗佩。
謂之辟寒金。
宮人相嘲曰:〗 不服辟寒金。
那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钿。
那得帝王憐。
(○酉陽雜俎十六。
又《禦覽》七百十八引心一韻。
) 【明帝景初中童謠】 〖《宋書》五行志曰:魏明帝景初中童謠。
及宣王平遼東。
歸至白屋。
當還鎮長安。
會帝笃疾。
急召之。
乃乘追鋒車東渡河。
終翦魏室。
如童謠之言也。
〗 阿公阿公駕馬車。
不意阿公東渡河。
阿公東(《詩紀》雲。
《晉書》作來。
)還當奈何。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八。
《詩紀》十九。
) 【正始中時人謠】 〖《晉書》曰:正始八年。
曹爽用何晏、鄧飏、丁谧之謀。
遷太後于永甯宮。
專擅朝政。
兄弟并典禁兵。
多樹親黨。
屢改制度。
時人為之謠曰:〗 何鄧丁。
亂京城。
(○《晉書》宣帝紀。
) 【嘉平中謠】 〖《宋書》五行志曰:魏齊王嘉平中謠。
按朱虎者。
楚王彪小字也。
王淩、令狐愚聞此謠謀立彪。
事發。
淩等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