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卷三

關燈
之。

    童謠雲雲。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

    日在尾。

    月在策。

    鹑火中。

    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

    晉滅虢。

    虢公醜奔京師。

    〗 丙(《禦覽》丙下有子字。

    )之晨。

    龍尾伏辰。

    均服振振。

    取虢之旂。

    (《禦覽》作旗。

    )鹑之贲贲。

    天策焞焞。

    火中成軍。

    虢公其奔。

    (○《左傳》僖公五年傳。

    《禦覽》三百二十八。

    《詩紀前集》三作晉獻公時童謠。

    ) 【晉兒謠】 〖《漢書》五行志曰:《史記》晉惠公時。

    童謠曰雲雲。

    惠公賴秦力得立。

    立而背秦。

    内殺二大夫。

    國人不說。

    及更葬其兄恭太子申生而不敬。

    故詩妖作也。

    後與秦戰。

    為秦所獲。

    立十四年而死。

    晉人絕之。

    更立其兄重耳。

    是為文公。

    遂伯諸侯。

    〗 恭太子更葬兮(《史記》作矣。

    )後十四年晉亦不昌。

    昌乃在其(《史記》無其字。

    )兄。

    (○《史記》晉世家。

    《漢書》五行志。

    《詩紀前集》三作晉惠公時童謠。

    ) 【趙民謠】 〖《史記》曰:趙幽缪王遷立五年。

    代地大動。

    六年。

    大饑。

    民訛言曰雲雲。

    七年。

    秦人攻趙。

    趙大将李牧、将軍司馬尚将。

    擊之。

    李牧誅。

    司馬尚免。

    趙匆及齊将顔聚代之。

    趙匆軍破。

    顔聚亡去。

    以王遷降。

    〗 趙為号。

    秦為笑。

    以為不信。

    視地之(風俗通作上。

    《詩紀》同。

    又注。

    一作之。

    )生毛。

    (○《史記》趙世家。

    風俗通皇霸篇。

    《詩紀前集》三作趙童謠。

    )  【楚童謠】 〖《家語》曰:楚昭王渡江。

    江中有物。

    大如鬥。

    圓而赤。

    直觸王舟。

    舟人取之。

    王怪之。

    使使聘於魯。

    問于孔子。

    孔子曰:此萍實也。

    可剖而食之。

    吉祥也。

    唯霸者為能獲焉。

    使者反。

    王遂食之。

    大美。

    使來以告魯大夫。

    大夫因子遊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

    曰:吾昔之鄭。

    過乎陳之野。

    聞童謠雲雲。

    此楚王之應也。

    是以知之。

    〗 楚王渡江得萍實。

    大如鬥。

    (《說苑》作拳。

    )赤如日。

    剖(《禦覽》或作割。

    )而食之甜(《說苑》作美。

    《家語》作甘。

    )如(《初學記》同。

    )蜜。

    (○《家語》緻思篇引實、蜜二韻。

    《說苑》辨物篇。

    《類聚》八十二。

    《初學記》二十七。

    《白帖》三十。

    《禦覽》六百十二、一千。

    《詩紀前集》三作楚昭王時童謠。

    ○逯案。

    今本《家語》脫大如鬥赤如日一句。

    ) 【楚人謠】 〖《史記》曰:楚懷王為張儀所欺。

    客死於秦。

    至王負刍遂為秦所滅。

    百姓哀之。

    為之語曰:〗  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

    (○《史記》項羽本紀。

    風俗通王霸篇。

    《詩紀前集》三。

    )  【攻狄謠】 〖戰國策曰:田單攻狄。

    三月而不克。

    嬰兒謠曰:〗 大冠若(《書鈔》作如。

    )箕。

    修(《書鈔》作長。

    )劍拄頤。

    (《禦覽》或作歸。

    )攻狄(《禦覽》作翟。

    )不能(《書鈔》無能字。

    )下。

    壘於梧丘(國策作下壘枯丘。

    《詩紀》同。

    《禦覽》作累於吾兵。

    通鑒作壘枯骨成丘。

    ○戰國策齊策六。

    《說苑》指武篇。

    《書鈔》百五十七。

    《禦覽》三百十八。

    《詩紀前集》三。

    又《禦覽》三百十一引起首二句。

    ) 【有炎氏頌】 〖《莊子》曰:北門城問於黃帝曰: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雲雲。

    帝曰: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

    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

    故有炎氏為之頌曰:〗  聽之不聞其聲。

    視之不見其形。

    充滿天地。

    苞裹六極。

    (○《莊子》天運篇。

    《詩紀前集》三。

    ) 【輿人誦】 〖《國語》曰:晉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賂。

    輿人誦之曰:〗 佞之見佞。

    果喪其田。

    詐之見詐。

    果喪其賂。

    得國而狃。

    終逢其咎。

    喪田不懲。

    禍亂其興。

    (○《國語》晉語三。

    《詩紀前集》三。

    ) 【恭世子誦】 〖《國語》曰:晉惠公改葬共世子。

    臭達于外。

    國人誦之曰:〗 貞之無報也。

    孰是人斯。

    而有斯臭也。

    貞為不聽。

    信為不誠。

    國斯無刑。

    媮(《國語》作偷。

    )居幸(《國語》作倖。

    )生。

    不更厥貞。

    大命其傾。

    威兮懷兮。

    各聚爾有。

    以待所歸兮。

    猗兮違兮。

    心之哀兮。

    歲之二七。

    其靡有徵(《詩紀》作微。

    )兮。

    若翟(《國語》作狄。

    )公子。

    吾是之依兮。

    鎮撫國家。

    為王妃兮。

    (○《國語》晉語三。

    《詩紀前集》三。

    ) 【輿人誦】〖《詩紀》雲。

    一作歌。

    〗 〖《左傳》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次於城濮。

    楚師背酅而舍。

    晉侯患之。

    聽輿人之誦曰:〗  原田每每。

    (《禦覽》作莓莓。

    )舍其舊而新是謀。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傳。

    《禦覽》五十七。

    《詩紀前集》三。

    ) 【朱儒誦】〖《詩紀》雲。

    一作歌。

    〗〖《左傳》曰:襄公四年。

    邾人、莒人伐曾阝。

    臧纥救曾阝侵邾。

    敗於狐骀。

    國人逆喪者皆髽。

    魯於是乎始髽。

    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

    敗我於狐骀。

    我君小子。

    朱儒是使。

    朱(《白帖》作侏。

    下仿此。

    )儒朱儒。

    使我敗於邾。

    (○《左傳》襄公四年傳。

    《詩紀前集》三。

    又《白帖》七引末尾二句。

    ) 【子産誦】〖《詩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