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山泉好風日。
(《類聚》作景。
《詩紀》雲。
一作景。
)城市厭(文苑作壓。
)嚣塵。
聊持(歲華紀麗作把。
)一樽酒。
共尋千裡春。
馀光下幽桂。
夕吹舞青?。
何言(《初學記》作時。
歲時雜詠、文苑同。
)出關後。
重有入林人。
(○《類聚》四。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十六。
文苑英華百五十七。
《禦覽》三十。
《詩紀》百二十二。
又歲華紀麗一作隋思道詩。
引春一韻。
) 【夜聞鄰妓詩】〖《詩紀》雲。
拾遺作觀妓。
〗 倡樓對三道。
吹台臨九重。
笙随山上鶴。
笛奏水中龍。
怨歌聲易(文苑作不。
)斷。
妙舞态難逢。
(文苑雲。
《初學記》作雙。
)誰能暫留客。
(《類聚》誤作眉客。
)解佩一相從。
(萬花谷作逢。
○《初學記》十五。
文苑英華二百十三。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盧思道詩。
《詩紀》百二十二。
又《類聚》四十二引重、龍、從三韻。
) 【賦得珠簾詩】 鑒帷明欲斂。
照檻色将晨。
可憐疏複密。
隐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
含光動細塵。
落花時屢拂。
會待玉階春。
(○《初學記》二十五。
《詩紀》百二十二。
) 【彭城王挽歌】 旭旦(《初學記》作早。
)禁門開。
隐隐靈輿發。
才看鳳樓迥。
(文苑作回。
)稍視龍山沒。
猶陳五營騎。
尚聚三河卒。
容衛俨未(文苑作來。
《詩紀》雲。
一作來。
)歸。
空山照秋月。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三百十。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百二十二。
) 【樂平長公主挽歌】 妝樓對馳道。
吹台臨景舍。
風入上春朝。
月滿涼秋夜。
未言歌笑畢。
已覺生榮謝。
何時洛水湄。
芝田解龍駕。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三百十。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百二十二。
) 【後園宴詩】 常聞昆阆有神仙。
雲冠羽佩得長年。
秋夕風動三珠樹。
春朝露濕九芝田。
不如邺城佳麗所。
玉樓銀閣與天連。
太液回波千丈映。
上林花樹百枝然。
流風續洛渚。
行雲在南楚。
可憐白水神。
可念青樓女。
便妍不羞澀。
妖(草堂詩箋作遙。
文苑同。
)豔工言語。
池苑正芳菲。
得戲不知歸。
媚眼臨歌扇。
嬌香出舞衣。
纖腰如欲斷。
側髻似能飛。
南樓日已暮。
長檐鳥應度。
竹殿遙聞鳳管聲。
虹橋别有羊車路。
攜手傍花叢。
徐步入房栊。
欲眠衣先解。
半醉臉逾紅。
日日相看轉難厭。
千嬌萬态不知窮。
欲積壓妾心無劇已。
明月流光滿帳中。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二十二。
又草堂詩箋十六空囊詩注。
引女、語二韻。
) 【聽鳴蟬篇】〖北齊顔之推同賦。
已見。
〗 〖北史本傳曰:周武帝平齊。
授思道儀同三司。
追赴長安。
與同輩楊休之等數人作聽鳴蟬篇。
思道所為。
詞意清切。
為時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覽諸同作者而歎美之。
〗 聽鳴蟬。
(《類聚》缺此上三字。
)此聽悲無極。
群嘶玉樹裡。
回噪金門(《詩紀》雲。
一作堤。
)側。
長風送晚聲。
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
秋日高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
哀鳴抱一枝。
流亂罷還續。
酸傷合更離。
暫聽别人心即斷。
才聞客子淚先垂。
故鄉已超忽。
空庭正蕪沒。
一夕複一朝。
坐見涼秋月。
河流帶地從來?。
峭路幹天不可越。
紅塵早弊陸生衣。
明鏡空悲潘掾發。
長安城裡帝王州。
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台臨太液。
東瞻甲觀距龍樓。
說客恒持小冠出。
越使常懷寶劍遊。
學仙未成便尚主。
尋源不見已封侯。
富貴功名本多豫。
繁華輕薄盡無憂。
讵念嫖姚嗟木梗。
誰憶田單(《詩紀》雲。
一作蘭臯。
)倦土牛。
歸去來。
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
獨焚枯魚宴林野。
終成獨校子雲書。
何如還驅少遊馬。
(○《類聚》九十七作聽鳴蟬詩。
《詩紀》百二十二。
) 【聯句作詩】 〖談薮曰:北齊盧思道聘陳。
陳主令朝貴設酒食。
與思道宴會。
聯句作詩。
其一人先唱便譏刺北人雲。
榆生欲飽漢。
草長正肥驢。
為北人食榆。
兼吳地無驢。
故有此句。
思道即續之曰雲雲。
謂南人無情義。
同炊異馔也。
〗 共甑分炊水。
同铛各煮魚。
(○《太平廣記》二百四十七。
) ☆孫萬壽〈萬壽。
字仙期。
信都武強人。
仕齊為奉朝請。
隋文帝受禅。
滕王引為文學。
坐衣冠不整。
配防江南。
行軍總管宇文述召典軍書。
後歸鄉裡。
徵拜豫章王長史。
授大理司直。
卒於官。
年五十二。
〉【遠戍江南】(《詩紀》雲。
一作城。
)寄京邑親友〖隋《書》曰:萬壽為滕穆王文學。
坐衣冠不整。
配防江南。
宇文述召典軍書。
郁郁不得志。
為五言詩寄京邑知友。
盛為當時之所吟誦。
〗 賈誼長沙國。
屈平(文苑作原。
注雲。
隋書作平。
《詩紀》雲。
一作原。
)湘水濱。
江(文苑雲。
一作東。
)南瘴疠地。
從來多(隋書作三。
)逐臣。
粵餘非巧宦。
(文苑作官。
)少(文苑作策。
注雲。
隋書作少。
)小拙謀身。
欲飛無假翼。
思鳴不值晨。
如何(文苑作誰言。
注雲。
隋書作如何。
《詩紀》雲。
一作誰言。
)載筆士。
翻作負戈人。
飄?(隋書作飄飄。
)如木偶。
葉置同刍狗。
失路乃西浮。
非狂亦東走。
晚歲出函關。
方春度京口。
石城臨虎(隋書作獸。
)據。
天津望牛鬥。
牛鬥盛妖氛。
枭獍已成群。
郄
(《類聚》作景。
《詩紀》雲。
一作景。
)城市厭(文苑作壓。
)嚣塵。
聊持(歲華紀麗作把。
)一樽酒。
共尋千裡春。
馀光下幽桂。
夕吹舞青?。
何言(《初學記》作時。
歲時雜詠、文苑同。
)出關後。
重有入林人。
(○《類聚》四。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十六。
文苑英華百五十七。
《禦覽》三十。
《詩紀》百二十二。
又歲華紀麗一作隋思道詩。
引春一韻。
) 【夜聞鄰妓詩】〖《詩紀》雲。
拾遺作觀妓。
〗 倡樓對三道。
吹台臨九重。
笙随山上鶴。
笛奏水中龍。
怨歌聲易(文苑作不。
)斷。
妙舞态難逢。
(文苑雲。
《初學記》作雙。
)誰能暫留客。
(《類聚》誤作眉客。
)解佩一相從。
(萬花谷作逢。
○《初學記》十五。
文苑英華二百十三。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盧思道詩。
《詩紀》百二十二。
又《類聚》四十二引重、龍、從三韻。
) 【賦得珠簾詩】 鑒帷明欲斂。
照檻色将晨。
可憐疏複密。
隐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
含光動細塵。
落花時屢拂。
會待玉階春。
(○《初學記》二十五。
《詩紀》百二十二。
) 【彭城王挽歌】 旭旦(《初學記》作早。
)禁門開。
隐隐靈輿發。
才看鳳樓迥。
(文苑作回。
)稍視龍山沒。
猶陳五營騎。
尚聚三河卒。
容衛俨未(文苑作來。
《詩紀》雲。
一作來。
)歸。
空山照秋月。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三百十。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百二十二。
) 【樂平長公主挽歌】 妝樓對馳道。
吹台臨景舍。
風入上春朝。
月滿涼秋夜。
未言歌笑畢。
已覺生榮謝。
何時洛水湄。
芝田解龍駕。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三百十。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百二十二。
) 【後園宴詩】 常聞昆阆有神仙。
雲冠羽佩得長年。
秋夕風動三珠樹。
春朝露濕九芝田。
不如邺城佳麗所。
玉樓銀閣與天連。
太液回波千丈映。
上林花樹百枝然。
流風續洛渚。
行雲在南楚。
可憐白水神。
可念青樓女。
便妍不羞澀。
妖(草堂詩箋作遙。
文苑同。
)豔工言語。
池苑正芳菲。
得戲不知歸。
媚眼臨歌扇。
嬌香出舞衣。
纖腰如欲斷。
側髻似能飛。
南樓日已暮。
長檐鳥應度。
竹殿遙聞鳳管聲。
虹橋别有羊車路。
攜手傍花叢。
徐步入房栊。
欲眠衣先解。
半醉臉逾紅。
日日相看轉難厭。
千嬌萬态不知窮。
欲積壓妾心無劇已。
明月流光滿帳中。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二十二。
又草堂詩箋十六空囊詩注。
引女、語二韻。
) 【聽鳴蟬篇】〖北齊顔之推同賦。
已見。
〗 〖北史本傳曰:周武帝平齊。
授思道儀同三司。
追赴長安。
與同輩楊休之等數人作聽鳴蟬篇。
思道所為。
詞意清切。
為時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覽諸同作者而歎美之。
〗 聽鳴蟬。
(《類聚》缺此上三字。
)此聽悲無極。
群嘶玉樹裡。
回噪金門(《詩紀》雲。
一作堤。
)側。
長風送晚聲。
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
秋日高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
哀鳴抱一枝。
流亂罷還續。
酸傷合更離。
暫聽别人心即斷。
才聞客子淚先垂。
故鄉已超忽。
空庭正蕪沒。
一夕複一朝。
坐見涼秋月。
河流帶地從來?。
峭路幹天不可越。
紅塵早弊陸生衣。
明鏡空悲潘掾發。
長安城裡帝王州。
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台臨太液。
東瞻甲觀距龍樓。
說客恒持小冠出。
越使常懷寶劍遊。
學仙未成便尚主。
尋源不見已封侯。
富貴功名本多豫。
繁華輕薄盡無憂。
讵念嫖姚嗟木梗。
誰憶田單(《詩紀》雲。
一作蘭臯。
)倦土牛。
歸去來。
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
獨焚枯魚宴林野。
終成獨校子雲書。
何如還驅少遊馬。
(○《類聚》九十七作聽鳴蟬詩。
《詩紀》百二十二。
) 【聯句作詩】 〖談薮曰:北齊盧思道聘陳。
陳主令朝貴設酒食。
與思道宴會。
聯句作詩。
其一人先唱便譏刺北人雲。
榆生欲飽漢。
草長正肥驢。
為北人食榆。
兼吳地無驢。
故有此句。
思道即續之曰雲雲。
謂南人無情義。
同炊異馔也。
〗 共甑分炊水。
同铛各煮魚。
(○《太平廣記》二百四十七。
) ☆孫萬壽〈萬壽。
字仙期。
信都武強人。
仕齊為奉朝請。
隋文帝受禅。
滕王引為文學。
坐衣冠不整。
配防江南。
行軍總管宇文述召典軍書。
後歸鄉裡。
徵拜豫章王長史。
授大理司直。
卒於官。
年五十二。
〉【遠戍江南】(《詩紀》雲。
一作城。
)寄京邑親友〖隋《書》曰:萬壽為滕穆王文學。
坐衣冠不整。
配防江南。
宇文述召典軍書。
郁郁不得志。
為五言詩寄京邑知友。
盛為當時之所吟誦。
〗 賈誼長沙國。
屈平(文苑作原。
注雲。
隋書作平。
《詩紀》雲。
一作原。
)湘水濱。
江(文苑雲。
一作東。
)南瘴疠地。
從來多(隋書作三。
)逐臣。
粵餘非巧宦。
(文苑作官。
)少(文苑作策。
注雲。
隋書作少。
)小拙謀身。
欲飛無假翼。
思鳴不值晨。
如何(文苑作誰言。
注雲。
隋書作如何。
《詩紀》雲。
一作誰言。
)載筆士。
翻作負戈人。
飄?(隋書作飄飄。
)如木偶。
葉置同刍狗。
失路乃西浮。
非狂亦東走。
晚歲出函關。
方春度京口。
石城臨虎(隋書作獸。
)據。
天津望牛鬥。
牛鬥盛妖氛。
枭獍已成群。
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