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疑刊誤。
)蜀道難。
函關分地軸。
華嶽接天壇。
行旃方境逝。
(文苑雲。
集作近。
)去棹舣江幹。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文苑雲。
一作下怯。
)凍。
落雁(文苑雲。
集作洛雁。
)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文苑作千。
注雲。
一作十。
)年變(文苑雲。
集作變年。
)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鬥酒未為别。
垂堂深自保。
(○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
《詩紀》百四。
)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詩】 傳聞合(《類聚》誤作令。
)浦葉。
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
南冠獨不歸。
去雲(文苑作人。
注雲。
集作去雲。
)目徒送。
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
春草屢芳菲。
太(《詩紀》雲。
集作歎。
)息關山月。
風塵客子衣。
(○《類聚》三十一。
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
《詩紀》百五。
) 【别南海賓化侯詩】 石關通城井。
蒲澗迩靈洲。
此地何遼?。
群英逐遠遊。
高才袁彥伯。
令譽許文休。
悠焉值君子。
複此映芳猷。
崤函多險澀。
星?壯環周。
分歧泣世道。
念别傷邊秋。
斷山時結霧。
平海若無流。
驚鹭一群起。
哀猿數處愁。
是日送歸客。
為情自可求。
終謝能鳴雁。
還同不系舟。
其如江海泣。
惆怅徒離憂。
(○文苑英華二百六十六。
《詩紀》百五。
又《類聚》二十九作别賓化侯詩。
引秋、流、愁、求四韻。
) 【庾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詩】 縱棹憐回曲。
尋山靜見聞。
每從芳杜性。
須與俗人分。
貝塔涵流動。
花台偏領(廣弘明集作編嶺。
注雲。
宋、宮本作偏嶺。
元、明本作偏領。
)芬。
蒙茏出檐桂。
散漫(廣弘明集作缦。
注雲。
三本、宮本作漫。
)繞窗雲。
情幽豈犭旬物。
志遠易驚群。
何由狎魚鳥。
不願屈玄纟熏。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百五。
) 【入龍丘岩精舍詩】 法堂猶集雁。
仙竹幾成龍。
聊承丹桂馥。
遠視(文苑雲。
一作睨。
)白雲峰。
風窗穿石窦。
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鳥。
空床徹夜鐘。
陰崖(文苑作峰。
)未辨色。
疊樹豈知重。
溘此哀時命。
籲嗟世不容。
無由訪檐尹。
何去複何從。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
《詩紀》百五。
) 【明慶寺詩】 十五詩書日。
六十軒冕年。
名山極曆覽。
勝地殊留連。
幽?聳絕壁。
(文苑作壑。
)洞穴瀉飛泉。
金河知證果。
石室乃安禅。
夜梵聞三界。
朝香徹九天。
山階步皎月。
澗戶聽(《初學記》作惠。
)涼蟬。
市朝沾草露。
淮海作桑田。
(以上二句文苑在夜梵聞三界句上。
)何(文苑作永。
)言望鐘嶺。
更複切秦川。
(○《初學記》二十三。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
《詩紀》百五。
) 【入攝山栖霞寺詩】(并序) 壬寅年十月十八日。
入攝山栖霞寺。
登岸(廣弘明集作崖。
注雲。
明本作岸。
)極峭。
頗暢懷抱。
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
又再遊此寺。
布法司施菩薩戒。
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奉送金像還山。
限以時務。
不得恣情淹留。
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
更獲拜禮。
仍停山中宿。
永夜留連。
栖神悚聽。
但交臂不停。
薪指俄謝。
率制此篇。
以記即目。
俾後來賞者。
知餘山志。
(廣弘明集作此志焉。
注雲。
三本、宮本無焉字。
) 淨心抱冰雪。
暮齒逼(廣弘明集作迫。
注雲。
明本一作逼。
《詩紀》雲。
一作迫。
文苑作通。
)桑榆。
太息波川迅。
悲哉人世拘。
歲華(廣弘明集作聿。
注雲。
明本作華。
文苑雲。
一作聿。
)皆采獲。
冬晚共(廣弘明集作具。
注雲。
明本作共。
)嚴枯。
濯流濟八水。
開襟入四衢。
茲山靈妙合。
當與天地俱。
石濑乍深淺。
(廣弘明集雲三本、宮本作淺深。
)崖煙(文苑作煙岸。
注雲。
一作崖。
)遞有無。
缺碑橫古隧。
盤木卧荒塗。
行行備履曆。
步步辚(文苑作憐。
廣弘明集雲。
明本一作憐。
《詩紀》雲。
一作憐。
)威(廣弘明集作崴。
注雲。
明本作威。
宮本作葳。
)纡。
高僧迹共遠。
勝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
丹青獨不渝。
(寺猶有朗诠二師、居士明僧紹、治中蕭?亦塑像圖。
)遺風伫芳桂。
比德喻生刍。
寄言長往客。
凄然傷鄙夫。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作再遊栖霞寺言志。
《詩紀》百五。
) 【遊攝山栖霞寺詩】(并序) 祯明元年太歲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攝山展慧布法師。
憶謝靈運集還故山入石壁中尋昙隆道人有詩一首十一韻。
今此拙作。
仍學康樂之(廣弘明集無之字。
注雲。
三本、宮本有之字。
)體。
??時(文苑作新。
)雨霁。
清和孟夏肇。
栖宿綠野中。
登頓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塵物(廣弘明集雲。
宋本作由。
)表。
三空豁已悟。
萬有一何小。
始從情所寄。
冥期諒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麥氣涼昏曉。
乘風面泠泠。
候月臨皎皎。
煙崖憩古石。
雲路排征鳥。
披迳憐森沈。
攀條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
朽謝豈矜矯。
五淨自此涉。
(文苑作生。
注雲。
一作涉。
)六塵庶無擾。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作遊栖霞寺新雨。
又新雨下注雲。
集作時雨。
《詩紀》百五。
) 【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并同】(并同。
文苑作共。
)遊群彥詩澡身事珠成。
非是學金丹。
月磴時橫枕。
雲崖宿解鞍。
梵宇調心易。
禅庭數息難。
石澗水流靜。
山窗葉去寒。
君思北阙駕。
我惜東都冠。
翻愁夜鐘盡。
同志不盤桓。
(廣弘明集注雲。
元、明本作恒。
宋本作衤亘。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
)蜀道難。
函關分地軸。
華嶽接天壇。
行旃方境逝。
(文苑雲。
集作近。
)去棹舣江幹。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文苑雲。
一作下怯。
)凍。
落雁(文苑雲。
集作洛雁。
)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文苑作千。
注雲。
一作十。
)年變(文苑雲。
集作變年。
)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鬥酒未為别。
垂堂深自保。
(○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
《詩紀》百四。
)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詩】 傳聞合(《類聚》誤作令。
)浦葉。
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
南冠獨不歸。
去雲(文苑作人。
注雲。
集作去雲。
)目徒送。
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
春草屢芳菲。
太(《詩紀》雲。
集作歎。
)息關山月。
風塵客子衣。
(○《類聚》三十一。
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
《詩紀》百五。
) 【别南海賓化侯詩】 石關通城井。
蒲澗迩靈洲。
此地何遼?。
群英逐遠遊。
高才袁彥伯。
令譽許文休。
悠焉值君子。
複此映芳猷。
崤函多險澀。
星?壯環周。
分歧泣世道。
念别傷邊秋。
斷山時結霧。
平海若無流。
驚鹭一群起。
哀猿數處愁。
是日送歸客。
為情自可求。
終謝能鳴雁。
還同不系舟。
其如江海泣。
惆怅徒離憂。
(○文苑英華二百六十六。
《詩紀》百五。
又《類聚》二十九作别賓化侯詩。
引秋、流、愁、求四韻。
) 【庾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詩】 縱棹憐回曲。
尋山靜見聞。
每從芳杜性。
須與俗人分。
貝塔涵流動。
花台偏領(廣弘明集作編嶺。
注雲。
宋、宮本作偏嶺。
元、明本作偏領。
)芬。
蒙茏出檐桂。
散漫(廣弘明集作缦。
注雲。
三本、宮本作漫。
)繞窗雲。
情幽豈犭旬物。
志遠易驚群。
何由狎魚鳥。
不願屈玄纟熏。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百五。
) 【入龍丘岩精舍詩】 法堂猶集雁。
仙竹幾成龍。
聊承丹桂馥。
遠視(文苑雲。
一作睨。
)白雲峰。
風窗穿石窦。
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鳥。
空床徹夜鐘。
陰崖(文苑作峰。
)未辨色。
疊樹豈知重。
溘此哀時命。
籲嗟世不容。
無由訪檐尹。
何去複何從。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
《詩紀》百五。
) 【明慶寺詩】 十五詩書日。
六十軒冕年。
名山極曆覽。
勝地殊留連。
幽?聳絕壁。
(文苑作壑。
)洞穴瀉飛泉。
金河知證果。
石室乃安禅。
夜梵聞三界。
朝香徹九天。
山階步皎月。
澗戶聽(《初學記》作惠。
)涼蟬。
市朝沾草露。
淮海作桑田。
(以上二句文苑在夜梵聞三界句上。
)何(文苑作永。
)言望鐘嶺。
更複切秦川。
(○《初學記》二十三。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
《詩紀》百五。
) 【入攝山栖霞寺詩】(并序) 壬寅年十月十八日。
入攝山栖霞寺。
登岸(廣弘明集作崖。
注雲。
明本作岸。
)極峭。
頗暢懷抱。
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
又再遊此寺。
布法司施菩薩戒。
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奉送金像還山。
限以時務。
不得恣情淹留。
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
更獲拜禮。
仍停山中宿。
永夜留連。
栖神悚聽。
但交臂不停。
薪指俄謝。
率制此篇。
以記即目。
俾後來賞者。
知餘山志。
(廣弘明集作此志焉。
注雲。
三本、宮本無焉字。
) 淨心抱冰雪。
暮齒逼(廣弘明集作迫。
注雲。
明本一作逼。
《詩紀》雲。
一作迫。
文苑作通。
)桑榆。
太息波川迅。
悲哉人世拘。
歲華(廣弘明集作聿。
注雲。
明本作華。
文苑雲。
一作聿。
)皆采獲。
冬晚共(廣弘明集作具。
注雲。
明本作共。
)嚴枯。
濯流濟八水。
開襟入四衢。
茲山靈妙合。
當與天地俱。
石濑乍深淺。
(廣弘明集雲三本、宮本作淺深。
)崖煙(文苑作煙岸。
注雲。
一作崖。
)遞有無。
缺碑橫古隧。
盤木卧荒塗。
行行備履曆。
步步辚(文苑作憐。
廣弘明集雲。
明本一作憐。
《詩紀》雲。
一作憐。
)威(廣弘明集作崴。
注雲。
明本作威。
宮本作葳。
)纡。
高僧迹共遠。
勝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
丹青獨不渝。
(寺猶有朗诠二師、居士明僧紹、治中蕭?亦塑像圖。
)遺風伫芳桂。
比德喻生刍。
寄言長往客。
凄然傷鄙夫。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作再遊栖霞寺言志。
《詩紀》百五。
) 【遊攝山栖霞寺詩】(并序) 祯明元年太歲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攝山展慧布法師。
憶謝靈運集還故山入石壁中尋昙隆道人有詩一首十一韻。
今此拙作。
仍學康樂之(廣弘明集無之字。
注雲。
三本、宮本有之字。
)體。
??時(文苑作新。
)雨霁。
清和孟夏肇。
栖宿綠野中。
登頓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塵物(廣弘明集雲。
宋本作由。
)表。
三空豁已悟。
萬有一何小。
始從情所寄。
冥期諒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麥氣涼昏曉。
乘風面泠泠。
候月臨皎皎。
煙崖憩古石。
雲路排征鳥。
披迳憐森沈。
攀條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
朽謝豈矜矯。
五淨自此涉。
(文苑作生。
注雲。
一作涉。
)六塵庶無擾。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作遊栖霞寺新雨。
又新雨下注雲。
集作時雨。
《詩紀》百五。
) 【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并同】(并同。
文苑作共。
)遊群彥詩澡身事珠成。
非是學金丹。
月磴時橫枕。
雲崖宿解鞍。
梵宇調心易。
禅庭數息難。
石澗水流靜。
山窗葉去寒。
君思北阙駕。
我惜東都冠。
翻愁夜鐘盡。
同志不盤桓。
(廣弘明集注雲。
元、明本作恒。
宋本作衤亘。
○廣弘明集三十。
文苑英華二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