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九

關燈
捋髭須。

    (《宋書》作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玉台作巾。

    《後漢書》注、樂府、事文《類聚》、合璧事類同。

    《禦覽》或同。

    )著帩(《後漢書》作□。

    初學作幞。

    《禦覽》或作绡。

    )頭。

    耕者忘其犁。

    (《宋書》作耕。

    玉台、合璧事類同。

    )鋤(孫氏玉台考異謂《初學記》作刈。

    )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玉台作喜。

    《初學記》同。

    )怒。

    (《宋書》作怒怨。

    樂府、《廣文選》同。

    )但坐觀羅敷。

    (《宋書》。

    一解。

    樂府、廣《文選》同。

    )使君從南乘。

    五馬立踟蹰。

    (《宋書》作峙[山屠]。

    玉台同。

    )使君遣吏往。

    問此(《宋書》作是。

    《類聚》、樂府、《廣文選》同。

    )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

    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

    (玉台作未滿。

    事文《類聚》同。

    《類聚》作未然。

    )十五頗有馀。

    使君謝羅敷。

    甯可共載不。

    羅敷前(事文《類聚》作亦。

    合璧事類同。

    )緻(《宋書》作置。

    玉台、樂府同。

    )辭。

    (《類聚》作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

    (《宋書》。

    二解。

    樂府、《廣文選》同。

    )東方千馀騎。

    夫婿居上頭。

    何用(玉台作以。

    )識夫婿。

    白馬從(《禦覽》或作紫。

    )骊駒。

    (青絲系馬尾。

    黃金絡(玉台作駱。

    )馬頭。

    腰(事文《類聚》作要。

    合璧事類同。

    )中(玉台作間。

    《禦覽》同。

    )鹿(事文《類聚》作忄甚。

    合璧事類作湛。

    )盧劍。

    可值千萬馀。

    十五府小史。

    (玉台作吏。

    《類聚》同。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

    鬑鬑(玉台作髯髯。

    《類聚》作鬓鬓。

    )頗有須。

    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

    皆言夫婿殊。

    《宋書》。

    三解。

    前有豔辭曲。

    後有趨。

    樂府、廣《文選》同。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廣文選》同。

    ○《宋書》樂志作豔歌羅敷行。

    玉以新詠一作日出東南隅行。

    《樂府詩集》二十八。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又《書鈔》二十九作古詩。

    引襦一韻。

    《類聚》四十一作古陌上桑羅敷行。

    引樓、敷、隅、鈎、珠、襦、蹰、姝、馀、不、愚、夫、頭、駒、頭、馀、夫、居、須、趨二十韻、《初學記》十九作陌上桑行。

    引樓、敷、隅、鈎、珠、襦、須、頭、□、敷、蹰十一韻。

    又二十六作古樂府陌上采桑。

    引敷、襦二韻。

    《白帖》二作古詩。

    引襦一韻。

    《白帖》二十三作古詩。

    引隅、鈎二韻。

    《禦覽》三百四十四作古詩。

    引馀一韻。

    三百八十一引樓、敷、隅、鈎、珠五韻。

    六百八十八作古詩。

    引隅、頭二韻。

    六百九十五作古詩。

    引隅、襦二韻。

    六百九十六引敷、襦二韻。

    八百十四作古樂府歌詩。

    引隅、鈎、駒、頭四韻。

    八百十六作古詩。

    引襦一韻。

    八百二十五作古豔歌。

    引樓、敷、隅三韻。

    又韻補一作古日出東南隅詩。

    引隅、鈎二韻。

    草堂詩箋四麗人行注引珠一韻。

    ○逯案。

    帩頭或作□頭、□頭。

    皆通。

    而《初學記》引作幞頭則非。

    廣韻幞字下雲。

    幞頭。

    周武帝所制。

    裁幅巾出四角。

    據此。

    幞頭之制始於北周。

    兩漢無此物。

    ) 【同前】〖《楚辭》鈔。

    〗 今有人。

    山之阿。

    被服薜荔帶女蘿。

    既含睇。

    又宜笑。

    子戀慕予善窈窕。

    乘赤豹。

    從文狸。

    辛夷車駕結桂旗。

    被石蘭。

    帶杜衡。

    折芳拔荃遺所思。

    處幽室。

    終不見。

    天路險艱獨後來。

    表獨立。

    山之上。

    雲何容容而在下。

    杳冥冥。

    羌晝晦。

    東風飄遙神靈雨。

    風瑟瑟。

    木搜搜。

    思念公子徒以憂。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六。

    ) 【吟歎曲】 【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雲中遨。

    參駕白鹿雲中遨。

    下遊來。

    王子喬。

    參駕白鹿上至雲戲遊遨。

    上建逋陰廣裡踐近高。

    結仙宮過谒三台。

    東遊四海五嶽上。

    (《初學記》作山。

    《廣文選》同。

    )過蓬萊紫雲台。

    三王五帝不足令。

    令我聖朝(樂府作明。

    )應太平。

    養民若子事父明。

    當究天祿永康甯。

    玉女羅坐吹笛箫。

    嗟行聖人遊八極。

    鳴吐銜福翔殿側。

    聖主享萬年。

    悲今皇帝延壽命。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樂府詩集》二十九。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  【平調曲】 【長歌行】〖事文《類聚》引作顔延年詩。

    〗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李善本《文選》作行。

    六臣本注雲。

    善作行字。

    )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書鈔》作裡。

    )生光輝。

    (《文選》作晖。

    《禦覽》、文章正宗同。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李善本《文選》作蕊。

    )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李善本《文選》作乃。

    《文選》注同。

    六臣本注雲。

    善作乃字。

    )傷悲。

    (《文選》注或作悲傷。

    ○《文選》二十七。

    《類聚》四十二。

    《樂府詩集》三十。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六。

    又《書鈔》百五十四引輝一韻。

    《文選》四十三與吳質書注引悲一韻。

    《文選》四十五秋風辭注引傷一韻。

    《禦覽》二十引晞、晖二韻。

    事文《類聚》前集六引輝一韻。

    ) 【同前】 〖樂府合岹岹山上亭通為一首。

    《詩紀》分為二首。

    注雲。

    樂府通作一首。

    嚴滄浪雲。

    苕苕山上亭以下。

    其義不同。

    當别為一首也。

    《詩紀》又於岹岹山上亭以下跋雲。

    《類聚》載魏文帝明津詩與此大同而逸其半。

    ○逯案。

    樂府古辭。

    多雜他人詩歌。

    今仍從樂府作一首。

    另将岹岹山上亭以下列入魏文帝集。

    〗 仙人騎白鹿。

    發短耳何長。

    導我上太華。

    攬芝獲赤幢。

    (二句《禦覽》作導我奉上藥。

    覽之獲無疆。

    )來到(《類聚》作至。

    )主人門。

    奉藥一玉箱。

    主人服此藥。

    身體(樂府體下有一字。

    《廣文選》同。

    《詩紀》雲。

    一有一字。

    )日康強。

    (《類聚》作強。

    《禦覽》同。

    )發白複(樂府無複字。

    《廣文選》同。

    )更(《禦覽》作還。

    )黑。

    延年壽命長。

    岹岹山上亭。

    皎皎雲間星。

    遠望使心思。

    遊子戀所生。

    驅車出北門。

    遙觀洛陽城。

    凱風吹長棘。

    夭夭枝葉傾。

    黃鳥飛(《文選》注作鳴。

    )相追。

    咬咬弄音聲。

    (《文選》注作好音。

    )伫立望西河。

    泣下沾羅纓。

    (○《樂府詩集》三十。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類聚》八十一作古詩。

    引長、箱、強、長四韻。

    《禦覽》九百八十四作樂府歌。

    引長、疆、箱、強、長五韻。

    《文選》二十四秀才入軍詩注作古詩。

    引音一韻。

    ) 【君子行】 〖《詩紀》雲。

    曹子建亦載此首。

    ○逯案。

    合璧事類引作顔延年詩。

    〗  君子防未然。

    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正(《白帖》、合璧事類作整。

    《禦覽》或同。

    )冠。

    嫂叔不親授。

    長幼不比肩。

    勞謙得其柄。

    和光甚獨難。

    周公下白屋。

    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發。

    後世(《類聚》作人。

    )稱聖賢。

    (○六臣本《文選》二十七。

    《樂府詩集》三十二。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六。

    《類聚》四十一作陳思王曹植君子行。

    引間、冠、餐、賢四韻。

    《白帖》四、二十八、九十八各引間、冠二韻。

    《禦覽》九百七十八引間、冠二韻。

    合璧事類别集四十二引間、冠二韻。

    又外集二十四引第四句。

    ○逯案。

    《白帖》二十九《文選》詩瓜田不納履雲雲。

    證唐時《文選》實載此詩也。

    又案合璧事類引此皆作延年詩。

    不知何據。

    ) 【清調曲】 【豫章行】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豫章行。

    王僧虔雲。

    荀錄所載古白楊一篇。

    今不傳。

    樂府解題曰:陸機泛舟清川渚。

    謝靈運出宿告密親。

    皆傷離别。

    言壽短景馳。

    容華不久。

    傅玄苦相篇雲。

    苦相身為女。

    言盡力於人。

    終以華落見棄。

    亦題曰豫章行也。

    〗 白楊初生時。

    乃在豫章山。

    上葉摩(《類聚》作拂。

    )青雲。

    下根通黃泉。

    涼秋八九月。

    山客持斧斤。

    我□(四庫本樂府作心。

    《詩紀》注。

    阙。

    )何皎皎。

    梯落□□□。

    (四庫本樂府作葉漸傾。

    《詩紀》注。

    阙。

    )根株已斷絕。

    颠倒嚴石間。

    大匠持斧繩。

    鋸墨齊兩端。

    一驅四五裡。

    枝葉自相捐。

    □□□□□。

    (四庫本樂府作棄捐句複道。

    《詩紀》注。

    阙。

    會為舟船燔。

    身在洛陽宮。

    根在豫章山。

    多謝枝與頁。

    何時複相連。

    吾生百年□。

    (四庫本樂儲作事。

    《詩紀》注。

    阙。

    )自□□□(四庫本樂府作與浮雲。

    《詩紀》注。

    阙。

    )俱。

    何意萬人巧。

    使我離根株。

    (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樂儲詩集三十四。

    《詩紀》六。

    《類聚》八十九作古詩。

    引山、泉二韻。

    ○逯案。

    四庫本樂府補阙字多處。

    不知根據何本。

    又大匠二句。

    似有竄亂。

    應作大匠持斧鋸。

    繩墨齊兩端。

    )  【董逃行】 〖樂府雲。

    崔豹《古今注》曰:董逃歌。

    後漢遊童所作也。

    終有董卓作亂。

    卒以逃亡。

    後人習之為歌章。

    樂府奏之以為儆誡焉。

    ○《宋書》作董桃行。

    〗 吾欲上谒從高山。

    山頭危險(《宋書》作□。

    樂府同。

    )道路難。

    (《宋書》作大難言。

    樂府同。

    )遙望五嶽端。

    黃金為阙,班璘。

    但見芝草葉落紛紛。

    (一解)百鳥集來如煙。

    山獸紛綸麟辟邪其端。

    鹍雞聲鳴。

    但見山獸援戲相拘攀。

    (二解)小複前行。

    玉堂未心懷流還。

    傳教出門來。

    門外人何求所言。

    欲從聖道。

    求一得命延。

    (三解)教敕凡吏受言。

    采取神藥若木(《宋書》作若水。

    《類聚》隻作山字。

    《禦覽》作山之。

    )端。

    玉(《宋書》作白。

    《類聚》、《禦覽》、樂府、《廣文選》同。

    )兔長跪(《類聚》無長跪二字。

    《禦覽》同。

    )搗藥(《類聚》無藥字。

    《禦覽》作成。

    )蝦蟆丸。

    奉上陛下一玉柈。

    服此藥可得神(《宋書》作即。

    )仙。

    (四解)服爾神藥。

    莫不歡喜。

    陛下長生老壽。

    四面肅肅稽首。

    天神擁(《宋書》作[扌□]。

    )護左右。

    陛下長與天相保守。

    (五解○《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