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以叛逆,獄遂成。
其家夢庶乘馬語其家人曰:“吾今往,辯明茲事矣。
”未幾,秦死,其獄遂解。
其子之奇,淳熙間,入兩府雲。
秦桧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懷速化之望,故仕于朝者多不肯求外遷。
有王仲荀者,以滑稽遊公卿間。
一日,坐于秦府賓次,朝士雲集,待見稍久,仲荀辄曰:“今日公相未出,衆官久候,某有一笑話,願資醒困。
”衆知其善谑,竦聽之。
乃曰:“昔有一朝士出谒未歸,有客投刺于門,阍者告某官不在。
客怒,叱阍者曰:‘汝何敢爾?凡人之死者,乃稱不在。
汝獨無忌諱而為此言,我必面白以治汝。
’阍謝曰:‘小人誠不曉忌諱,若以為不可,當複作何語以謝?’客曰:‘汝官既出,但雲某官出去可也。
’阍愀然曰:‘我官人甯死,卻是諱出去二字。
’滿坐大笑。
”仲荀出入秦門,預亵客雲。
東山先生楊長孺,字伯子,誠齋之嫡也。
學似其父,清似其父,至骨鲠乃更過之。
守川時,秀邸橫,一州廷相擇而使之,蓋欲其拔薤。
一日,秀王袖緘招府公。
公念不欲往,又無辭以卻,于是往赴,張樂開宴,水陸畢陳,帷幕數重,列燭如晝,酒半少休。
已而複坐,乃知逾兩日夕矣。
歸即自劾雲:“祗赴嗣秀王華會,荒酒凡兩日夜,曠廢職事,願罰俸三月,以懲不恪。
”自是終其去,秀邸不敢複招,亦斂手不敢撓政。
一日,幹辦府捉解爬松钗人,公據案判雲:“松毛本是山中草,小人得之以為寶。
嗣王捉得太吃倒,楊秀才放得卻又好。
”阖郡傳之以為笑。
王嘉叟自洪ヘ召為光祿丞,李德遠亦召為太常丞。
一日,相遇于景靈幕次,李謂王曰:“見君告詞雲其镌月廪,仍褫身章,謂通判可借牙绯入朝,則服綠且俸薄也。
”王答之曰:“亦見君告詞矣。
”李曰:“雲何?”曰:“具官李浩但知健羨,不揆孤寒,既名左相之名,又字元樞之字,蓋謂史衛王張魏公也。
”滿坐皆大笑。
葉丞相衡罷相,歸金華裡居,不複問時事,但召布衣交遊,日飲亡何。
一日,覺意中忽忽不怡,問諸客曰:“某且死,所恨未知死後佳否耳?”一士人在下坐,作而對曰:“佳甚!”丞相驚,顧問曰:“何以知之?”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歸矣。
一死而不返,是以知其佳也。
”滿坐皆笑,士氏,金滑稽人也。
劉平國宰,京口人,弱冠登紹興庚戌第。
有高誼,複善綜理。
初甚貧,後斥奁裝買田,由此遂裕。
聚族于漫塘,族皆仰給焉,因以漫塘自号。
再調浙東倉司鹽幹,措置得宜,鹹利大入。
後以買、運鹽籮,發邑宰之私,為宰所下石,遂歸,不複出,杜門卻掃,屏居二十年。
端平甲午,特改入官,除籍田令。
不拜。
尋又起知宣州,後直秘閣,至大監。
有《漫塘集》,文挾偉氣,其《尺牍》有雲:“今之所謂豪傑士者,古之所謂破落戶者也。
”意有所指,知者以為名言。
其《漫塘口占》曰:“醉著船頭背月眠,醒來紅日浴晴川。
等閑活計無人共,獨占江湖萬裡天。
”又,《漫塘賦》雲:“張端衡謂漫塘叟曰:‘餘昨宦東州,客有問漫塘之景者,餘無以應。
或又有征圖于餘曰:‘子,漫塘裡中人也,甯無之?’餘又謝無有。
既歸,将與好事者謀之,而遊乎塘之上,見景物之無奇,遊觀之無所,難之可若何?’叟不對而援筆為之賦,其辭曰:‘東沿柳巷,北屆蔬畦;小溝環其南,通川浸其西。
靡種靡藝,不耨不治,葭蘆茁而映帶成行,沙土潰而壅底為堤。
荼蓼叢生,蒲稗因依,菡萏紅白,錯如布棋,爛乎若吳陂。
初桉于彩陳,粲兮若月宮,更下于瑤池,翠蓋亭亭,芳氣菲菲。
鹭慣圓沙之宿,魚便密藻之依。
蛙蚓争鳴而鼓吹百萬,鴛鴻來下而斓斌舞衣。
雲斷而霞散錦绮,風平而月漾玻璃。
茲實天壤之真趣,有非世俗之可知,亦有新齋臨乎水涯,小橋斜徑,短屋疏籬;雨未多而泥沒膝,門雖設而草侵扉;朽木慣宰子之晝寝,青苔驚玉川之夜歸。
仙舟自去,誰為元禮?高軒不來,孰為退之?’叟之辭未畢,端衡曰:‘止,餘聞李願安盤谷之居,杜老喜浣花之寓,彼豈玩志于物,縱心佚豫?蓋以厭俗喧卑,退身遐舉,要必有偉麗之觀,幽閑之緻,以澡雪其精神,澄清其志慮,庶白日可到于羲皇,而宵夢足通乎帝所。
況如吾子,内絕意于聲色,外忘勢于圭組,為計已決,曆年已屢,而是塘也廣深,雖愧蘇夫子之滄浪,而僻遠亦殊柳先生之钴钅母。
其隘也可辟,其阙也可補,胡不增其高而為基,夷其平而為圃,畫舫浮深,修梁跨阻,嘉花美木之列植,高館涼台之接庑,使鄰曲改觀,兒童欣舞,顧乃計失于因循,事仍于莽鹵,豈惟無以自适于一時,抑恐由之贻笑于千古?’漫塘叟曰:‘籲!巢居知風,穴處識雨。
顧吾與子雖同聲氣,尚殊出處。
子甯規我以目前之苟且,毋甯怵我以方來之謗譽。
彼花迷金谷之園,雪冷袁宏之渚,凄涼釣濑,富貴郡塢。
試由今而視昔,果孰去而孰取?’張子由是俯然而思,釋然而悟。
曰:‘子無俟于索言,吾特從而戲汝。
’” 吳鑒,字仲權,臨川人。
頗慕張于湖之豪蕩。
于湖豪氣橫九州,去長沙百年猶有能道其不羁者。
仲權尤不減,嘗使湖南漕行部,以小舟私載一妓自随,至湘潭,夜泊就。
妓失足墜水,舟人驚呼打撈,運使幸而拯溺。
其豪放如此。
其家夢庶乘馬語其家人曰:“吾今往,辯明茲事矣。
”未幾,秦死,其獄遂解。
其子之奇,淳熙間,入兩府雲。
秦桧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懷速化之望,故仕于朝者多不肯求外遷。
有王仲荀者,以滑稽遊公卿間。
一日,坐于秦府賓次,朝士雲集,待見稍久,仲荀辄曰:“今日公相未出,衆官久候,某有一笑話,願資醒困。
”衆知其善谑,竦聽之。
乃曰:“昔有一朝士出谒未歸,有客投刺于門,阍者告某官不在。
客怒,叱阍者曰:‘汝何敢爾?凡人之死者,乃稱不在。
汝獨無忌諱而為此言,我必面白以治汝。
’阍謝曰:‘小人誠不曉忌諱,若以為不可,當複作何語以謝?’客曰:‘汝官既出,但雲某官出去可也。
’阍愀然曰:‘我官人甯死,卻是諱出去二字。
’滿坐大笑。
”仲荀出入秦門,預亵客雲。
東山先生楊長孺,字伯子,誠齋之嫡也。
學似其父,清似其父,至骨鲠乃更過之。
守川時,秀邸橫,一州廷相擇而使之,蓋欲其拔薤。
一日,秀王袖緘招府公。
公念不欲往,又無辭以卻,于是往赴,張樂開宴,水陸畢陳,帷幕數重,列燭如晝,酒半少休。
已而複坐,乃知逾兩日夕矣。
歸即自劾雲:“祗赴嗣秀王華會,荒酒凡兩日夜,曠廢職事,願罰俸三月,以懲不恪。
”自是終其去,秀邸不敢複招,亦斂手不敢撓政。
一日,幹辦府捉解爬松钗人,公據案判雲:“松毛本是山中草,小人得之以為寶。
嗣王捉得太吃倒,楊秀才放得卻又好。
”阖郡傳之以為笑。
王嘉叟自洪ヘ召為光祿丞,李德遠亦召為太常丞。
一日,相遇于景靈幕次,李謂王曰:“見君告詞雲其镌月廪,仍褫身章,謂通判可借牙绯入朝,則服綠且俸薄也。
”王答之曰:“亦見君告詞矣。
”李曰:“雲何?”曰:“具官李浩但知健羨,不揆孤寒,既名左相之名,又字元樞之字,蓋謂史衛王張魏公也。
”滿坐皆大笑。
葉丞相衡罷相,歸金華裡居,不複問時事,但召布衣交遊,日飲亡何。
一日,覺意中忽忽不怡,問諸客曰:“某且死,所恨未知死後佳否耳?”一士人在下坐,作而對曰:“佳甚!”丞相驚,顧問曰:“何以知之?”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歸矣。
一死而不返,是以知其佳也。
”滿坐皆笑,士氏,金滑稽人也。
劉平國宰,京口人,弱冠登紹興庚戌第。
有高誼,複善綜理。
初甚貧,後斥奁裝買田,由此遂裕。
聚族于漫塘,族皆仰給焉,因以漫塘自号。
再調浙東倉司鹽幹,措置得宜,鹹利大入。
後以買、運鹽籮,發邑宰之私,為宰所下石,遂歸,不複出,杜門卻掃,屏居二十年。
端平甲午,特改入官,除籍田令。
不拜。
尋又起知宣州,後直秘閣,至大監。
有《漫塘集》,文挾偉氣,其《尺牍》有雲:“今之所謂豪傑士者,古之所謂破落戶者也。
”意有所指,知者以為名言。
其《漫塘口占》曰:“醉著船頭背月眠,醒來紅日浴晴川。
等閑活計無人共,獨占江湖萬裡天。
”又,《漫塘賦》雲:“張端衡謂漫塘叟曰:‘餘昨宦東州,客有問漫塘之景者,餘無以應。
或又有征圖于餘曰:‘子,漫塘裡中人也,甯無之?’餘又謝無有。
既歸,将與好事者謀之,而遊乎塘之上,見景物之無奇,遊觀之無所,難之可若何?’叟不對而援筆為之賦,其辭曰:‘東沿柳巷,北屆蔬畦;小溝環其南,通川浸其西。
靡種靡藝,不耨不治,葭蘆茁而映帶成行,沙土潰而壅底為堤。
荼蓼叢生,蒲稗因依,菡萏紅白,錯如布棋,爛乎若吳陂。
初桉于彩陳,粲兮若月宮,更下于瑤池,翠蓋亭亭,芳氣菲菲。
鹭慣圓沙之宿,魚便密藻之依。
蛙蚓争鳴而鼓吹百萬,鴛鴻來下而斓斌舞衣。
雲斷而霞散錦绮,風平而月漾玻璃。
茲實天壤之真趣,有非世俗之可知,亦有新齋臨乎水涯,小橋斜徑,短屋疏籬;雨未多而泥沒膝,門雖設而草侵扉;朽木慣宰子之晝寝,青苔驚玉川之夜歸。
仙舟自去,誰為元禮?高軒不來,孰為退之?’叟之辭未畢,端衡曰:‘止,餘聞李願安盤谷之居,杜老喜浣花之寓,彼豈玩志于物,縱心佚豫?蓋以厭俗喧卑,退身遐舉,要必有偉麗之觀,幽閑之緻,以澡雪其精神,澄清其志慮,庶白日可到于羲皇,而宵夢足通乎帝所。
況如吾子,内絕意于聲色,外忘勢于圭組,為計已決,曆年已屢,而是塘也廣深,雖愧蘇夫子之滄浪,而僻遠亦殊柳先生之钴钅母。
其隘也可辟,其阙也可補,胡不增其高而為基,夷其平而為圃,畫舫浮深,修梁跨阻,嘉花美木之列植,高館涼台之接庑,使鄰曲改觀,兒童欣舞,顧乃計失于因循,事仍于莽鹵,豈惟無以自适于一時,抑恐由之贻笑于千古?’漫塘叟曰:‘籲!巢居知風,穴處識雨。
顧吾與子雖同聲氣,尚殊出處。
子甯規我以目前之苟且,毋甯怵我以方來之謗譽。
彼花迷金谷之園,雪冷袁宏之渚,凄涼釣濑,富貴郡塢。
試由今而視昔,果孰去而孰取?’張子由是俯然而思,釋然而悟。
曰:‘子無俟于索言,吾特從而戲汝。
’” 吳鑒,字仲權,臨川人。
頗慕張于湖之豪蕩。
于湖豪氣橫九州,去長沙百年猶有能道其不羁者。
仲權尤不減,嘗使湖南漕行部,以小舟私載一妓自随,至湘潭,夜泊就。
妓失足墜水,舟人驚呼打撈,運使幸而拯溺。
其豪放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