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北京刑部左侍郎臣劉辰,今将太祖高皇帝《國初事迹》開寫進呈。
太祖自和州渡江,至采石,太平儒士陶安首先來見。
太祖問曰:“有何道教之?”安曰:“即今群雄并起,不過子女玉帛。
将軍若能反群雄之志,不殺人,不擄掠,不燒房屋,首取金陵以圖王業,願以身許之。
”太祖曰:“諾。
”克太平,授安太平興國翼元帥府令史,升都事。
後太祖得建康等處,全有江南,遂成帝業,安贊佐功多。
官至翰林學士、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太祖在和州與李國勝、趙普勝同盟渡江。
既至采石,國勝起意,就船上設宴,邀請太祖飲酒,欲圖之。
國勝部下人陰以其情達于太祖,推疾不赴。
後數曰,卻設筵宴請。
國勝不防,到船上未久,太祖令壯士縛之投于水。
部下廖永安、俞通海以軍馬船隻降。
太祖駐師和陽,兵有紀律,恩威曰著。
而名将常遇春等領衆數十人棄聚來歸。
未至,困卧田間,夢神人披金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忽寤,見上騎從至,即與其徒乞歸附。
上喜其勇壯,用以為前鋒。
按:常遇春而下至諸将來歸者又數十人,悉皆名将也。
惟吳複、仇成二人為廬、和人,餘皆濠産也。
昔人雲:漢祖功臣多起豐、沛,光武諸将半出南陽。
蓋帝王起迹之地,天必儲精聚靈,使英雄謀略之士生乎其間,以備其驅策而為之股肱羽翼。
稽古驗今,其揆一也。
蠻子海牙水寨,自上江退下峪溪河口,與采石相對。
太祖既得采石,以兵破之。
蠻子海牙遁走,長官康某等降,獲其船隻。
陳也先圍太平,太祖殺敗之。
也先被擒,太祖不加誅戮,殺牛馬,與同誓告天地,共攻台城。
也先懷二心,陰通城中守将,雖圍而不攻,被台城擒去郭元帥、張元帥,軍敗而回。
及句容,鄉兵殺陳也先。
太祖曰:“陳也先背盟負恩,天殺之也。
”其子陳兆先屯守方山,太祖招之就降。
太祖既得建康,為軍少,集太平、建康、鎮江、宣州、廣德五府民戶為軍,謂之“民兵”。
太祖即位,曰:“虧了五府供給,永遠饒了他秋糧,止當均功夫役。
” 揚州長槍、一片瓦、青軍等軍馬相争戰,無糧食久。
太祖差人往招之,長槍等過江,撥與李文忠等管領,守嚴州。
太祖差人往揚州,招到青軍元帥單居仁、馬某等軍馬過江,令守常州。
居仁男單大舍糾同呂城“黃包頭”元帥陳保二,執頭目叛降張士誠。
李文忠哨杭州,獲陳保二。
太祖問保二曰:“你守常州,頭目反去張家,有得還我否?”保二不答,殺之。
後單大舍領軍把宜興,太祖令單居仁招其子,曰:“上位待我甚厚,你妻子皆在,你可過來。
”其子答曰:“我已投人,不複顧父母妻子,忠孝不兩全。
”拜辭而去。
克蘇州,生擒之。
太祖召居仁曰:“你子已就擒,與你自處之。
”居仁曰:“不忠不孝,當碎其肉。
”縛于市曹,淩遲處死。
太祖仍以鄉裡舊人待居仁,緻仕還鄉。
太祖渡江,先克太平,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
克建康,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江南等處行樞密院、帳前親兵都指揮使司、五翼元帥府、五部都先鋒、秦淮翼元帥府,設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參議府、左右司、省都鎮撫司、理問所、斷事廳、兵馬指揮司、按察司、營田司、經曆司、博士廳、照磨所、管勾所。
克鎮江,立鎮江翼。
克宣州,立甯國翼。
克廣德,立廣德翼。
克常州,立常春翼。
克徽州,立雄峰翼。
克嚴州,立德興翼。
克婺州,立金華翼。
克處州,立安南翼。
克衢州,立金鬥翼。
克信州,立龍虎翼。
克諸暨,立諸暨翼。
太祖命徐達攻常州,于甘露下營。
張土誠弟士德來戰,達調元帥王玉等殺敗士德。
士德策馬走,王玉令男虎子追之。
士德過坎墜馬,虎子擒之。
太祖大喜,曰:“張士誠謀主士德,其人有智勇,被我擒之。
張氏之事成敗可知矣。
”遣人往平江和好。
士德母痛之,議令士誠歲貢糧十萬石,布一萬疋,永為盟信。
就以廖同佥易士德,太祖不從。
士德以為失身,事無所成,陰寄書與兄士誠,可降元朝以為之助,遂不食而死。
太祖嘗曰:“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不許搬取出外。
” 太祖立義子保兒、周舍、道舍、柴舍、馬兒、金剛奴、也先、買驢、真童、潑兒。
後令歸宗。
戊戌年四月,太祖批示:帳前親兵都指揮使司首領官郭彥仁,令充本司都事職役,自龍鳳三年調汝專掌行兵文案,今來将及一載,多受勤勞。
更兼軍中調和士卒,其間中正甚厚。
吾托汝于軍中正使,晝夜無憂,家眷不多慮,時遣人赍送糧薪。
雖今将士英勇,實賴賢豪謀佐,勇者必勝,大事速成。
彼事一節,正為保指揮我之親男,胡大海我之心腹。
前者曾聞二人不和,且保指揮即我親身也,胡大海即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
汝必于我男處丁甯說知,将胡院判以直心待之,節制以守之,使我所圖之易成,隻此。
按:英雄豪傑欲大有為于天下,其成敗有幾也。
推誠結納者無不成焉,懷疑猜忌者無不敗焉。
使漢高疑陳平、韓信而不用,漢業何由成?使項羽不疑亞父、鐘離昧,楚未由遽亡也。
光武岸帻而待馬援,唐太宗賜金以懷尉遲,識此幾也,故不旋踵而混一天下。
我太祖用将,以保指揮為親男,以胡大海為心腹,一心付托,毫無疑二。
聞将不和,命郭彥仁曲為調和,冰釋前愆,真心契合,誰不思緻死力,以圖大事哉?陳友諒有趙普勝,疑而殺之,卒緻群小離心,尚欲與我太祖角勝,難矣!其驅逐胡元,肇造函夏,讵不易易哉? 太祖親征太平、建康、宣州、婺州,書押大榜,招安鄉村百姓,歲納糧草供給,謂之“寨糧”。
後常遇春奏害民,太祖即禁止。
太祖親征婺洲,有侄男子進女子一人,約二十歲,能作詩。
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誅之于市,以絕進獻。
” 太祖自建康冒冰雪至婺州,感寒氣,腹病不已。
醫士嚴景明以藥調治即愈,就書“良醫景明”四大字賜之。
紹興儒士王原章,能作梅詩,來金華見太祖,甚待之,曰:“我克紹興,着你做知府。
”賜衣服遣回。
太祖克婺州,遣使往處州招參政石抹宜孫,不從。
後命佥院胡大海克其城。
太祖聞劉基、章溢、葉琛皆國士也,特遣宣使樊觀赍币禮征聘。
基等到京,授基中丞、溢中丞,授琛洪都知府。
劉基知天文。
基自少穎敏,于書無所不讀,凡天文、地理、陰陽、蔔筮、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獵。
元末登第,為高安縣佐。
太祖嘗以“國師”、“先生”稱之,後封誠意伯。
按:劉基為高安縣佐,耆老有知天文術數之學者,其書甚備。
基與之語,其人曰:“公聰明絕人而器識宏遠,當為一代偉人。
吾書盡相付。
”基遂得究觀其說而領其要。
嗚呼,留侯受書于圮橋之老而興漢,伯溫受書于高安之老而興我皇明,孰謂天果無意乎? 太祖克婺州,遣儒士陳顯道招方國珍。
國珍以次子亞關為質,令郎中張本仁赍降書,獻溫、台、慶三郡。
太祖發其子回,授國珍江南行省平章、福建行省右丞,國瑛福建行省參政,國珉江南行樞密院佥院,降以銀印。
遣博士夏煜赍往慶元開衙門。
止是國珉用行樞密院印,其餘印留而不用,心持兩端,觇伺成敗。
太祖姑容之。
後國珍使檢校燕敬進金鞍玉辔,太祖正克江西,李善長遣其使就往進獻。
太祖謂其使燕敬曰:“我取天下用的是馬,奚用此物!” 次年,國珍又進大西馬四疋。
太祖曰:“此馬可踏街道。
”賜将官。
克蘇州,太祖命禦史大夫湯和取慶元。
國珍懼十年不改正朔,下海避之。
繼又請降,惟侄方明善拒敵,後亦降。
太祖以國珍既降,不念舊惡,授國珍廣西行省參政。
起造千步廊一百間報功,以次子亞關獻三郡海船水手數萬。
及建言沿海築城防倭寇。
太祖克婺州,遣掾史周德遠往衢州招廉訪使宋伯顔不花,不從。
後命常遇春領兵圍城,九月克之,執宋伯顔不花到京。
太祖數之,曰:“爾既守城,城破不死,非人臣也。
且百姓何辜,使遭鋒镝。
”以鞭決訖三十。
後用為提刑按察司,問鄧福被排陷事,反以本人不合告按察司官壞了衙門,坐罪。
太祖訪察之,數伯顔不花曰:“你本俘虜,我宥而用之。
元朝因護黨往往屈人壞了天下,今爾複襲舊弊。
”杖殺之。
長槍參政謝國玺與邢、何二同佥等軍馬,自淮西,經宣州,至杭州、嚴州。
因院判劉九九殺死元帥趙小九,攻破其城,九九走衢州。
國玺納九九之妻,追至衢州城下,宋伯顔不花閉門不納。
國玺等複經金華、東陽駐紮。
太祖特遣掾史王子禮往招之,邢、何二同佥遣萬戶龔敬赍書請降。
惟謝國玺不從,走杭州。
李文忠克城,國玺自以守宣州時殺長槍湯元帥,聞其子在文忠部下,欲報父仇,懼而缢死。
太祖克婺州,佥院胡大海領兵圍紹興,其子胡三舍、王勇等三人犯酒禁,太祖命誅之。
都事王恺谏曰:“胡大海見總兵攻紹興,可以本官之故饒他。
”太祖怒曰:“甯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壞了我号令。
”自抽刀殺之。
趙德勝巡城至東門,敵發蹶張弩,中其腰膂,深入六寸,重傷而死。
按:德勝性剛直沉鸷,馭下嚴肅,一号令之加,旗幟為之改色。
每從大将征伐,恪守軍令,不違尺寸。
平生未常讀書,而随機應變,料敵如神,動與古名将合。
臨陣不懼,奮不顧身,遂及于難。
上痛念不已雲。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納之,其母不從。
後聞随軍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書達平章趙君用,請求之。
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納之,立為胡妃。
青軍馬元帥過房得常州孫府判女為女,太祖納之,有寵,為妃。
後訪得妃兄孫伯英在衛州,差貴赤老張起取到京。
太祖大悅,賜以金銀段疋,令龍灣關把關。
不久除斷事官,升河南行省參政,任太仆寺卿。
妃卒,令守妃墳,以事累死之。
苗軍左丞楊完者,有軍十萬,自上江順流而下,入杭城守之,調省部鎮撫李才領兵圍徽州。
太祖命院判鄧愈、胡大海拒戰,殺死李才,苗衆遁走。
完者後脅江浙丞相塔失帖木兒主婚,強娶平章慶童之女為妻。
張士誠降元胡,塔失帖木兒陰通士誠,發兵至湖州,布營圍之。
完者出兵不及,自缢死,兵散。
部将員同佥領元帥蔣英等二萬人來降。
太祖率英等攻克婺城,就随胡大海鎮守。
壬寅二月初七曰,英等刺殺大海,叛降張士誠。
太祖痛悼不已,于聚寶門迎喪,複令金華城中建祠塑像,遣使祭之。
後李文忠克杭州,擒英等至京。
太祖命取大海畫像于市曹懸挂,刺蔣英等血祭之,淩遲處死。
樞密院判謝再興,乃都督朱文正嶽父,跟随太祖克婺州。
與胡大海打紹興回,太祖以親命守諸暨。
離城數十裡,張士誠令呂同佥倉于溪上築一壩,每年水發必是渰城,再興不時偷掘其壩,力戰功多。
再興心腹左總管、糜萬戶,嘗以違禁物私往揚州易賣
太祖自和州渡江,至采石,太平儒士陶安首先來見。
太祖問曰:“有何道教之?”安曰:“即今群雄并起,不過子女玉帛。
将軍若能反群雄之志,不殺人,不擄掠,不燒房屋,首取金陵以圖王業,願以身許之。
”太祖曰:“諾。
”克太平,授安太平興國翼元帥府令史,升都事。
後太祖得建康等處,全有江南,遂成帝業,安贊佐功多。
官至翰林學士、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太祖在和州與李國勝、趙普勝同盟渡江。
既至采石,國勝起意,就船上設宴,邀請太祖飲酒,欲圖之。
國勝部下人陰以其情達于太祖,推疾不赴。
後數曰,卻設筵宴請。
國勝不防,到船上未久,太祖令壯士縛之投于水。
部下廖永安、俞通海以軍馬船隻降。
太祖駐師和陽,兵有紀律,恩威曰著。
而名将常遇春等領衆數十人棄聚來歸。
未至,困卧田間,夢神人披金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忽寤,見上騎從至,即與其徒乞歸附。
上喜其勇壯,用以為前鋒。
按:常遇春而下至諸将來歸者又數十人,悉皆名将也。
惟吳複、仇成二人為廬、和人,餘皆濠産也。
昔人雲:漢祖功臣多起豐、沛,光武諸将半出南陽。
蓋帝王起迹之地,天必儲精聚靈,使英雄謀略之士生乎其間,以備其驅策而為之股肱羽翼。
稽古驗今,其揆一也。
蠻子海牙水寨,自上江退下峪溪河口,與采石相對。
太祖既得采石,以兵破之。
蠻子海牙遁走,長官康某等降,獲其船隻。
陳也先圍太平,太祖殺敗之。
也先被擒,太祖不加誅戮,殺牛馬,與同誓告天地,共攻台城。
也先懷二心,陰通城中守将,雖圍而不攻,被台城擒去郭元帥、張元帥,軍敗而回。
及句容,鄉兵殺陳也先。
太祖曰:“陳也先背盟負恩,天殺之也。
”其子陳兆先屯守方山,太祖招之就降。
太祖既得建康,為軍少,集太平、建康、鎮江、宣州、廣德五府民戶為軍,謂之“民兵”。
太祖即位,曰:“虧了五府供給,永遠饒了他秋糧,止當均功夫役。
” 揚州長槍、一片瓦、青軍等軍馬相争戰,無糧食久。
太祖差人往招之,長槍等過江,撥與李文忠等管領,守嚴州。
太祖差人往揚州,招到青軍元帥單居仁、馬某等軍馬過江,令守常州。
居仁男單大舍糾同呂城“黃包頭”元帥陳保二,執頭目叛降張士誠。
李文忠哨杭州,獲陳保二。
太祖問保二曰:“你守常州,頭目反去張家,有得還我否?”保二不答,殺之。
後單大舍領軍把宜興,太祖令單居仁招其子,曰:“上位待我甚厚,你妻子皆在,你可過來。
”其子答曰:“我已投人,不複顧父母妻子,忠孝不兩全。
”拜辭而去。
克蘇州,生擒之。
太祖召居仁曰:“你子已就擒,與你自處之。
”居仁曰:“不忠不孝,當碎其肉。
”縛于市曹,淩遲處死。
太祖仍以鄉裡舊人待居仁,緻仕還鄉。
太祖渡江,先克太平,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
克建康,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江南等處行樞密院、帳前親兵都指揮使司、五翼元帥府、五部都先鋒、秦淮翼元帥府,設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參議府、左右司、省都鎮撫司、理問所、斷事廳、兵馬指揮司、按察司、營田司、經曆司、博士廳、照磨所、管勾所。
克鎮江,立鎮江翼。
克宣州,立甯國翼。
克廣德,立廣德翼。
克常州,立常春翼。
克徽州,立雄峰翼。
克嚴州,立德興翼。
克婺州,立金華翼。
克處州,立安南翼。
克衢州,立金鬥翼。
克信州,立龍虎翼。
克諸暨,立諸暨翼。
太祖命徐達攻常州,于甘露下營。
張土誠弟士德來戰,達調元帥王玉等殺敗士德。
士德策馬走,王玉令男虎子追之。
士德過坎墜馬,虎子擒之。
太祖大喜,曰:“張士誠謀主士德,其人有智勇,被我擒之。
張氏之事成敗可知矣。
”遣人往平江和好。
士德母痛之,議令士誠歲貢糧十萬石,布一萬疋,永為盟信。
就以廖同佥易士德,太祖不從。
士德以為失身,事無所成,陰寄書與兄士誠,可降元朝以為之助,遂不食而死。
太祖嘗曰:“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不許搬取出外。
” 太祖立義子保兒、周舍、道舍、柴舍、馬兒、金剛奴、也先、買驢、真童、潑兒。
後令歸宗。
戊戌年四月,太祖批示:帳前親兵都指揮使司首領官郭彥仁,令充本司都事職役,自龍鳳三年調汝專掌行兵文案,今來将及一載,多受勤勞。
更兼軍中調和士卒,其間中正甚厚。
吾托汝于軍中正使,晝夜無憂,家眷不多慮,時遣人赍送糧薪。
雖今将士英勇,實賴賢豪謀佐,勇者必勝,大事速成。
彼事一節,正為保指揮我之親男,胡大海我之心腹。
前者曾聞二人不和,且保指揮即我親身也,胡大海即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
汝必于我男處丁甯說知,将胡院判以直心待之,節制以守之,使我所圖之易成,隻此。
按:英雄豪傑欲大有為于天下,其成敗有幾也。
推誠結納者無不成焉,懷疑猜忌者無不敗焉。
使漢高疑陳平、韓信而不用,漢業何由成?使項羽不疑亞父、鐘離昧,楚未由遽亡也。
光武岸帻而待馬援,唐太宗賜金以懷尉遲,識此幾也,故不旋踵而混一天下。
我太祖用将,以保指揮為親男,以胡大海為心腹,一心付托,毫無疑二。
聞将不和,命郭彥仁曲為調和,冰釋前愆,真心契合,誰不思緻死力,以圖大事哉?陳友諒有趙普勝,疑而殺之,卒緻群小離心,尚欲與我太祖角勝,難矣!其驅逐胡元,肇造函夏,讵不易易哉? 太祖親征太平、建康、宣州、婺州,書押大榜,招安鄉村百姓,歲納糧草供給,謂之“寨糧”。
後常遇春奏害民,太祖即禁止。
太祖親征婺洲,有侄男子進女子一人,約二十歲,能作詩。
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誅之于市,以絕進獻。
” 太祖自建康冒冰雪至婺州,感寒氣,腹病不已。
醫士嚴景明以藥調治即愈,就書“良醫景明”四大字賜之。
紹興儒士王原章,能作梅詩,來金華見太祖,甚待之,曰:“我克紹興,着你做知府。
”賜衣服遣回。
太祖克婺州,遣使往處州招參政石抹宜孫,不從。
後命佥院胡大海克其城。
太祖聞劉基、章溢、葉琛皆國士也,特遣宣使樊觀赍币禮征聘。
基等到京,授基中丞、溢中丞,授琛洪都知府。
劉基知天文。
基自少穎敏,于書無所不讀,凡天文、地理、陰陽、蔔筮、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獵。
元末登第,為高安縣佐。
太祖嘗以“國師”、“先生”稱之,後封誠意伯。
按:劉基為高安縣佐,耆老有知天文術數之學者,其書甚備。
基與之語,其人曰:“公聰明絕人而器識宏遠,當為一代偉人。
吾書盡相付。
”基遂得究觀其說而領其要。
嗚呼,留侯受書于圮橋之老而興漢,伯溫受書于高安之老而興我皇明,孰謂天果無意乎? 太祖克婺州,遣儒士陳顯道招方國珍。
國珍以次子亞關為質,令郎中張本仁赍降書,獻溫、台、慶三郡。
太祖發其子回,授國珍江南行省平章、福建行省右丞,國瑛福建行省參政,國珉江南行樞密院佥院,降以銀印。
遣博士夏煜赍往慶元開衙門。
止是國珉用行樞密院印,其餘印留而不用,心持兩端,觇伺成敗。
太祖姑容之。
後國珍使檢校燕敬進金鞍玉辔,太祖正克江西,李善長遣其使就往進獻。
太祖謂其使燕敬曰:“我取天下用的是馬,奚用此物!” 次年,國珍又進大西馬四疋。
太祖曰:“此馬可踏街道。
”賜将官。
克蘇州,太祖命禦史大夫湯和取慶元。
國珍懼十年不改正朔,下海避之。
繼又請降,惟侄方明善拒敵,後亦降。
太祖以國珍既降,不念舊惡,授國珍廣西行省參政。
起造千步廊一百間報功,以次子亞關獻三郡海船水手數萬。
及建言沿海築城防倭寇。
太祖克婺州,遣掾史周德遠往衢州招廉訪使宋伯顔不花,不從。
後命常遇春領兵圍城,九月克之,執宋伯顔不花到京。
太祖數之,曰:“爾既守城,城破不死,非人臣也。
且百姓何辜,使遭鋒镝。
”以鞭決訖三十。
後用為提刑按察司,問鄧福被排陷事,反以本人不合告按察司官壞了衙門,坐罪。
太祖訪察之,數伯顔不花曰:“你本俘虜,我宥而用之。
元朝因護黨往往屈人壞了天下,今爾複襲舊弊。
”杖殺之。
長槍參政謝國玺與邢、何二同佥等軍馬,自淮西,經宣州,至杭州、嚴州。
因院判劉九九殺死元帥趙小九,攻破其城,九九走衢州。
國玺納九九之妻,追至衢州城下,宋伯顔不花閉門不納。
國玺等複經金華、東陽駐紮。
太祖特遣掾史王子禮往招之,邢、何二同佥遣萬戶龔敬赍書請降。
惟謝國玺不從,走杭州。
李文忠克城,國玺自以守宣州時殺長槍湯元帥,聞其子在文忠部下,欲報父仇,懼而缢死。
太祖克婺州,佥院胡大海領兵圍紹興,其子胡三舍、王勇等三人犯酒禁,太祖命誅之。
都事王恺谏曰:“胡大海見總兵攻紹興,可以本官之故饒他。
”太祖怒曰:“甯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壞了我号令。
”自抽刀殺之。
趙德勝巡城至東門,敵發蹶張弩,中其腰膂,深入六寸,重傷而死。
按:德勝性剛直沉鸷,馭下嚴肅,一号令之加,旗幟為之改色。
每從大将征伐,恪守軍令,不違尺寸。
平生未常讀書,而随機應變,料敵如神,動與古名将合。
臨陣不懼,奮不顧身,遂及于難。
上痛念不已雲。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納之,其母不從。
後聞随軍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書達平章趙君用,請求之。
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納之,立為胡妃。
青軍馬元帥過房得常州孫府判女為女,太祖納之,有寵,為妃。
後訪得妃兄孫伯英在衛州,差貴赤老張起取到京。
太祖大悅,賜以金銀段疋,令龍灣關把關。
不久除斷事官,升河南行省參政,任太仆寺卿。
妃卒,令守妃墳,以事累死之。
苗軍左丞楊完者,有軍十萬,自上江順流而下,入杭城守之,調省部鎮撫李才領兵圍徽州。
太祖命院判鄧愈、胡大海拒戰,殺死李才,苗衆遁走。
完者後脅江浙丞相塔失帖木兒主婚,強娶平章慶童之女為妻。
張士誠降元胡,塔失帖木兒陰通士誠,發兵至湖州,布營圍之。
完者出兵不及,自缢死,兵散。
部将員同佥領元帥蔣英等二萬人來降。
太祖率英等攻克婺城,就随胡大海鎮守。
壬寅二月初七曰,英等刺殺大海,叛降張士誠。
太祖痛悼不已,于聚寶門迎喪,複令金華城中建祠塑像,遣使祭之。
後李文忠克杭州,擒英等至京。
太祖命取大海畫像于市曹懸挂,刺蔣英等血祭之,淩遲處死。
樞密院判謝再興,乃都督朱文正嶽父,跟随太祖克婺州。
與胡大海打紹興回,太祖以親命守諸暨。
離城數十裡,張士誠令呂同佥倉于溪上築一壩,每年水發必是渰城,再興不時偷掘其壩,力戰功多。
再興心腹左總管、糜萬戶,嘗以違禁物私往揚州易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