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節
關燈
小
中
大
以記述人物的心路和行迹為職志的作者自不宜對前面說的思想不一的嚴重情況妄加評論。
總之,那對愛侶是快樂的——介乎苦惱之間的快樂——的确是不言而喻。
裘德的孩子不期而至并不如起初設想那樣成為令人揪心的一陣風波,反而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了令人心靈趨于高尚,摒棄自私的新的舐犢之愛,這非但無傷于而且增進了他們的幸福感。
說來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世無争、與人無侮、總期得到别人好感的好好先生。
孩子之來,特别是他很怪,缺少童年時代孩子身上常常具有的希望,不免令他們平添幾分心事,但是他們竭力避免望子成器的想法,至少在短時間内不作此想。
話說上維塞克斯有個老鎮,人口有八九千,姑且稱之為斯托裸山鎮。
老鎮本身,其中有那座外形細長難看的古老教堂和一概用紅磚砌房子的新郊區,坐落在沒界斷的含白垩質成分的麥田中間,恰好靠近人們想象中的三角形的中央部位,奧爾布裡肯和溫吞塞,加上重要的誇得哨的軍隊哨所,構成了三個角。
以倫敦為起點的有氣派的西行大路穿過老鎮,在鎮上一個地方分成兩條,再西行約二十英裡又合成一條。
鐵路開通前,這一分一合老鬧得坐騾馬大車的行旅為該走哪條支路吵個不休。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同免稅持産人、乘大車的旅客和好争論的郵車車夫都成了往事。
如今的斯托裸山鎮上恐怕連一個人也不會想到當年鎮上兩條路又合成一條這回事了;因為眼下這條有氣派的大路上根本無人趕着車來來往往。
斯托裸山鎮的人目前熟悉不過的要數公墓,它位于鐵路邊上一座多少有點畫意的中世紀廢墟,現代風格的小禮拜堂、現代式樣的墳瑩和現代的硬于灌木,同爬滿常春藤的東倒西歪的殘垣斷壁一比,顯得喧賓奪主,格外刺目。
這本小說寫到的那一年,正值六月初某天,老鎮的外貌仍然沒有絲毫引人入勝之處,卻忽然有大批旅客乘火車光臨此地,特别是幾趟下行車,一到站人差不多下得一空。
原來這時正值舉辦大維塞克斯農業展覽周,寬大的展覽棚遍布老鎮空曠的郊區,一望就像一支軍隊在那兒安營紮寨,把市鎮包圍起來。
一排排木棚子、小木房子、布篷子、木閣子、遊廊、門廊——就差永久性建築物——鱗次栉比,足足占了草地有半平方英裡。
到了站的旅客,一群群前擁後擠,穿過市鎮,直接湧向展覽會場。
路兩旁排着遊藝攤、雜貨攤,還有走南闖北的遊動商販,把到展覽會場的通道變成了集市,招得那些手頭不在乎的遊客,還沒進展覽會的大門,就把口袋裡的錢掏得差不多了。
這是個大衆的節日,是個花一個先令就可以進場參觀個夠的節日。
在先後到達的遊覽火車中間,有兩列對向開過來,差不多同時進了挨着的車站。
一列跟前邊的一樣,是倫敦開來的,另一列從奧爾布裡肯支線過來。
倫敦來的車上有一對夫婦:男的矮墩墩,大肚子,小短腿,活像兩根小棍子撐着個陀螺;女的跟着他,體态倒也過得去,穿一身黑顔色料子的衣裙,從帽子到身上一色鑲着珠子,亮晶晶的,亞似渾身披挂着鎖子甲。
他們眼睛朝周圍掃了掃。
男的也像别人那樣要叫輛馬車,女的這時說道,“幹嗎這麼急呀,卡特萊。
到展覽會也不怎麼遠,咱們打街上走去就行啦。
也許我捎帶着還能買點便宜家具或是舊磁器呢。
好多年我沒到這兒啦——我在奧爾布裡肯那陣子還是大姑娘哪,以後沒在這兒呆了,有時候跟我的小夥子來轉轉。
” “遊覽車不運家具,你帶不走。
”她丈夫,也就是蘭貝斯三觞齋酒館老闆說,聲音重濁。
他們是剛從設在“人口稠密、喜好金酒的高等住宅區”的自己的酒館來的,自從廣告上這句話叫他們動了心之後,一直住在那個地方。
老闆那份體型,一望而知他跟自己的顧客一樣受了他零賣的酒類的影響。
“要是有什麼值得要的東西,我看妥了,就叫他們運好啦。
”他妻子說。
他們往前——着,還沒進鎮,她的注意力就讓一對帶着孩子的年輕夫婦吸引過去。
從奧爾布裡肯開來的列車停在第二個月台旁邊,他們是剛從那兒走出來的,恰好走在酒店老闆夫婦前面。
“哎呀呀!”阿拉貝拉說。
“什麼事?”卡特萊問。
“你猜那一對兒是誰?那個男的你沒認出來?” “沒認出來。
” “我給你瞧過相片嘛,你還認不出來?” “是不是福來?” “就是他——當然是喽。
” “啊哈,我看他們也跟咱們一樣,想來開開眼吧。
”且不說當初阿拉貝拉對他還有股新鮮勁兒時候卡特
總之,那對愛侶是快樂的——介乎苦惱之間的快樂——的确是不言而喻。
裘德的孩子不期而至并不如起初設想那樣成為令人揪心的一陣風波,反而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了令人心靈趨于高尚,摒棄自私的新的舐犢之愛,這非但無傷于而且增進了他們的幸福感。
說來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世無争、與人無侮、總期得到别人好感的好好先生。
孩子之來,特别是他很怪,缺少童年時代孩子身上常常具有的希望,不免令他們平添幾分心事,但是他們竭力避免望子成器的想法,至少在短時間内不作此想。
話說上維塞克斯有個老鎮,人口有八九千,姑且稱之為斯托裸山鎮。
老鎮本身,其中有那座外形細長難看的古老教堂和一概用紅磚砌房子的新郊區,坐落在沒界斷的含白垩質成分的麥田中間,恰好靠近人們想象中的三角形的中央部位,奧爾布裡肯和溫吞塞,加上重要的誇得哨的軍隊哨所,構成了三個角。
以倫敦為起點的有氣派的西行大路穿過老鎮,在鎮上一個地方分成兩條,再西行約二十英裡又合成一條。
鐵路開通前,這一分一合老鬧得坐騾馬大車的行旅為該走哪條支路吵個不休。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同免稅持産人、乘大車的旅客和好争論的郵車車夫都成了往事。
如今的斯托裸山鎮上恐怕連一個人也不會想到當年鎮上兩條路又合成一條這回事了;因為眼下這條有氣派的大路上根本無人趕着車來來往往。
斯托裸山鎮的人目前熟悉不過的要數公墓,它位于鐵路邊上一座多少有點畫意的中世紀廢墟,現代風格的小禮拜堂、現代式樣的墳瑩和現代的硬于灌木,同爬滿常春藤的東倒西歪的殘垣斷壁一比,顯得喧賓奪主,格外刺目。
這本小說寫到的那一年,正值六月初某天,老鎮的外貌仍然沒有絲毫引人入勝之處,卻忽然有大批旅客乘火車光臨此地,特别是幾趟下行車,一到站人差不多下得一空。
原來這時正值舉辦大維塞克斯農業展覽周,寬大的展覽棚遍布老鎮空曠的郊區,一望就像一支軍隊在那兒安營紮寨,把市鎮包圍起來。
一排排木棚子、小木房子、布篷子、木閣子、遊廊、門廊——就差永久性建築物——鱗次栉比,足足占了草地有半平方英裡。
到了站的旅客,一群群前擁後擠,穿過市鎮,直接湧向展覽會場。
路兩旁排着遊藝攤、雜貨攤,還有走南闖北的遊動商販,把到展覽會場的通道變成了集市,招得那些手頭不在乎的遊客,還沒進展覽會的大門,就把口袋裡的錢掏得差不多了。
這是個大衆的節日,是個花一個先令就可以進場參觀個夠的節日。
在先後到達的遊覽火車中間,有兩列對向開過來,差不多同時進了挨着的車站。
一列跟前邊的一樣,是倫敦開來的,另一列從奧爾布裡肯支線過來。
倫敦來的車上有一對夫婦:男的矮墩墩,大肚子,小短腿,活像兩根小棍子撐着個陀螺;女的跟着他,體态倒也過得去,穿一身黑顔色料子的衣裙,從帽子到身上一色鑲着珠子,亮晶晶的,亞似渾身披挂着鎖子甲。
他們眼睛朝周圍掃了掃。
男的也像别人那樣要叫輛馬車,女的這時說道,“幹嗎這麼急呀,卡特萊。
到展覽會也不怎麼遠,咱們打街上走去就行啦。
也許我捎帶着還能買點便宜家具或是舊磁器呢。
好多年我沒到這兒啦——我在奧爾布裡肯那陣子還是大姑娘哪,以後沒在這兒呆了,有時候跟我的小夥子來轉轉。
” “遊覽車不運家具,你帶不走。
”她丈夫,也就是蘭貝斯三觞齋酒館老闆說,聲音重濁。
他們是剛從設在“人口稠密、喜好金酒的高等住宅區”的自己的酒館來的,自從廣告上這句話叫他們動了心之後,一直住在那個地方。
老闆那份體型,一望而知他跟自己的顧客一樣受了他零賣的酒類的影響。
“要是有什麼值得要的東西,我看妥了,就叫他們運好啦。
”他妻子說。
他們往前——着,還沒進鎮,她的注意力就讓一對帶着孩子的年輕夫婦吸引過去。
從奧爾布裡肯開來的列車停在第二個月台旁邊,他們是剛從那兒走出來的,恰好走在酒店老闆夫婦前面。
“哎呀呀!”阿拉貝拉說。
“什麼事?”卡特萊問。
“你猜那一對兒是誰?那個男的你沒認出來?” “沒認出來。
” “我給你瞧過相片嘛,你還認不出來?” “是不是福來?” “就是他——當然是喽。
” “啊哈,我看他們也跟咱們一樣,想來開開眼吧。
”且不說當初阿拉貝拉對他還有股新鮮勁兒時候卡特